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傳
- 蒹葭蒼蒼
們困惑的焦點?!?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此處原本解釋得很明確:“逆流而上曰遡洄。逆禮則莫能以至也……順流而涉曰遡游。順禮求濟,道來迎之?!本驮娨獾氖柰ǘ裕?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的解釋其實是最容易明白且沒有內(nèi)在矛盾的,它將“伊人”視為王道的象征,遡洄與遡游分別對應逆流和順流,暗喻違背周禮還是遵循周禮,違背周禮則“道阻且長”,遵循周禮則“宛在水中央”,如此,這首詩的思路就很清晰,也就很容易被后世學人所認可。孔穎達《詩經(jīng)正義》為之再進一步解說道:“作《蒹葭》詩者,刺襄公也。襄公新得周地,其民
野草 2023年5期2023-09-13
- 《詩經(jīng)》中“病”義同義詞研究
,爰其適歸?!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瘼,病也?!币酝ㄐ性~“病”解釋“瘼”。再比如:《詩經(jīng)·大雅·瞻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爾雅·釋詁》:“瘵,病也?!币酝ㄐ性~“病”解釋“瘵”。所以,“瘼”和“瘵”是“病”義同義詞。(二)對言訓詁學上對言指意義相反或關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如《詩經(jīng)·周南·卷耳》:“我馬瘏矣,我仆痡矣!”“瘏”和“痡”在句中相對成文,均表示“病”義?!对娊?jīng)·小雅·巧言》:“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爾雅·釋訓》:“骭瘍?yōu)槲?,腫足為尰?!薄拔ⅰ焙汀皩弧?/div>双峰县| 韩城市| 章丘市| 泰州市| 彭阳县| 赞皇县| 泰宁县| 溧水县| 慈溪市| 胶南市| 南汇区| 南澳县| 壶关县| 江门市| 富平县| 民权县| 平罗县| 沅江市| 泾川县| 临朐县| 乐山市| 榆社县| 贵定县| 延津县| 贞丰县| 清涧县| 班戈县| 越西县| 合江县| 高要市| 涞水县| 诸暨市| 新河县| 格尔木市| 临沭县| 穆棱市| 民和| 余姚市| 陆川县| 调兵山市| 玛纳斯县|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1期2023-08-24
- 《毛詩故訓傳》的修辭觀研究
傳》(以下簡稱《毛傳》)訓詁修辭研究不同于《詩經(jīng)》的修辭研究。前者是對傳注類訓詁作品的注釋中注明修辭的內(nèi)容進行研究,屬于修辭學研究;后者是對文學作品運用的修辭進行研究,屬于修辭研究。前者的研究在于說明《毛傳》如何指明《詩經(jīng)》的修辭,以及研究《毛傳》指出了《詩經(jīng)》中的哪些修辭,即修辭觀研究;后者的研究側重《詩經(jīng)》運用何種修辭以及如何運用這些修辭提高表達效果,即修辭手法和效果研究。我們談的前者,也就是我們不側重研究《詩經(jīng)》具體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而側重于探討《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2年29期2022-12-26
- 漢魏《詩》學發(fā)展與《詩經(jīng)》名物釋義
一方面詳細箋釋《毛傳》所釋名物,另一方面對《毛傳》未釋之名物加以補充、修正,如:《邶風·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柏,木,所以宜為舟也。《鄭箋》:舟,載渡物者,今不用,而與物汎汎然俱流水中?!稒u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興也。萇楚,銚弋也。猗儺,柔順也?!多嵐{》:銚弋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長大,則其枝猗儺而柔順,不妄尋蔓草木……《衛(wèi)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泮,坡也。《鄭箋》:泮讀為畔。畔,涯也。言淇與隰皆有厓岸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2-25
- 《詩序》寫作歷程考論
呢?這需要結合《毛傳》的文本加以分析。以《蟋蟀》序為例,前兩部序聯(lián)合構成“刺晉僖公”“儉不中禮”的解釋,而《毛傳》在解釋該詩具體語句時,并未遵循前兩部序,最值得注意的是《毛傳》對“無以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的解釋:“已,甚;康,樂;職,主也。荒,大也。瞿瞿然顧禮義也?!边@節(jié)注文側重于揭示此詩的憂患意識和崇禮思想,與前兩部序的主調(diào)截然相反,是毛公不盲從《詩序》的明證。現(xiàn)在再看三部序“憂深思遠,儉而用禮”之文,反而能與《毛傳》的解釋形成照應。因此社會觀察 2022年6期2022-10-22
- 利用安大簡《詩經(jīng)》補釋《毛詩》字詞二則*
自來解說含混?!?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對這句詩作出的解釋是:“鶉則奔奔,鵲則強強然?!盵8]265如此作解,“奔奔”“強強”二詞詞義不甚明了。除卻《毛傳》之外,三家《詩》也有不同觀點。首先,《韓詩》將“奔奔”“強強”解釋為“乘匹之貌”,如《鄭箋》:“奔奔、強強,言其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刺宣姜與頑非匹偶。”[8]265后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指出此釋實源自于《韓詩》:“《韓詩》云:‘奔奔、強強,乘匹之貌?!盵9]相較于《毛傳》,《韓詩》雖然已經(jīng)前進了一大步,但仍有所缺陷。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9-14
- 雎鳩未必是天鵝
》興象,依據(jù)是《毛傳》。他說:最早提出“雎鳩”為《關雎》興象的現(xiàn)存文獻是《毛傳》。《毛傳》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句:“興也。關關,和聲也。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水中可居者曰洲?!睗h代學風質樸,故《毛傳》注釋甚為簡略,什么是“王雎”?“摯而有別”所指謂何?給后人留下了解說的空間。接下來姚文便圍繞“什么是‘王雎’”和“‘摯而有別’所指謂何”這兩個問題展開。本文不對姚教授全文進行討論,僅就“‘雎鳩’為何鳥”的問題發(fā)表拙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據(jù)說是魯人毛亨(大毛公)所文史雜志 2022年5期2022-08-29
- 安大簡《詩經(jīng)·綢繆》解讀
芻”三句。其實,毛傳已經(jīng)指出這三句與婚姻相關,如“綢繆束薪”句下毛傳云:“綢繆,猶纏綿也。……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后束也?!雹谇迦烁⒁獾健对娊?jīng)》中屢屢提到“薪”“束薪”,且多與婚姻相關,如馬瑞辰說:“詩人多以薪喻婚姻。《漢廣》‘翹翹錯薪’以興‘之子于歸’,《南山》詩‘析薪如之何’以喻娶妻。此詩‘束薪’‘束芻’‘束楚’,傳謂以喻男女待禮而成,是也?!盵2]345近人對“束薪”或“薪”也有梳理,如白顯鵬認為:“在上古婚姻禮俗中,束薪單純表示婚姻,是一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06-29
- 注釋語中語素承襲類雙音詞成詞規(guī)律淺析 ——以《詩·國風》為例
產(chǎn)生?!对娊?jīng)》的毛傳、鄭箋、孔疏是我國注釋文的代表性文獻,對漢語詞匯史研究很有價值。西漢初期的毛傳具有鮮明的上古漢語特征,東漢的鄭箋則處于上古漢語向中古漢語的過渡時期,唐代的孔疏則已經(jīng)處于中古漢語的繁榮時期,這3家的注釋語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生的雙音詞,這些雙音詞的形成途徑多樣。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類雙音詞比較特殊,它們是由前代注文中的單音訓釋詞與母本中單音被釋詞組合而成的,鑒于這一類雙音詞的構成來自原典與前人注釋,本文暫將此類雙音詞稱為語素承襲類雙音詞。這種情況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方言》“蝎、噬,逮也”解詁
:‘曷云能谷?!?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曷,逮也?!庇帧啊}’本作‘逝’?!囤L·日月》云:‘逝不古處。’毛傳:‘逝,逮也?!ㄗ鳌伞!短骑L·有杕之杜》云:‘噬肯適我?!?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噬,逮也?!夺屛摹芬俄n詩》作‘逝’?!拧耙??!薄?〕華學誠先生在綜合考察各家觀點后,做出了蝎、噬之訓逮“當以方音轉語求之”的推斷,其《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云:“蝎、曷、遏、迨均為借字,疑其為逮或及之東齊讀音?!庇帧啊伞w‘逮’之北燕讀音?!对姟分小伞ⅰ拧m通,義則并非訓‘逮’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9-10
- 《毛傳》《鄭箋》的訓釋差異與《詩經(jīng)》的文本異同* ——以《詩經(jīng)》“逑”“仇”為例
李林芳《毛傳》和《鄭箋》對《詩經(jīng)》的訓釋常有差異。對于差異之由,前人多用鄭玄據(jù)三家之說改易《毛傳》予以解釋,如陳奐謂“箋中有用三家申毛者,有用三家改毛者,例不外此二端”①陳奐:《鄭氏箋考征》,《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21頁。,而較少關注到其他層面的原因。然而現(xiàn)有研究已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所謂三家之說多有不可靠處②詳見馬昕:《三家〈詩〉輯佚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第783—795頁。,這就要求我們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2-22
- 《毛傳》《鄭箋》以“古者”為辭解《詩》與儒家文明典范的建構*
●《毛傳》《鄭箋》是解釋《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之作,歷來備受重視,(1)歷代《毛傳》、《鄭箋》研究情況參見陳錦春: 《毛傳鄭箋研究史綱》,山東大學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探索它們的學術淵源是眾多研究的取徑之一。(2)參見梁錫鋒: 《鄭玄以禮箋〈詩〉研究》,鄭州大學2004年博士學位論文;劉毓慶: 《〈毛傳〉的“戰(zhàn)國遺孤”角色及其理性精神》,《文藝研究》,2007年第11期。潘季英: 《〈毛傳〉說詩探源》,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孫海龍: 《鄭箋對三家詩思想與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興”的話語和《詩經(jīng)》
出有意義標明的是毛傳,雖然其還在政治禮教層面對“興”作解釋,但已經(jīng)為我們提供了釋興的模型,對于“興”范疇的揭示無疑掃清了道路。毛傳獨標“興”體,可見對興的認知及“興”的批評功能其是了解的,這暗示我們“興”的話語批評方式是豐富的。對詩“興”的細讀,仍然可以遵循毛傳的標注,以當代人的批評視角去審視“興”的藝術表現(xiàn)。關鍵詞:《詩經(jīng)》;興;毛傳;話語批評方式作者簡介:馬艷玲(1986-),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濟南市萊蕪區(qū)勝利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青年文學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淺論《詩經(jīng)》中“斯”的虛詞用法
”,表修飾。例③毛傳:“頻,急也。”鄭箋:“頻,猶比也。哀哉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1](1203)例④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亂況,猶亂狀也……言在上者如善其謀,慎其事,亂狀斯能減削耳。”[3]例③④“斯”分別置于主語“國步”“亂況”和謂語“頻”“削”之間,起連接作用,可譯為“則”,表承接。三、《詩經(jīng)》中“斯”作助詞“斯”作助詞,可以分為句末助詞、句中助詞,《詩經(jīng)》共計出現(xiàn)40次(重例亦計)。(一)“斯”作句末助詞“斯”作句末助詞,可以作語氣詞,文教資料 2020年1期2020-03-20
- 經(jīng)部要籍研究之五:《毛詩傳箋》編輯思想初探
詩正義》,并尊《毛傳》與《鄭箋》,成官修《五經(jīng)正義》之一,列為明經(jīng)取士的教材。到宋代,集合了《毛詩》、《鄭箋》的《毛詩正義》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其思想得到進一步弘揚?!睹妭鞴{》既是一部研究詩經(jīng)學的重要經(jīng)典,也是一部值得從編輯學角度去解讀的、蘊含著豐富編輯思想的合集。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鄭玄將自己的經(jīng)學思想和編輯整理活動結合在一起,打破門戶之見,在以毛詩為宗的基礎上會通各派經(jīng)學。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注釋工作中,以《禮》來解釋《詩》,打破了經(jīng)學相互之間的藩籬,展出版參考 2020年1期2020-03-11
- 《詩集傳》對王肅《詩經(jīng)》學接受探析
訓傳》(后簡稱《毛傳》)是今存最早的《毛詩》注本。漢末鄭玄作《毛詩箋》,集漢代《詩》學之大成,因而盛行一時。三國時的王肅有感于鄭玄《毛詩箋》的一些缺失,故撰《毛詩注》等以救其失。王肅為唐前《詩》學大家,后世學者多受其影響。王肅從孔子后嗣孔猛家獲得《孔子家語》一書,并為之作注(1)《孔子家語》一書并非王肅所偽造。詳情參見李學勤《竹書〈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楊朝明:《〈孔子家語〉的成書與可靠性研究》,載楊朝明、宋立林主編:《孔子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2-25
- 焦循解《詩》立場再探 ——以《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為中心
尚未體現(xiàn)出回護《毛傳》之舉。第四,“箋淺而傳深”下有一例,有揚毛抑鄭但無曲護《毛傳》傾向。第五,“辨箋誤謬”下有一例,焦循認為鄭《箋》解“關關雎鳩”并無謬誤,趙航先生誤讀焦循。但三則例證所涉鄭《箋》對詩義確有揣測和引申,故焦循在此情形下的揚毛抑鄭只是一種客觀判斷,其主觀立場尚難得知。因此,進一步探究揚毛抑鄭是指焦循客觀辨析毛、鄭優(yōu)劣,還是主觀曲護《毛傳》,便顯得尤為必要。較而言之,其余著述對此問題之論證則稍顯簡單。洪湛侯先生與何澤恒教授并未對焦循揚毛抑鄭問邯鄲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1-18
- 《詩經(jīng)·秦風·晨風》詩旨考辨
公之賢臣。結合《毛傳》的解釋,毛詩之所以將此詩與康公棄賢臣聯(lián)系起來,并不是從詩文本的表層含義,而是通過聯(lián)想類推得出該結論。具體體現(xiàn)在《毛傳》對此詩首章的闡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解釋“鴥彼晨風,郁彼北林”云:“興也?!闭珀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解說《毛傳》“興”的含義:“興是譬喻之名,意有不盡,故題曰‘興’?!盵17]《毛傳》認為《晨風》開頭兩句用譬喻的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鴥,疾飛貌。晨風,鹯也。郁,積也。北林,林名也。先君招賢人,賢人往之,駛疾如晨風之飛入北林?!盵1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9期2020-01-18
- 《詩經(jīng)·兔》之“肅肅”考釋
其人做事恭敬?!?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曰:“肅肅,敬也?!薄多嵐{》曰:“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盵4],281意思是布網(wǎng)捕兔之人能恭敬從事。這是最早、最主流的說法,后儒多從其說。如嚴粲《詩緝》、陳奐《詩毛氏傳疏》等。三是調(diào)和《毛傳》《朱傳》二家之說,由物之嚴整可以想見人之恭敬。清傅恒等《御纂詩義折中》曰:“結繩為罟,易于棼亂而肅肅整飭,執(zhí)事有敬也?!盵8]日本赤松鴻《詩經(jīng)述》曰:‘肅肅,嚴整貌,以興武夫之莊厲也。[9]意為“恭敬”與“嚴整”并非非此即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12期2020-01-09
- 從《毛詩注疏》看“周公東征”一事
《九罭》五篇。從毛傳、鄭箋及其后注疏中,可見毛公、鄭玄及孔穎達對東征所涉“周公攝政”“周公居東”等事的看法。本文將從《毛詩注疏》文本出發(fā),厘清毛亨、鄭玄對“周公東征”系列事件的敘述方式和觀點。一、周公攝政通觀上文提及的五個篇目,大致可以將毛亨、鄭玄二人思路歸納如下:毛亨以為,五篇詩所涉及的事件發(fā)生順序為,管叔、蔡叔傳流言于國,周公為穩(wěn)固周室基業(yè),遂一人東征討伐,此時成王惑于管、蔡流言,疑周公將篡奪王位(《鴟鸮》《東山》《破斧》);周公東征事畢,成王仍不信周文化學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淺論《詩經(jīng)》中“斯”的實詞用法
周頌·載芟》)《毛傳》:“斯,析也。幽間希行,用生此棘薪,維斧可以開析之?!盵1]由此可知,例(1)中“斯”做動詞?!案运怪敝小耙浴弊鼋樵~,其賓語往往前置,正常語序是“以斧斯之”。介賓結構“以斧”表工具,修飾謂語動詞“斯”,“之”指代前面的“棘”,“斧以斯之”義為用斧頭劈開棘。《毛傳》:“且,此也。振,自也?!编嵭{:“匪,非也?!盵2]結合具體語境可知,例(2)中“且”與“今”相對,前“且”字謂此時,后“且”字謂此事;前“今”字謂今時,后“今”字謂今文化學刊 2019年12期2019-12-26
- “天天”應為“夭夭”
華”?!柏藏病?,毛傳解作“少壯”貌,朱熹解作“少好之貌”,今多以“美盛貌”釋之?!白谱啤?,毛傳云:華之盛也。朱熹從之。今多釋作“鮮明,光盛貌”。把這些意思,放在“天天媚蝶穿林到”一句中,就通了。古人以“灼灼”和“夭夭”相對而用,也不乏名句,如阮籍《詠懷》有云:“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薄疤臁迸c“夭”,形近易訛。《讀書》公眾號又特別推出梁雪此文,并配以圖片,其中一張圖片,正是此詩。其中“夭”字猛一看,確實像“天”字,但仔細看,還是能看出是“夭”。所以,文中讀書 2019年5期2019-06-01
- 清儒洪亮吉《春秋左傳詁》斠正六則
左傳詁》:“《詩毛傳》‘張,大也’(杜本此)?!盵1]217按,《左傳》原文作:“鬬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xié)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杜預注云:“張,自侈大也?!盵3]87-88據(jù)上,洪氏之誤有二:其一,杜預注文在“隨張”下,而洪氏卻誤認為在“我張吾三軍”下。然二句之“張”字讀音與字意皆不同。清人姚培謙《春秋左傳杜注》“隨張”注云:“張,自修大也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19年6期2019-02-21
- 新出楚簡《詩經(jīng)·秦風》異文箋證
紜,莫衷一是?!?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逆流而上曰溯洄,逆禮則莫能以至也?!薄多嵐{》:“此言不以敬順往求之,則不能得見?!庇帧?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順流而涉曰溯游,順禮求濟,道來迎之。” 《鄭箋》:“以敬順求之則近耳,易得見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八蒌?,逆流而上也;溯游,順流而下也?!?朱熹:《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76頁。胡承珙《毛詩后箋》:“《傳》《箋》以‘溯洄’二句為逆禮則難而遠,‘溯游’二句為順禮則易而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5-17
- 淺析《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注疏中的訓詁術語和訓詁內(nèi)容
之姨,譚公維私。毛傳:“女子后生曰妹,妻之姊妹曰姨,姊妹之夫曰私?!?.碩人敖敖,說于農(nóng)郊。毛傳:“說當作襚?!笨资瑁骸啊豆騻鳌吩唬骸卤辉灰`?!豆攘簜鳌吩唬骸卖涝弧ひ`?!?.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资瑁骸啊夺層H》云‘:男子謂女子先生為姊,后生為妹,妻之姊妹同出為姨,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四牡有驕,朱幩鑣鑣。孔疏:“以言朱幩,朱為飾之物,故幩為飾。(二)謂“謂”在訓詁術語中,是“指、指的是”的意思,使用時被解釋的詞語放在“謂”的前面沈陽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毛傳鄭箋所本之《詩經(jīng)》面貌管窺 ——以《曹風·鸤鳩》為例
。。本文擬探討的毛傳和鄭箋所本之《詩經(jīng)》面貌的異同,一則試圖跳出后世文字形態(tài)的束縛,借古文字史的知識去探究《詩經(jīng)》早期文本字詞對應的真正面貌,就前文提及的第二個層面而言,我們的努力同時亦是對毛傳和鄭箋再詮釋行為的重新審查。漢初,經(jīng)文與傳解之書,當別為二。就《詩經(jīng)》而言,孔穎達《正義》云:“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jīng)別行。三《傳》之文不與經(jīng)連,故石經(jīng)書《公羊傳》皆無經(jīng)文。《藝文志》云,《毛詩》經(jīng)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是毛為詁訓,亦與經(jīng)別也。及馬融為《周禮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3-22
- 論朱熹對《詩經(jīng)》、《楚辭》賦比興的研究
“六義”之說,但毛傳卻僅對“興”體進行了標識,而對“賦”體和“比”體未予以說明。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指出:“毛公述傳,獨標興體?!睂Υ?,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這樣解釋其原因:“賦、比、興如此次者,言事之道,直陳為正,故《詩經(jīng)》多賦在比、興之先。比之與興,雖同是附托外物,比顯而興隱。當先顯后隱,故比居興先也。毛傳特言興也,為其理隱故也?!敝祆湓谧⑨尅对娊?jīng)》的過程中,一改毛傳僅標“興”體的做法,不僅在《詩集傳》中闡述了自己對于賦、比、興的認識,而且還發(fā)凡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2-13
- 陸德明《毛詩釋文》失?!俄n詩·二雅》異文考
”作“倭遲”,《毛傳》:“倭遲,歷遠之貌。 ”按薛君所訓之“險”,亦有“遠”義。 如《淮南子·主術》:“幽野險途?!备哒T注:“險猶遠也?!雹酆螌帲骸痘茨献蛹尅?,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34頁。大抵路途遙遠,則艱險倍增,所以“遠”含“險”義。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北阋浴半U”、“遠”并舉。由此可知薛君訓“險”與毛公訓“歷遠”,其義相通。2.《小雅·皇皇者華》:“莘莘征夫。 ”按:見《韓詩外傳》卷七“趙王使人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7年3期2017-12-10
- “咥其笑矣”解說
為是笑的樣子,《毛傳》云:“咥咥然笑?!蓖趿χ骶帯豆糯鷿h語》:“咥,笑的樣子。笑,譏笑。”“咥然”是修飾“笑”的。第二種認為是“大笑”,《說文》:“咥,大笑也?!背炭∮ⅰ⑹Y見元《詩經(jīng)注析》:“咥,哈哈大笑貌?!盵1](程、蔣用《說文》訓,而其下則引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兄弟今見我歸,但一言之,皆咥然大笑,無相憐者”,是又包第一、第三種解釋。)第三種認為應該訓為“啁”或“嘲”,“古‘周聲字與‘至聲字常相通用。如《論語·堯曰》章:‘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装矅?/div>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12期2017-04-11
- 《詩》的編次與《毛詩》的形成
《詩序》詩次、《毛傳》詩次和三家詩次略有不同。以《左傳》所載季札論《詩》材料、《爾雅·釋訓》與《毛傳》關系、《毛傳》上源等問題為基礎,亦可判斷《毛傳》內(nèi)部埋藏了孔子時代之前的《詩》文本特征。據(jù)此可推知,孔子重構了三百篇的序列和結構,使之更符合周代禮樂制度。子夏時代,受《春秋》學之陶冶,子夏或其后學又對調(diào)了《大雅》和《小雅》的部分詩篇,使二《雅》皆有美刺。這兩次重編,在《詩》文本的寫定過程中大概是最具革命意義的,時在戰(zhàn)國初年以前。第二次重編之時,仿效《春秋》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4-07
- 《毛詩稽古編》與清代漢學的展開
圍繞詩序而展開,毛傳的地位始終未能恢復。不少學者雖已注意到毛傳的成就,但未能系統(tǒng)闡發(fā)。這一點,要到清代康熙年間陳啟源的《毛詩稽古編》才首先揭示。陳啟源的最大貢獻是標榜毛傳,恢復了毛傳在詩經(jīng)詮釋上的合法性,使學者重新認識毛傳的訓詁成就。他真正地回歸到漢學內(nèi)部當中,對毛傳的訓詁方式、體例、內(nèi)容等多有發(fā)明,并用考據(jù)方法,對文字音義、名物制度等進行了考證。因此清代的考據(jù)學者對這本書評價極高,視為考據(jù)典范。尤其在惠棟的推揚下,以吳中學者為中心,對《毛詩稽古編》進行反長江學術 2016年2期2016-10-17
- 《閟宮》“虞”字毛傳孔疏確義申說
《閟宮》“虞”字毛傳孔疏確義申說黃靜《詩·魯頌·閟宮》二章:“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毛傳:“虞,誤也?!笨追f達疏:“《傳》‘虞,誤’。正義曰: 《大明》云‘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傳》云: ‘無敢懷貳心’,以為民無貳心?!秱鳌芬杂轂檎`,則亦為民之情,謂民無疑誤也。王肅云: ‘天下歸周,無貳心,無疑誤,上帝臨命汝?!秱鳌芬饣蛉?。”毛傳“虞”之釋語“誤”確義為何?而孔穎達疏毛傳“誤”之釋語“疑誤”又當何講?下面所引可代表當前學界的一般看法:《漢語大詞典》:“辭書研究 2016年3期2016-06-01
- 試論《詩經(jīng)》中的玉
老,副笄六珈?!?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珈笄,飾之最盛者,所以別尊卑?!缎l(wèi)風·淇奧》云:“有匪君子,充耳璓瑩,會弁如星?!?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充耳謂之瑱。璓瑩,美石也。天子玉瑱,諸侯以石。這些詩句都說明了在周代,玉作為等級標志的貴重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也深深影響了后世對它的重視和使用。四﹑饋贈玉饋贈玉在《詩經(jīng)》中可以粗略分為兩類。第一是作為愛情信物的饋贈,第二是其他饋贈。 如《衛(wèi)風·木瓜》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瓊,玉之美者。琚,佩玉名。以及“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青年文學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毛傳、鄭箋對《詩經(jīng)》中“鳥”意象的訓釋及其詩學影響
,作于兩漢時期的毛傳、鄭箋,對《詩經(jīng)》中名物所做的訓詁無疑具有奠基的意義。在毛傳、鄭箋對《詩經(jīng)》動植物的訓詁中,有關“鳥”的訓釋有六十四處之多;它們不僅辨明了《詩經(jīng)》中各種“鳥”的名實,有些還指明其修辭的功能及其所具有的主題意義。這些對《詩經(jīng)》“鳥”意象的訓釋,對后世傳統(tǒng)詩學中有關“鳥”的意象、主題等的創(chuàng)作思想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研究這一問題,無疑具有探源和發(fā)微的意義。一、毛傳、鄭箋對“鳥”意象的“傳”和“箋”“毛傳”是對《毛詩詁訓傳》的簡稱。孔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12-08
- 《說文解字注》引《詩》小考
,削屢馮馮?!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陾陾,眾也?!标悺秱魇琛罚骸爱斠馈队衿芬对姟纷麝z陑?!稄V雅》:‘仍仍,登登,馮馮,眾也?!睹姟逢楆?,三家詩作仍仍?!薄抖巫ⅰ匪慈以??!墩f文·阜部》:“陾,筑墻聲也。從阜,耎聲?!薄抖巫ⅰ罚骸啊洞笱?綿》文……《毛傳》謂‘陾陾,眾也’為長。許謂‘筑墻聲’,似非是?!庇衢小度航?jīng)平議》卷十:“陾陾、薨薨、登登、馮馮皆以聲言,百諸皆興則眾聲并作?!瘪R瑞辰《通釋》:“而,乃一聲之轉,故‘陾陾’又作‘仍仍’?!薄瓣棥?,古音為日母考試周刊 2015年79期2015-09-10
- 《詩經(jīng)·卷耳》“崔嵬”與“砠”釋義辨正
崔嵬”與“砠”,毛傳分釋為“土山戴石”與“石山戴土”,《爾雅》分釋為“石戴土”與“土戴石”。訓詁家認為毛傳與《爾雅》釋義不同,其實《爾雅》采用的是“所載物+戴+山體”的釋義模式,“戴”前之“石”、“土”指所載物,“戴”后之“土”、“石”指山體,“崔嵬”是“石戴(于)土山”,“砠”是“土戴(于)石山”,釋義與毛傳一致。出現(xiàn)毛傳與《爾雅》對立的說法,是不明《爾雅》的釋義模式及同一個“土”、“石”有不同所指而致。崔嵬 砠 毛傳《爾雅》《詩經(jīng)·卷耳》:“陟彼崔嵬”文教資料 2015年8期2015-07-01
- “充耳不聞”詞源考
的充耳。《淇奧》毛傳:“充耳謂之瑱?,L瑩,美石也。天子玉瑱,諸侯以石。”《說文通訓定聲》:“按,天子以玉,諸侯以石,字作磌?!薄对娊?jīng)》中的充耳都是石質,《著》中所謂的“瓊華”、“瓊英”、“瓊瑩”,都是如玉的美石。毛傳:“瓊華,美石,士所服也?!敝祆洹都瘋鳌罚骸碍側A,美石似玉者,即所以為瑱也?!薄墩f文·玉部》:“琇,石之次玉者?!惫湃嗽谂宕鞒涠鷷r,是沿懸?guī)?紞)在冠冕的左右兩邊同時垂下,懸于耳旁?!吨芏Y·天官·追師》注:“王后之衡笄,皆以玉為之,唯祭服有衡,江海學刊 2015年5期2015-04-18
- 《詩經(jīng)》互文疏證
疏》(以下簡稱《毛傳》):“祿、福義同,于祿言干,于福言百,互詞也?!薄案傻摪俑!豹q言求百祿,求百福。干,求也。二、章內(nèi)互文所謂“章內(nèi)互文”,是指同一章內(nèi)一個語法句中上下詩句辭義互補,或同一章內(nèi)各語法句間辭義互補。這類互文又可分為三種類型。1.一語法句內(nèi)上下詩句句義互補。例如:(3)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毛詩正義》(以下簡稱《正義》):“上句言私,見其燕褻,下句言衣,見其總名亦為衣。故王肅述毛,合之云煩 浣濯其私衣是也。”私衣即褻衣,也就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3-28
- 從“古音同”看《詩切》的訓詁思想及語言發(fā)展觀
余按,《車攻》《毛傳》曰:“蕭蕭,言不喧嘩。”《周禮·甸師》正大夫注曰①:“蕭字或為莤,莤讀為縮?!薄镀咴隆贰?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曰:“肅,縮也”。據(jù)知肅、蕭古音同。肅肅亦蕭蕭也,蓋清靜無聲之貌也?!?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云:“肅肅,疾貌”,《黍苗》鄭箋云:“肅肅,嚴正之貌”,《鴻雁》《毛傳》云:“肅肅,羽聲也”,《鴇羽》《毛傳》云:“肅肅,鴇羽聲也”,皆非矣。(《周南·兔苴》“肅肅兔罝”條,頁72—73)(2)《鄭箋》曰:“射,厭也。”余按,射,古音若絮,《釋文》音亦,非也?!睹献印?/div>文教資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詩經(jīng)》雙音節(jié)同源詞補證
一之日觱發(fā)”,《毛傳》:“觱發(fā),風寒也?!薄睹娬x》:“觱音必,《說文》作‘畢’,發(fā)音如字。”[1]705考之《說文》:“,冹,風寒也?!倍巫ⅲ骸鞍从v發(fā)皆假借字,冹本字?!盵2]57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亦是認為:“冹蓋本字,《毛詩》作觱發(fā),假借字也?!盵3]又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韓‘觱’作‘畢’,齊魯‘觱發(fā)’作‘冹’?!盵4]511字之差異,皆未有定論,段注:“或許所據(jù)毛詩不同今本,或許采三家詩,皆未可定也?!盵2]571王先謙認為許說源自三家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詩經(jīng)》字詞考釋三則
蛾眉象翠翰?!?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蓋脫‘娥眉,好貌’四字?!保?](P597)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蛾,亦娥之假借?!斗窖浴吩唬骸?,好?!稄V雅》:‘娥,美也。’《楚辭》:‘眾女嫉余之娥眉兮’,王逸《注》:‘娥眉,好貌。娥亦作蛾?!端囄念惥邸芬对姟氛鳌鹈肌?。此詩上四句皆言‘如’,至螓首、蛾眉但為‘好貌’,故不言‘如’?!亷煿抛ⅰ稘h書》因謂蛾眉形若蠶蛾,失之鑿矣?!保?](P205)(三)認為“蛾眉”“娥眉”均可。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王先謙。他認為《毛詩現(xiàn)代語文 2015年27期2015-02-28
- 《毛傳》與河間古文諸經(jīng)關系考
文從三方面論證《毛傳》的作者乃河間獻王博士毛萇,大、小毛公之分的說法并不可信[1]15-17。首先,漢初魯申公“始為《詩傳》”是在高后當政之際(前187—前180),當時申公約略四十余歲。若據(jù)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蟲魚鳥獸疏》之說,大毛公曾受業(yè)于荀卿,則至文、景之際,大毛公年已耄耋,未必有精力撰寫《詁訓傳》。其次,大、小毛公之分的說法始于鄭玄(127-200),“魯人大毛公為《詁訓傳》于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2]269,然而鄭玄的其他著作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9-20
- 《尚書》《詩經(jīng)》的美學語匯及中國美學在上古演進之特色*
美:休有烈光。(毛傳:“休然盛壯?!笨资瑁骸靶萑皇讯酗@光……故無所不美也?!?(《周頌·載見》,第1337頁)不吳不敖,胡考之休。(《周頌·絲衣》,第1368頁。毛傳注了吳是喧嘩;敖是傲慢;考,成也。未講休。但正義曰:“故美其于祭之末,能不喧嘩,不傲慢,則于祭前齊敬,明矣?!?何天之休。(毛傳曰:“休,美也……擔負天下之美譽。”)(《商頌·長發(fā)》,第1456—1457頁)*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本節(jié)的《毛詩正義》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9-04
- 《詩經(jīng)》“副”“髦”二物考辨
,副笄六珈?!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副者,后夫人之首飾,編發(fā)為之?!雹俦疚乃?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鄭箋》《孔疏》之文,皆來自孔穎達《毛詩正義》,李學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恕不一一注出?!夺屆罚骸巴鹾笫罪椩桓薄8?,覆也,以覆首?!保?]可知,“副”是周代貴族婦女所戴發(fā)飾?!案薄睘榘l(fā)飾,在周代有專人掌管制作?!吨芏Y·追師》云:“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编嵭ⅲ骸案敝愿?,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象若今歩繇矣。服之以從王祭祀?!保?]據(jù)鄭注,“副”唐山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8-15
- “拮據(jù)”釋義
勞作的辛苦,是對毛傳的進一步申發(fā)。又,陸德明釋文引韓《詩》云:“口足為事曰拮據(jù)。”意思是手口并作,描述勞苦之形象?;蜓允恰笆植 ?,或言“口足為事”——后代字書闡釋“拮據(jù)”的意義,基本就是從這兩方面說的。如:《說文·手部》:“拮,手口共有所作也。從手,吉聲?!对姟吩唬骸枋洲讚?jù)?!贝苏f來自韓《詩》的注解?!稄V韻·質韻》居質切:“拮,拮據(jù),手病?!对姟穫髟疲恨讚?jù),撠挶也?!贝苏f即來自毛傳。又,《說文·手部》:“據(jù),戟挶也?!标獟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之“撠挶”。(《經(jīng)典釋文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4年4期2014-04-11
- 《毛詩正義》引《爾雅》考
義》主要是疏解《毛傳》和《鄭箋》的,孔穎達等人在編訂過程中征引了大量文獻和典籍著作,以達到他“崇尚正訓”“疏不破注”和“據(jù)‘禮’闡釋”的注釋原則[1],是唐代之前《詩經(jīng)》研究集大成的總結性著作,是《詩經(jīng)》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孔穎達認為《爾雅》主要是釋《詩》的,而且《毛傳》《鄭箋》多是以《爾雅》為本,“毛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而篇有《釋詁》《釋訓》,故依《爾雅》訓而為《詩》立傳?!保?]2王國維《觀堂集林·別集一·書毛詩故訓傳后》:“《毛詩故訓》多本《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6期2014-03-29
- “拮據(jù)”釋義
勞作的辛苦,是對毛傳的進一步申發(fā)。又,陸德明釋文引韓《詩》云:“口足為事曰拮據(jù)?!币馑际鞘挚诓⒆?,描述勞苦之形象?;蜓允恰笆植 ?,或言“口足為事”——后代字書闡釋“拮據(jù)”的意義,基本就是從這兩方面說的。如:《說文·手部》:“拮,手口共有所作也。從手,吉聲?!对姟吩唬骸枋洲讚?jù)?!贝苏f來自韓《詩》的注解?!稄V韻·質韻》居質切:“拮,拮據(jù),手病?!对姟穫髟疲恨讚?jù),撠挶也?!贝苏f即來自毛傳。又,《說文·手部》:“據(jù),戟挶也?!标獟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之“撠挶”。(《經(jīng)典釋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11期2014-03-12
- 《爾雅》病癥名詞考釋*
遠,俾我疷兮。”毛傳:“疷,病也?!编嵭{云:“王之遠外我,欲使我困病?!薄对姟ば⊙拧o將大車》:“無思百憂,祇(zhī)自疷兮?!?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疷,病也”,孔穎達疏曰:“無思百眾小事之憂,若思此憂,適自病害于己?!笨梢?,疷義為心情郁悶焦灼憂慮之病,或因焦灼憂慮所患之病?!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醫(yī)大辭典》均未見此字。3 閔《詩經(jīng)》出現(xiàn)25次?!墩f文·門部》曰:“閔,吊者在門也。”即哀傷之義?!稜栄拧め屧b》釋為“病也”。郝懿行疏曰:“閔,又通作‘愍’?!薄蹲髠鳌ふ压?/div>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3年4期2013-12-01
- 《詩經(jīng)·風雨》詩旨辨析
平議》卷8):《毛傳》解“云胡不夷”、“云胡不喜”,皆作喜悅之意,解“瘳”為“愈”,其義與“夷”和“喜”不對應。俞氏認為,“瘳”當為“憀”,“憀”與“聊”義同,“聊”,賴也,樂也;人無聊賴則不樂,因此“聊”也有“樂”的意思。俞氏引經(jīng)據(jù)典,解“云胡不瘳”為“云胡不樂”,亦可通。詳見劉毓慶等撰,《詩義稽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1021頁。,“晦”,昏暗,“不已”,不止。《風雨》3章只不過各換5 字,含意卻層層遞進。從寫景角度看,首章言“風雨凄凄”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08
- 語料庫視野下漢語大型辭書的疑難詞語釋義*——基于“詭隨”的個案研究
隨,以謹無良。”毛傳云:“詭隨,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以謹無良,慎小以懲大也?!睂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的解釋,諸多訓詁大家提出了批評。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奸詭,居毀反,不實也?!稄V雅》:‘詭隨’,惡也;亦欺誑也。”《廣雅·釋訓》:“詭隨,小惡也?!鼻逋跄顚O《廣雅疏證·釋訓》曰:“詭隨,疊韻字。不得分訓‘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詭隨即無良之人,亦無大惡小惡之分,詭隨謂譎詐謾欺之人也。詭古讀若果;隨古讀若音土禾反,字或作詑又作訑,隨其假借字也?!逼渥油跻凇督?jīng)義述聞》“辭書研究 2013年1期2013-04-01
- 《詩毛氏傳疏》誤解毛詩經(jīng)傳的訓詁學分析
證明毛詩,尤其是毛傳的正確性。至于毛傳的訓釋是否合乎《詩經(jīng)》的語言實際,并不是《傳疏》的著力點。應該說,在當時的社會、學術條件下,《傳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它也因此成為了《詩經(jīng)》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不論多么優(yōu)秀的學者、多么偉大的著作,都會具有自身難以克服的歷史局限,陳奐和他的《傳疏》當然也不例外。當我們以當今已經(jīng)取得長足進步的訓詁學研究為基礎,對《傳疏》進行深入剖析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傳疏》中仍然存在著一部分誤解毛詩經(jīng)傳的實例。這些實例共同指向一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3年5期2013-02-15
- 淺析《詩經(jīng)》中摹聲重言詞的判定
異議:“翙翙”《毛傳》認為是形容羽毛的眾多貌,《詩集傳》認為表示鳥飛羽毛聲,而《詩經(jīng)詞典》中認為是鳥飛聲。這里我贊成《毛傳》的觀點。同時,還有其他無“鳴”字后接重言詞,在重言詞義上都有歧義。 如:《秦風·黃鳥》中的“交交”,《毛傳》解釋為“小貌”,《詩集傳》解釋為“飛而往來之貌”,而《詩經(jīng)詞典》為“鳥鳴聲”。本文仍是贊同《毛傳》觀點。我認為把“交”看做是“小”的通假,即為“小小”,能更好地表達文義。因此,本文將所有沒有“鳴”字為標志結構下的重言都不劃分為摹文教資料 2012年31期2012-08-15
- 《詩經(jīng)》水濱義語詞研究
?于沼于沚?!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沚,渚也?!盵1]孔穎達《疏》:“渚、沚,皆水中之地,大小異也?!盵2]許慎《說文解字》:“小渚曰沚。從水止聲。”[3]郝懿行《爾雅義疏》:“沚小于渚,不可居處,但容止息而已?!盵4]根據(jù)以上注釋可以看出,沚主要表示水中的小塊陸地,且人不可居住。根據(jù)郝懿行《爾雅義疏》的解釋,沚比渚小,人不可居住,只能暫時停留。(2)渚:《國風·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渚,小洲也。”鄭玄《箋》:“渚,水外之高者也?!?/div>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年1期2012-04-08
- 《詩經(jīng)》毛傳“某,某;某,某也”形式之義隔相訓初探
000)《詩經(jīng)》毛傳“某,某;某,某也”形式之義隔相訓初探王顯勇(漳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后世對于《詩經(jīng)》毛傳的研究可謂非常細致了,對單音詞的研究卻不多,對單音詞相訓中的“某,某;某,某也”這種特定形式的研究則更少。這種單字相訓的形式在毛傳中是很普遍的,從意義遠近的角度來講,被訓釋詞和訓釋詞可以有義同相訓、義近相訓、義隔相訓及義反相訓等不同的類型。文章從義隔相訓入手,對訓釋詞與被訓釋詞從引申關系、假借關系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澳?,某;某,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詩經(jīng)》時間副詞考察*
,例(1)中,《毛傳》:“僭,數(shù)。涵,容也?!本湟鉃?亂子最初發(fā)生,讒言一再被采納。例(2)中,朱熹《詩集傳》:“初筵,初即席也?!毕蜢洹对娊?jīng)詞典》:“筵,入席?!本湟鉃?各位賓客初入席,左邊右邊整整齊齊。例(3)中,《毛傳》:“民,周民?!贝髡稹睹嵲娍颊?“生,猶造也。追言周之初造?!豆虼呵铩?‘遂者生。生,事也?!涡葑⒃?生猶造也?!本湟鉃?周人當初開創(chuàng)事業(yè),從杜水遷到漆水側。例(4)中,《鄭箋》:“厥,其。初,始?!本湟鉃?那當初生人者,姜嫄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8期2011-08-15
- 《詩集傳》對賦比興藝術手法的闡述
比興”說詩的是《毛傳》(《毛詩序》把“六詩”改為“六藝”),但它只標興體,未作界說。漢代經(jīng)師鄭玄在注《周禮》時首次為“賦比興”作了界說:“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编嵭尅百x”為“鋪”、“鋪陳”,釋“比”為“取比類以言之”,抓住了二者的特征,但釋“興”為“喻”,卻混淆了“比”與“興”的不同。他在為《毛傳》作箋時,就常采用“興者(也),喻……”的形式。唐孔穎達也采用相近的形式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5期2011-04-07
- 《詩經(jīng)》顏色詞研究
行解析:1.白:毛傳無“白”的解釋,但“白”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表“白色的”,多用來描繪動物皮毛的顏色特征;《詩經(jīng)》中的“白”都表示“白色的”。2.素:“素絲”,毛傳:“素,白也”;《說文》:“素,白緻繒也”,孔穎達解釋:“素,謂生帛”,“素”本指未染色的白色絲織物,是名詞,如“充耳以素乎而”,白色只是“素”的一個義素,后來顏色義素凸顯,可以直接指白色。3.玄:“我馬玄黃”,毛傳“玄馬病則黃”,“玄”指馬黑色的皮毛,“玄袞”即“玄衣而畫以卷龍也”(鄭箋),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1年5期2011-03-11
- 蘇轍《詩集傳》訓詁特點
熹先生所言:“《毛傳》在《詩經(jīng)》研究史上有極大的權威性。”[6]352《詩集傳》中采用《毛傳》的占絕大部分。蘇轍在采用《毛傳》的說法上有多種形式。有的完全照錄,如:“山脊曰岡。玄馬病則黃?!盵1]317(《周南·卷耳》)有的在《毛傳》基礎上增減文字或改字,如:“瑟:《毛傳》‘矜莊貌’;《詩集傳》‘矜莊也’。[1]345”(《衛(wèi)風·淇奧》)有的解釋語略有不同,如:“倩:《毛傳》‘好口輔’[7]224;《詩集傳》‘口輔好也’[1]346?!?《衛(wèi)風·碩人》)有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2期2010-08-15
- 《詩經(jīng)·國風》的重章疊唱與訓詁
如物臭穢也?!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長,惡長也?!薄叭瑁杈?。”三詞都用來表達不好之義,形容所道之言的無意義。(2)疊字替換。《詩經(jīng)》中大量的使用了疊音詞來寫貌狀物,增強語言的音樂性,而在一首詩的各章中,疊音詞也在不斷的變化,并且它們的變化也遵循著意義相同這個規(guī)律。如《周南·螽斯》被認為是歌頌后妃多子多孫的詩歌,每章首句詠到“螽斯羽,詵詵兮”“螽斯羽,薨薨兮”“螽斯羽,揖揖兮”?!?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毛傳》:“詵詵,眾多也?!薄稗稗?,眾多也。”“揖揖,會聚也?!表n詩“揖”作集,《廣雅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0年6期2010-04-07
- 鄭玄《毛詩箋》之“興”探微
標示興體,共比《毛傳》多出148處,表明鄭玄看重興的譬喻義,由此“注入”儒家思想,更好地發(fā)揮詩教功能。鄭玄還對興有一定的理性認識。關鍵詞:興;鄭玄;《毛傳》據(jù)朱自清先生統(tǒng)計,《毛傳》共有116篇注明“興也”,標在首章次句的共有114篇。這表明《毛傳》以興的發(fā)端義為主。鄭玄標興不限于首章,也非一章一興。這說明鄭玄以興的譬喻義為主,因而標興數(shù)量大大超過了《毛傳》?!对娊?jīng)》常用動植物起興,毛傳一般只簡說物象特征,較少引申。鄭玄常用“興者……喻”形式補充說明毛義。時代文學·下半月 2009年9期2009-11-04
- 《毛詩故訓傳》的修辭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