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經(jīng)》“副”“髦”二物考辨

      2014-08-15 00:47:30呂華亮
      唐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毛傳發(fā)式注疏

      呂華亮

      (淮北師范大學(xué) 信息學(xué)院,安徽 淮北235000)

      《詩經(jīng)》中名物豐富,品類繁多,然由于年代迢遠,加之古今異名及一物多名、一名多物等復(fù)雜現(xiàn)象,很多名物究竟是何物,有何特點,今人已模糊難曉,這給理解《詩經(jīng)》造成了很大障礙。故此,對于《詩經(jīng)》研究來說,名物考辨尤顯重要和必要。古今研究者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的二則考辨,意在為名物研究的大廈添磚加瓦。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副”考辨

      “副”,周代貴族婦女頭戴的一種發(fā)飾。《鄘風(fēng)·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薄睹珎鳌罚骸案闭?,后夫人之首飾,編發(fā)為之?!雹俦疚乃睹珎鳌贰多嵐{》《孔疏》之文,皆來自孔穎達《毛詩正義》,李學(xué)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恕不一一注出?!夺屆罚骸巴鹾笫罪椩桓?。副,覆也,以覆首?!保?]可知,“副”是周代貴族婦女所戴發(fā)飾。

      “副”為發(fā)飾,在周代有專人掌管制作?!吨芏Y·追師》云:“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编嵭ⅲ骸案敝愿玻愿彩诪橹?,其遺象若今歩繇矣。服之以從王祭祀?!保?]據(jù)鄭注,“副”又是婦人祭祀時所戴的一種禮飾。

      “副”覆于首,以笄固定于自己的頭發(fā)之上,即詩所謂“副笄”,笄上加珈,《毛傳》:“珈,笄飾之最盛者”,其形如玉珠。笄下懸瑱,瑱也叫充耳,以玉、石為之,懸于笄之兩旁以塞耳。人行走時,“副”上之飾前后搖晃?!案薄敝螤钪翝h代已不可考,故鄭玄疑詞曰:“其遺象若今歩繇矣?!薄安綋u”是漢代婦人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2]?!案薄敝_切形狀雖不可知,但從有關(guān)的詩文及后代的人物畫像中可大致推出。

      來看《召南·采蘩》。其末章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這里的“被”是什么?《毛傳》:“首飾也?!薄多嵐{》:“《禮記》‘主婦髲髢也’?!敝祆洌骸氨唬罪椧?,編發(fā)為之?!保?]8《毛傳》之言模糊,蓋亦認為“被”是假發(fā);《鄭箋》則直言“被”是髲髢;朱熹申《毛傳》,但亦沒有明言“被”是哪種假發(fā)。我們認為,這里的“被”就是《君子偕老》中的“副”,而不是鄭玄所說的“髲髢”。其原因有二:首先,鄭玄注《周禮·追師》明言:“副”是婦人祭祀時所戴的發(fā)飾,《采蘩》描述的正是婦人助祭的場景,符合婦人戴“副”的場合。而周人戴髲髢的原因是自己頭發(fā)稀少,借他人之發(fā)以益之,純屬一種審美追求,與祭祀無涉。其次,《釋名》曰:“副,覆也,以覆首?!薄案薄笔歉惨?,“被”亦是覆意。“被”“副”意同而通用。陳奐曰:“被與副同物。”[4]“被”“副”同物但異名,蓋因所戴之人地位不同而稱謂不同罷了。

      確定了“被”“副”為同物之后,再看“僮僮”之意?!睹珎鳌罚骸百踪?,竦敬也?!薄多嵐{》無異言,朱熹同《毛傳》。從詩句的結(jié)構(gòu)看,這里的“僮僮”很明顯是表述“被”的形狀的。“被”是發(fā)飾,“僮僮”應(yīng)是形容發(fā)飾的樣子,“之”是連接詞。若依毛、朱之意,“被”是發(fā)飾,“僮僮”表示“竦敬”之情態(tài),則句意不通,發(fā)飾形狀怎么能用“竦敬”來表述呢?是不是毛、朱注釋有誤呢?非也。毛、朱“竦敬也”是用來解釋“僮僮”一詞內(nèi)涵的,而不是對“僮僮”的訓(xùn)詁。換句話說,“竦敬也”是“被”的形狀給人的感受。那么,什么形狀的發(fā)式能給人這樣的感受呢?我們認為,高亨先生所說“僮僮,高而直豎貌”[5],很有道理。高聳的發(fā)飾的確能給人一種威嚴肅敬之感。這樣解釋,“被之僮僮”的句意也可貫通了,它是說婦人在準備祭品時戴著高高的假發(fā)髻。如按鄭玄所說“被”是“髲髢”,是不會給人以“竦敬”之感的,這也旁證了上述鄭注之誤。

      “副”“被”的形狀“高而直豎”,還可以從后人有關(guān)周代婦女的人物畫像中得到旁證。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畫歷史人物,其《列女仁智圖卷》中有“許穆夫人之母圖”[6]。畫面人物長衣拖地,寬帶博袖,時間雖過去近兩千年,其人物卻風(fēng)韻猶存。許穆夫人之母即宣姜,也就是《君子偕老》一詩的主人公。宣姜原是衛(wèi)宣公為其子伋所迎娶的齊女,后聽說宣姜很美,便占為己有。宣公死后,他的庶長子公子頑通于宣姜,生許穆夫人?!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新臺》《墻有茨》《君子偕老》等篇都與宣姜有關(guān)。貴為諸侯之妻,宣姜的發(fā)飾在當時應(yīng)該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來看畫像。畫面人物頭向右側(cè),眼睛凝視著右前方;其頭頂發(fā)髻“高而直豎”,呈粗圓柱狀,末端略呈半圓形,其高度約等于從頭頂至頸的距離,有一蓮花狀笄插于髻的底端,高聳的發(fā)髻后下方還別有三個較低較小的發(fā)髻垂于腦后。

      “許穆夫人之母圖”人物形象的原型應(yīng)該依據(jù)《君子偕老》而來,所以,畫中那高聳而直立的發(fā)髻正是“副”??梢姡櫴蠈τ凇案薄钡睦斫馀c我們相同。那么,對于“副”,我們不只能夠通過詩文的描述來體會它的形狀,還有了清晰的實物圖像作參照。

      二、“髦”考辨

      《詩經(jīng)·鄘風(fēng)·柏舟》是一首愛情誓歌。詩人描寫她的心上人形象時說:“髧彼兩髦,實維我儀?!痹娭兄镑帧保瑧?yīng)為假發(fā)。然今人卻不約而同地釋之為未成年男子所梳的發(fā)型。試舉數(shù)例:余冠英《詩經(jīng)選》:“髦,男子未冠之前披著頭發(fā),長齊眉毛,分向兩邊梳著,叫做髦。”[7]袁梅《詩經(jīng)譯注》:“髦,頭發(fā)向兩邊分開而下垂至眉際?!保?]鄧荃《詩經(jīng)國風(fēng)譯注》:“兩髦,古代孩子的額發(fā),下垂至眉的叫髦?!保?]

      上述諸家一致把“髦”解釋成“長發(fā)齊眉”的發(fā)式,蓋皆取自《毛傳》“髦者,發(fā)至眉”一語,但他們卻斷章取義了。《毛傳》原句是:“髦者,發(fā)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卑?,《毛傳》解釋《召南·采蘩》中“被”字時說:“首飾也?!苯忉尅多{風(fēng)·君子偕老》中“副”字時說:“副者,后夫人之首飾,編發(fā)為之?!薄睹珎鳌丰尅镑帧迸c釋“被”“副”義例相同,三者同為飾發(fā)??芍睹珎鳌芬暋镑帧睘榧侔l(fā),而非男子所梳發(fā)式。

      《鄭箋》《孔疏》之說同《毛傳》。前者曰:“禮,世子昧爽而朝,亦擳、纚、笄、總、拂髦、冠、緌、纓?!薄胺鼢帧敝?,鄭玄在《禮記·內(nèi)則》注中說得明白:“拂髦,振去塵著之。髦用發(fā)為之,象幼時鬌,其制未聞也?!焙笳咴唬骸镑终撸邮赂改钢椧?。若父母有先死者,于死三日脫之,服闕又著之,若二親并沒,則因去之矣?!薄镑帧奔纯伞罢瘛?、可“著”、可“脫”,則知鄭、孔二人亦視“髦”為假發(fā)。

      “髦”為假發(fā),還可以從以下文獻中得到證實?!蹲髠鳌ふ压拍辍罚骸柏M如弁髦,而因以敝之?!保?0]所謂“敝之”,即棄之不復(fù)用?!秲x禮·即夕禮》:“即殯,主人脫髦?!保?1]776《禮記·喪大記》:“小斂,……主人袒,說(按:同“脫”)髦?!保?2]1244《禮記·玉藻》:“親沒不髦?!编嵭ⅲ骸叭樽又?。”[12]894“髦”是子事父母之禮飾,所以父母去世后則“脫髦”“去髦”。“髦”既可脫,則為假發(fā)可知。

      “髦”為假發(fā),還可以從周人戴“髦”的習(xí)俗來源中得以證實?!秲x禮·既夕禮》:“既殯,主人脫髦?!编嵶ⅲ骸皟荷拢灏l(fā)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為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保?1]776陸德明:“髦音毛,……禮,子生三月,剪發(fā)為鬌,長大做髦以象之?!保?3]按鄭、陸之說,嬰兒出生三月剪發(fā)成“鬌”,長大后,便仿照“鬌”的形狀,用假發(fā)編制成“髦”以為首飾。男子戴“髦”意在“順父母幼小之心”。

      “髦”為假發(fā),而非未成年人所梳發(fā)型,還可從周代未成年人常留的發(fā)式得以反證。周代未成年人所梳的發(fā)式呈羊角狀,古人稱做“總角”?!抖Y記·內(nèi)則》:“男女未冠笄者……總角、衿纓?!保?2]833《齊風(fēng) · 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薄皝O”是個象形字,恰如兩支羊角?!缎l(wèi)風(fēng)·氓》:“總角之宴?!薄睹珎鳌罚骸翱偨?,結(jié)發(fā)也?!贝私灾艽闯赡耆私Y(jié)發(fā)成總角之證。周代未成年人的發(fā)式還可以從出土文物上看出。中國歷史博物館有一雙面玉人,為商代后期作品。玉人裸體而立,兩面性別不同,頭發(fā)形狀梳成角髻狀,形如“丱”字,恰如《齊風(fēng)·甫田》所說的“總角丱兮”[14]26。浙江省博物館有一戰(zhàn)國初期人形足器座。器的四角以四人形為支墊,人面如孩童,雙手兩膝著地,頭上有發(fā)髻,狀如兩角[14]103。上述二物雖非周代遺物,但一是商末作品,一為戰(zhàn)國初期器物,離周不遠。周代未成年人的發(fā)式應(yīng)與此相似。由上可知:周代未成年人的發(fā)式呈羊角形,結(jié)于腦袋頂門兩邊。那么,“總角”與“髦”是不是指同一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多{風(fēng)·柏舟·毛傳》:“髧,兩髦貌。”朱熹《詩集傳》:“髧,發(fā)垂貌?!保?]28則“髦”之形狀呈下垂狀。而從上述資料來看,“總角”之狀是上豎的,與“髦”形正相反,“髦”非“總角”可知?!镑帧奔确恰翱偨恰保瑒t“髧彼兩髦”說的就不是該男子“梳著中分兩邊下垂齊眉的發(fā)式”。再結(jié)合上述材料,“髧彼兩髦”之“髦”為假發(fā)可以定矣。周人戴“髦”之狀況或如明人馮復(fù)京《六家詩名物疏》引項氏所說:“髦者,以發(fā)作偽髻,垂兩眉之上,如今小兒用一帶連雙髻,橫系額上是也?!保?5]

      [1] 劉熙.釋名[M]//四庫全書第二一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05.

      [2] 賈公彥.周禮注疏[M]//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212.

      [3] 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 陳奐.詩毛氏傳疏:卷二[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84.

      [5] 高亨.詩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7.

      [6] 王安治.中國美術(shù)全集·繪畫編[M].北京;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6:126.

      [7] 余冠英.詩經(jīng)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51.

      [8] 袁梅.詩經(jīng)譯注[M].濟南:齊魯書社,1980:174.

      [9] 鄧荃.詩經(jīng)國風(fēng)譯注[M].北京:寶文堂書店,1986:141.

      [10] 楊 伯 峻.春 秋 左 傳 注 [M].北 京:中 華 書 局,1990:1308.

      [11] 賈公彥.儀禮注疏[M]//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2] 孔穎達.禮記正義[M]//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3] 孔穎達.毛詩正義[M]//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180.

      [14] 金維諾.中國美術(shù)全集·雕塑編[M].北京: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6.

      [15] 馮復(fù)京.六家詩名物疏[M]//四庫全書第七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5.

      猜你喜歡
      毛傳發(fā)式注疏
      《毛詩故訓(xùn)傳》的修辭觀研究
      戲曲扮相的“變”與“常”——從清代至民國的女子發(fā)式與旦角容妝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7:16
      啟發(fā)式提問
      “興”的話語和《詩經(jīng)》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fā)覆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4
      淺析清代漢族女子發(fā)式造型對當代發(fā)式設(shè)計的影響
      西部皮革(2018年5期)2018-02-15 07:36:47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發(fā)式
      百科知識(2017年7期)2017-04-19 08:24:22
      《論語》注疏之西方傳承:從理雅各到森舸斕
      朱鼎煦與顧?!秲x禮注疏》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太原市| 塔城市| 汉寿县| 吉首市| 通城县| 舞阳县| 若尔盖县| 溧阳市| 句容市| 南投县| 杭州市| 寿宁县| 玉树县| 仙游县| 布尔津县| 岑溪市| 孝感市| 左云县| 莱芜市| 西乌| 栾川县| 高台县| 新宁县| 泸州市| 闽侯县| 洪泽县| 阆中市| 阿拉尔市| 乐清市| 朝阳县| 岳池县| 牙克石市| 化州市| 石柱| 孝义市| 博爱县| 谢通门县| 峨眉山市| 六安市| 四会市|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