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日前,有媒體梳理總結了2014年6月份7個省共70多個地方政府的民主生活會,發(fā)現(xiàn)至少有13個地方政府的領導干部“哭了”,或“哽咽流淚”,或“痛哭失聲”,比例高達近兩成。因烈士后代生活貧困問題,有的副縣長紅了眼圈,說是“忘了出生之本、忘了老區(qū)精神”;因民心工程變?yōu)椤懊裨构こ獭?,有的縣委副書記痛哭道歉;因拆遷群眾在彩鋼房里過冬,有的縣委書記哽咽著說“感到內(nèi)疚”。
除了哭,在民主生活會上,領導干部們唇槍舌戰(zhàn),真刀真槍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情景也引來了大家的關注。有人說,這些“哭”和“評”應該是發(fā)自肺腑,因為一些領導干部的眼睛多年來早已忘記了流淚,耳朵早已屏蔽了批評的聲音;有人說,其中一些“哭”和“評”是過關妙招,哭的人多了,“含金量”自然就下降,“評”之前打打招呼,也就是個過場;還有人說,這些“哭”和“評”是否發(fā)自內(nèi)心,仍有待實踐的檢驗。
雖然臉紅了,汗出了,人也哭了,但關鍵是接下來怎么辦。如果僅查擺出問題,或將問題放在一邊不予理會,那紅臉、流汗和哭啼也就如形式一般失去意義。發(fā)現(xiàn)問題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在認識到問題的危害性,找到問題形成的根源后,應及時制定整改措施,迅速落實整改。一是對作風上的問題立行立改,從公車使用、公款旅游吃喝、文山會海治理等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入手,嚴格落實八項規(guī)定等黨紀黨規(guī),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強化作風的轉變。二是對那些讓領導流汗、痛哭的問題應開展認真調查,查查哪些是受錯誤政績觀影響,哪些是亂作為形成,在這些問題里面是否存在違紀違法等腐敗問題,對相關人員應予以責任追究,并采取補救措施,以減少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三是在整改中必須堅持問題查得不深不讓過關、思想沒有觸動不能過關的思想、人民群眾不滿意不算過關、解決不了問題不能過關。
其實,民主生活會成為輿論焦點,往往并非因為會議內(nèi)容,而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尺度之大,甚至超出公眾對官場的了解:說一不二的“一把手”作出“向我開炮”的姿態(tài),平時言聽計從甚至從不忤逆的下屬毫不留情,“你當了一把手,脾氣也大長”,“你身上不僅有官氣,還有匪氣”。這些大尺度的“炮聲”,圍繞著每位領導干部,既指出了個體的不足,又說出了治理的缺陷,讓公眾了解更多內(nèi)情。
首先,領導干部并不完美,雖然有個性,但也有缺點,甚至連公共禮儀都不注意。打斷發(fā)言,粗暴罵娘,脾氣見長,這是所有人都存在的人性缺點。其次,領導干部的內(nèi)部監(jiān)督形同虛設,如果不是民主生活會召開,一把手也不會反躬自省,其他人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嘴”。再次,批評和自我批評一般都局限于個人的性格、行為等主觀方面,而對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等客觀方面只字不提。
故此,公眾對民主生活會也有擔心,即領導干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會不會曇花一現(xiàn),會不會出現(xiàn)當面接受批評背后生氣報復的事情,如何借助民主生活會進行完善的內(nèi)部監(jiān)督……因此,需要通過完善民主生活會,讓其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平臺。
一則,民主生活會的益處顯而易見,應當定期召開,并且公開透明。這樣可以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慣例,避免領導干部從“蟻穴”開始毀掉廉潔“大堤”。而且,將內(nèi)部監(jiān)督公開透明,可以打破黨內(nèi)生活的神秘感。浙江臺州黃巖區(qū)新前街道的民主生活會就邀請普通群眾、人大代表、民工代表參與,就極大地促進了黨內(nèi)事務的公開透明。
二則,民主生活會既要對人,也要對事,更要對制度提出批評意見。這就要求,民主生活會不能止于主觀層面的批評,對社會治理和制度建設等也不能畏首畏尾。否則,隔靴搔癢有違民主本意,只好變著法用批評的語言表現(xiàn)忠心,互相批評有可能淪落為變相拍馬表演。因而對不同意見的保護是重中之重。
簡而言之,向一把手“開炮”的民主生活會,不能始于“民主”,止于個人“生活”,還應該成為關住權力的“籠子”。民主生活會推動制度完善、法制健全、權力自律,這樣才能讓社會有序轉型。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紅網(wǎng)、2014年7月2日《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