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摘要:尾礦庫是一種特殊的工業(yè)構筑物,它的牢固程度不僅涉及到礦山自身生產安全,而且關系到周邊及其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危。本文對我國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尾礦堆積壩的形式、尾礦庫的特點做出綜述,以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尾礦庫;尾礦堆積壩;特點
一、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
(一)尾礦庫的分類。在我國,根據(jù)地形條件的不同,尾礦庫大致可分為山谷型、山坡型、平地型等3種類型。
在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利用三面環(huán)山的自然山谷,在下游谷口地段一面筑壩,進行攔截形成尾礦庫為山谷型,如圖1(a)所示。在丘陵和湖彎地區(qū),利用山坡洼地,三面或兩面筑壩,進行圍截形成尾礦庫為山坡型,如圖1(b)所示。在平原和沙漠地區(qū)的平地或凹坑處,人工修筑圍堤形成尾礦庫為平地型,如圖1(c)所示。
(a)山谷型 (b)山坡型(c)平地型
圖1 尾礦庫的分類
(二)尾礦庫的安全等級。據(jù)尾礦庫的庫容和尾礦壩的高度及其重要性,國家制定了尾礦庫構筑物的等級,如表1和表2。
表1尾礦庫的等別
表2尾礦庫構筑物的級別
二、尾礦堆積壩的形式
尾礦堆積有干法堆積形式和濕法堆積形式之分。目前,普遍采用濕法堆積形式,即采用尾礦庫的形式貯存尾礦。按照尾礦堆積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上游法、中線法、下游法、和水庫式尾礦堆積法等幾種主要形式。
(一)上游式堆壩法。這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有色金屬礦山的尾礦庫80%是采用該方法筑壩。該方法筑壩工藝比較簡單,一般在沉積干灘面上,取庫區(qū)內粗粒尾砂堆筑高度為1~3m的子壩,將放礦支管分散放置在子壩上選行分散放礦,待庫內充填尾砂與子壩壩面平齊時,再在新形成的尾礦干灘面上,按設計堆壩外坡向內移一定距離再堆筑子壩。然后,再將放礦管移至新的子壩上繼續(xù)放礦,如此循環(huán),一層一層往上堆筑。如果遇見尾礦粒度較細時,可采用水力旋流器進行分級堆壩,或用池填法、渠槽法等方法筑壩。
上游式堆壩法如圖2(a)所示,其主要缺點是容易形成復雜的、混合的壩體結構,致使壩體內的浸潤線高或從壩面逸出,從而引起壩體產生滲透破壞或滑坡、滑榻。尤其是在地震時容易引起液化,降低壩體的穩(wěn)定性。
(a)上游式 (b)下游式(c)中線式(d)水庫式
圖2尾礦堆積壩工藝圖
(二)下游式堆壩法。尾礦堆積壩在初期壩下游方向移動和升高,而不是坐落在松軟細粒的尾砂沉積物上,基礎較好,尾礦排放堆積易于控制。采用水力旋流器分出濃度高的粗粒尾礦堆壩,粗顆粒(d>0.074mm)含量不宜小于70%,否則應進行筑壩試驗。壩體可以分層碾壓,根據(jù)需要設置排滲,滲流控制比較容易,可將飽和尾礦區(q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壩體穩(wěn)定較好,容易滿足抗震和其他要求。
下游式尾礦堆積壩如圖2(b)所示,其主要缺點是需要大量的粗粒尾礦筑壩,特別是在使用初期,存在粗粒尾礦量不足的問題。其解決的辦法是補充其他材料或高筑初期壩。利用廢石補充尾砂的小足,國外有此實例,我國僅峨口鐵礦第二尾礦庫屬此種壩型。
(三)中線式堆壩法。中線式筑鋇實質上是介于上游法和下游法之間的一種壩型,其特點是在筑壩過程中壩頂沿軸線垂直升高,堤壩尾礦仍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級,這與下游筑壩法基本相似。但與下游法相比,壩體上升速度快,筑壩所需材料少,壩體的穩(wěn)定性基本上具有下游法的優(yōu)點,而其筑壩費用比下游法為低。
中線式堆壩法如圖2(c)所示。我國德興銅礦4號尾礦庫就是采用這種壩型。設計地震烈度為8~9度的地區(qū),宜采用下游式和中線式堆壩法。
三、我國尾礦庫特點
相對國外的尾礦庫來說,我國尾礦庫從安全的角度分析有一些明顯的特點。
(一)壩的分等標準高。我國尾礦庫從設計規(guī)范上規(guī)定,壩高低于30m的為五等庫,即最小的一類庫,低于60m的為四等庫,低于100m的為三等庫,高于100m的為二等庫。而前蘇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低于25m的為小型庫,壩高低于5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50m的為大型庫。在南非壩高小于12m的為小型庫,壩高小于3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30m的為大型庫。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緊張,征地很困難,60年代以來建造的尾礦庫現(xiàn)都處于中后期,在沒新的接替尾礦庫情況下,老壩加高改造已是一種迫不得己的措施。
(二)上游法堆壩多。在尾礦壩的堆筑方法中,上游法動力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所以國外多發(fā)展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較高的壩一般是用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而我國鑒于上游法工藝簡單,便于管理,適用性高的特點,90%以上的尾礦壩都是用上游法筑壩。
(三)筑壩尾礦粒度細。我國為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對一些品位低的礦石也進行開采,并且我國的礦石品位普遍較低。所以選礦、磨礦粒度很細,產出尾礦不但量大而且粒度普遍較細,甚至還對選礦廠排出的尾礦進行分級處理,將粗尾礦用于井下充填,更細的尾礦送人尾礦庫堆存。這種細尾礦的力學強度低、透水性差、不宜固結,造成壩體穩(wěn)定性較差。
(四)尾礦壩壩坡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標準低。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尾礦庫防洪、抗震及壩體穩(wěn)定等建設標準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偏低。
(五)尾礦庫位置很難避開居民區(qū)。尾礦庫應選在偏僻的地方,這一點在人口少,地域遼闊的外國較易做到,而在人口密集、可利用土地少的我國很難做到。
結語:我國是世界礦業(yè)大國,建有尾礦庫約4000~5000座,目前壩高100m以上的高壩已有26座,最大設計壩高已達260m,庫容超過1×108m3的尾礦庫有10座。尾礦庫是礦山企業(yè)最大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險源。因此,要充分分析尾礦庫與尾礦堆積壩的特點,對其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endprint
摘要:尾礦庫是一種特殊的工業(yè)構筑物,它的牢固程度不僅涉及到礦山自身生產安全,而且關系到周邊及其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危。本文對我國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尾礦堆積壩的形式、尾礦庫的特點做出綜述,以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尾礦庫;尾礦堆積壩;特點
一、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
(一)尾礦庫的分類。在我國,根據(jù)地形條件的不同,尾礦庫大致可分為山谷型、山坡型、平地型等3種類型。
在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利用三面環(huán)山的自然山谷,在下游谷口地段一面筑壩,進行攔截形成尾礦庫為山谷型,如圖1(a)所示。在丘陵和湖彎地區(qū),利用山坡洼地,三面或兩面筑壩,進行圍截形成尾礦庫為山坡型,如圖1(b)所示。在平原和沙漠地區(qū)的平地或凹坑處,人工修筑圍堤形成尾礦庫為平地型,如圖1(c)所示。
(a)山谷型 (b)山坡型(c)平地型
圖1 尾礦庫的分類
(二)尾礦庫的安全等級。據(jù)尾礦庫的庫容和尾礦壩的高度及其重要性,國家制定了尾礦庫構筑物的等級,如表1和表2。
表1尾礦庫的等別
表2尾礦庫構筑物的級別
二、尾礦堆積壩的形式
尾礦堆積有干法堆積形式和濕法堆積形式之分。目前,普遍采用濕法堆積形式,即采用尾礦庫的形式貯存尾礦。按照尾礦堆積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上游法、中線法、下游法、和水庫式尾礦堆積法等幾種主要形式。
(一)上游式堆壩法。這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有色金屬礦山的尾礦庫80%是采用該方法筑壩。該方法筑壩工藝比較簡單,一般在沉積干灘面上,取庫區(qū)內粗粒尾砂堆筑高度為1~3m的子壩,將放礦支管分散放置在子壩上選行分散放礦,待庫內充填尾砂與子壩壩面平齊時,再在新形成的尾礦干灘面上,按設計堆壩外坡向內移一定距離再堆筑子壩。然后,再將放礦管移至新的子壩上繼續(xù)放礦,如此循環(huán),一層一層往上堆筑。如果遇見尾礦粒度較細時,可采用水力旋流器進行分級堆壩,或用池填法、渠槽法等方法筑壩。
上游式堆壩法如圖2(a)所示,其主要缺點是容易形成復雜的、混合的壩體結構,致使壩體內的浸潤線高或從壩面逸出,從而引起壩體產生滲透破壞或滑坡、滑榻。尤其是在地震時容易引起液化,降低壩體的穩(wěn)定性。
(a)上游式 (b)下游式(c)中線式(d)水庫式
圖2尾礦堆積壩工藝圖
(二)下游式堆壩法。尾礦堆積壩在初期壩下游方向移動和升高,而不是坐落在松軟細粒的尾砂沉積物上,基礎較好,尾礦排放堆積易于控制。采用水力旋流器分出濃度高的粗粒尾礦堆壩,粗顆粒(d>0.074mm)含量不宜小于70%,否則應進行筑壩試驗。壩體可以分層碾壓,根據(jù)需要設置排滲,滲流控制比較容易,可將飽和尾礦區(q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壩體穩(wěn)定較好,容易滿足抗震和其他要求。
下游式尾礦堆積壩如圖2(b)所示,其主要缺點是需要大量的粗粒尾礦筑壩,特別是在使用初期,存在粗粒尾礦量不足的問題。其解決的辦法是補充其他材料或高筑初期壩。利用廢石補充尾砂的小足,國外有此實例,我國僅峨口鐵礦第二尾礦庫屬此種壩型。
(三)中線式堆壩法。中線式筑鋇實質上是介于上游法和下游法之間的一種壩型,其特點是在筑壩過程中壩頂沿軸線垂直升高,堤壩尾礦仍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級,這與下游筑壩法基本相似。但與下游法相比,壩體上升速度快,筑壩所需材料少,壩體的穩(wěn)定性基本上具有下游法的優(yōu)點,而其筑壩費用比下游法為低。
中線式堆壩法如圖2(c)所示。我國德興銅礦4號尾礦庫就是采用這種壩型。設計地震烈度為8~9度的地區(qū),宜采用下游式和中線式堆壩法。
三、我國尾礦庫特點
相對國外的尾礦庫來說,我國尾礦庫從安全的角度分析有一些明顯的特點。
(一)壩的分等標準高。我國尾礦庫從設計規(guī)范上規(guī)定,壩高低于30m的為五等庫,即最小的一類庫,低于60m的為四等庫,低于100m的為三等庫,高于100m的為二等庫。而前蘇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低于25m的為小型庫,壩高低于5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50m的為大型庫。在南非壩高小于12m的為小型庫,壩高小于3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30m的為大型庫。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緊張,征地很困難,60年代以來建造的尾礦庫現(xiàn)都處于中后期,在沒新的接替尾礦庫情況下,老壩加高改造已是一種迫不得己的措施。
(二)上游法堆壩多。在尾礦壩的堆筑方法中,上游法動力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所以國外多發(fā)展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較高的壩一般是用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而我國鑒于上游法工藝簡單,便于管理,適用性高的特點,90%以上的尾礦壩都是用上游法筑壩。
(三)筑壩尾礦粒度細。我國為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對一些品位低的礦石也進行開采,并且我國的礦石品位普遍較低。所以選礦、磨礦粒度很細,產出尾礦不但量大而且粒度普遍較細,甚至還對選礦廠排出的尾礦進行分級處理,將粗尾礦用于井下充填,更細的尾礦送人尾礦庫堆存。這種細尾礦的力學強度低、透水性差、不宜固結,造成壩體穩(wěn)定性較差。
(四)尾礦壩壩坡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標準低。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尾礦庫防洪、抗震及壩體穩(wěn)定等建設標準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偏低。
(五)尾礦庫位置很難避開居民區(qū)。尾礦庫應選在偏僻的地方,這一點在人口少,地域遼闊的外國較易做到,而在人口密集、可利用土地少的我國很難做到。
結語:我國是世界礦業(yè)大國,建有尾礦庫約4000~5000座,目前壩高100m以上的高壩已有26座,最大設計壩高已達260m,庫容超過1×108m3的尾礦庫有10座。尾礦庫是礦山企業(yè)最大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險源。因此,要充分分析尾礦庫與尾礦堆積壩的特點,對其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endprint
摘要:尾礦庫是一種特殊的工業(yè)構筑物,它的牢固程度不僅涉及到礦山自身生產安全,而且關系到周邊及其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危。本文對我國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尾礦堆積壩的形式、尾礦庫的特點做出綜述,以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尾礦庫;尾礦堆積壩;特點
一、尾礦庫的分類與安全等級
(一)尾礦庫的分類。在我國,根據(jù)地形條件的不同,尾礦庫大致可分為山谷型、山坡型、平地型等3種類型。
在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利用三面環(huán)山的自然山谷,在下游谷口地段一面筑壩,進行攔截形成尾礦庫為山谷型,如圖1(a)所示。在丘陵和湖彎地區(qū),利用山坡洼地,三面或兩面筑壩,進行圍截形成尾礦庫為山坡型,如圖1(b)所示。在平原和沙漠地區(qū)的平地或凹坑處,人工修筑圍堤形成尾礦庫為平地型,如圖1(c)所示。
(a)山谷型 (b)山坡型(c)平地型
圖1 尾礦庫的分類
(二)尾礦庫的安全等級。據(jù)尾礦庫的庫容和尾礦壩的高度及其重要性,國家制定了尾礦庫構筑物的等級,如表1和表2。
表1尾礦庫的等別
表2尾礦庫構筑物的級別
二、尾礦堆積壩的形式
尾礦堆積有干法堆積形式和濕法堆積形式之分。目前,普遍采用濕法堆積形式,即采用尾礦庫的形式貯存尾礦。按照尾礦堆積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上游法、中線法、下游法、和水庫式尾礦堆積法等幾種主要形式。
(一)上游式堆壩法。這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有色金屬礦山的尾礦庫80%是采用該方法筑壩。該方法筑壩工藝比較簡單,一般在沉積干灘面上,取庫區(qū)內粗粒尾砂堆筑高度為1~3m的子壩,將放礦支管分散放置在子壩上選行分散放礦,待庫內充填尾砂與子壩壩面平齊時,再在新形成的尾礦干灘面上,按設計堆壩外坡向內移一定距離再堆筑子壩。然后,再將放礦管移至新的子壩上繼續(xù)放礦,如此循環(huán),一層一層往上堆筑。如果遇見尾礦粒度較細時,可采用水力旋流器進行分級堆壩,或用池填法、渠槽法等方法筑壩。
上游式堆壩法如圖2(a)所示,其主要缺點是容易形成復雜的、混合的壩體結構,致使壩體內的浸潤線高或從壩面逸出,從而引起壩體產生滲透破壞或滑坡、滑榻。尤其是在地震時容易引起液化,降低壩體的穩(wěn)定性。
(a)上游式 (b)下游式(c)中線式(d)水庫式
圖2尾礦堆積壩工藝圖
(二)下游式堆壩法。尾礦堆積壩在初期壩下游方向移動和升高,而不是坐落在松軟細粒的尾砂沉積物上,基礎較好,尾礦排放堆積易于控制。采用水力旋流器分出濃度高的粗粒尾礦堆壩,粗顆粒(d>0.074mm)含量不宜小于70%,否則應進行筑壩試驗。壩體可以分層碾壓,根據(jù)需要設置排滲,滲流控制比較容易,可將飽和尾礦區(q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壩體穩(wěn)定較好,容易滿足抗震和其他要求。
下游式尾礦堆積壩如圖2(b)所示,其主要缺點是需要大量的粗粒尾礦筑壩,特別是在使用初期,存在粗粒尾礦量不足的問題。其解決的辦法是補充其他材料或高筑初期壩。利用廢石補充尾砂的小足,國外有此實例,我國僅峨口鐵礦第二尾礦庫屬此種壩型。
(三)中線式堆壩法。中線式筑鋇實質上是介于上游法和下游法之間的一種壩型,其特點是在筑壩過程中壩頂沿軸線垂直升高,堤壩尾礦仍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級,這與下游筑壩法基本相似。但與下游法相比,壩體上升速度快,筑壩所需材料少,壩體的穩(wěn)定性基本上具有下游法的優(yōu)點,而其筑壩費用比下游法為低。
中線式堆壩法如圖2(c)所示。我國德興銅礦4號尾礦庫就是采用這種壩型。設計地震烈度為8~9度的地區(qū),宜采用下游式和中線式堆壩法。
三、我國尾礦庫特點
相對國外的尾礦庫來說,我國尾礦庫從安全的角度分析有一些明顯的特點。
(一)壩的分等標準高。我國尾礦庫從設計規(guī)范上規(guī)定,壩高低于30m的為五等庫,即最小的一類庫,低于60m的為四等庫,低于100m的為三等庫,高于100m的為二等庫。而前蘇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的尾礦庫的標準是:壩高低于25m的為小型庫,壩高低于5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50m的為大型庫。在南非壩高小于12m的為小型庫,壩高小于30m為中型庫,壩高高于30m的為大型庫。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緊張,征地很困難,60年代以來建造的尾礦庫現(xiàn)都處于中后期,在沒新的接替尾礦庫情況下,老壩加高改造已是一種迫不得己的措施。
(二)上游法堆壩多。在尾礦壩的堆筑方法中,上游法動力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所以國外多發(fā)展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較高的壩一般是用下游法和中線法筑壩。而我國鑒于上游法工藝簡單,便于管理,適用性高的特點,90%以上的尾礦壩都是用上游法筑壩。
(三)筑壩尾礦粒度細。我國為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對一些品位低的礦石也進行開采,并且我國的礦石品位普遍較低。所以選礦、磨礦粒度很細,產出尾礦不但量大而且粒度普遍較細,甚至還對選礦廠排出的尾礦進行分級處理,將粗尾礦用于井下充填,更細的尾礦送人尾礦庫堆存。這種細尾礦的力學強度低、透水性差、不宜固結,造成壩體穩(wěn)定性較差。
(四)尾礦壩壩坡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標準低。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尾礦庫防洪、抗震及壩體穩(wěn)定等建設標準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偏低。
(五)尾礦庫位置很難避開居民區(qū)。尾礦庫應選在偏僻的地方,這一點在人口少,地域遼闊的外國較易做到,而在人口密集、可利用土地少的我國很難做到。
結語:我國是世界礦業(yè)大國,建有尾礦庫約4000~5000座,目前壩高100m以上的高壩已有26座,最大設計壩高已達260m,庫容超過1×108m3的尾礦庫有10座。尾礦庫是礦山企業(yè)最大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險源。因此,要充分分析尾礦庫與尾礦堆積壩的特點,對其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小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