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主題與背景
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教什么?過度的不著邊際的生發(fā)與解讀,讓語文學習失去了本來面目,以至于學生感悟的能力很強,卻不知、不會用語言文字表達。
近年來,閱讀教學愈來愈恢復其本真的面目——教語言文字。文本所承載的內(nèi)容絕非“教學內(nèi)容”的全部。每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它的語言文字表現(xiàn)都帶有其鮮明的個性色彩,都有其特別的文字魅力,文本的價值就在于此,閱讀教學的價值更在于此。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溫度,感受字詞的冷暖,內(nèi)化別人的語言形式,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就成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片段描述
師:“愛如茉莉”!這樣的愛像茉莉,流淌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也許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描述這些細節(jié)的語言也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者詞表現(xiàn)出來的。
師:自由讀課文,標出能表現(xiàn)愛的細節(jié)的詞句,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學生放聲自由讀書,時而思索時而停下動筆。)
師:誰愿意第一個將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可以先讀一讀,再表述自己的觀點。
(沉默片刻,有一兩只試探的小手舉了起來。)
生:“記住,要等他吃完了……”這句話讓我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的愛,是一個美麗的善意的謊言。
(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師:好個“善意的謊言”!生病與餃子到底哪一個重要?
(學生七嘴八舌,說什么的都有。)
師:對媽媽來說——“餃子”重要。對爸爸來說——“生病”重要。這答案看似不合情理,卻又在情理之中。
生:他們心里都裝著對方,這就是愛。我還從“爸爸直奔醫(yī)院……”中“直奔”這個詞,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奔”字錯讀為bēn)
(我在黑板上板書:奔:①bēn ②bèn)
師:他讀得對嗎?bēn和bèn可以組什么詞?
生:奔(bēn)跑、嫦娥奔(bèn)月。
師:想想它們在用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生:bèn有目的地,bēn無目的地。
師:你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爸爸的目的地是哪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爸爸要去的是醫(yī)院,是媽媽的病床旁。因為他擔心媽媽,一心要照顧她。
師:說得真好!這份平淡的愛已經(jīng)從“奔”字中緩緩流瀉出來。這樣的文字是有溫度的、知冷暖的。誰愿意再感受感受其他文字的溫度?
生:“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小男孩特別重讀了“鉆”)
師:你為什么特別強調(diào)“鉆”字?
生1:“鉆”是深深地進入最里面。香味很濃,進入了我們的心里。
生2:我有不同意見。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這只是一種感覺。
生3:課題是“愛如茉莉”,所以進入我們心里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才打動了大家。
……
師:真正打動我們的、鉆進心中的是父母間的愛。
師:這幅畫面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嗎?(出示課文插圖)
師范讀:“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蹦膫€字或詞讓你感受到文字的溫度了?
生1:“陽光”特別溫暖,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生2:“籠罩”這個詞說明陽光照遍了他們?nèi)怼?/p>
(學生似乎沒明白我的意圖,索性直接拋出問題。)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照”和“射”替換“探”呢?
生1:“探”用的是擬人的寫法,改了別的字就不是擬人了。(師生笑)
生2:這樣寫比較輕……
生3:用“探”字說明陽光也不想打擾這種場面。
……
師:是啊,陽光也像做兒女的一樣,不愿意打破這樣的畫面。這些詞語是有感情的,有溫度的,同學們再用心讀一讀。
反思與分析
在此片段教學中,教者強調(diào)的始終是文本的基本解讀,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文章的語言文字來展開的。
1.由“音”解“意”,感受語言的溫度
“奔”作為多音字,其讀音的不同已經(jīng)規(guī)定了它的語用范圍。學生對“奔”字的錯誤讀音,成為深入理解這個字的意外契機。教者捕捉到這一契機,從語音順勢入手,引導學生通過給不同讀音組詞進一步自主發(fā)現(xiàn)語義的不同,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迫切心情。這一過程把“音、意、情”三個層面巧妙融合,“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引導學生一步步真切感覺到語言的溫度。
2.由“讀”悟“情”,了然文字的冷暖
對文字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雖大致了解字詞的意義,但放入文中具體的情境,卻在理解、感受文字的恰當意義上遇到了問題!“鉆”的字面意思是顯而易見的,而它背后的豐厚意蘊是否能被學生發(fā)現(xiàn)呢?良好的語感讓學生自然地重讀強調(diào)了“鉆”字,教者抓住學生的“直覺”,引導他們架構(gòu)文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用生活經(jīng)驗來解讀文字含義,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進一步感悟父母間的深情。
學生在潛心閱讀中經(jīng)歷了“不解的困惑、思索的迷茫、討論的敞亮、發(fā)現(xiàn)的愉悅”這樣豐富的學習過程,從外在的語言文字表達形式入手,聯(lián)系具體的文本語境和生活經(jīng)驗深入文本深處,領(lǐng)悟文本核心內(nèi)容,再回到語言表達形式,體悟語言表達的精妙。正是在這樣立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文字的冷暖,受到了思想的啟迪,獲得了認識的升華。
3.辨析品評,體會表達的精妙
優(yōu)秀的作品,其語言表達必定有精妙之處。比較辨析就是體會精妙的一大高招。教者通過“作者為什么不用‘照和‘射替換‘探呢”這樣直接指向于“寫”的設(shè)問,驅(qū)動學生關(guān)注語言表達的外在呈現(xiàn)方式。教學中,教者沒有簡單地從語法知識的維度灌輸生硬的擬人的修辭手法,而是自始至終地緊扣文字“探”,巧妙地將學生置于語言文字描繪的情境之中,既鉆進文字之間,又跳出文字之外,用感性的方式去讀書、去想象、去揣摩、去感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