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純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自1987年Schiffrin 著作《Discourse Markers》(《話語標記》)問世至今,國外話語標記研究可謂蔚為大觀。近十年來,國內(nèi)相關研究也有了長足發(fā)展與可喜成果,有關話語標記的個體研究大體可分為如下類型:
“對”類包括對、對了;
“好”類包括好、好了、好不好;
“這/那”類包括這個、這下、這不、那個、可不;
“是”類包括不是、是不是、是吧、真是的、可不是、很是;
“完”類圍繞“完了”進行討論,除個體分析外,也有專文探討它與“然后”之異同;
“然后”類對“然后”展開多視角考察,例如它與“但是”、“then”的區(qū)別。
除上述六類外,話語標記中還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類別,可統(tǒng)稱為“行為動詞”類,其中,尤以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基本行為動詞的組合構成為主體,例如:你看、我看、看你、你說、我說、你想、我想、你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你知道嗎。此外,該大類中還包括:看起來;別說、如果說、的說、不是我說你、我給你說、要說、說來說去;不知道、誰知道、我們都知道、你們知道等。
部分學者還討論了其他話語標記現(xiàn)象,例如:大、什么、啊、其實、反正、否則等,但較為零星分散,尚不構成大類。
本文關注的是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基本行為動詞構成的話語標記,它在總量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凸顯一定的系統(tǒng)性。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聽”與“看、說、想、知道”同為基本行為動詞,但這一大類中幾乎沒有關于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聽”構成話語標記的系統(tǒng)介紹。這種非對稱性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特選取與“聽”關系密切、重要性相當?shù)幕拘袨閯釉~“看、說”為比較對象,首先回顧話語標記“我看、你看、我說、你說”的相關研究,然后提出“我聽、你聽”尚不構成話語標記的基本結論,并從本義釋解、認知通感以及類型學比較這三大視角展開詳細論述。
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基本行為動詞“看、說”構成的話語標記,近年受到普遍關注。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語義演變及語用功能兩大方面。
從語義角度看,“我看、你看、我說、你說”總體經(jīng)歷行為義、認知義及篇章義三個階段。根據(jù)行為動詞本義的不同,“我看、你看”具體經(jīng)歷觀察義、認知義、篇章義[1], “我說、你說”經(jīng)歷言說義、認知義、篇章義[2]。學界在這方面已基本達成共識,只是表述稍有不同。
從語用功能看,視角多樣,成果豐碩。陳振宇、樸珉秀從認識情態(tài)的現(xiàn)實性角度出發(fā),指出“我看1”和“你看1”為表示認識情態(tài)、道義情態(tài)的非現(xiàn)實標記,而“你看2”是表示提請注意的現(xiàn)實標記[3]。苗麗認為推論性話語標記“你看”的認知關聯(lián)功能具體包括話語提示、話語強調(diào)、交互認知以及消極表態(tài)四大類,并給出下位分析[4]。殷樹林與搭檔合作的三篇文章,分別討論了提醒標記“你看”、征詢標記“你看”及征詢標記“你說”。他們認為,提醒標記“你看”能夠凸顯因果關系,能夠獨用表提醒,也能夠提醒狀態(tài)、行為、行為的影響、所說的話[5]。征詢標記“你看”主要用來征詢對方的看法、推測、主意和決定。它具有提醒注意、增加表態(tài)壓力和顯示尊重、避免唐突兩大功能[6]。征詢標記“你說”包括客觀征詢和主觀征詢兩大類型。同表征詢,“你說”既可表示客觀類,也可表示主觀類,而“你看”一般只表示前者。兩者有時可以互換,但語氣上存在委婉程度之別[7]。李麗群從話題標記角度討論了“你說”的五類語用環(huán)境:宣告型、建議型、不滿型、疑惑型及釋因型,并將其語用功能概括為篇章功能和人際功能兩類[8]。管志斌從征詢角度談到“你說”的引介性話題標記功能及征詢對方意見的話語功能[9]。胡文靜具體分析了“你說”的四種語用功能:強調(diào)和突出所述命題的功能、確認命題的功能、表明發(fā)話者的主觀態(tài)度的功能以及引發(fā)新話題的功能[10]。
“聽”同為基本行為動詞,其重要性絕不亞于“看、說”,但它與第一、第二人稱代詞構成的“我聽、你聽”則鮮有問津,唯一的一篇是賀偉源的《“聽說”“你聽”等語用標記語分析》[11],賀文能夠關注這一現(xiàn)象,值得肯定,但我們對作者某些觀點持有不同看法。單就“你聽”來說,賀文認為它經(jīng)歷耳聽義、認為義、篇章義的語義變化,在功能方面具有提示和求同兩大功能。文章還從主觀性、主觀化、重新分析等角度展開討論。暫且不論“你聽”究竟是否為話語標記(該文稱之語用標記語),客觀評價該文,作者幾乎完全套用前人對于“我看、你看、我說、你說”的話語標記研究模式。更重要的是,賀文并未看到“你聽”與它者差異,簡單套用前人的研究視角與行文結構,而未能真正挖掘“你聽”之特殊性。倘若真如賀文所述(雖然作者沒有明確指出),“你聽”與“我看、你看、我說、你說”倒可歸于同類討論,但通過開篇梳理,我們已明顯看到已有研究成果并未將“你聽”與“話語標記”這二者關聯(lián)起來,究竟因其不夠典型,還是完全不符?避而不談到底為何?“你聽”有何特殊之處?這些問題都是很值得深入探討的。
經(jīng)過整理分析北京大學CCL語料庫與華中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當代小說語料庫中的目標語料,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與基本行為動詞“聽”構成的“我聽”,意義實在,不是話語標記。第二人稱代詞“你”與基本行為動詞“聽”構成的“你聽”呈現(xiàn)出一定的虛化趨勢,但其話語功能性遠不及“我看、你看、我說、你說”程度高。相關論述過程,筆者將另文說明。
同為日常使用率極高的基本行為動詞,同與第一、第二人稱代詞組合搭配,但搭配之后的話語功能差異頗大,有的甚至不能成立。通過控制變量的方法,我們將視線自然鎖定于“看、說、聽”三個基本行為動詞,下面將從本義釋解、認知通感以及類型學比較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討論。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動詞“看、說、聽”的釋義如下:“看”的本義是使視線接觸人或物[12]?!罢f”的本義是用話來表達意思[13]。 “聽”的本義是用耳朵接受聲音[14]。《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給出的本義分別為:觀看、閱讀[15];用言語表達意思[16];用耳朵接受聲音[17]。
為了使三者區(qū)別更加明晰,筆者劃分出兩組標量:主動性與被動性、輸出性與輸入性。首先來看第一組標量。以行為主體作為參照中心,生理上的“聽”,實際上是某種聲波傳入主體耳中,即被動接收(這里排除刻意偷聽的主動情況)。“說、看”能將不愿說或不愿看的信息直接通過主體器官予以屏蔽,即“閉嘴”“閉眼”,而“閉耳朵”顯然不行。置言之,說與不說,取決于嘴;看與不看,取決于眼,而聽與不聽,無法由耳決定。故“說、看”具有主動性,而“聽”只有被動性。雖然會有“我不聽”,或同時伴隨手捂耳朵等動作,或干脆離開現(xiàn)場以回避某種聲波信息,但這只是特殊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倘若從主體是否可控角度出發(fā),這種主動性也可稱為“可控性”,被動性為“不可控性”。
再說第二組標量。同樣基于行為主體的參照中心,我們假設主體以外的客觀世界為一個巨大的封閉容器,里面充滿信息,不妨設為集合A。當主體實施某種動作行為,如果集合A的信息量有所增加,則該行為動詞具有輸出性,因為由該主體向客觀世界輸入了一定信息,比如“說”。如果集合A的信息量不變,而行為主體的信息量有所增加,即由客觀世界向行為主體輸入了一定信息,則該動詞具有輸入性,比如“看、聽”。具體來看,“說”為客觀世界提供一定信息量,具有輸出性?!翱础睆目陀^世界獲取一定信息量,具有輸入性?!奥牎睆目陀^世界獲取一定信息量,具有輸入性。見表1。
表1
主動性與被動性這一標量將“聽”與“說、看”區(qū)別開來。而輸出性與輸入性的介入,又可反映“說”與“看、聽”的差異。
綜合來看,“說”同時具有主動性與輸出性,其主觀性程度最強。“看”只具有主動性,主觀性有所減弱,而“聽”既不具有主動性也不具有輸出性,所以它的主觀性是三者中最弱的。這無疑從一個全新視角印證了“由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行為動詞構成的話語標記具有較強主觀性”的客觀事實,故話語標記“我看、你看、我說、你說”得以成立,而“我聽、你聽”卻不行。
人類具有五大基本感官,分別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視覺?!案杏X器官”是指感受客觀事物的刺激的器官,如皮膚、眼睛、耳朵等,簡稱感官。而“感覺”是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在人腦中引起的反應,如蘋果作用于我們的感官時,通過視覺可以感到它的顏色,通過味覺可以感到它的味道。感覺是最簡單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
在五大感覺器官中,視覺和聽覺對應的典型感官動詞分別為“看”和“聽”,而味覺對應的感官動詞是“嘗”并不是“說”。行為動詞“說”不是感覺,不屬于感官動詞,所以本節(jié)將主要從認知通感角度,分析感官動詞“看”與“聽”的區(qū)別。
人類認知通常是由具體事物現(xiàn)象來表達抽象事物現(xiàn)象,對時空的感知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臻g具體可見,時間抽象模糊,通過空間上的“前、后”,來表示諸如“三天前”“一年后”等時間概念,已為慣常。
推衍至認知通感,將“視、聽”進行比較,前者更為具體、直接。人類從猿進化而來,前肢離開地面,后背直立。凡雙目所及,盡收眼底。通俗來講,我們看到什么東西,就直接知道那是個什么東西。而“聽”相對更為間接。我們聽到什么東西,實際只是間接聽到它發(fā)出的某種聲音[18]。比方,“我看到一輛車朝我駛來”,就是直接看到了這輛車的外形顏色等。而“我聽到一輛車朝我駛來”,很可能只是先聽到了不斷增大的汽車鳴笛聲或轟鳴聲繼而推斷有車“朝我駛來”,有點“未見其車,先聞其聲”的意味。推斷畢竟不是客觀事實,可能有誤,推斷的是輛小轎車,但很可能駛來的是輛大面包車。而“看”就能一見知曉,所以我們有“親眼所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說法。當然,有時眼見也不一定就為客觀事實本身,但認定它是極為重要的外感覺器官卻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反面說明視覺官能較之聽覺官能更為重要。筆者曾做過一次口頭調(diào)查:假如一個人注定出生將伴有某種生理缺陷,失明、失聰還是啞巴,哪一種最為不幸?被調(diào)查者一致認為“失明”最悲慘,“失聰”其次。失明意味與黑暗為伴,看不見世界,一切美好事物都化為虛無。失聰者生活在無聲世界,沒有聽覺感知,生活同樣失色不少。兩相比較,失明者在日常生活自理方面也許面臨更大困難,過馬路時必須反復聽辨來往的汽笛喇叭,必須仔細感知盲道,甚至必須有他人攙扶引導。而失聰者一般都能夠根據(jù)交通信號燈,安全通過人行橫道。失聰者固然可憐,但失明者更為不幸。由此從側面也能夠說明“看”比“聽”的感知功能更為重要。
開闊的視野使人類獲取的信息量遠勝聽覺。直觀具體的優(yōu)勢為視覺感知向聽覺感知的遷移提供可能?!帮L隨柳轉聲皆綠,麥受塵欺色易黃”、“月涼夢破雞聲白,楓霽煙醒鳥話紅”,詩人將視覺色彩賦予特定聲音,視聽通感使描摹之物更為形象,傳達之情更為真切。在認知通感方面,“聽”的語義內(nèi)涵能夠被“看”吸收,加之“你看、我看”話語標記功能的長期泛用與固化,“你聽、我聽”始終無法獲得話語標記身份。
“看”能夠吸收“聽”的語義內(nèi)涵,故“我聽、你聽”至今未能與“我看、你看”一樣,納入話語標記范疇。本節(jié)將通過英漢跨語言比較分析,探尋其類型學依據(jù)。
英語中與漢語“看”相對應的基本行為動詞有l(wèi)ook、see;與“聽”相對應的基本行為動詞主要是listen。當作為話語標記時,look、you see、see的語義內(nèi)涵均包括“聽著”、虛指的“你看、你瞧”和不譯這三種。而listen的語義內(nèi)涵只有“聽著/你聽著/你聽我說”這一種。
由于該類話語標記多出現(xiàn)于口語對話體,我們特以經(jīng)典美劇《越獄》(PrisonBreak)第一季共計22集的英文劇本為封閉語料,以look、you see、see、listen為目標語料,共檢索出69條look,19條you see、see以及6條listen。
由“聽著”到“你看、你瞧”再到不譯,說者和緩語氣呈遞增趨勢?!奥犞迸c“你看、你瞧”的界限比較模糊,故無法準確統(tǒng)計兩者的用例數(shù)量,請看下面兩例。
(1) Veronica:Look,if he comes by the office tomorrow,tell him I’m not there,okay?
Veronica懷疑Nick泄密,告訴助理Wendy不再見他。作為上級,Veronica可以“聽著”的祈使語氣告知助理,這是一種指令。但同為女性同事,Veronica同樣可以用更為委婉的語氣“你看,你瞧”告知助理“若是Nick下次再來,就請以我不在的理由回絕他”。
(2) Franklin:Look,man…is it a place where you can have a family?
Michael:Lots of families down there,so I hear.
Franklin: Man,y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For a black man,an American man with a family.
在Michael精心策劃與同伴協(xié)力合作下,大家終于成功越獄,F(xiàn)ranklin思家心切,一心想早日與妻兒團聚,含淚詢問Michael有何計策。Look譯為“聽著”能夠表達Franklin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強烈責任心,對未來生活尚無著落而感到憂心忡忡;若是考慮共患難的獄友情誼,F(xiàn)ranklin對Michael充滿了感激,look譯為“你看,你瞧”語氣和緩,既能體現(xiàn)硬漢Franklin的兄弟情,也能反映他面對生活現(xiàn)實所表現(xiàn)出的無奈與沮喪。
類似譯為兩可的情況較多,不再枚舉。
當然,我們通過具體語境的反復斟酌,有些語料譯為“聽著”或許更佳。
(3) Caroline:And to what do I owe this honor?
Staff: To the vote on the senate floor this afternoon.
Caroline: Look,I get it. The vote comes down to me,and I vote no. It’ll get done.
Staff: Well,actually,we are going to need you to vote “yes” on this one.
副總統(tǒng)Caroline得“公司”幕后支持,深得民心。而“公司”通過Caroline 的國會地位也為其利益提供可靠的政治庇護,兩方相互利用。大選之際,“公司”派人約見副總統(tǒng)。一方面,Caroline隸屬 “公司”,為其效力;但另一方面,作為下屆總統(tǒng)的最有力候選人,Caroline具有絕對權威。所以當與“公司”下屬(staff)對話時,她仍不失威信。
(4) Governor:Look,I don’t care if it takes a massacre to get her out of there.
州長得知自己的獄醫(yī)女兒Sara所在監(jiān)獄發(fā)生暴亂,嚴厲敦促監(jiān)獄長不惜一切代價立刻解救她。懸殊的社會地位,使州長擁有絕對權威命令監(jiān)獄長采取行動,“聽著”的祈使語氣在此十分契合。
(5) Franklin:Hey,look,I’ll double what you’re getting.
Gary:I’m getting $250.
Franklin:$500? Ain’t a problem.
獄警Gary濫用職權,私下向犯人高價出售Michael的獄室,Michael的越獄同伴得知此事,擔心他房內(nèi)挖出的通道被人發(fā)現(xiàn),急于四處湊錢。同伴Franklin憑借獄中人際關系及威信,自告奮勇去找Gary談價。Gary出價250美元,F(xiàn)ranklin答應以兩倍的高價與其交易。在監(jiān)獄中,獄警向來對犯人頤指氣使,拳打腳踢,但只要能從犯人那里撈得到好處,他們也會好言相對,低聲下氣。look譯為“聽著”能夠反映Franklin作為犯人在獄警面前底氣十足、信心滿滿的情態(tài)。
上述三例中l(wèi)ook譯為“聽著”的依據(jù)主要源于聽說雙方的社會身份地位,一般而言,在上級對下級、位尊者對位卑者、長輩對晚輩等對話中,前者的身份地位決定其絕對權威性以至凌駕于后者。但在某些具體情境,尤其是前者有求于后者或后者能夠為前者提供某種既得利益時,前者也可能會降低身份迎合后者,例(5)就是這種情況。
Look、you see、see作為話語標記,不僅能夠表示“你看”,還能表示“聽著”,而listen只能表示后者。從理論上講,當表示“聽著”之意時,一般使用listen,而本文對《越獄》第一季語料的統(tǒng)計顯示,使用look的頻率遠高于listen。由此表明,英語口語中話語標記look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取代listen表“聽著”義。
漢語中缺乏話語標記“我聽”“你聽”,故英語對應過來表“聽”的話語標記,一般譯為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聽著”而非“我聽”“你聽”,也可以譯為“你聽我說”或“我給你說”。
本文回顧了由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基本行為動詞“看、說”構成的話語標記“我看、你看、我說、你說”等已有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與“看”“說”重要性相當?shù)摹奥牎辈⒉痪邆漕愃圃捳Z標記功能。為何“我聽、你聽”的關注度一直不高?這種不對稱性的深層動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從“聽”與“看、說”之間所存在的諸多差異中找到一些啟示。
首先,“看、說、聽”的本義可以從主動性與被動性、輸出性與輸入性這兩大維度進行全新考察?!罢f”的主觀性程度最強,“看”其次,而“聽”最弱的研究結論,完全符合“由第一、第二人稱代詞與行為動詞構成的話語標記具有較強主觀性”的客觀事實。
其次,從認知通感角度考慮,作為人體五大官能之一的“聽”,其語義內(nèi)涵能夠被“看”吸收,加之“你看、我看”話語標記功能的長期泛用與固化,“你聽、我聽”尚未獲得話語標記身份。
最后,文章還從英語中找到一些線索,當英語口語表示話語標記“聽著”之意時,使用look、you see、see(三者中又尤以look最為頻繁)的頻率遠高于listen。前者既可表示“你看”,又能表示“聽著”,而listen只能表示后者,這說明英語口語中話語標記look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取代listen表“聽著”義。這一英漢跨語言互證,無疑為本研究提供了更為可靠的類型學依據(jù)。
*本文得到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1-0655】資助。
注釋:
[1] 曾立英:《“我看”與“你看”的主觀化》,《漢語學習》2005年第2期,第15~22頁。
[2] 耿小敏:《“我說”類元語言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劉嵚:《“我說”的語義演變及其主觀化》,《語文研究》2008第3期,第18~23頁。
[3] 陳振宇、樸珉秀:《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xiàn)實情態(tài)》,《語言科學》2006第2期,第3~13頁。
[4] 苗麗:《推論性話語標記“你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5] 李君、殷樹林:《說提醒標記“你看”》,《求是學刊》2011第3期,第119~123頁。
[6] 殷樹林、李君:《說征詢標記“你看”》,《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1第3期,第32~34頁。
[7] 殷樹林、朱懷:《說征詢標記“你說”》,《現(xiàn)代語文》2011第6期,第26~28頁。
[8] 李麗群:《試析話題標記“我說”》,《河西學院學報》2010第3期,第96~99頁。
[9] 管志斌:《表征詢的話語標記“你說”》,《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第3期,第5~9頁。
[10] 胡文靜:《“你說”的語義演變及其引發(fā)的語用功能》,《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1第3期,第134~137頁。
[11] 賀偉源:《“聽說”“你聽”等語用標記語分析》,《文教資料》2011第6期,第37~40頁。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25頁。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25頁。
[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98頁。
[15] 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31頁。
[16] 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09頁。
[17] 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30頁。
[18] [英]奧斯?。骸陡杏X與可感物》,陳嘉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