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下水實驗”試什么

      2014-08-07 14:28江容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實驗設計天平效度

      江容

      實驗是科學課的基礎。但實驗較難掌控,它受到材料、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誤差。因此,教師要“下水”做實驗。讓學生做的實驗,教師課前要先去做一做,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隨著科學課程新理念的推進,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拿起材料就去上課,他們在課前已經(jīng)把實驗室的器材都檢查過一次,也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會出現(xiàn)探究體會不深刻、實驗效果有誤差、實驗數(shù)據(jù)不準確、交流討論不及時等各種問題。下水實驗還要試些什么呢?如何讓自己的下水實驗更有成效,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筆者將結合一些案例,從實驗設計、實驗材料、實驗操作、實驗時間四個方面對下水實驗進行微探。

      一、試一試實驗設計是否最佳

      一個好的實驗設計不僅要與研究問題匹配,恰當?shù)亟鉀Q研究者所要解決的問題;還要有較好的“內(nèi)在效度”,即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使反應變量的變化完全由自變量決定;實驗結果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普遍性,能夠推論到其他被試或其他情境,即有較高的“外在效度”。 可以說,一個好的實驗設計等于實驗成功的一半。

      “空氣有重量嗎”(教科版三上《空氣有重量嗎》)實驗中,先自制小天平,一端掛上癟氣球,另一端掛上重物,如筆帽、墊圈、橡皮泥等讓天平平衡;然后取下氣球充氣后在掛上;觀察天平的變化。教材希望通過這個實驗來證明空氣有重量。經(jīng)過多次課前實驗我發(fā)現(xiàn):自制天平有些難度,比如按圖釘、栓細線、保平衡;將氣球充氣后掛上,繩子沒有系緊還會漏氣,影響實驗觀察。可想而知,三年級學生精細操作能力差,完成這樣的實驗效果肯定不佳。另外,學生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實驗操作上,分散了對實驗結果的關注,他們的探究體驗并不深刻。

      細細研讀教材,選用自制天平是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經(jīng)驗。教材還提到桿秤和彈簧秤,由于它們最小測量值有限,故不宜用它們來稱量空氣。由此我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更經(jīng)常接觸到的是電子稱,把“自制小天平”換成較“精密的電子秤”直接稱重讀數(shù)是可行的。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實驗設計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學生看到前后數(shù)字,比比大小就可知道氣球中空氣的重量。這個量化結果是空氣有重量的有力證據(jù),也可以說明空氣很輕,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記憶深刻。

      比較這兩個實驗,學生都能得到“空氣有重量的,但是重量很輕”這個結論。但后者在“內(nèi)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方面明顯表現(xiàn)的更好,達到的效果也更佳。

      設計是實驗的靈魂。對于教材的設計,我們在了解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去審視、篩選、整合和創(chuàng)造,抱著“或許另一種設計更合適”的質疑態(tài)度,多做下水實驗,從與研究問題匹配的匹配度、內(nèi)在效度、外在效度三個方面完善教學設計,確保學生的探究體驗更深刻。這也是教師踐行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

      二、試一試實驗材料是否合格

      材料是實驗成功的基本條件。離開了合格的材料,實驗的成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茖W實驗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來自實驗室,如溫度計、酒精燈、學生實驗盒等。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進行下水實驗,保證這些儀器的合格精確。另一類來自學生身邊的物品,如食鹽、塑料瓶、回形針等,這些材料被認為是生活中的材料,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帶來帶足就可以了??墒聦崊s并非如此。

      五下《沉和浮》單元中,大量用到學生身邊的物品,如胡蘿卜、橡皮泥、牙簽等?!坝^察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和“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兩個實驗中都用到胡蘿卜,教材認為它能浮在水中,并且容易準備??墒窃趯嶒炛形野l(fā)現(xiàn)學生準備的胡蘿卜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浮著浮著又沉下去了,現(xiàn)場一片混亂,學生甚至得出大的胡蘿卜浮,小的胡蘿卜沉這樣錯誤的結論。實驗以失敗告終。課后我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胡蘿卜的比重和水差不多,加上品質問題,質地疏松的胡蘿卜在水中是浮的;質地較密的胡蘿卜沉在水底;浸在水中久了,切塊的胡蘿卜吸足水就下沉了。如果改成和水的比重相差比較大的白蘿卜進行實驗,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尷尬和誤導了。

      看來,科學雖然源自生活,但科學實驗要高于生活。學生準備的生活材料往往就地取材,這些材料的可變因素較大,實驗的可控性自然也較差。實驗材料自身的不合格會造成實驗的失敗,甚至引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懷疑和誤解。

      材料是實驗主角。對于學生準備的材料,我們在布置學生收集材料之前,要先試行收集材料,下水檢驗,去檢驗、去篩查,確立“生活中的材料并非都是科學的材料”的思想,去掉有爭議、不合格的材料,選擇更準確的、更穩(wěn)定的材料,保證實驗的成功。

      三、試一試實驗操作是否順利

      學生規(guī)范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如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教科版五下《擺的研究》)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反映操作不順利,老師也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據(jù)有誤差。于是我進行了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幾次測量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都不一樣。經(jīng)分析主要是影響這一結果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個擺,秒表計時的準確、擺動一次的計算、擺線的放手等操作都會影響數(shù)據(jù)的結果。因此,在實驗中,對于秒表如何使用、計時員和操作者如何統(tǒng)一、擺怎么算是擺動一次、擺線如何拉直、要怎樣放手讓擺自由擺動都進行規(guī)范地指導和訓練,這樣學生的探究得心應手,得到的數(shù)據(jù)也準確了。

      這次下水啟示我們,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強,在我們看來特別簡單的操作,他們也手忙腳亂,容易出現(xiàn)失誤。如果我們及時對操作要領進行適當?shù)闹笇Ш陀柧殻湍軐嶒炚`差降低最低。

      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對于實驗操作,課前我們不僅要下水親歷,還要思考“學生能順利完成嗎”。這樣教師估量實驗難度、明確操作要點,對可能出現(xiàn)的影響實驗結果的不當操作充分估計,及時指導,掃除障礙,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

      四、試一試實驗時間是否恰當

      科學探究包括五個要素: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實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后的表達與交流是探究的重頭戲。如何合理編排時間,調控課堂節(jié)奏,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

      “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教科版五上《 陽光下的影子》)實驗中,教材建議每隔10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影子的長短變化和方向。按部就班的教學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一節(jié)課40分鐘,記錄4個數(shù)據(jù);等待時間過長,學生顯得散漫并無興趣;整理交流要到下節(jié)課,貽誤了時機。對時間能不能有更好的編排呢?一位教師在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選擇上午第二節(jié)課或下午第二節(jié)課來觀察記錄(如遇到不是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跟其他老師商量調整),影長和方向變化比較明顯,間隔5分鐘記錄一次就能采集到能說明事實的數(shù)據(jù)。這樣就可以將40分鐘課堂做如下安排:

      一節(jié)戶外課,不能始終在戶外,一定要留有時間讓學生靜下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不然,只看見熱鬧的場面,而實際上學生沒有任何的思考。流于形式的課堂不是我們科學課所要追求的。

      時間是課堂中一個決定性的變量。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下水中我們要充分了解每個實驗所需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控制,時刻提醒自己:學生實驗體驗的時間夠嗎?留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時間夠嗎?如何主宰時間,決定探究了探究的程度,決定了課堂的性質。

      涉水方知水深淺,弄潮兒才宜統(tǒng)三軍。下水實驗的實質就是一種用心的備課,是一種精心的預設,是“以學定教”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教師要通過下水實驗試出最典型、最純粹的實驗設計,試出最合格、最精準的實驗材料,試出最及時、最適當?shù)牟僮髦笇В嚦鲎詈侠?、最恰當?shù)臅r間編排,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

      【作者單位:古田縣平湖中心小學福建】

      endprint

      實驗是科學課的基礎。但實驗較難掌控,它受到材料、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誤差。因此,教師要“下水”做實驗。讓學生做的實驗,教師課前要先去做一做,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隨著科學課程新理念的推進,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拿起材料就去上課,他們在課前已經(jīng)把實驗室的器材都檢查過一次,也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會出現(xiàn)探究體會不深刻、實驗效果有誤差、實驗數(shù)據(jù)不準確、交流討論不及時等各種問題。下水實驗還要試些什么呢?如何讓自己的下水實驗更有成效,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筆者將結合一些案例,從實驗設計、實驗材料、實驗操作、實驗時間四個方面對下水實驗進行微探。

      一、試一試實驗設計是否最佳

      一個好的實驗設計不僅要與研究問題匹配,恰當?shù)亟鉀Q研究者所要解決的問題;還要有較好的“內(nèi)在效度”,即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使反應變量的變化完全由自變量決定;實驗結果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普遍性,能夠推論到其他被試或其他情境,即有較高的“外在效度”。 可以說,一個好的實驗設計等于實驗成功的一半。

      “空氣有重量嗎”(教科版三上《空氣有重量嗎》)實驗中,先自制小天平,一端掛上癟氣球,另一端掛上重物,如筆帽、墊圈、橡皮泥等讓天平平衡;然后取下氣球充氣后在掛上;觀察天平的變化。教材希望通過這個實驗來證明空氣有重量。經(jīng)過多次課前實驗我發(fā)現(xiàn):自制天平有些難度,比如按圖釘、栓細線、保平衡;將氣球充氣后掛上,繩子沒有系緊還會漏氣,影響實驗觀察??上攵?,三年級學生精細操作能力差,完成這樣的實驗效果肯定不佳。另外,學生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實驗操作上,分散了對實驗結果的關注,他們的探究體驗并不深刻。

      細細研讀教材,選用自制天平是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經(jīng)驗。教材還提到桿秤和彈簧秤,由于它們最小測量值有限,故不宜用它們來稱量空氣。由此我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更經(jīng)常接觸到的是電子稱,把“自制小天平”換成較“精密的電子秤”直接稱重讀數(shù)是可行的。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實驗設計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學生看到前后數(shù)字,比比大小就可知道氣球中空氣的重量。這個量化結果是空氣有重量的有力證據(jù),也可以說明空氣很輕,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記憶深刻。

      比較這兩個實驗,學生都能得到“空氣有重量的,但是重量很輕”這個結論。但后者在“內(nèi)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方面明顯表現(xiàn)的更好,達到的效果也更佳。

      設計是實驗的靈魂。對于教材的設計,我們在了解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去審視、篩選、整合和創(chuàng)造,抱著“或許另一種設計更合適”的質疑態(tài)度,多做下水實驗,從與研究問題匹配的匹配度、內(nèi)在效度、外在效度三個方面完善教學設計,確保學生的探究體驗更深刻。這也是教師踐行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

      二、試一試實驗材料是否合格

      材料是實驗成功的基本條件。離開了合格的材料,實驗的成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茖W實驗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來自實驗室,如溫度計、酒精燈、學生實驗盒等。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進行下水實驗,保證這些儀器的合格精確。另一類來自學生身邊的物品,如食鹽、塑料瓶、回形針等,這些材料被認為是生活中的材料,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帶來帶足就可以了??墒聦崊s并非如此。

      五下《沉和浮》單元中,大量用到學生身邊的物品,如胡蘿卜、橡皮泥、牙簽等?!坝^察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和“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兩個實驗中都用到胡蘿卜,教材認為它能浮在水中,并且容易準備。可是在實驗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準備的胡蘿卜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浮著浮著又沉下去了,現(xiàn)場一片混亂,學生甚至得出大的胡蘿卜浮,小的胡蘿卜沉這樣錯誤的結論。實驗以失敗告終。課后我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胡蘿卜的比重和水差不多,加上品質問題,質地疏松的胡蘿卜在水中是浮的;質地較密的胡蘿卜沉在水底;浸在水中久了,切塊的胡蘿卜吸足水就下沉了。如果改成和水的比重相差比較大的白蘿卜進行實驗,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尷尬和誤導了。

      看來,科學雖然源自生活,但科學實驗要高于生活。學生準備的生活材料往往就地取材,這些材料的可變因素較大,實驗的可控性自然也較差。實驗材料自身的不合格會造成實驗的失敗,甚至引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懷疑和誤解。

      材料是實驗主角。對于學生準備的材料,我們在布置學生收集材料之前,要先試行收集材料,下水檢驗,去檢驗、去篩查,確立“生活中的材料并非都是科學的材料”的思想,去掉有爭議、不合格的材料,選擇更準確的、更穩(wěn)定的材料,保證實驗的成功。

      三、試一試實驗操作是否順利

      學生規(guī)范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如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教科版五下《擺的研究》)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反映操作不順利,老師也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據(jù)有誤差。于是我進行了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幾次測量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都不一樣。經(jīng)分析主要是影響這一結果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個擺,秒表計時的準確、擺動一次的計算、擺線的放手等操作都會影響數(shù)據(jù)的結果。因此,在實驗中,對于秒表如何使用、計時員和操作者如何統(tǒng)一、擺怎么算是擺動一次、擺線如何拉直、要怎樣放手讓擺自由擺動都進行規(guī)范地指導和訓練,這樣學生的探究得心應手,得到的數(shù)據(jù)也準確了。

      這次下水啟示我們,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強,在我們看來特別簡單的操作,他們也手忙腳亂,容易出現(xiàn)失誤。如果我們及時對操作要領進行適當?shù)闹笇Ш陀柧殻湍軐嶒炚`差降低最低。

      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對于實驗操作,課前我們不僅要下水親歷,還要思考“學生能順利完成嗎”。這樣教師估量實驗難度、明確操作要點,對可能出現(xiàn)的影響實驗結果的不當操作充分估計,及時指導,掃除障礙,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

      四、試一試實驗時間是否恰當

      科學探究包括五個要素: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實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后的表達與交流是探究的重頭戲。如何合理編排時間,調控課堂節(jié)奏,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

      “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教科版五上《 陽光下的影子》)實驗中,教材建議每隔10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影子的長短變化和方向。按部就班的教學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一節(jié)課40分鐘,記錄4個數(shù)據(jù);等待時間過長,學生顯得散漫并無興趣;整理交流要到下節(jié)課,貽誤了時機。對時間能不能有更好的編排呢?一位教師在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選擇上午第二節(jié)課或下午第二節(jié)課來觀察記錄(如遇到不是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跟其他老師商量調整),影長和方向變化比較明顯,間隔5分鐘記錄一次就能采集到能說明事實的數(shù)據(jù)。這樣就可以將40分鐘課堂做如下安排:

      一節(jié)戶外課,不能始終在戶外,一定要留有時間讓學生靜下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不然,只看見熱鬧的場面,而實際上學生沒有任何的思考。流于形式的課堂不是我們科學課所要追求的。

      時間是課堂中一個決定性的變量。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下水中我們要充分了解每個實驗所需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控制,時刻提醒自己:學生實驗體驗的時間夠嗎?留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時間夠嗎?如何主宰時間,決定探究了探究的程度,決定了課堂的性質。

      涉水方知水深淺,弄潮兒才宜統(tǒng)三軍。下水實驗的實質就是一種用心的備課,是一種精心的預設,是“以學定教”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教師要通過下水實驗試出最典型、最純粹的實驗設計,試出最合格、最精準的實驗材料,試出最及時、最適當?shù)牟僮髦笇?,試出最合理、最恰當?shù)臅r間編排,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

      【作者單位:古田縣平湖中心小學福建】

      endprint

      實驗是科學課的基礎。但實驗較難掌控,它受到材料、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誤差。因此,教師要“下水”做實驗。讓學生做的實驗,教師課前要先去做一做,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隨著科學課程新理念的推進,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拿起材料就去上課,他們在課前已經(jīng)把實驗室的器材都檢查過一次,也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會出現(xiàn)探究體會不深刻、實驗效果有誤差、實驗數(shù)據(jù)不準確、交流討論不及時等各種問題。下水實驗還要試些什么呢?如何讓自己的下水實驗更有成效,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筆者將結合一些案例,從實驗設計、實驗材料、實驗操作、實驗時間四個方面對下水實驗進行微探。

      一、試一試實驗設計是否最佳

      一個好的實驗設計不僅要與研究問題匹配,恰當?shù)亟鉀Q研究者所要解決的問題;還要有較好的“內(nèi)在效度”,即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使反應變量的變化完全由自變量決定;實驗結果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普遍性,能夠推論到其他被試或其他情境,即有較高的“外在效度”。 可以說,一個好的實驗設計等于實驗成功的一半。

      “空氣有重量嗎”(教科版三上《空氣有重量嗎》)實驗中,先自制小天平,一端掛上癟氣球,另一端掛上重物,如筆帽、墊圈、橡皮泥等讓天平平衡;然后取下氣球充氣后在掛上;觀察天平的變化。教材希望通過這個實驗來證明空氣有重量。經(jīng)過多次課前實驗我發(fā)現(xiàn):自制天平有些難度,比如按圖釘、栓細線、保平衡;將氣球充氣后掛上,繩子沒有系緊還會漏氣,影響實驗觀察??上攵昙墝W生精細操作能力差,完成這樣的實驗效果肯定不佳。另外,學生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實驗操作上,分散了對實驗結果的關注,他們的探究體驗并不深刻。

      細細研讀教材,選用自制天平是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經(jīng)驗。教材還提到桿秤和彈簧秤,由于它們最小測量值有限,故不宜用它們來稱量空氣。由此我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更經(jīng)常接觸到的是電子稱,把“自制小天平”換成較“精密的電子秤”直接稱重讀數(shù)是可行的。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實驗設計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能夠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學生看到前后數(shù)字,比比大小就可知道氣球中空氣的重量。這個量化結果是空氣有重量的有力證據(jù),也可以說明空氣很輕,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記憶深刻。

      比較這兩個實驗,學生都能得到“空氣有重量的,但是重量很輕”這個結論。但后者在“內(nèi)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方面明顯表現(xiàn)的更好,達到的效果也更佳。

      設計是實驗的靈魂。對于教材的設計,我們在了解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去審視、篩選、整合和創(chuàng)造,抱著“或許另一種設計更合適”的質疑態(tài)度,多做下水實驗,從與研究問題匹配的匹配度、內(nèi)在效度、外在效度三個方面完善教學設計,確保學生的探究體驗更深刻。這也是教師踐行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

      二、試一試實驗材料是否合格

      材料是實驗成功的基本條件。離開了合格的材料,實驗的成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茖W實驗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來自實驗室,如溫度計、酒精燈、學生實驗盒等。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進行下水實驗,保證這些儀器的合格精確。另一類來自學生身邊的物品,如食鹽、塑料瓶、回形針等,這些材料被認為是生活中的材料,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帶來帶足就可以了??墒聦崊s并非如此。

      五下《沉和浮》單元中,大量用到學生身邊的物品,如胡蘿卜、橡皮泥、牙簽等?!坝^察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和“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兩個實驗中都用到胡蘿卜,教材認為它能浮在水中,并且容易準備。可是在實驗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準備的胡蘿卜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浮著浮著又沉下去了,現(xiàn)場一片混亂,學生甚至得出大的胡蘿卜浮,小的胡蘿卜沉這樣錯誤的結論。實驗以失敗告終。課后我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胡蘿卜的比重和水差不多,加上品質問題,質地疏松的胡蘿卜在水中是浮的;質地較密的胡蘿卜沉在水底;浸在水中久了,切塊的胡蘿卜吸足水就下沉了。如果改成和水的比重相差比較大的白蘿卜進行實驗,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尷尬和誤導了。

      看來,科學雖然源自生活,但科學實驗要高于生活。學生準備的生活材料往往就地取材,這些材料的可變因素較大,實驗的可控性自然也較差。實驗材料自身的不合格會造成實驗的失敗,甚至引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懷疑和誤解。

      材料是實驗主角。對于學生準備的材料,我們在布置學生收集材料之前,要先試行收集材料,下水檢驗,去檢驗、去篩查,確立“生活中的材料并非都是科學的材料”的思想,去掉有爭議、不合格的材料,選擇更準確的、更穩(wěn)定的材料,保證實驗的成功。

      三、試一試實驗操作是否順利

      學生規(guī)范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如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教科版五下《擺的研究》)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反映操作不順利,老師也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據(jù)有誤差。于是我進行了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幾次測量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都不一樣。經(jīng)分析主要是影響這一結果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個擺,秒表計時的準確、擺動一次的計算、擺線的放手等操作都會影響數(shù)據(jù)的結果。因此,在實驗中,對于秒表如何使用、計時員和操作者如何統(tǒng)一、擺怎么算是擺動一次、擺線如何拉直、要怎樣放手讓擺自由擺動都進行規(guī)范地指導和訓練,這樣學生的探究得心應手,得到的數(shù)據(jù)也準確了。

      這次下水啟示我們,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強,在我們看來特別簡單的操作,他們也手忙腳亂,容易出現(xiàn)失誤。如果我們及時對操作要領進行適當?shù)闹笇Ш陀柧殻湍軐嶒炚`差降低最低。

      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對于實驗操作,課前我們不僅要下水親歷,還要思考“學生能順利完成嗎”。這樣教師估量實驗難度、明確操作要點,對可能出現(xiàn)的影響實驗結果的不當操作充分估計,及時指導,掃除障礙,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

      四、試一試實驗時間是否恰當

      科學探究包括五個要素: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實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后的表達與交流是探究的重頭戲。如何合理編排時間,調控課堂節(jié)奏,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

      “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教科版五上《 陽光下的影子》)實驗中,教材建議每隔10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影子的長短變化和方向。按部就班的教學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一節(jié)課40分鐘,記錄4個數(shù)據(jù);等待時間過長,學生顯得散漫并無興趣;整理交流要到下節(jié)課,貽誤了時機。對時間能不能有更好的編排呢?一位教師在多次下水實驗發(fā)現(xiàn):選擇上午第二節(jié)課或下午第二節(jié)課來觀察記錄(如遇到不是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跟其他老師商量調整),影長和方向變化比較明顯,間隔5分鐘記錄一次就能采集到能說明事實的數(shù)據(jù)。這樣就可以將40分鐘課堂做如下安排:

      一節(jié)戶外課,不能始終在戶外,一定要留有時間讓學生靜下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不然,只看見熱鬧的場面,而實際上學生沒有任何的思考。流于形式的課堂不是我們科學課所要追求的。

      時間是課堂中一個決定性的變量。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下水中我們要充分了解每個實驗所需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控制,時刻提醒自己:學生實驗體驗的時間夠嗎?留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時間夠嗎?如何主宰時間,決定探究了探究的程度,決定了課堂的性質。

      涉水方知水深淺,弄潮兒才宜統(tǒng)三軍。下水實驗的實質就是一種用心的備課,是一種精心的預設,是“以學定教”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教師要通過下水實驗試出最典型、最純粹的實驗設計,試出最合格、最精準的實驗材料,試出最及時、最適當?shù)牟僮髦笇?,試出最合理、最恰當?shù)臅r間編排,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

      【作者單位:古田縣平湖中心小學福建】

      endprint

      猜你喜歡
      實驗設計天平效度
      不同的溫度
      有趣的放大鏡
      哪個涼得快?
      慈善募捐規(guī)制中的國家與社會:兼論《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無字天書
      天平的平衡
      被看重感指數(shù)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構念效度
      外語形成性評估的效度驗證框架
      復雜圖形測驗對區(qū)分阿爾茨海默病與非癡呆的診斷效度
      簡易天平
      韩城市| 石河子市| 靖江市| 怀来县| 大洼县| 六枝特区| 寿阳县| 苏尼特左旗| 额尔古纳市| 章丘市| 崇义县| 大足县| 通海县| 苏州市| 鹤峰县| 白银市| 电白县| 永川市| 绥棱县| 南溪县| 略阳县| 寿阳县| 鹿泉市| 中江县| 渑池县| 黎城县| 宣化县| 烟台市| 砚山县| 灵川县| 新巴尔虎左旗| 洛川县| 绍兴县| 西畴县| 兴安县| 武鸣县| 礼泉县| 南阳市| 隆化县| 剑河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