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教學資源可以理解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zhì)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是教學材料與信息的來源。我們應該認識到,不僅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也是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完善的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各異,他們的表現(xiàn)必然會千差萬別,加之外界環(huán)境影響,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意外情況。偶發(fā)事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干擾因素,甚至成為個別教師教學心理中的陰影。其實,偶發(fā)事件看似與教學目標無關,或影響課堂教學,但如果教師處理得當、因勢利導,以變應變,恰當運用,不但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還可將之轉化為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資源,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新目標英語教材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其話題與素材都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將生活中的"事件"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新目標英語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靈活開放可適當調(diào)整或取舍。教師如果抓住了教學契機,捕捉了意外資源,那么學生的學習心理得到了滿足,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即將課堂教學中的偶發(fā)事件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讓精彩在"意外"中綻放。這樣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就成為課堂中的"另類"教學資源。
教師應該如何運用教育機智正確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呢?現(xiàn)就我在教學實踐中所碰到的"突發(fā)事件"和處理方法和大家分享。
事例一:
記得有一堂六年級英語課,當時正在教授don't 和doesn't 的用法(以前已學過),板書兩個單詞后,我請一個學習較好的同學回答兩詞區(qū)別,結果該生所造的句子恰好把兩個詞用反了,一愣之下后,我并沒有批評她,還給她加了兩顆星,我對孩子們說:"我要感謝李穎同學給我們出了這么好的一道改錯題。誰愿意擔任小老師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了,經(jīng)過同學們幫助,李穎不僅沒有之前回答問題錯誤時的尷尬,還很自信地造出了兩個極其精彩的句子。孩子輕松的理解了老師所講的知識、其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保護,自信心也因此而樹立。
因此,"錯誤"是學生學習探究的一種經(jīng)歷,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更是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把握時機利用這些資源,從"錯誤"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錯誤"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掌握正確的知識,在"錯誤"中進步并得到提升。
事例二:
之前,我所帶的一個小男生總愛在上課時上廁所,前幾次我以為是孩子生理上的特殊原因,就同意他去了,后來經(jīng)與家長溝通,了解到:孩子想借故出去玩兒。了解了這個真實原因以后,為了能利用這一特殊的教學資源,我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調(diào)整,第七模塊Where were you ?一課被提前安排上來。剛寫完課題,那男孩就舉手示意要上廁所,我立刻問:" Where is he going?"同學們回答:"He is going to go to the toilet."回答完后我就讓他去了,并規(guī)定四分鐘要回教室。等到男孩回來時,我就問他:"Where were you?"他不會,我就問同學們:"Where was he?"同學們回答:" He was in the toilet."這時男孩明白了,立即回答道:"I was in the toilet."我又問同學們:"Where is he now?"這位男孩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也大膽的回答:"I am in the classroom."通過生臨其境的學習,這位男孩掌握了"was"和"is"的用法并且也改掉了愛上廁所的毛病。
對待學生借故上廁所,我如果當面揭穿他并批評他,只能拉大師生之間的距離,制造課堂教學緊張的氣氛。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以尊重學生為宗旨的教學機智,不僅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把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營造出一種真實的語境,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事例三:
一次我正在教室上課,突然窗外飄起了鵝毛大雪,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走了,很顯然再講課的話,就是白費力氣。我就停下來了,我大聲對同學們說:"Wow, look out of the window. What's the weather like?"同學們望著窗外大聲回答:"It's snowing."我就順勢又問:"So do you want to play in the snow?"同學們回答道:"Yes."我就說:"Ok,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can do in the snow? 請快速告訴我五件可以在雪中做的事情,然后咱們就去玩雪了。但是記住了,今天的作業(yè)是寫一篇關于雪中趣事的作文。作文的題目就是-My Happy Day."第二天我批改孩子們的作業(yè),一個比一個寫的精彩。
這個事例說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出發(fā),尊重關注每一位學生從而生成一節(jié)節(jié)成功的英語課堂。在"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能出現(xiàn)與預設完全不同的情境,產(chǎn)生靈感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性課堂中的精彩,往往緣自于此。
總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增進學習的興趣。真正的英語課堂,教師就應該及時捕捉教學中產(chǎn)生的錯誤信息,抓住稍縱即逝的教學機遇,引領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建構與再創(chuàng)造中去。因為有了"錯誤",課堂才顯生機和活力;因為有了"錯誤",師生才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因為有了"錯誤",我們的英語課堂才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