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琴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025-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寫好作文,能夠讓學生終生受益。但是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作文教學不景氣的現(xiàn)狀我們大多數(shù)人只是歸罪于學生,我認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才是導致作文教學不樂觀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從教20多年,我發(fā)現(xiàn)中學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本身欠缺寫作功底
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語文教師由于教育教學的任務重、工作量大,怠于寫作。我了解的教師中有寫作習慣的較少?,F(xiàn)在的事實是不僅學生怕寫作,而且教師也怕寫作,怕作文教學,有的甚至因怕作文而怕教語文。教師不寫作,不能寫作,又如何能真實地把握一些寫作經驗呢?更何論去指導學生寫作呢?
二、寫作技巧至上
我們的作文教學一直處于一種低效的狀態(tài),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思想偏離了正確方向,面對教學效果檢測及升學的壓力,教師高舉應試大旗,煞費苦心的用寫作技巧教學來希望學生作文收獲高分。然而,教師的良苦用心甚至心力交瘁,但收效甚微,文章假話空話套話連篇,少了真誠,多了虛偽,少了個性,多了平庸。學生不能從寫作中獲得快樂,認為作文不過是用所謂的技巧取得分數(shù)而已,從而導致學生寫作興趣、熱情銳減。
三、作文教學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化
目前一些教師的作文教學基本上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隨意性大。今天強調這個,明天訓練那個,周五布置一個題目,講點寫法,周六周日學生在家寫作,周一收來再作評改,評后學生一看了之。學期、階段作文教學計劃沒有,體系性沒有,散亂的作文教學只能是低效的。學生必然是疲于寫作,寫了一大摞作文,還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一提起寫作,心情壓抑,一寫起來,不成樣子。
四、把作文教學當作閱讀教學的附庸
一些教師常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掛在嘴邊,認為作文教學只是閱讀教學的附庸。語文教學就是搞好閱讀教學,搞好了閱讀教學,學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把作文扔到一邊,不理不睬,無所作為。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了清一色的閱讀教學。我從事語文教學多年來所聽的公開課沒有一堂是關于作文教學的,這一現(xiàn)象足以表明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附庸地位,也暴露了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低效行為。
面對作文教學種種弊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該怎么辦?參加新課程改革培訓后,我在作文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在此,我懷揣淺陋,就作文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策略,以期引玉,共同提升作文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寫作理論水平,要研讀一些關于寫作的專注。同時,教師也要"下水"寫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只有親身體悟寫作規(guī)律,品味寫作甘苦,才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作文指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教師要運用多種作文教學方式、方法,喚醒學生自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一般是"教師出題,學生應命寫作"方式,至于學生是否愿意寫,以及怎樣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寫作狀態(tài)的問題,往往被忽略。因此,無論何種作文教學法,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言說表達欲,促使他們進入最佳的寫作狀態(tài)。具體做法:
1.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樣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親近自然,與社會對話,引導他們去真切感受和體驗豐富的生活,用"大語文"觀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譬如,春天到了,我們帶領學生去踏青,尋找春天,發(fā)現(xiàn)春天;秋天到了,我們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校園的樹木變化;雙休日引導學生參加社區(qū)幫困活動或者做一件環(huán)保的事等等。每次活動后都要求學生寫出心得體會,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并且懂得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
2.方法比知識重要,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在生活和閱讀中積累、篩選、整合寫作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及時捕捉學生生活中的閃光點,指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挖掘作文素材。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所見所聞常講給學生聽,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觀察找素材,學生也會隨之潛移默化,慢慢喜歡上作文的。
3.定期舉辦作文交流活動。在作文交流活動中可以采取教師有激情地朗讀優(yōu)秀作文、學生上臺朗讀、組內學員輪流朗讀的方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評價;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提升作文信心,使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4.每學期舉行一次評比班級"小作家"的競賽活動或者《手抄報》的比賽活動,《手抄報》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合作創(chuàng)辦,看哪個小組的文章精彩,設計新穎。
五、作文教學要常規(guī)化、有序化、效率化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的作文部分做了比較大的改革。教科書中關于寫作的教學內容有三個子系統(tǒng):首先是集中獨立的寫作專題,每冊共安排了四個專題;第二個系統(tǒng)是與閱讀整合在一起;第三個系統(tǒng)是與"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獨立安排的寫作專題,既講"寫什么",又講"怎么寫"。這就是兼顧"雙重轉化",不厚此薄彼。每一個專題都包括"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三部分內容。這套作文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想認識緊密結合,同時這套教材注重與閱讀密切聯(lián)系,把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套教材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多思善想作為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要認真閱讀新課程改革中有關寫作教學方面的資料,在教學中靈活運用這套教材,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要改變作文教學無計劃、無序化、無效化的現(xiàn)象。具體做法:
1.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是4-6人),每個小組在開學初裝訂一本《心聲集》,教師告訴同學們這是一塊展示我們才華的凈土,要求同學們輪流在《心聲集》上寫出自己的心里話。可以寫自己的快樂、煩惱以及所見所聞和感悟,要求他們通過平凡人、平凡事抒寫真性情、真情感、大智慧。總之,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天地,讓他們盡情發(fā)揮,以提高學生作文興趣。進行這種寫作訓練,要防止的是有些學生只囿于"小我",不關注"大我",只關注"我手寫我心",不關注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通過這種訓練讓學生明白,語言、思想、情感的積累遠遠超過技巧的積累。
2.嚴格按教材編排教學,兩周學習一個獨立的寫作專題,每次寫作前先在小組進行"話題探討''和"寫法借鑒"討論,然后再寫作。
3."評"不是寫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所以,我們要加強"評"后的第二次作文寫作,因為第二次寫作應該是提升寫作水平的關鍵步驟。
4.學習小組長要建立組員作文成長檔案。以便教師家長觀察學生寫作成長的過程。同時,也鼓勵同學們繼續(xù)努力。
六、優(yōu)化作文評價機制
1.我們要運用多種作文評改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寫——教師評——學生一看了之"的形式,可以進行師生共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同時,教師要堅持精批、面批。
2.評價的終極目的是喚醒、養(yǎng)護、培植學生的言語寫作生命。所以,我們要樹立每位學生都是言語寫作天才的理念,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給以學生積極的鼓勵、激勵,以高分或者激勵的評語讓學生嘗到寫作的甜頭。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不能整齊劃一,評價一個學生的作文時既要橫向看更要縱向看
總之,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興趣。
最后,我堅信: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設計出好的訓練內容,實施優(yōu)化教學方案,有步驟地嚴格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