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春
(哈爾濱工程大學 外語系,黑龍江 150001)
回指語的核心功能是指代或代替語境中出現(xiàn)的某個成分,這一點從回指的定義即可看出。學者們定義回指的出發(fā)點不盡相同,但對這一首要功能均達成共識?;刂妇褪侵敢粋€語言單位從先前某個已表達的語言單位的意義得出自身釋義的過程或結(jié)果。[1]“回指語”是指一個語言單位用于回指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單位或意義。[2]但在實際語篇環(huán)境中,有些回指語并非只為完成替代任務(wù),而是還具有更重要的職責。因此,將那些完成“替代”使命之余,還兼職完成其他使命的語言單位稱為“另類”回指語。這些“另類”回指語通常表現(xiàn)為習語或長有定描述語。進一步講,這些“與眾不同”的語言單位是回指語中的一部分,其功能不唯一,通常身兼數(shù)職,如替代語篇中先前所提到的意義或單位、傳遞新的語言信息、制造修辭效果等。
然而,關(guān)注“另類”回指語的研究并不多見,盡管國內(nèi)外學者在回指研究上著墨不少,但幾乎所有的回指研究者都注意到名稱(包括專有名稱和類屬名稱)在語篇中經(jīng)常被用來引入新實體;也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長有定描述語的中心詞以外的附加成分有時候是與提取*“提取”與“替代”并無太多差異,只是“提取”比“替代”更加強調(diào)回指語在語篇中的動態(tài)表現(xiàn)。無關(guān)的,而是用來傳遞新的信息或制造特殊的修辭效果。[3]然而,關(guān)于這些“與眾不同”的回指語的文獻甚少,有的學者在對回指進行分類等研究時不同程度地提及了回指語的修辭功能。鑒于此,本文將從認知角度出發(fā),探討那些“另類”的、“不走尋常路線”的回指語在完成替代功能之余,如何制造修辭效果,權(quán)作對回指研究的一個補充。但限于篇幅,本文僅討論其制造的眾多修辭效果中常見的一種——反諷。
反諷也作反語講,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段,就是說反話,或反話正說,或正話反說。[4]英語反語(irony)和漢語反語,無論在種類、作用還是運用方面都基本相同。[5]鑒于此,本文分析均選擇漢語語料。此外,本文之所以將“另類”回指語制造的修辭效果聚焦在反諷上,除了考慮回指語制造的修辭效果繁多,篇幅有限外,還因為反諷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作為一種非直義句,它一度引起了語言學界、哲學界和認知科學界學者們的濃厚興趣。據(jù)統(tǒng)計,在流行的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平均半小時出現(xiàn)四例反諷[6],可見反諷在語言的日常使用中出現(xiàn)頻率之高。但“另類”回指語與反諷的產(chǎn)生有何關(guān)系?它如何制造反諷效果?二者似乎并無關(guān)聯(lián),然而,追根溯源,即可為此找到理論依據(jù)。
反諷頻繁出現(xiàn)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因而反諷的釋義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反諷的釋義勢必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下進行。Yus將與反諷有關(guān)的語境信息分為七類[7],分別是:
①百科與事實信息(Encyclopedia and factual information);
②互顯的客觀環(huán)境(場景)(Mutually manifest physical environment);
③說話者的非言語行為(Speaker’s nonverbal behavior);
④聽者所了解的關(guān)于說話人的背景知識(Addressee’s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addresser’s biographical data);
⑤相互知曉的信息(Mutual knowledge);
⑥對話中的前序話語(Previous utterances in the conversation);
⑦語言線索(Linguistic clues)。
以上可看作是一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組成。反諷的產(chǎn)生與發(fā)話者和受話者*本文中“發(fā)話者”兼指作者和說話者,“受話者”兼指讀者和聽話者。的認知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究竟是哪個因素或哪幾個因素起作用,這與話語本身、發(fā)話者和受話者有直接關(guān)系。但有一點是堅定不移的事實,語言線索可以制造反諷。根據(jù)Yus的觀點,語言線索指發(fā)話者所選擇的能夠表達其反諷意圖的語法、詞匯線索。從廣義上講,回指是具有指稱功能的語法形式,是一種特定的語言手段,所以回指語是語言線索之一。因而,從理論上說,“另類”回指語在言語交際中有制造反諷效果的可能性。但事實上,很難界定哪些反諷是單純由回指語產(chǎn)生的。大多情況下,反諷效果的出現(xiàn)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如語境信息、百科知識等。本文只關(guān)注“另類”回指語在反諷產(chǎn)生過程中的角色,其他因素不在研究范圍之內(nèi)。
1.“另類”回指語的反諷效應產(chǎn)生原理
修辭性喚醒功能是回指語與提取無關(guān)的功能之一,是“‘另類’的,非核心功能”[3]。指代或代替上文語境中出現(xiàn)過的某些成分時常附有新信息,這是回指語的一個顯著特征,這在“另類”回指語身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新舊信息的疊加在豐富語篇內(nèi)容、推動語篇發(fā)展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額外效果,如傳遞新線索、制造修辭效應。借助于Yus對語境的分類及高衛(wèi)東對“另類”回指語特征的描述,可推導出它們在語篇中產(chǎn)生反諷的基本原理。
如上所述,“另類”回指語通常表現(xiàn)為習語或長有定描述語,通常身兼數(shù)職。欲產(chǎn)生反諷,這些回指語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首先,它必須為語境提供新線索,蘊含新信息。新信息通常依靠詞匯特征、句法形式等語言線索呈現(xiàn)出來。這是產(chǎn)生反諷效應的必要前提。其次,在蘊含新信息的前提下,這些“另類”回指語必須完成兩個任務(wù)——先提取舊信息,實現(xiàn)替代功能;而后,激活受話者的認知域,提取出儲存于受話者大腦中的常識及慣有信息。最后,新舊信息綜合后產(chǎn)生的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沖突對立、不協(xié)調(diào)、不一致,此沖突對立等異常表現(xiàn)是產(chǎn)生反諷的關(guān)鍵因素。以上是“另類”回指語產(chǎn)生反諷效應的基本原理,下文將通過一組例句*例句①②③④⑤⑧系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對此進行闡釋,請見:
①(小明是個懶惰的孩子。星期六的早晨,媽媽讓他收拾自己的房間,半天時間過去了,他仍舊坐在電腦前玩游戲??粗K亂不堪的房間,媽媽對爸爸感嘆。)
媽媽說:“兒子真懶啊!”
爸爸回答說:“話不能這么說,他還是蠻勤快的,已經(jīng)連續(xù)學習六個小時了,絲毫沒有休息的意思?!?/p>
②媽媽說:“兒子真懶??!”
爸爸嘆口氣,說道:“真是令人無可奈何的孩子啊?!?/p>
③媽媽說:“兒子真懶?。 ?/p>
爸爸回答道:“哦,多勤快的孩子??!你見過學習這么久,還不知疲倦的孩子嗎?”
因為本文從認知角度入手,所以語境信息必不可少。三個句子共享一個語境,先行項均為“兒子”,爸爸迥然不同的回答引出了不同的回指語,亦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在例句①中,爸爸的回答產(chǎn)生了反諷。但“他”這一普通回指語并未蘊含任何新信息,反諷由發(fā)話者的后續(xù)表達、聽話者和發(fā)話者的背景知識、相互知曉的信息以及雙方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chǎn)生。由此可見,缺乏新信息的回指語未能參與制造反諷效應。在例句②中,回指語“令人無可奈何的孩子”中蘊含著新信息,為制造反諷效應提供了前提條件?;刂刚Z激活了受話者的認知域,受話者推導出如下信息:小明很懶惰,只顧玩游戲而不收拾房間,這孩子真令人頭疼。而回指語中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為:爸爸感覺很無奈,對懶惰的兒子不知如何是好。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信息并不沖突對立,而是一致,因此并無反諷產(chǎn)生。在例句③中,回指語“多勤快的孩子”和“學習這么久,還不知疲倦的孩子”中蘊含了大量的新信息,傳遞了足夠的新線索?;刂刚Z提取舊信息、綜合新信息后得出的衍生信息為:小明很勤快,發(fā)奮學習,不知疲倦。而回指語激活的存儲于受話者大腦中的慣有信息為:小明很懶惰,只顧玩游戲,房間也不打掃。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相沖突對立,至此,受話者只能回歸語境,重新解讀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表達:爸爸說反話是為了制造反諷效應,在冷嘲熱諷中,流露出了爸爸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此處回指語的“另類”之處可見一斑。
由第一個句子可看出,若回指語中缺乏新線索和新信息,則沒有參與制造反諷效應的機會。從第二個句子可看出,回指語中雖蘊含新信息,但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在語義上協(xié)調(diào)一致,不沖突對立,因此亦不能產(chǎn)生反諷效應。由第三個句子可看出,回指語傳遞了新線索,蘊含新信息,同時,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在語義上沖突對立,受話者只能借助語境,重新解讀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至此反諷效應產(chǎn)生。為了更清晰地闡釋此原理,圖1再從受話者角度展現(xiàn)此反諷產(chǎn)生的基本過程。
圖1 “另類”回指語的反諷效應圖式
2.異先行項“另類”回指語的反諷效應闡釋
為了深入研究,下文將分類討論。關(guān)于回指的分類,學者們的區(qū)分角度和標準不同,因而劃分結(jié)果迥異。Halliday和Hasan[8]從指稱形式上把指稱關(guān)系分為人稱指稱、指示指稱和比較指稱。Sag和Hankamer[9]從句法分析的角度將回指分為表層回指和深層回指。從語篇分析角度,Quirk等將回指分為直接回指和間接回指兩大類[10]。許余龍[11]根據(jù)先行語的不同形態(tài)和句法特征,將回指分為八大類型,這里不一一贅述。本文將參照許先生的分類方法,按照先行項的差異將“另類”回指語分為四大類:名詞性先行項回指、動詞性先行項回指、零形式先行項回指和復雜性先行項回指。這一分類方法簡便直觀,易于揭示先行項不同的情況下,回指語在制造反諷效應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
(1)名詞性先行項回指。名詞性先行項回指即先行項為名詞或名詞短語的“另類”回指語,這里所說的名詞并不是光桿名詞,通常是長有定描述語。名詞前通常帶有冠詞、形容詞等修飾成分,名詞短語亦通常由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等修飾?;刂刚Z一般表現(xiàn)為代詞替代、名詞重復或二者兼有之。反諷效果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回指語為名詞或名詞短語的情況下,但“另類”回指語往往不是簡單重復先行項,一般包含新的信息或者和先行項之間存在某種關(guān)系,如上下義等。反諷效應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其中的新現(xiàn)信息(通常蘊含在修飾語中)或者取決于發(fā)話者精心選擇的名詞或習語等。見例④:
④她漸漸擺脫恐慌,鎮(zhèn)定下來,說道:“來吧,到吃飯的時候了……真是讓我胃口大開的情緒哦。”
在上面的句子中,先行項和回指項分別是“恐慌”和“讓我胃口大開的情緒”,“情緒”與“恐慌”之間存在上下義關(guān)系。首先,“真是讓我胃口大開的情緒哦”之前的表達均為舊線索,無論從字面意義、句式結(jié)構(gòu)還是詞匯特征上,都并無反諷效果產(chǎn)生。當發(fā)話者說到此句時,“讓我胃口大開的情緒”傳遞了新信息,為受話者帶來了新線索,為反諷產(chǎn)生埋下了伏筆。其次,“情緒”提取了語境中的舊信息“恐慌”,而后,激活了受話者認知域中的信息:“恐慌等不快情緒常常讓人胃口敗壞”。最后,當受話者帶著被激活的信息欲理解發(fā)話者的會話含義時,發(fā)現(xiàn)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與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恐慌讓我很有食欲)在語義上對立。發(fā)話者的實際表達為“讓我胃口大開的情緒”,這顯然與受話者大腦中存儲的信息——“讓我胃口敗壞的情緒”不協(xié)調(diào)。因此,受話者只能將此沖突置于語境,重新剖析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發(fā)話者正話反說,顯然是用反語自嘲。由此看出,發(fā)話者選擇此回指語主要目的并不是替代先行項,而是制造反諷效果。
⑤甲:“小李真過分,怎么能把你的秘密泄露出去?”
乙:“呵呵,知己嘛?!?/p>
例句⑤中,反諷產(chǎn)生的過程與例句④相同,但與例句④相異之處在于例句⑤中回指語簡單至一個詞“知己”,無任何修飾成分出現(xiàn)。發(fā)話者精心挑選的回指語遠非為了替代先行項,而是為了制造反諷效果?!爸骸币辉~產(chǎn)生了十足的反諷意味,發(fā)話者以此對自己交友不慎自嘲。
(2)動詞性先行項回指。動詞性先行項回指即“另類”回指語的先行項為動詞或以動詞為中心詞的某種形式的短語。在動詞或動詞短語為先行項的情況下,先行項一般凸顯動作?;刂刚Z提取舊信息時,激活受話者認知域中的動作鏈,成為反諷產(chǎn)生的基礎(chǔ)。而后,在此基礎(chǔ)上勾勒動作鏈上的各類角色,如施事者、動作的方式、過程、結(jié)果或影響等,“另類”回指語通常表現(xiàn)為動詞對應的名詞或名詞短語、同義詞,也可能是與其意義上并不相近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等。在此過程中,動作鏈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與回指語所凸顯的動作結(jié)果、內(nèi)容或影響等相對立,受話者只得將此對立放置于語境,尋求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表達,隱藏于話語中的反諷此時則浮現(xiàn)出來。
⑥丁四:(穿)怎樣?
娘子:挺好!挺合身兒!
大媽:就怕呀,一下水就得抽一大塊!
丁四:大媽!您專會說吉祥話兒!(老舍《龍須溝》)
例句⑥選自老舍的《龍須溝》,鄰居們興高采烈地準備去開會,丁四也換了一身新衣服。先行項是動詞短語“就怕呀,一下水就得抽一大塊”,回指語是名詞短語“吉祥話兒”。首先,回指語提取了先行項中的舊信息,并激活了受話者認知域中的動作鏈“提醒或預言:衣服洗起來可能縮水→使人穿上新衣服后的愉悅心情大打折扣→得出結(jié)論:此番提醒或預言可謂大煞風景”。此動作鏈輻射給受話者的結(jié)論便是:這是不耐聽的話。而回指語“吉祥話”與此動作鏈凸顯的結(jié)果恰恰相反,這使得受話者只能帶著對立回歸語境,尋求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反諷亦由此產(chǎn)生。丁四儼然是以此回應大媽并對此表示不贊同。
(3)零形式先行項回指。零形式先行項回指即“另類”回指語的先行項在語句中沒有明確出現(xiàn),受話者往往依靠百科知識、背景信息等來確定先行項。此時,對回指語的解讀往往依靠受話者的認知域。由于缺少先行項,反諷效果的產(chǎn)生也多依靠回指語與語境的互動。但先行項并不是完全缺席,事實上,回指語中通常暗含文中缺失的先行項,或者回指語通過認知域激活隱含的先行項,此時,回指語需提取先行項并激活受話者的認知域。而后,回指語中蘊含的新信息與受話者的認知域在意義上或形式上產(chǎn)生對立或沖突,受話者只得協(xié)調(diào)此沖突與語境的關(guān)系,尋求話語的真實含義,反諷效果亦由此產(chǎn)生。
⑦幾個女人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里罵著自己的狠心賊。(孫犁《荷花淀》)
在上句中并未找到回指語“狠心賊”的先行項。但依托認知域,回指語“狠心賊”足以激活隱含的先行項,即“丈夫”,實現(xiàn)了替代功能。同時,回指語激活了受話者的認知域,受話者的大腦已儲存了這樣的信息:狠心賊指心地殘酷的壞人。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為:丈夫是狠心賊。當受話者帶著已有常識去理解衍生信息時,發(fā)現(xiàn)妻子的話語似乎有悖常理。但當受話者將其置于語境,重新協(xié)調(diào)衍生信息與語境的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妻子將丈夫說成“狠心賊”實則指丈夫去打鬼子,棄小“家”不顧,而是為了保護大“家(祖國)”。因此,回指語“狠心賊”并非指責丈夫心地殘酷,而是表達了對丈夫強烈誠摯的感情,對去打鬼子的丈夫懷有無限的牽掛和惦念。從而,幽默詼諧的韻味在此生成,反諷也由此產(chǎn)生。
(4)復雜性先行項回指。復雜性先行項回指即“另類”回指語的先行項為句子或段落等。不同于以上,此處的先行項較為復雜,確定起來較難,有時候需要跨句或跨段落尋找?;刂刚Z多表現(xiàn)為名詞、名詞短語或代詞等。盡管先行項的表達形式不同,但它們有一共同點:先行項中提供了豐富的線索,其信息量大于其他形式先行項所提供的信息。回指語通常亦具有一共同點:它們通常對先行項中的事件結(jié)果、性質(zhì)或過程予以總結(jié)、評價等。回指語提取先行項中信息時,激活了事件范疇和受話者的認知域,而后提取出存儲于大腦中的固有信息。隨后,受話者參照根據(jù)認知域推導出的結(jié)論去理解衍生信息或?qū)嶋H表達時,發(fā)現(xiàn)二者在語義上對立沖突,為此,受話者只能在語境中重新推敲發(fā)話者選用此回指語的意圖,反諷則是其中之一。
⑧媽媽說:“兒子又打碎了一只玻璃杯?!?/p>
爸爸說:“好事啊?!?/p>
在上句中,先行項是句子“兒子又打碎了一只玻璃杯”,回指語是名詞短語“好事”,是對先行項中事件的總結(jié)。先行項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孩子又惹亂子了。在回指語“好事”中,“事”提取了舊信息并激活了事件范疇:孩子又打碎了一只玻璃杯,同時激活了受話者的認知域:按常理,孩子不只一次打碎杯子,這是令家長不悅的事情;而“好”這一額外信息的出現(xiàn),為回指語的釋義提供了新線索,衍生信息亦生成:兒子又打碎玻璃杯,這是好事一樁。受話者不得不帶著衍生信息,參照認知語境,對父親有悖常理的回答進行重新解讀:父親正話反說,實則是對孩子調(diào)皮搗亂的無奈。至此,反諷效果水到渠成。
⑨“真是荒唐之至!”劉思楊忍不住笑了起來,“打了敗仗,國民黨國防部還要厚起臉皮宣布和平,真是別開生面的大杰作!”(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紅巖》)
在例句⑨中,先行項由復句充當,回指語則是名詞短語“別開生面的大杰作”,回指語對先行項中的事件作出了評價?;刂刚Z中的核心詞匯“杰作”首先提取了舊信息:國民黨打了敗仗;國民黨國防部厚著臉皮宣布和平。同時,回指語激活了受話者的認知域:自私自利的人若用冠冕堂皇的詞匯描述其舉,實屬臉皮厚。其次,回指語中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為:國民黨打了敗仗,還厚著臉皮宣布和平,真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好做法。最后,通過被激活的認知域,受話者得出結(jié)論:國民黨打了敗仗還巧言令色迷惑群眾;此舉說明國民黨國防部厚顏無恥。受話者帶著此結(jié)論去理解衍生信息,卻發(fā)現(xiàn)衍生信息與從其認知域中提取的結(jié)論相悖。因此,受話者只能再次借助語境信息,重新理解發(fā)話者正話反說的真實目的:制造反諷效應,對國民黨厚顏無恥的嘴臉進行揭露。
⑩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說:
“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
“你怎么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yè)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魯迅《阿Q正傳》)
上句中,先行項跨段由一組句子充當,而回指語只有一個詞“勛業(yè)”。先行項中的系列事件提供了豐富的線索與信息,而回指語對先行項中的事件作出了總結(jié)。回指語“勛業(yè)”指上文中“阿Q走近伊身旁……一面趕快走”,即阿Q的言行舉止和小尼姑的反應。回指語通過提取舊信息激活了受話者大腦中的事件范疇:挑逗與戲弄異性實屬不光彩的行為?;刂刚Z中的新信息為:阿Q將自己的行為稱為“功勛和事業(yè)”。因此,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為:阿Q對小尼姑動手動腳,調(diào)戲小尼姑,還自認為是了不起的功業(yè)。受話者以被激活的事件范疇為基礎(chǔ),得出結(jié)論:阿Q的行為舉止很惡劣。當受話者帶著從認知域中推導出的結(jié)論去理解衍生信息時,發(fā)現(xiàn)慣有結(jié)論與衍生信息強烈沖突,因此,受話者只有將此沖突置于語境,重新理解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表達?!皠讟I(yè)”一詞將反諷效果表達得淋漓盡致,刻畫了阿Q畏強凌弱的性格,及欲為自己內(nèi)心的屈辱報仇的心理。由此可見,回指語“勛業(yè)”一詞對此段制造反諷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
綜上所述,“另類”回指語在實現(xiàn)替代功能的同時,還經(jīng)常完成其他使命,這使得它們顯得與眾不同。這些回指語在替代前面提到的單位或意義的同時,通常還傳遞新信息、制造修辭效果,反諷僅是其制造的眾多修辭效果之一。Yus的反諷理論為這些“另類”回指語制造反諷效應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回指語作為語言線索完全可以產(chǎn)生反諷。但欲產(chǎn)生反諷,“另類”回指語必須蘊含新信息。在提取舊信息時,它需激活受話者的認知域,提取存儲于大腦中的慣有信息?;刂刚Z中的新舊信息綜合后的衍生信息與受話者認知域中的慣有信息相互沖突對立。因此,受話者只能回歸語境,重新解讀發(fā)話者的真實含義,反諷在此過程產(chǎn)生。先行項不同時,“另類”回指語在反諷產(chǎn)生過程中的表現(xiàn)亦不同。對“另類”回指語反諷效應的研究可對其功能有更深的理解,這對回指的本質(zhì)進行甄別顯得尤為重要。但“另類”回指語制造的修辭效應遠非反諷的一種,它的功能也遠非制造修辭效果。因此,“另類”回指語的研究領(lǐng)域尚待開墾,今后將對此做更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克里斯特爾.現(xiàn)代語言學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19.
[2]CRYSTAL D.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3rd ed.Cambridge:Basil Blackwell,1991:17.
[3]高衛(wèi)東.語篇回指的功能意義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88.
[4]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296.
[5]胡曙中.英漢修辭跨文化研究[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8:21.
[6]涂靖.反諷的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04(2):7.
[7]YUS F.On reaching the intended ironic interpre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0,10(1/2):33.
[8]HALLIDAY M A 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31.
[9]HANKMER J,SAG I.Deep and surface anaphora[J].Linguistic Inquiry,1976(7):398.
[10]宋宏.人稱代詞語篇回指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23.
[11]許余龍.篇章回指的功能語用探索——一項基于漢語民間故事和報刊語料的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