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娟
摘 要 詩歌作為我國文化的精髓,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有學習要求。基于這個層面,我進行了詩歌寫作教學的探索,讓學生日有所誦,完成大量的詩歌積累,為學生的寫作“引進源頭活水來”。同時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仿寫詩歌,降低詩歌寫作的難度,初步感受寫詩的喜悅。再則,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情,開啟孩子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性和情趣,使詩歌寫作教學潤澤孩子心田!
關(guān)鍵詞 積累 仿寫 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69-03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各種體裁的詩歌。詩歌承載著華夏民族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歷史,蘊含著獨特的審美性格,包含著博大而豐滿的精神元素。詩歌在語文課中,代表著高品位的文學趣味。作為教師,應(yīng)該引領(lǐng)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品味、去領(lǐng)悟熏陶、去仰慕沉醉。然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卻忽略了詩歌,導致了學生只會讀,而不會寫的現(xiàn)狀。作為語文教師,能帶領(lǐng)學生走進仿寫和創(chuàng)作詩歌的王國里,才能讓學生享受到美感的體驗和揮灑才情的喜悅。
一、日有所誦——引進源頭活水來
1.吟誦古詩,進行美感熏陶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chǎn),它們大多內(nèi)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感情真摯。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jié)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
古詩富有抒情性。詩歌是真性情的流露,詩歌厭棄一切虛偽和做作。中國最早的文化原典《尚書》中就有“詩言志”的說法。古詩也有相當強的韻律感,這是東方詩歌共有的特點。在孔子的時代就有“歌詩三百,誦詩三百,舞詩三百”的說法,可見古人將詩歌、音樂和舞蹈看作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古人寫的詩歌有時要吟詠,有時要和歌而唱。大家可以隨意找?guī)资坠旁?,大聲讀一讀,就會有美的享受。古詩非常含蓄而多意,中國的古詩,追求“象外之象”“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佳作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的。
古詩韻味無窮,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每天安排10分鐘時間,讓學生誦讀古詩,不必繁瑣的分析,不求每一篇的背誦,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古代優(yōu)秀詩歌,以進行美的熏陶,給學生美的享受。
2.誦讀童詩,感受童真童趣
兒童詩是切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適合他們閱讀、吟誦,為他們理解、欣賞、喜愛的詩歌。兒童詩深受兒童的喜愛,因為它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逼真地傳達出孩子們那種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
每天清晨,安排十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誦讀兒童詩,讓美妙的童詩為學生們新的一天注入力量。兒童詩的誦讀可安排幾個系列,如金子美玲系列,金波系列等。優(yōu)美的兒童詩讓孩子們富有感情地誦讀,他們自然會感受到其中的童真童趣。
每天的吟誦古詩,誦讀童詩,正如春雨潤澤心田,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大量的詩歌積累,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每天日積小流,為學生的詩歌寫作“引進源頭活水來”。
二、仿寫詩歌——似曾相識燕歸來
1.仿寫童詩,喚醒沉睡的詩情
我們農(nóng)家的孩子,每天接觸青山綠水,朝夕與大自然為伴,可以說對于詩歌的生活素材并不缺乏,但由于教師的忽視,使得孩子們對詩歌寫作產(chǎn)生極大的畏難情緒,所以教師可以從兒童詩入手,在寫作之前,有必要讓學生閱讀、品賞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詩,感受兒童詩的特點和韻味,領(lǐng)悟一些寫法,更重要的是步入“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詩境,找回潛在的詩心,給予學生必要的鋪路,喚醒沉睡的詩情,并以最質(zhì)樸的童真、童趣煥發(fā)出來。有一次我在晨頌時間,給學生吟誦了葉圣陶先生的《風》: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你和我了。
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在那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你和我了。
但是林木點頭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正走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你和我了。
但河水起波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教師先對這首詩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誦讀,引領(lǐng)孩子走進詩歌。接著帶領(lǐng)學生品讀這首兒童詩,感受詩中的韻味,多了一份獨特的感受,也包含著捕捉到童詩的情趣的喜悅。為了延續(xù)這一份感受,我?guī)е⒆觽冮_始尋找生活中的風,最后讓學生讓孩子們進行完善成篇,在課堂上吟誦出來,此時此刻,孩子們心中流動的是“創(chuàng)作”的熱情,腦中浮動是“風”的各種形象,口中誦讀的是“風”的詩句。
2.模擬古詩,感受含蓄的韻味
對于小學生而言,兒童詩的寫作相對比較容易,而古詩的仿寫則顯得相當有難度,教師在教學中可選擇比較淺顯的古詩,引領(lǐng)學生模仿寫作,感受古詩含蓄的韻味。有一次,我教學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然后讓學生對周圍景物進行篩選,仿寫一首。有一個學生家住在名為“大自然養(yǎng)殖公司”旁邊,這家養(yǎng)豬場范圍很大,里面風景優(yōu)美,在上虞名聲響當當,是個悠閑游玩的好地方。這位學生經(jīng)常在課余時間去那兒玩,于是她寫了一首詩:
天凈沙——春游“大自然公司”
青青修竹雞娃,梅林雷筍野花,池上茅舍幾家。
山景如畫,肥豬竄入青紗。
三、嘗試創(chuàng)作——為伊消得人憔悴
仿寫詩歌,由于教師事先做了大量的鋪墊,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架上的葡萄,所以學生相當有信心。但要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一首詩,則顯得相當有難度,有時學生搜索枯腸,也寫不出幾句好詩。作為語文教師可以抓住各種契機,激發(fā)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情,開啟孩子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性和情趣。
1.結(jié)合閱讀,創(chuàng)作詩意讀后感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學生一般先寫文章內(nèi)容,再寫印象最深和對自己有啟迪方面的要點,然后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wù)勛约旱母邢牒推渲械氖斋@。但對于學生的詩歌寫作教學而言,用詩歌的形式來寫讀后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嘗試。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上冊《金色的腳印后》,提議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要求用兒童詩的形式呈現(xiàn)。而且我讓學生事先構(gòu)思,在課堂上當場寫出來。endprint
讀《金色的腳印》有感———我喜歡你,狐貍(組詩)
我喜歡你,狐貍
狐貍,機智的狐貍
你使用調(diào)虎離山計
只為了救出小狐貍
狐貍,多么有毅力
堅持不懈咬木樁
就為了和小狐貍團聚
狐貍,有情義的狐貍
你懂得知恩圖報
只因為你有美好心靈(何潔丹)
2.捕捉氣象,激發(fā)學生賦詩情
去年年底,雪下得很大,在活動課時間學生提議讓他們到操場上打雪仗。我也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玩耍,對于習作片言未提,學生玩得興致勃勃。然后在第二節(jié)語文課上讓學生寫出一篇記敘文,有興趣的同學再加一篇小詩,有些學生就寫了一首小詩,如下面一首:
雪
說你像白糖
你卻不甜
說你像味精
你也不鮮
說你像海鹽
你更不咸
你是冬天的
白衣天使
我對你永遠懷著
純真的愛
3.放手創(chuàng)作,隨情作詩揚童心
詩歌是詩人率性的表現(xiàn),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學生亦步亦趨,難有佳作產(chǎn)生。于是,我有時布置一篇小詩,讓學生在兩周內(nèi)完成,有感而發(fā),隨情作詩,有了自己認可的佳作才上交老師。我本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誰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卻寫出與眾不同的小詩。如:
灰太狼
疼愛老婆是第一
任勞任怨你最勤
發(fā)明創(chuàng)造真神奇
威力無窮可真行
雖然愛耍小霸氣
可這就是你性情
吃羊是你的本性
抓羊是你的本領(lǐng)
雖然有人討厭你
可我永遠支持你
這是我班班長寫的小詩,她經(jīng)??磩赢嬈断惭笱蠛突姨恰?,覺得灰太狼雖然很殘忍,但作為男人,它也有可愛的一面,于是在看電視時產(chǎn)生靈感,即興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我在點評這首小詩時,提到:現(xiàn)在是信息社會,電視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看電視,隨意沖浪,體驗著個人的自由和隨意,只要引導得法,這些媒體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寫作詩歌的素材。
草
那門前的草
看起來是一身小模樣
但是它每天都做著運動
每天都在做早操
那清晨的露水
就是它勤勞的汗水
仿佛在說
我要變得更強壯
風吹不垮它柔弱的身軀
火燒不盡它的勃發(fā)生機
它為自己頑強的生命
而感到無比驕傲
這是我班王鴻勇同學自由創(chuàng)作的小詩。這首稚嫩的兒童詩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贊揚。我啟發(fā)其他同學也可以從自然景物中提煉詩歌寫作的素材。皮亞杰曾說過:“兒童的潛意識中具有一種萬物有靈的傾向,如動物植物、名山大川、日月星辰,都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只要引領(lǐng)學生去感知自然界的細微感受,如池塘深處的咝咝聲、蠶豆葉柄上的小耳朵、早春河岸上的垂柳、夏日瑰麗的晚霞、大雪籠罩的田野……這一切都能激起孩子們神奇的想象!”
我的小狗,你在哪里
吃飯時,我會想,
你在哪只垃圾箱覓食。
睡覺時,我會想,
你在哪家屋檐下歇息。
曾記得,我騎車帶你去打針;
曾記得,我?guī)蛬寢尀槟阆丛琛?/p>
我一次次在門口探望,
等來的卻是一次次失望。
我在心底默默地呼喚,
我的小狗,你在哪里?
這首流露著至真感情的小詩是張杰創(chuàng)作的,他家的小狗很漂亮,與他感情很深,忽然有一天,那條可愛的小狗失蹤了,為此他日思夜想,輾轉(zhuǎn)安眠,在煎熬中寫下了這首小詩。小詩抒發(fā)了對小狗的思念和期盼,不失為一首不錯的兒童詩。
我從自己的詩歌寫作實踐中悟出:放手讓孩子們創(chuàng)作詩歌,有感而發(fā),隨情作詩,在自由寫作的天地間,讓童心隨著放飛的詩情飛揚。
有時我問孩子們,有些小詩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有些孩子吐出了真言,有時他們搜腸掛肚,也捕捉不到寫詩的靈感,但忽然在睡夢中有個佳句,心里恐怕瞬間的詩情火花馬上熄滅,就馬上起床提筆就寫。我打趣說,寫作詩歌就應(yīng)該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勁頭,這樣才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喜悅。
我是一個對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詩詞曲賦情有獨鐘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把詩歌寫作教學作為自己語文教改的起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播散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點燃學生詩情的火花。詩歌寫作教學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點點滴滴滋潤著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讓童心在詩情中潤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給予孩子們一個詩意的童年,伴隨孩子們一起走過生命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汪燕宏.詩意與生命的對接[J].小學語文教師,2009,(11).
[2]應(yīng)敏.古詩課還能這樣上[J].小學教學設(shè)計,2010,(7).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