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東明
摘 要: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中華國學博大精深,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養(yǎng)成了整個民族的民族性格。因此,學習國學不僅僅是為了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是民族文化和精神得以傳承的必然要求。語文教學作為國學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國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學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同樣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學是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都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國學教育;古典詩詞教學;中學語文寫作教學
國學教育的意義并不僅僅限于學生學會了多少漢字,記憶了多少詩詞,書寫出多少精彩的文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國學教育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精神的洗禮,培養(yǎng)出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對整個民族的熱愛之情。中學語文教學對于國學教育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國學教育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中學語文的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情操和國學底蘊,從中汲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弘揚民族精神。
古典詩詞是中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有效的中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就是在推動國學教育的發(fā)展。古典詩詞教學作為中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題,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來更好地認知和感悟中國古典詩詞里面的內(nèi)涵和精神。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對詩詞的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通過有效的朗讀方式或是聯(lián)想能力,將學生引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再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開拓學生的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掌握水平,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例如,在進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先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而感受到作者大氣磅礴的情懷,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象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景象,感受到蘇東坡豪放不羈的寫詞風格。
儒家傳統(tǒng)思想作為中國數(shù)千年的正統(tǒng)思想在中國歷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而儒家文化也是中華國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墩撜Z》《孟子》等著名的儒家著作都被選錄進了中學語文教材,其他的文言文課文也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產(chǎn)物。在這些課文教材的學習中,教師不單單應該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也應注重對學生人生理念、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對于學生更好地提升文字的運用能力和對中華國學的認知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大量仿寫的寫作,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效評價,通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更好地接受國學教育奠定良好地基礎。組織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立文學社和各類學生報刊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寫作的積極性,進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
國學教育對于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國學修養(yǎng),無論是對于古典詩詞的認知,從而切實提高國學教育的教學質(zhì)量。除此以外,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相當?shù)娜烁聍攘?,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有效保障國學教育的教學效果。中學語文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對于當今教育的新觀念有清晰的認知,在日常教學和工作中注重對于自己國學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通過積極學習、廣泛閱讀與積累,培養(yǎng)自身足夠的文化底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對于教材的鉆研,還要大量閱讀各類文學作品,提高對于國學教育的感悟力。
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國學教育的時候,要時刻清楚最重要的任務在于有效培養(yǎng)和熏陶學生良好的人格。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不可避免造成很多價值觀的扭曲和個人素養(yǎng)的缺失,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起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而這恰恰離不開國學教育。通過國學教育,能夠讓學生對于良好人格和正確價值觀具有直觀的感性認知,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語文寫作教學和語文課外活動等不同教育方式,有效進行不同教育方法且具有人文性氣息的國學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全飽滿的人格。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就是為了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性格情操和人生觀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使之成為具有傳統(tǒng)美德、健全性格、熱愛民族文化的新一代人才,讓學生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文明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張麗.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0.
[2]王雁濤.中學語文古典詩詞選修課教學初探.河北師范大學,2010.
[3]蔡瑩涓.中學語文教學中儒家傳統(tǒng)思想問題.福建師范大學,2003.
[4]張剛陽.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的中學語文詩歌教學設計及案例研究.河南大學,2011.
[5]陳雪茜.中學語文人格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2006.
[6]金淑芳.中學語文教師文學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關系實踐研究.延邊大學,20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