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輝 李志剛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誦讀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讀書方法,已無數(shù)次的被實踐證明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將誦讀教學法合理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水平,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具有教育示范的作用,在用誦讀教學法時,要將教師誦讀與學生誦讀結(jié)合起來,教師準確的、流暢的、有感情的讀給學生聽,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誦讀的能力。學生誦讀的時候,要盡量學習教師誦讀的語音、語調(diào)以及情感的表達等,教師要認真仔細的聽,學生讀錯的要及時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快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誦讀一遍文章,讓學生知道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時要有氣勢,讀“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睍r則要投入感情,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語音、語調(diào)、節(jié)奏齊讀課文,讀的不到位的老師再做指正,讓學生先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的話效果會比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效果好上很多。
在使用誦讀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集體誦讀,還要個別誦讀,誦讀的效果才會好。個別誦讀的時候,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叫學生誦讀,各個誦讀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要顧及到。集體誦讀可以只叫幾個學生讀,也可以全班同學一起讀。教師要鼓勵學生指出別人不足的地方,主動學習別人讀得好的地方,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將集體誦讀和個別誦讀結(jié)合起來教學,以此來為自己的教學服務(wù)。
比如,李密的《陳情表》總共有四段,很適合采用集體誦讀與個別誦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可以先讓學生集體誦讀一遍課文,教師做指正以后,再叫四個誦讀水平不一樣的學生,讓他們一人讀一段,并在每個學生誦讀之后指出他們讀得不對的地方并糾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學生才是主體,要想將誦讀教學法真正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通過不斷地引導,讓學生了解到誦讀對自己語文學習的意義,教會學生正確的誦讀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誦讀,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
例如,在學習《赤壁賦》時,嫠、釃、槊等字是學生不能認準讀音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等句子的意思也很難理解,這些都是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教師就要先誦讀,讓學生知道,嫠、釃、槊的字音字形,給學生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也能讀好,再讓學生誦讀,讓他們熟悉課文,這樣教師講解課文時就會相對輕松許多。
好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得。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誦讀教學法的優(yōu)勢來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教師要做好教育引導的工作,重視誦讀,以提升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