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丹等
摘 要:探究土壤學興趣教學法,將興趣激發(fā)、主動參與和教具使用有機地結合到土壤學課程教學中,實現教學互動,達到教學目標。興趣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土壤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土壤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2-146-02
園林專業(yè)開設的《土壤學》課程,屬于專業(yè)基礎課,是園林專業(yè)的必修課?!锻寥缹W》是一門關于土壤的物質組成和性質、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土壤資源分布、類型、性質以及評價與開發(fā)利用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礎學科。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土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如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壤資源、培肥改土、各種作物的田間土壤管理、因土種植、土壤與環(huán)境的作用和關系等。這門課程分3個模塊:土壤的物質組成(上篇)、土壤性質與過程(中篇)、土壤利用與管理(下篇)。上篇主要講授土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如土壤的物質組成和性質;中篇講授土壤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主要土壤類型的成土過程,以及我國主要土壤的分布規(guī)律;下篇主要講授土壤肥力的發(fā)生變化以及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土壤肥力調控的原理與措施等。相對于園林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等其他課程,土壤學的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不高,也不能與教師有很好的課堂互動。如何才能激發(fā)并逐步提高學生學習土壤學的興趣呢?通過幾年的土壤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采用興趣教學法可以提高土壤學的教學效果?,F具體闡述如下:
1 興趣激發(fā)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彼^激發(fā)興趣法,就是教師在土壤學授課過程中采用藝術性的語言加上生動的課件,用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土壤學興趣的教學方法[1]。例如,在講授土壤和土壤肥力這一系列問題時,為了說明這些知識點的重要性,可以首先插入一個與園林相關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課件展示輔助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美麗的園林景觀世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同時保持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然后話鋒一轉,向學生說明沒有土壤和土壤肥力就沒有園林景觀植物,突出土壤的基礎性作用和重要地位。接著講述這些知識點,這樣學習的效果較好,因為學生是帶著專業(yè)興趣來學習土壤知識。再比如,講到我國土壤問題現狀時,可以先播放2段視頻,一段反映人們耕作的希望和豐收的喜悅,一段反映土壤污染和退化的現狀,激發(fā)學生關注土壤問題,沒有可持續(xù)利用的土壤就沒有自然景觀的美好。接下來的授課效果會比較好,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對問題的理解也比較透徹,同時增強了養(yǎng)護土壤的意識。此外,在講到基本土壤成土過程時,考慮到成土過程的復雜性和抽象性,針對每一個具體過程制作Flash動畫,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畫過程中學習土壤學知識,可以使枯燥的知識點深入淺出,有利于學生掌握。
2 主動參與法
主動參與法是指在土壤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聽課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方法[2]。在大學課堂上,不能總是讓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這樣學生的興趣會逐漸減退。增加師生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土壤的形成發(fā)育過程這一章節(jié)時,我有意識地把基本土壤成土過程先留給學生預習,讓他們在課余時間自己制作課件,下次課上臺來講述這部分內容。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有位同學甚至做了非常生動的課件。如:原始成土過程即從巖石露出地表并著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開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過程,她把這一過程比喻成白米飯加工成揚州炒飯的過程;有機質積聚過程即在木本或草本植被下有機質在土體上部積累的過程,她把這一過程比喻成白米飯加工成蓋澆飯的過程;等等。再如,巖石經歷漫長的演化形成母質,而母質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在學習了巖石、母質的性質后,我讓學生設計一個表格,比較巖石、母質和土壤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較高,設計表格如表1所示。接著讓學生們自行發(fā)言并進行互評,找出優(yōu)點,提出還有待改進的地方,評比誰的設計較為合理,內容表述的更為清晰。再由教師綜合分析學生們設計的內容,進一步補充修訂。通過表格的制作,不僅讓學生們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自己去思考問題,而且在制作表格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們加深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較好的教學目的。
3 教具使用法
利用教具作為感覺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學習土壤學過程中都非常重要,感性認識是在理性認識的參與下進行的,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支持下完成的。土壤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經歷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教具使用是實現這一點的基本保證。在土壤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具的合理使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助于對土壤學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具可以分為實物、標本、模型、掛圖、視頻、課件等等。例如,在講到土壤剖面這個知識點時,我讓學生提前1d在校園土地上挖一個剖面,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講述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以及土壤剖面的發(fā)生層,最后我再進行歸納總結,這是實物觀察法。再如,講授土壤礦物質時,除了礦物巖石的標本外,我把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拍攝的各類圖片以課件的形式放給學生看,開闊了大家的眼界,增強了大家學習土壤學的興趣。這些直觀教具的使用,可以無形中加深學生的印象,且容易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4]。
4 結語
將興趣激發(fā)、主動參與和教具使用有機地結合到土壤學課程教學中,實現教學互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土壤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劉桂芬.淺議如何讓學生體驗《土壤學》課程之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17(6):178.
[2]付國贊.淺談土壤學興趣教學法[J].洛陽師專學報,1999,18(2): 124-126.
[3]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梁運江,許廣波,劉文利,等.土壤學突破“秧田型”式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學理論,2010,22:207-20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