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
摘 要:該文總結了櫸樹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術,為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櫸樹等鄉(xiāng)土樹種資源提供參考。
關鍵詞:櫸樹;生物學特性;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2-108-03
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榆科櫸樹屬的落葉喬木樹種。其樹姿端莊,常作行道樹,孤植或叢植于綠地內;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是城鄉(xiāng)綠化和營造防護林的良好樹種;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為造船、車輛、橋梁、建筑及室內裝修、高級家具等的用材;櫸樹皮和葉可供藥用。櫸樹在蒙城縣有多年栽種歷史且生長良好,是該縣主要鄉(xiāng)土樹種之一,但近年來隨著全縣楊樹純林面積的不斷增加(目前楊樹已占有林地面積的82%左右),使得包括櫸樹在內的鄉(xiāng)土樹種資源越來越少。2012年安徽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實施后,蒙城縣林業(yè)部門明確指出,在森林城市、森林城鎮(zhèn)、森林村莊創(chuàng)建和植樹造林過程中,要注重鄉(xiāng)土樹種的栽植,擴大鄉(xiāng)土樹種種植比例,一方面要保護鄉(xiāng)土樹種種質資源,另一方面要更好地開發(fā)利用鄉(xiāng)土樹種,增加栽種效益,充分挖掘發(fā)展鄉(xiāng)土樹種的潛力。筆者多年來對櫸樹的育苗、栽植和撫育管理進行了調查研究,總結了櫸樹栽培管理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1 蒙城縣基本情況
蒙城縣地處淮北平原中南部,隸屬亳州市,國土面積20.91萬hm2。全縣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有少量殘丘。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8℃,無霜期212d,年平均降雨量823mm,雨量多集中在6、7、8這3個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52%。全縣土壤主要是砂姜黑土,分布較廣,約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約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渦河沿岸,其它還有潮棕壤類、褐土類、石灰土類和棕壤類,約占耕地的7%,全縣土壤呈微堿性,pH值7.5左右,適宜多種林木的生長。2004年調查,蒙城縣種植的林木樹種約100余種。櫸樹在該縣楚村、立倉、樂土、莊周、城關、籬笆、王集、小澗、壇城、許疃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均有分布,長勢較好。
2 櫸樹的生物學特性
高達25m。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剝落;當年生小枝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漸脫落。葉薄紙質至厚紙質,大小形狀變異很大,卵形、橢圓狀卵形,長3.6~12.2cm,寬1.3~4.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面綠,稀帶光澤,幼時疏生糙毛,后脫落變平滑,葉背淺綠,幼時被短柔毛,后脫落或僅沿主脈兩側殘留有稀疏的柔毛,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具短尖頭,側脈8~14對;葉柄粗短,長1~4mm,被短柔毛;堅果徑2.5~4mm,網肋明顯。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屬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肥沃的酸性、中性、堿性土及鈣質土壤均可生長,深根性,側根發(fā)達,抗風力強。生長慢,壽命長。
3 栽培管理技術
3.1 育苗
3.1.1 采種 在11月份當果實由青變褐色時,選擇在結實多、籽粒飽滿且無病蟲害的壯齡母樹上采種。根據培育目的不同,選擇的母樹形狀有所不同,若培育用材林,應從樹體高大、樹形緊湊、干形通直生長旺盛的母樹上采種;若培育風景林,應從樹形優(yōu)美,樹冠開闊、葉色季相變化豐富的母樹上采種;若培育盆栽植物,應從樹體矮小和器官奇異的母樹上采種。用剪枝法在地面收集種子。種子采集后先除去枝葉等雜物,然后攤在室內通風干燥處讓其自然干燥3d,而后風選。為達到種子貯存條件,宜在室內自然干燥8d,種子發(fā)芽率高。
3.1.2 育苗地準備 育苗地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每667m2施入基肥4 000~5 000kg。3月上旬,在準備育苗的田面上,做成長15~20m、寬80~90cm、高25cm的苗床,同時要做好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蟲除治工作。
3.1.3 浸種、消毒、催芽 將干藏種子浸水2~3d,除去上浮癟粒,取出沉下的種子,晾干。用0.5%的高錳酸鉀浸種30min消毒。在溫水浸種4d后把種子放在4~8℃的條件下10d催芽。
3.1.4 播種 播種可采用秋播、冬播和春播,以春播最佳。春播宜在“雨水”至“驚蟄”時播種,最遲在3月底前完成播種。播種量160~180kg/hm2,條播行距20cm,覆土厚度0.5cm,蓋草保持苗床土壤濕潤,上蓋地膜。
3.1.5 苗期管理 自播種到幼苗出齊期間,土壤濕度要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90%、溫度保持在25~30℃。播種后25~30d,種子發(fā)芽出土,應及時揭草煉苗,并防治鳥害。幼苗出齊后,一是適時澆水,以步道溝內有少許積水為原則,保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吸收;二是及時間苗,根據幼苗生長發(fā)育情況去弱留強,間苗一般要進行2~3次;三是松土、除草、施肥。苗木生長高峰期是7~9月,苗期每年應除草3~4次,每次松土除草后結合追肥,幼苗生長期以氮肥、磷肥為主,速生期氮肥、磷肥、鉀肥混合,苗木硬化期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最后1次施肥可在8月上旬進行(苗木木質化程度高)。櫸樹苗期苗木多出現(xiàn)分杈,需及時修整。
3.2 栽植
3.2.1 立地選擇及整地 櫸樹栽植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土壤,排水良好的立地環(huán)境,切忌排水不良,易季節(jié)性積水的立地。栽植前要將土壤深耕、耙碎、整平,施足基肥。根據栽植密度確定好株行距,開溝挖穴。穴的大小視苗木根系體積大小而定。一般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體積的2~3倍為宜。
3.2.2 栽植 1年生櫸樹實生苗定植株行距為100cm×100cm,栽植在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時將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先回土至穴1/3處,再將苗干向上輕提,使根系舒展,再回土至穴2/3處,而后澆透水,再將穴土回滿?;赝習r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做到邊填土邊輕踩。1年生苗木栽植宜淺,栽植深度為苗木原根莖埋入土中0~4cm。苗木定植2a后,要隔行或隔株起苗移植,通過移苗、密度調控,擴大苗木的生長空間,密度調整到最適宜苗木生長為宜,移植過程中需注意苗木的保濕。每年都要根據立地條件、培育目的進行密度調整,通過合理的密度調控,保障樹木有良好的營養(yǎng)空間,以利于培育良好的樹形,提高苗木品質。endprint
3.3 撫育措施
3.3.1 中耕除草 櫸樹大苗栽植地每年需松土除草3~4次。每次松土除草后,應將雜草覆蓋苗木根際保濕保墑。通過松土除草,防止雜草與幼樹爭奪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減少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墑情,提高土壤透氣性,利于苗木根系進行呼吸作用,并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苗木生長。
3.3.2 水分管理 3~4月對栽植地澆一次透水,促使根系和植株進入正常生長狀態(tài)。11月份澆一次透水,以利于樹木安全越冬。5~10月,當土壤干旱時應及時進行灌溉。進入雨季要控制澆水,梅雨季節(jié)及時排澇,防止長時間積水造成根系窒息死亡。夏季澆水最好在早、晚進行,每次澆水要澆透,防止?jié)舶虢刈铀捅砥に?/p>
3.3.3 肥料管理 每年施肥3~4次,于4~8月份進行。施肥要結合苗木灌溉進行,在植株的四周挖穴或在種植行內開施肥溝,將肥料放入埋好。施肥掌握“前輕、中足、后控”的原則,即苗木生長初期,選用速效肥料;生長中期(速生期)施用氮肥;后期增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施肥量:l年生苗木,每667m2年平均施N、P、K分為7kg、4kg、5kg,腐熟有機肥1 600kg;2至多年生苗木,每667m2年平均施N、P、K分別為14~21kg、7~10kg、9~l0kg,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kg。
3.3.4 其它管理 (1)修枝。櫸樹發(fā)枝力強,頂芽常不萌發(fā),每年春季由梢部側芽萌發(fā)2~3個競爭枝,不易長出端直主干。為培育櫸樹通直主干,栽植后在苗木旁插一竹竿,將主干綁在竹竿上,防止主干彎曲,待主干枝下高達2m以上、胸徑3~4cm時,去除竹竿。每年要進行抹芽、修枝,但修枝不可過度,否則進行光合作用的葉面積少,營養(yǎng)積累少,苗木生長慢。(2)縱傷。櫸樹樹皮光滑,沒有縱裂,緊包著樹干,因此可用縱傷的方法,促進樹干的粗生長。做法:待櫸樹胸徑達3~4cm以上時,在每年春季櫸樹萌芽時,用刀對樹皮進行幾道縱切割,深達木質部。
3.4 病蟲害防治
3.4.1 黃地老虎 黃地老虎屬鱗翅目、夜蛾科,是多食性地下害蟲,是危害櫸樹的重要害蟲之一。1a發(fā)生3~4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主要以幼蟲危害幼苗,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防治措施:一是誘殺。用糖醋液或殺蟲燈誘殺成蟲。在第1代幼蟲發(fā)生期的傍晚,將鮮草或菜葉在育苗地內撒成小堆誘集捕殺,用量30kg/667m2。二是人工捕殺。每天清晨,在苗圃檢查,發(fā)現(xiàn)斷苗后,可在其附近扒土捉蟲,連續(xù)多次可減輕其危害。三是藥劑防治。以在幼蟲3齡前施藥防治為宜,方法為:(1)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適量水噴拌細土130~180kg制成毒土,每667m2撒施毒土25~30kg;(2)灌根。在蟲齡較大、為害嚴重的苗圃地,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
3.4.2 大袋蛾 大袋蛾屬鱗翅目、袋蛾科,其寄主多。1a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袋囊中掛在樹木枝梢上越冬。以幼蟲取食葉片,初孵幼蟲自袋囊中爬出,群集于周圍葉片上,后吐絲下垂,以絲撮葉或少量枝梗造囊護體,幼蟲隱匿囊中,袋囊隨蟲齡不斷增大,取食遷移時均負囊活動。3齡后,食葉穿孔或僅留葉脈。幼蟲晝夜取食,以夜晚食害最兇。防治措施:一是人工除治。秋、冬季樹木落葉后,摘除越冬袋囊,集中燒毀。二是藥物防治。在幼蟲危害期(6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用25%滅幼脲500倍液,或森得保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三是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昆蟲天敵。大袋蛾幼蟲和蛹有各種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如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要注意保護和利用。
3.4.3 斑點病 櫸樹斑點病的病原是真菌。初期葉片出現(xiàn)褐色小斑點,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斑上可見黑色霉狀物。隨著氣溫的上升,有時多個病斑相連,最后葉片焦枯脫落。該病原菌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溫度適宜且濕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fā)。當苗木生長進入雨季,若植株栽植密度大,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高濕、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fā)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復侵染,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使病害大發(fā)生。防治措施:一是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噴霧;二是通過密度調控,改善栽植地內的通風透光條件,破壞病菌孢子的萌發(fā)和病菌反復侵染的環(huán)境。
3.4.4 黃化病 櫸樹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株缺鐵引起的葉子黃化現(xiàn)象,癥狀是嫩葉先黃化。防治措施:一是對輕、中度黃化的櫸樹,在其干基部鉆若干小孔,將含有螯合鐵的“綠亨鐵王”藥片按一定量施入,再封上小孔即可。這是通過樹木導管的吸收將鐵元素均勻輸送到葉部,從而補充有效鐵元素;二是對重度黃化的櫸樹,將鐵元素營養(yǎng)液吊瓶掛在櫸樹主干約2m高處,直接給樹木輸液補充鐵元素。三是對胸徑6cm以上的櫸樹,在樹干基部鉆注射孔,深至髓心,而后將硫酸亞鐵稀釋液注入孔內;四是對櫸樹葉片噴施含鐵元素的營養(yǎng)液,供葉片吸收鐵。
參考文獻
[1]佚名.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2]佚名.安徽省森林病蟲害圖冊[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3]佚名.森林病蟲害防治教材[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