周曉文
1.學會用言語與孩子交流
師幼的言語交流在幼兒教育中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特別是個別或小組中的交談是幼兒分享情感、心靈交會的重要途徑。它需要教師在抓住機會、選擇話題、引發(fā)和延續(xù)談話、激發(fā)和調(diào)動幼兒談話的興趣和積極性等環(huán)節(jié)上具有靈活機智的策略、豐富的經(jīng)驗技巧及對幼兒充滿全身心的愛。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平等地接納和鼓勵幼兒參與談話,讓幼兒產(chǎn)生“老師喜歡聽我說”的喜悅感,并相信老師是自己隨時可以交談的朋友。與孩子進行言語交流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1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話。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說話,要耐心地、盡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否則,長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大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某些教師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就以“老師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師幫你”等打斷孩子話。久而久之,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1.2允許孩子申辯。申辯是一種權利,也是言語交流的一種方式。有的教師喜歡那種俯首帖耳“聽話”的孩子,老師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批評,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反而會使孩子滋長抵觸情緒,為撒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教師交流的過程,還是教師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2.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在教育活動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小聲地在下面講話,插嘴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具體表現(xiàn)為:當老師提出一個較感興趣的話題后,孩子們不等得到老師的允許便開始交頭接耳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像炸開了鍋的豆子噼噼啪啪地說個不停,不管重復不重復別人的答案,不顧老師要求舉手說話的規(guī)則?!鞍察o!安靜!舉手說!”我的要求被孩子們的聲音給淹沒,誰都不理會。“噪音,這是噪音!”以為這樣的提醒會管用,但孩子們說得更高興了?!氨頁P麗麗,表揚果果。”可是沒有料到,只有幾個孩子看著老師,更多的孩子并沒有停止說話的意思?!暗葧翰辉S講話的孩子做游戲!”部分孩子的聲音小了,但還有幾個說得眉飛色舞的孩子很忘我地在討論。“批評民民,批評慧慧!”我很嚴厲地指著站起來講話的“大嗓門”的民民和慧慧。其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有表達的欲望,七嘴八舌說話本身并沒有錯,通過處理孩子七嘴八舌的問題我們看到老師們的觀念出了問題,方法欠妥當。在活動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表達、參與、交流的需要,他們需要釋放自己的感悟、發(fā)現(xiàn)、想象、思考等。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就要給予全體孩子幾分鐘自由表達、交流討論的時間,使每一個孩子表達的需要都得到滿足。
3.以動物形象為主——布置有童趣的班級環(huán)境
區(qū)角是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空間而為幼兒創(chuàng)設的學習、游戲和自由活動的地方,因此材料和玩具的擺放相當重要。應分門別類,裝在開放、低矮、不擁擠的架子上,或分類放在籃子或盤子等透明可見的容器里,讓幼兒一目了然,借以吸引幼兒前來使用它們,并方便幼兒自行找到他們需要的材料和玩具;要用材料和玩具的圖或名稱文字在架子或容器上標示其存放的位置,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要保證活動自發(fā)進行,降低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
小班幼兒對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的記憶比較深。在開學前,我們要對孩子們將用到的所有東西都做上標志。做標志的時候,我們一般采用孩子們常見并認識的動物、水果等圖片,一個孩子一種專用圖片,方便他認識自己的物品。在玩具柜和玩具籃上,我采用了這種方法,比如:在操作區(qū)的玩具柜上貼一個大蘋果,同時在操作區(qū)里的每個小玩具籃上都貼相應的小蘋果,告訴孩子們,蘋果玩具籃的家在蘋果玩具柜里。這樣,孩子們不僅在操作活動后輕松、正確地把玩具籃放回玩具柜中,更在無意識中受到數(shù)物對應的教育。
4.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性言語
激勵性言語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小朋友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勵培養(yǎng)他們的控制能力。同時對那些暫時抑制自己沖動性行為的幼兒,更要多次采用言語或其他的形式進行反復的強化和行為訓練。比如可以用正面積極的激勵言語,針對他們較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以表揚優(yōu)點的方式促進他們改掉缺點,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讓他當小值日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小朋友服務,以此規(guī)范他的行為,使他們樹立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激勵性言語行為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自制力及自制的堅持性,還能潛移默化地從心理角度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zhì),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5.讓幼兒快樂識字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動靜結合的游戲,讓幼兒快樂識字,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扒ё滞?、“天天十字”等學習材料各有“千秋”。暑假期間,我班開展了識字教學,我嘗試了幾種與傳統(tǒng)做法不同的識字方法,現(xiàn)歸納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5.1以詞代字。在漢語中,一個字往往有多種意思,而一個音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漢字,這就是常見的一字多義、同音字現(xiàn)象。學一個字時,多種多樣的含義易把幼兒搞混,而且幼兒容易把一些同音字混淆,如“十”,幼兒在口頭組詞時,會和“石”、“食”等混淆。以詞代句,就可以防止或減少這種情況,因為詞語的意義范圍相對縮小,讀音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幼兒理解、記憶。
5.2從幼兒興趣入手,分類學習詞匯。幼兒對名詞、動詞等可以直觀感知的詞匯一般比較感興趣。名詞我們又可以分為動物名稱、身體各部分器官的名稱、顏色名稱、人物稱呼等種類,動物名稱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海里游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等。所以學習時,可先和幼兒一起商量學習哪一類,然后由幼兒決定學什么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