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麗 李 敏
(遼寧醫(yī)學院)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基礎課,食品工程原理主要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的構造、工藝尺寸的計算、選型及實驗研究方法等。要求學生掌握主要單元操作的基本規(guī)律,熟悉所用設備的工作原理、性能等,培養(yǎng)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生產(chǎn)操作中各種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筆者在食品工程原理考核形式方面進行了相應改革,對學生提高學習本課程興趣,使得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本課程考核形式分為兩種方式,形成性考核與終結(jié)性考試。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終結(jié)性考試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60%。
1.目的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學風考風,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
2.說明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內(nèi)容:課堂考勤5 分;無故缺課扣分,遲到或早退扣分。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內(nèi)容:課堂表現(xiàn)5 分。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內(nèi)容:期中階段性測試20 分。在課程教學周進行中期時候,進行一次期中階段性測試20 分,考核學生對階段所學內(nèi)容中應知應會的食品工程原理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情況。測試時間:在期中進行階段性測試,測試時間為1 小時。測試方式:閉卷測試。測試內(nèi)容: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命題,試題要覆蓋階段所學全部知識點,難易適度。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計算題等。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內(nèi)容:教學實踐10 分。包括出勤2 分,實踐表現(xiàn)5分,實驗報告3 分。
終結(jié)性考試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的一次全面檢測。形式:閉卷。時間:120 分鐘。
形成性考核時間與進度如下:
1.出勤,課程全程教學周。
2.課堂表現(xiàn),課程全程教學周。
3.階段性測驗,課程教學周中期。
4.教學實踐活動,一般安排在每個實驗完成之后進行。
本課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績滿分為40 分。
1.出勤5 分。
2.課堂表現(xiàn)5 分。
3.階段性測試20 分。
4.教學實踐活動10 分。
終結(jié)性考核標準執(zhí)行本校相關的規(guī)定,成績滿分60 分。
1.按本課程實施細則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務,并收回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
2.按時評閱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要有批語、批注和成績評定,教研室主任簽字后及時反饋學生。
3.組織階段性學習測驗和專題討論,指導學生做好學習記錄。
4.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答疑、討論。
5.如發(fā)現(xiàn)抄襲、代作、復制等非學生本人獨立完成的現(xiàn)象,學生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按0 分、違紀處理。
6.填寫《形成性考核學生成績記錄表》,簽字認定后,成績交教務管理部門。
7.學期末對形成性考核情況進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及時反饋教務或?qū)W生管理部門。
本課程的綜合成績按以下方法記載:
1.形成性考核成績由主講教師評定,要客觀、公正、準確。成績一經(jīng)評定,不得隨意改動。
2.各種形成性考核的成績均按百分制記錄。
3.學生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計算方法為:
X=∑(xi×λi)
X——學生課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績;
xi——第i 項形成性考核任務的成績;
λi——第i 項任務的考核成績占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的百分比。
4.學生必須完成課程規(guī)定的教學實踐活動(必做實驗),成績及格,方可參加終結(jié)性考試。
5.課程總成績和終結(jié)性考核成績均60 分及以上為合格。
6.終結(jié)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計算60 及格)按該門課程總成績不及格認定。課程考核總成績不及格,只參加終結(jié)性考核補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績有效。留降級學生重修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重新記載。
通過以上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考核形式教學改革研究,筆者已經(jīng)在教學中執(zhí)行4 個學期了,效果非常好。使得食品工程原理這門課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進入一個良性發(fā)展的新時期,同時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這個考核方案還存在不足的地方,在兄弟高校你追我趕的形勢下,我們還須進一步努力,加大建設力度,以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食品工程原理教學工作中去。
[1]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項目管理功能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尚宏麗.以工程素質(zhì)培養(yǎng)為導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