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世紀以來關于張國燾“南下”問題研究綜述

      2014-08-15 00:51:59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密電紅四方面軍張國燾

      舒 暢

      (安徽師范大學 政治學院,安徽蕪湖241003)

      一、張國燾“南下”原因

      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之后,中共中央就日后兩軍的路線問題進行討論,時任紅四方面軍領導人的張國燾提出了“南下”路線。在遭到眾人反對后,張國燾依然固執(zhí)己見,并一意孤行,帶領著紅四方面軍“南下”。

      張國燾為什么要“南下”?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探討和解答的問題。石仲泉認為,張國燾提出“南下”,是因為他了解到中央紅軍不足3萬人,而自己有8萬多人,仗著人多槍多,野心慢慢膨脹,提出去川西北地區(qū),去南方,目的還是想向中央要權。[1]朱志清認為張國燾“南下”有三個原因:第一,“北上”和“南下”的戰(zhàn)略分歧與矛盾激化是“南下”的起因。第二,張國燾“拒絕執(zhí)行中央的戰(zhàn)略方針”是“南下”行動的直接原因。最后,紅四方面軍的一些領導干部對張國燾采取了支持的態(tài)度是“南下”的重要原因。[2]李吉指出,張國燾“南下”的目的是不想自己的部隊去打先鋒,以此來保存紅四軍的實力。[3]

      與上述“權力說”不同,一些研究者對“南下”原因作出了其他解釋。馬雅倫認為,這與張國燾的“左”傾冒險主義的“城市中心論”思想有關。因為北上的地方是農(nóng)村,是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西北地區(qū)。而南下可以去往大城市成都,軍內(nèi)曾一度提出“打到成都過大年”、“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號。這說明在制度變革突破口和戰(zhàn)略基地的重新選擇創(chuàng)建問題上,張國燾主張攻打大城市,實現(xiàn)自己的“城市中心論”。[4]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一卷指出,由于懼怕執(zhí)行中央“北上”政策后會與實力很強的胡宗南部碰上,因而張國燾提出“南下”路線,實際上采取的是拖延戰(zhàn)術。[5](P391)

      筆者認為,張國燾的“南下”路線并非單純的路線問題,雖然“北上”會遭遇糧草供給困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但這只是張國燾“南下”的借口:一方面對中央提出的由他率領紅四方面軍去迎擊胡宗南部隊的指示不滿;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提出“南下”后可以威脅中央,奪得最大利益。但事與愿違,就如李先念同志所指出的,張國燾“南下”,要到川康邊搞根據(jù)地的罪惡行徑,不僅給紅四方面軍造成了嚴重的惡果,他自己也碰得頭破血流。[6]

      二、“密電”問題

      新世紀以來,黨史界對于長征中的“密電”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爭執(zhí)的焦點有二:第一,到底有沒有“密電”?張國燾是否致電陳昌浩令其“南下”?第二,如果有,“密電”內(nèi)容是什么?

      關于第一個問題,不少學者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石仲泉認為,這封電報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毛澤東1937年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批判張國燾時曾提過此事。作者認為,僅以中央檔案館沒有保存為由就斷定這封電報不存在,這是不可取的。畢竟當時這封“密電”不是發(fā)給中央和毛澤東的,在中央檔案館找不到存根也不足為奇。[7]方海興認為,這封企圖危害黨中央的電報是在1935年9月9日下午到達的。因為根據(jù)葉劍英回憶,張國燾發(fā)來的這封電報,自己看后覺得事關重大后便報告了毛澤東,之后又巧妙地交還給了陳昌浩。[8]劉晶芳、劉振清指出,中共中央1935年9月10日在致張國燾電中說到:“閱致徐、陳調(diào)右路軍南下電令,中央認為完全不適宜的?!边@封回電指的就是張國燾的“密電”。[9]衡朝陽考證過當時“密電”接觸者之一徐向前,他在自己的回憶錄里不止一次地提起過這封張國燾發(fā)出的電報,此外《紅軍長征檔案史料選編》中也提到張國燾發(fā)報時間和中央回復電報時間相一致。[10](P16)而作為當年這封“密電”的譯電員,宋侃夫在其回憶中提出,張國燾確實發(fā)過這樣一封具有重大影響的電報。[11]

      與上述觀點相反,一些學者給出了否定的回答。朱玉、王年一認為,根本就沒有這封“密電”。因為不僅中央對于張國燾各種檢討、處分以及后來開除黨籍的決議中都沒有提到過這封“密電”,而且中央檔案館和軍委檔案館都沒有關于這封“密電”的歷史檔案。[12]郭德宏認為,“密電”是不存在的,也許有一封普通電報,毛澤東看出了這封電報的真正用意,擔心張國燾會對紅一軍不利,于是就連夜北上了。[13]而李慶剛則認為,“密電”是沒有的,但是存在著一份體現(xiàn)張國燾要“南下”內(nèi)容的電報。作者指出,將這封電報稱為“密電”是給人以“獵奇感”。事實上張國燾想“南下”并不局限于這一封電報,而是多次表達過要“南下”的想法。關于“密電”的真實性問題,李慶剛認為,歷史上可能存在這樣一封由張國燾發(fā)出的電報,但它既不是秘密電報,也不是黨內(nèi)高級機密,不能叫做“密電”。因為第一,如果沒有這封電報,紅一、三軍團也不會有連夜“北上”的行動,勢必是紅軍內(nèi)部收到張國燾“南下”電報后,為了防止紅軍分裂和繼續(xù)執(zhí)行紅軍正確路線采取的突然行動。第二,黨內(nèi)領導人毛澤東、葉劍英都說有這封電報,但是該電報在檔案中卻沒有“存檔”或“存根”,可能是當時戰(zhàn)事頻繁而不慎丟失。這在特殊年代也很正常。第三,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無論是直接接觸“密電”的高層領導如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還有葉劍英、毛澤東、朱德,以及參與編譯電報的曹廣化、宋侃夫等人,都曾經(jīng)發(fā)表過關于“密電”的看法。如果這真的是黨內(nèi)的高級機密,怎么會前后有如此之多的人經(jīng)手?張國燾要是真的發(fā)了“密電”,要搞分裂,難道就不怕眾人走漏消息嗎?因此,所謂“密電”,其實就是張國燾發(fā)出的一封提到南下路線的電報,非常普通。冠上“密電”二字,顯然是將這個問題夸大了。[14]

      關于第二個問題,“密電”的內(nèi)容是什么?黨史界有這樣幾種看法。范碩認為,“密電”中提到:“北進時機不成熟,力勸中央南下,如果不從,便要武力解決?!盵15]劉晶芳認為“密電”里并沒有“武力解決”的內(nèi)容。[16]石仲泉認為,“密電”的內(nèi)容應該根據(jù)毛澤東1937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說的為準:“南下,徹底開展黨內(nèi)斗爭”。[17](P69)而吳曉軍、董漢河認為,從接觸“密電”的相關人員回憶材料來看,內(nèi)容僅僅是提到“南下”。[18]

      筆者認為,對于“武力解決”這一說法,尚有一些疑惑需要解答。第一,這一說法的由來,主要憑依的是口述史料,缺乏有足夠說服力的文獻記載。第二,當時參與電報工作的人員,均沒有提到“武力解決”這封電報的事情。第三,認為電報中說到“武力解決”的人,是當時紅一方面軍作戰(zhàn)科副科長呂黎平,他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去紅四方面軍的機要辦公室,更不可能看到張國燾的“密電”。

      三、張國燾“南下”后果

      雖然“南下”事件起因只是一次路線的提出,過程也只涉及一封普通的電報,但卻種下了紅一、紅四方面軍關系的惡果。紅一方面軍在張國燾“南下”電報后不久就悄悄連夜撤離北上,面對紅一方面軍的不告而別,張國燾并沒有北上追趕,而是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四川。至此,紅一、紅四方面軍分裂行徑變得公開化了。

      那么,張國燾“南下”到底是不是促成紅一、紅四方面軍分裂的原因呢?肖生生認為,張國燾曾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時候,就曾擅自決定放棄川陜根據(jù)地開始長征。他對中央采取蠻橫態(tài)度和擅自行動也不是第一次了。在面對這次路線問題時,張國燾故伎重施,非但違抗中央北上命令,反誣中央對左右路軍的分開應負責任,其實自己才是導致紅軍分裂的罪魁禍首。[19]廖勝平認為,紅軍分裂是張國燾與中共中央矛盾和分歧的必然結(jié)果,“密電”不是決定性因素。[20]汪玉明認為,張國燾提出“南下”路線后,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的這種行為是紅一、紅四方面軍行動上分裂的根本原因。因為此后不久,張國燾即在阿壩召開川康省委及紅軍中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指責黨中央先行北上是“右傾機會主義逃跑路線”,認為南下才是正確出路。這些行為表明,張國燾南下后一直在做著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21]石仲泉不同意上述觀點,作者認為,紅一方面軍在接到“密電”后突然撤離駐地的行徑,使得紅四方面軍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只好南下,因此分裂的結(jié)果與張國燾無關,與中央紅軍也沒有瓜葛。[17](P70)而吳曉軍、董漢河則指出,紅一、紅四方面軍分裂責任由雙方來承擔。一方面張國燾有個人野心,想奪權,另一方面雙方圍繞“北上”還是“南下”爭論不休,博古、凱豐在兩軍會合后有不少批評紅四方面軍的議論,兩軍隔閡嚴重。此外,中央紅軍在不告知紅四方面軍的情況下單獨北上,帶走兩軍唯一一份軍用地圖,還對紅四方面軍設置警戒,這種不信任的行為也導致了紅一、四方面軍的分裂。[18]

      在這件事情上,該如何評價張國燾個人呢?文世芳、張金菊認為,張國燾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一開始的想要爭取權利,到后來演變成分裂紅軍的行徑,都是咎由自取。[22]何世芬指出,張國燾曾經(jīng)在莫斯科參與了中共六大的爭論,目睹了共產(chǎn)國際內(nèi)部在中國大革命失敗的責任問題上的分歧和聯(lián)共(布)內(nèi)部反對托派的激烈斗爭。他看到了其中的功利性,認為這是身居高位的領導者可以運用的政治手腕之一;同時又看到了其中的危險性,即一旦處于不利地位就有可能在政治上被置于死地。這種復雜經(jīng)歷與他在長征路上分裂黨、分裂紅軍有著重要聯(lián)系。[23]

      四、相關重要人物研究

      關于毛澤東研究。吳朝建認為,毛澤東從當時的具體情況出發(fā),本著團結(jié)的目的,在對張國燾作了有限度讓步的情況下,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體現(xiàn)了維護黨內(nèi)團結(jié)的崇高風范。[24]王春明認為,毛澤東審時度勢,適時地提出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確主張。在這一正確思想指導下,中央紅軍才能在戰(zhàn)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后,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安扎在陜北,中國革命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25]許順富認為,毛澤東從大局出發(fā),盡可能地化解矛盾,妥善處理了當時紅軍的分裂問題。[26]齊霽認為,毛澤東主要在提出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新方針;維護團結(jié);反對右傾分裂主義的嚴重錯誤這三個方面做出杰出貢獻。[27]關于彭德懷研究。李東朗認為,彭德懷不僅在紅軍路線之爭時拒絕了張國燾的拉攏,而且在觀察和識破張國燾的陰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張國燾危害中央。[28]馬福生認為,彭德懷在關鍵時刻率紅三軍團孤軍保衛(wèi)黨中央脫離危險,直至與紅一軍團會合。[29]徐占權、姜智敏認為,彭德懷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錯誤進行堅決斗爭,保護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安全[30]。

      關于陳昌浩研究。由于陳昌浩執(zhí)行了張國燾的“南下”路線,在黨內(nèi)軍內(nèi)備受各種壓力。周忠瑜認為,陳昌浩“在紅四方面軍南下期間,一度支持過張國燾分裂主義,后見共產(chǎn)國際不承認張國燾的那一套,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包袱很重,不易解脫。此后一直唯中央命令是從不敢越雷池一步。[31]董漢河也指出,陳昌浩對自己在革命斗爭中發(fā)生的缺點錯誤能夠認真地進行自我批評,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并在實際工作中擁護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正確路線。[32]

      關于朱德研究。吳殿堯認為,朱德同志在同張國燾的斗爭中,提出暫時“過渡性”辦法,對張國燾起了有力的制約作用。[33]譚幼萍認為,朱德在長征中對紅軍擺脫“左”傾軍事錯誤、重新確立毛澤東正確領導,對克服張國燾分裂主義、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jié)統(tǒng)一這幾個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34]

      關于徐向前研究。作為紅四方面軍軍長,徐向前無論當時還是后來并沒有像陳昌浩那樣遭受嚴厲的批評和處分,他的結(jié)局和張國燾、陳昌浩比起來,是截然不同的。衡朝陽認為,徐向前在執(zhí)行“南下”問題時進退兩難,態(tài)度很含糊,這讓當時的毛澤東頗為不滿,也使得中共中央的出走變得水到渠成。[10](P17)

      關于葉劍英研究。作為當時目睹“密電”內(nèi)容并將“密電”偷出的人,葉劍英是阻止張國燾企圖分裂紅軍的關鍵性人物。丁家琪認為,1935年9月長征途中,葉劍英臨危不懼,機智果斷地同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在關鍵時刻立了大功。[35]

      綜上所述,新世紀以來,關于張國燾“南下”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豐碩的階段性成果,但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探討。第一,學者們除了運用傳統(tǒng)研究方法之外,還要注意研究方法上的推陳出新;第二,研究者還要加強學術上的交流;最后,我們還要時刻關注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新成果。

      [1]石仲泉.紅軍長征的基本內(nèi)涵和紅軍長征史研究的若干問題[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5).

      [2]朱志清.長征中紅軍南下行動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3]李吉.紅軍長征的勝利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6).

      [4]馬雅倫.張國燾“南下”錯誤性質(zhì)之管見[J].甘肅理論學刊,2006,(5).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一卷[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6]李先念.李先念同志關于編寫紅四方面軍戰(zhàn)史和革命回憶錄問題的談話要點[J].中共黨史研究,2009,(4).

      [7]石仲泉.紅軍兩大主力長征與長征精神(下)[J].黨的文獻,2005,(2).

      [8]方海興.紅軍長征中左右兩路軍的若干電報辨析——與孫果達先生商榷[J].學術界,2011,(8).

      [9]劉晶芳,劉振清.近十年來紅軍長征研究述評[J].黨的文獻,2005,(1).

      [10]衡朝陽.徐向前回憶中—段史實的考釋——兼及張國燾“密電”問題[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9,(6).

      [11]宋侃夫,齊特.紅四方面軍電臺始末(三)[J].百年潮,2010,(6).

      [12]朱玉,王年一.也談紅軍長征中的“密電”問題——請教范碩同志[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13]郭德宏.關于紅軍長征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安徽史學,2007,(1).

      [14]李慶剛.近年來中共黨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進展[J].教學與研究,2008,(5).

      [15]范碩.紅軍長征中的“密電事件”的揭秘[J].中華兒女(國內(nèi)版),2003,(11).

      [16]劉晶芳.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若干難點熱點問題[J].黨的文獻,2012,(2).

      [17]石仲泉.張國燾“密電”、“南下”和巴西會議—紅軍長征之二十[J].百年潮,2005,(6).

      [18]吳曉軍,董漢河.十年來紅軍長征研究綜述(上)[J].甘肅社會科學,2006,(3).

      [19]肖生生.略論紅軍長征中的左右兩路軍——兼議張國燾分裂紅軍的罪惡行徑[J].江西社會科學,2004,(9).

      [20]廖勝平.對紅軍長征中“密電”問題的看法[J].廣西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21]汪玉明.長征途中黨中央與張國燾的四次交鋒[J].黨史博覽,2008,(10).

      [22]文世芳,張金菊.略談中央處理張國燾問題的幾個文件[J].北京黨史,2012,(4).

      [23]何世芬.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評《張國燾傳》[J].中共黨史研究,2001,(3).

      [24]吳朝建.論毛澤東與長征精神[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5]王春明.毛澤東對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貢獻[J].黨的文獻,2005,(2).

      [26]許順富.毛澤東與紅軍長征的勝利[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2,(2).

      [27]齊霽.近十年來紅軍長征研究述評[J].教學與研究,2006,(9).

      [28]李東朗.彭德懷對長征勝利的重要貢獻[J].黨的文獻,2005,(2).

      [29]馬福生.紅軍長征史研究所見與所想[J].軍事歷史研究,2001,(1).

      [30]徐占權,姜智敏.彭德懷在長征中的杰出貢獻[J].軍事歷史,2008,(5).

      [31]周忠瑜.陳昌浩與西路軍[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32]董漢河.西路軍重要人物研究述評(上)[J].甘肅社會科學,2011,(1).

      [33]吳殿堯.朱德在紅軍長征中的重大貢獻[J].黨的文獻,2005,(1).

      [34]譚幼萍.近十年來國內(nèi)朱德研究述評[J].黨的文獻,2007,(1).

      [35]丁家琪.祥記譜主生平 卷舒歷史風云——從《葉劍英年譜》解讀葉劍英[J].軍事歷史研究,2009,(1).

      猜你喜歡
      密電紅四方面軍張國燾
      走出“逃跑主義”:鄂豫皖省委對紅四方面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認知
      紅廣角(2021年4期)2021-10-11 02:39:17
      張國燾“密電”問題探析
      外交密電如何傳送?
      熱血青春鑄豐碑——記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49
      淺藍
      張國燾叛逃有新說
      軍事歷史(1993年3期)1993-01-18 00:11:40
      張國燾也是“豬八戒”
      軍事歷史(1988年3期)1988-01-18 05:12:35
      紅四方面軍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
      軍事歷史(1987年6期)1987-08-16 07:06:40
      紅二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的具體日期
      軍事歷史(1987年1期)1987-01-18 09:06:58
      黨中央在長征中同張國燾錯誤的斗爭
      軍事歷史(1986年3期)1986-08-21 02:20:58
      保山市| 南溪县| 石城县| 塘沽区| 景德镇市| 嘉禾县| 昂仁县| 白城市| 丰顺县| 大埔县| 酒泉市| 永昌县| 博白县| 北流市| 贵州省| 泸水县| 铜川市| 奉贤区| 木里| 新龙县| 辛集市| 平谷区| 吉首市| 广东省| 乡宁县| 长海县| 资溪县| 宣武区| 仁布县| 平南县| 泗水县| 栾川县| 百色市| 伽师县| 麟游县| 托里县| 九龙城区| 虹口区| 胶南市| 寻乌县|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