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潁
小學英語老師都很清楚語篇教學一直是小學高年段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內容,也是近幾年國內小學高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攻堅項目。對于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落實語篇教學,如何利用教材中呈現(xiàn)的每一篇語言材料,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切實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我有一些自己的認識。
1.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主要任務
如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與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文教學在教學任務上有明顯的不同。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文教學側重對課文意思的理解,同時又顧及英語生詞教學、習慣用法(idioms)的意思與用法的講解和新的語法結構知識的教學。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基于“任務型教學”的一般要求,以閱讀語篇為基本形式,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獲取信息、整理信息、處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英語語篇閱讀技巧的同時,“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國家教育部,2001:2)。其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提法和要求不僅與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要求一脈相承,而且是有別于此前頒布的多個版本的英語教學大綱的,是我國英語教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突破。
2.要分析學生
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教學目標的設定、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思想。課程的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煉意志,活躍思維,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心志和拓寬視野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要分析學生,分析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比如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智能因素和認知能力,學生的語言能力范圍,并預測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時好的方面和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與學生閱讀材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3.制定教學目標
明確閱讀目的其實是很重要的,不單單是理解,通過這種閱讀,還可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比如對閱讀教學目標的描述,,通過篇章的學習,使學生嘗試復述,通過閱讀篇章的學習,使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等等,所以我們要制定篇章閱讀的教學目標。
4.指導預習,初步了解
語篇相對來說較長,涉及的詞匯、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教師如果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很多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將難以適應,會增加學習難度,降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加強預習指導,使學生有所了解、有所準備地進行語篇學習。
教師可根據(jù)教材中語篇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預習指導。對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師可先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語篇、適當理解中文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與句子;對于一些趣味性、文化性較強的語篇,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相關背景文化。
5.精彩導入,成功一半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催化劑,恰當精妙的導入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在導入新課時,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應該運用各種導入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法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范圍最廣、應用最普遍、操作最簡便的一種導入法。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段對話,然后開始上課,師生之間進行設計好的對話,以此進入新課。師生在談話中不知不覺進入新課題,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并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應變能力。教師通過談話”投石同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既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自然而流暢地導入新課內容。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設置的懸念拉開一節(jié)課的序幕。這樣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導入法還有很多,如游戲導入法、情景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等??傊?,設計新穎、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尤為重要。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求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更是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對語篇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6.以視聽入手,注重整體感知
視知覺和聽知覺在學生學習中,特別在閱讀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高段語篇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聲情并茂的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語境,訓練學生思維,從而為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語篇教學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多項語言學習活動獲取相關語言信息、相應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英語語篇時,應打破傳統(tǒng)的從復習單詞、詞組、句型入手,呈現(xiàn)課文主要句型的模式,這一設計活動大多結合圖片、肢體語言等引出文中新的單詞、詞組和句型,讓學生理解這些新內容的意思。通常一堂課下來,學生雖然能認讀課文,對于主要的句型也能進行靈活的運用,但是這樣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對課文進行的肢解,從單詞、詞組、句型逐個呈現(xiàn)、講解、操練,不能讓學生整體感受語篇,完整理解語言的意義。語篇首先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出現(xiàn)的,不管是對話、短文還是故事,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目的和語意功能。如何使語篇教學更有整體感知意識呢?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語篇整體性教學原則,把語篇的材料作為一個整體處理,根據(jù)對話、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7.注重復述語篇
復述不是簡單的、機械被動的重復、背誦,而是經(jīng)過自己大腦言語中樞的加工,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已知語言材料的內容。因此,對于缺乏一定語言知識積累的小學生來說,為避免復述時機械地背誦語篇,首先教師在復述前一定要做好示范,給予他們足夠的信息提示(如插圖、表格、關鍵詞、問題等)和教具準備(如頭飾等),其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有不同程度的復述要求,如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能針對語篇情節(jié)說上幾句即可,基礎一般的學生要能按順序簡要地復述語篇的主要內容,而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語篇,如改變體裁復述、改變人稱復述、改變結構復述等,可以在小組內充分準備后上臺展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