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濤
【摘要】無意之中打開了百度,搜索“紈绔”一詞,其義如下,“紈绔:<書>富貴人家子弟穿的細絹做成的褲子,泛指有錢人家子弟的華美衣著,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出自《漢書·敘傳》:‘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睂Υ伺加兴?,現(xiàn)在這樣的人不也是比比皆是嘛。眾所周知,中國現(xiàn)有四大名爹,稱其子不正合“紈绔”無余嗎?本文就對“紈绔”之“酷”的看法進行總結和闡述。
【關鍵詞】紈绔;青少年;傳統(tǒng)文化
有時我還真對現(xiàn)在不少青少年的所作所為深感困惑,困在何處呢?
其一,紈绔子弟出在富裕之家,可富裕子弟不一定就是不學無術之徒,無德無恥之輩,才德俱佳者亦不在少數(shù)。如臺灣宏達電子的王雪紅、香港的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之女宗馥莉、聯(lián)想集團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之女柳青等等。
其二,紈绔子弟多指富家之后,可現(xiàn)在卻有不少平民之子雖無殷實背景卻也很“(绔)酷”,一無才學,二無進取之心,沉溺網絡游戲或虛幻小說之中而不能自拔。
其三,有些平民子弟在義務教育階段雖能勤奮苦讀,但進入大學之后一改往日精勤之風,大行酷玩、酷戀、酷穿之道。于是乎,我對紈绔之理解有所迷惑,“绔”可否與“酷”有同義之嫌。此理能通,于是乎真還形成了不小一族酷哥酷弟,酷姐酷妹。
時下還真有不少如此人等,以酷為榮,以酷為樂,全然不顧家人感受,為穿名牌、戴名表、駕名車、使盡手段,如不能成就欲望,常以不吃不喝,甚至尋死覓活相要挾,父母為滿足其要求也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惜舉債以滿足兒女顯酷之需求。豈不知在孩子玩酷的同時是父母省吃儉用,日夜辛勞掙錢以滿足兒女之欲壑。悲哉凄哉!其悲在于教化之失頗,其凄賴于子女之無報恩德之孝之心念。雖到不惑之年仍不得喘息之機,雖值知天命之時仍無享樂之份。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幾歲或十幾歲也愛玩酷,本該如饑似渴求知之時,卻不思修學,酷愛游戲之刺激,網絡小說之魅力。注意力轉移,學業(yè)與日荒廢,甚至夜不歸宿,朝夕與網絡為伴,或小小年齡貪戀異性,極盡成人之生活,全無成人之德行,甚至寡廉少恥,每遇親者苦苦相勸而無濟于事,千方百計施救而毫無效果,孩子以此為酷,自得其樂,長輩急在眼里,疼在心上。父母無奈之下而懲罰之時,多以輟學相要挾,或以絕食自殺逼父母就范,以達到酷玩之目的。于是乎我再次翻看詞典細尋何以為“酷”。按照網絡詞典解釋:“酷”,來源于英文COOL的漢語譯音。COOL本來是冷的意思,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成為美國青少年的街頭流行語,初期是指一種冷峻的,反主流的行為或態(tài)度,后來泛指可贊美的一切人和物。七十年代中期,這個詞傳入臺灣,被臺灣人民譯成“酷”,意思是“瀟灑中帶點冷漠”。九十年代,它傳入大陸,迅速取代了意思相近的“瀟灑”一詞,成為青少年群體中最流行的夸贊語。這個詞語在流傳過程中含義不斷豐富,現(xiàn)在它的含義可以表示廣泛意義上的“好”,并不僅僅只是表示“瀟灑中帶點冷漠”的意思了。雖然“酷”是“好”的意思,但青少年心目中的“酷”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是不同的。他們如果稱贊一個人“酷”,那么這個人或者在衣著打扮、或者在言行舉止、或者在精神氣質上肯定是特立獨行、充滿個性的,絕對不是老一輩人所欣賞的那種純樸熱情、循規(guī)蹈矩的“好”?!疤亓ⅹ毿?、充滿個性”,正是“酷”的精髓所在,也是當代青少年青睞和欣賞“酷”的真正原因所在。
反復琢磨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呢?現(xiàn)實中除了我以上列舉的現(xiàn)象之外,還有那么多與此相悖之痕,比如,現(xiàn)在的女人與傳統(tǒng)意義上有著無可比擬的的進步與自由。衣著在數(shù)量上是越穿越少,在厚度上是越來越薄,那么很多人就認為穿得很少很透的女人很酷,有時我真的很迂腐,這種審美標準是否與“好”或“瀟灑”沾邊,有的穿的少到無恥的程度,有的甚至在身上私密之處涂點顏色,達到一絲不掛的程度,這些人可以以赤裸之身招搖過市而無半點羞澀之感,說是藝術,藝術到如此程度還有評價標準嗎?如果這是酷的話,那么“酷”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聽到“你真性感”之類的話。也有不少人把某些人的過分性感之舉稱之為酷,那么是不是“酷”的意思又平添幾分別樣的含義呢?這種含義是否與輕浮之意無異呢?
在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人們常常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愛親事親、誠信篤行、知書達理,謙恭敬業(yè)”為美,這好像與當今時下大興的離奇古怪相悖甚遠。以酷為樂,全然不顧家庭之承受力所限,父母之支撐力所制,社會之公德所約。唯圖另類是舉,愚鈍之余常為迷茫所困。紈绔之困,令我夜不能寐,酷之浮躁常使我在“绔”“酷”之間備受煎熬。哀哉迂腐,困哉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