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左傳》賦詩:“造篇”與“誦古”之別

      2014-08-15 00:51:59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楊伯峻賦詩左傳

      高 方

      (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005)

      詩是文學的最初樣式,也始終是文學的精華樣式,其表達精美含蓄、簡潔凝煉,是“情動于中”的感性傳達,又因為便于口耳相傳,很自然地在人群中贏得了最廣泛、便捷的傳播。在春秋時期人們自覺的文學活動中,詩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左傳》賦詩也因之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隱公三年注曰:“‘賦’有二義,鄭玄曰‘賦者或造篇,或誦古’,是也?!保?](P31)也就是說“賦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造篇”即詩歌創(chuàng)作,一種情況是“誦古”即諷誦古人已有之作借以言志。前者為我們更多更直接地展示了春秋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契機、情境和才能,卻未能如后者一般在研究中得到足夠重視。

      一、造篇之“賦”

      春秋文學活動中詩的主要介入方式是“賦詩”,但此“賦詩”如鄭玄所言是一個多義詞。

      楊伯峻在隱公三年為“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一句作注時說:“此‘賦’字及隱公元年傳之‘公入而賦’、‘姜出而賦’,閔二年傳之‘許穆夫人賦載馳’、‘鄭人為之賦清人’,文六年傳之‘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皆創(chuàng)作之意;其余‘賦’字,則多是誦古詩之意?!保?](P31)我們首先來梳理一下楊伯峻先生所舉諸例。

      隱公元年鄭莊公與其母武姜闕地及泉隧而相見時:“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鄭莊公因共叔段謀叛之事將母親武姜置于城穎之時曾說過“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話,卻又“既而悔之”。為了不毀前言就采用穎考叔的建議與母親“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制造了母子和好如初的假象,所賦之詩在表現(xiàn)他們貴族修養(yǎng)的同時也暴露了這一對母子的虛偽。

      隱公三年,“衛(wèi)莊公娶于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睹娦颉贩Q此詩:“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據(jù)詩之文字而言,《碩人》之詩寫了莊姜出嫁時的華麗盛景,有隆重豐厚的儀仗和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其中對莊姜美貌進行描繪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更是被清人方玉潤由衷感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出此二語,絕唱也?!保?](P177)

      閔二年狄人伐衛(wèi),好鶴的衛(wèi)懿公因而亡國,“許穆夫人賦《載馳》”?!遁d馳》是《詩經(jīng)》中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找到確切作者的作品,身為衛(wèi)女的許穆夫人以“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侯”為起始之音表現(xiàn)出自己在國家覆亡之時急切的救國愿望,其詩有情有景更有對大國襄助于衛(wèi)的急切企望,將一顆救國之心坦露無遺。這首詩也因為情真意切而進入后人的用詩視野,《左傳》文公十三年子家“賦《載馳》之四章”,襄公十九年穆叔“賦《載馳》之四章”,均取其詩“控于大邦,誰因誰極”之意,借以謀得他國的幫助。

      同在閔公二年鄭人為我們呈現(xiàn)了另一首原創(chuàng)之詩《清人》?!班嵢藧焊呖?,使率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边@首詩十分簡短,只有三章共計十二句,運用了《詩經(jīng)》典型的重章復(fù)唱形式:“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鑣鑣。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编嵢私柚娖谥S刺高克的同時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用人不當?shù)泥嵨墓?/p>

      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子車氏三子都是可以以一當百的勇士,《黃鳥》之詩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的憤怒與抗議表達了對殘忍的人殉制度的強烈不滿和對三子的痛悼惋惜之情,其詩充滿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濃厚的人情味道。

      雖然楊伯峻先生說除上述之例以外,“其余‘賦’字,則多是誦古詩之意”,我們卻也還可以在《左傳》中找到不少春秋時人的原創(chuàng)歌詩。僖公五年,不慎落入三公子之爭的士艸為因夷吾之訴而遭到晉獻公的責備,在無奈之中退而賦曰:“狐裘尤彡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以狐裘蓬亂來比喻國政混亂,也是一種即興的創(chuàng)作行為。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zhàn)前輿人所誦“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以景物起興,切中題旨。宣公二年,宋大夫華元在鄭宋大棘之戰(zhàn)中被俘,逃歸后主持修筑宋國都城的城墻,筑城者所“謳”之歌“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fù)。于思于思,棄甲復(fù)來”也是“造篇”之作,不然哪有那么切合情境的瞪著大眼睛、挺著大肚子、滿臉長著大胡子的丟了皮甲逃回來的人呢?襄公四年魯人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逆喪者皆。因為主帥臧紇身材矮小,所以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敗我于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于邾?!毕骞吣晁位蕠笧榇笤?,為平公筑臺,妨于農(nóng)收。筑者謳曰:“澤門之皙,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襄公三十年記載了子產(chǎn)在鄭國進行政革時民眾的反應(yīng):“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這兩處由鄭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表達了他們對子產(chǎn)由最初的痛恨到改革初見成效之后的愛敬之情。定公十四年宋國的郊野之人諷刺衛(wèi)靈公為夫人南子召宋公子朝而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將南子比作發(fā)情的母豬,將公子朝比作公豬,所以引得聽到野人之歌的衛(wèi)太子蒯聵惱羞成怒欲殺南子。哀公五年齊景公率群公子出奔,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哀公二十一年齊人歌之曰:“魯人之皋,憂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p>

      上述諸例還不是《左傳》所錄的全部,《左傳》所錄之全部也不會是春秋生活之全部,但從上層貴族到普通國人甚至野人均能觸景生情信手拈來的創(chuàng)作實例也正說明了春秋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的普遍性和普及性。

      二、誦古之“賦”

      除原創(chuàng)性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外,“賦詩”還有諷誦古詩的含義,而這一行為恰是春秋時代的貴族們在會盟、朝聘、宴飲等正式的社交場合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也即“用詩”。班固說:“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常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漢書·藝文志》)他的看法應(yīng)該是受到孔子的直接啟發(fā),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十分明確地指出了“詩以應(yīng)對”的實用功能。襄公二十八年盧蒲癸所說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正是春秋人賦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是用詩之法,也是對詩的獨特接受和解讀。

      顧頡剛先生說:“賦詩是交換情意的一件事。他們在宴會中各人揀了一首合意的樂詩叫樂工唱,使得自己對于對方的情意在詩里表出,對方也是這等的回答?!保?](P328)朱自清先生也說:“春秋時通行賦詩。在外交的宴會里,各國史臣往往得點一篇詩或幾篇詩叫樂工唱。這很像現(xiàn)在的請客點戲,不同處是所點的詩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保?](P210)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使工為之誦《茅鴟》”,襄公二十九年“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等。據(jù)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襄公十四年注,歌依樂譜,而誦不依樂,僅有抑揚頓挫而已。[1](P1011)

      《左傳》《國語》都記載了春秋賦詩的具體情形。《國語》賦詩凡4見,除卷五《魯語下》記公父文伯之母賦《綠衣》之三章不見于《左傳》外,其余三次均見于《左傳》,只是文有差異。如卷五《魯語下》記晉侯享穆叔席間賦詩,又見于《左傳》襄公四年;卷五《魯語下》記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又見于《左傳》襄公十四年;卷一《晉語四》記秦伯宴重耳而席間賦詩,又見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蹲髠鳌焚x詩一般認為有33次①,錢穆則認為有67次②,雖然因統(tǒng)計方法不同而數(shù)量有異卻無損春秋賦詩行為的常見性。

      《左傳》賦詩最早見于記載是在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

      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匚也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惫淤x《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當還沒有成為晉文公的重耳經(jīng)過多年流亡來到秦國的時候,秦穆公給了他足夠的禮遇并贈送五名女子給他。當他與五人之一的懷嬴發(fā)生后堂之爭主動“降服而囚”后,秦穆公為了幫他挽回顏面專門設(shè)宴招待他。重耳赴宴自然要有人陪同,而且此人要能夠從容用詩,所以位重之子犯主動退后,并舉薦了能“文”的趙衰。所謂“文”,是指有文辭,也即通于《詩》、《書》,擅于應(yīng)對。楊伯峻先生告訴我們說,重耳所賦《河水》杜注云:“逸詩,義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薄秶Z·晉語四》韋注云:“河當作沔,字相似誤也。其詩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约悍磭?,當朝事秦?!苯馈度航?jīng)補義》曰:“此說是也。余謂‘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意欲以此感動秦伯,望其念亂而送己歸也?!保?](P410)而秦穆公所賦《六月》有“王于出征,以匡王國”“以佐天子”和“共武之服,以定王國”之句,意指日后“重耳為君,必霸諸侯”,而能“匡佐天子”。趙衰使“重耳拜賜”并言“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說明他完全領(lǐng)會了秦穆公欲助重耳歸國謀取君位的詩中之意,于是及時敦促重耳拜謝,這一舉動也印證了子犯所言的“衰之文”?!蹲髠鳌分兴x之詩的部分篇目,如本年重耳所賦之《河水》,襄公二十六年國子所賦的《轡之柔矣》,襄公二十八年穆子所誦之《茅鴟》等均不見于今本《詩經(jīng)》,這也說明春秋人賦詩所用的底本與今本《詩經(jīng)》有所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今本《詩經(jīng)》的晚出。

      《左傳》賦詩終于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定公四年,因為伍子胥助吳王闔廬攻打楚國,楚昭王逃亡入于隨國,申包胥去秦國請求秦哀公出兵相助,“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終于打動秦哀公:“秦哀公為之賦《無衣》?!薄肚仫L·無衣》是一首流傳甚廣也極能表現(xiàn)秦人尚武精神的詩作,其詩首章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秦哀公為申包胥賦這首詩的意思十分明了,所以申包胥“九頓首而坐”?!洞呵镒髠髡x》卷一五杜注云:“古者禮會,因古詩以見意。故言賦詩斷章也。其全稱詩篇者,多取首章之義也?!睏畈洞呵镒髠髯ⅰ肺墓曜⒃?“《傳》言賦詩某篇,不言某章,皆指首章?!保?](P538)襄公十四年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便“退而具舟”,就是因為詩之首章已經(jīng)十分明顯地說到了渡河之事。而襄公十四年說衛(wèi)獻公“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襄公十六年說穆叔見范宣子賦《鴻雁》之卒章,都特別強調(diào)了“卒章”,就是意在與“首章”相別。

      三、“賦”之雅意

      僅就《左傳》來看,在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和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這130年間,《詩》被春秋人當成嫻熟的社交工具予以運用,人們有了“賦詩言志”和“賦詩觀志”的共識。例如文公三年晉襄公饗魯文公,晉襄公賦《菁菁者莪》,魯文公賦《嘉樂》;文公十三年鄭穆公與魯文公在地宴飲,子家賦《鴻雁》、文子賦《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襄公八年晉范宣子來魯國聘問,襄公享之,宣子賦《扌票有梅》,季武子賦《角弓》和《彤弓》;襄公十九年季武子如晉,執(zhí)政的范宣子賦《黍苗》,季武子答賦《六月》等等。

      襄公十四年晉國準備拘捕戎人的首領(lǐng)駒支,范宣子親自在朝堂上列舉他的罪狀,駒支予以反駁后賦《青蠅》之詩退了下去,原本理直氣壯的范宣子卻連忙向他道歉并讓他參與會議事務(wù)。這是因為《青蠅》詩中有“豈弟君子,無信讒言”“讒人罔極,交亂四國”“讒人罔極,構(gòu)我二人”等語,意在表明自己的清白并要范宣子不要聽信讒言被小人所害的意思。范宣子領(lǐng)悟駒支的詩中之意并被他言辭的懇切所打動,才會有后來表示歉意的一系列舉動,而戎人亦能賦詩則說明中原文化的西漸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春秋社交不但男子可以賦詩言志,女子也有此能。成公九年季文子送穆姜之女魯成公之妹出嫁到宋國,回國復(fù)命時,“公享之,賦《韓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猶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仲x《綠衣》之卒章而入”?!俄n奕》之五章為:“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女吉相攸,莫如韓樂。孔樂韓土,川澤言于言于,魴魚輿甫甫,鹿口虞口虞,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女吉燕譽?!币庠诟兄x季文子將自己的妹妹送到了宜居的“樂土”?!毒G衣》之卒章為:“兮纟谷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笔悄陆洫劶疚淖釉谶@件事上樣樣都辦得合于自己的心意,其表意同樣十分該洽。

      雖說賦詩是春秋貴族的“規(guī)定動作”,也是時尚行為,但仍有不少人由于不知詩而不能答賦或是有意僭禮。襄公二十七年,鄭簡公享趙孟于垂隴,伯有賦《鶉之奔奔》。因《鶉之奔奔》本事涉及淫亂,又有“人之無良,我以為君”之句,趙孟不但當場評說“床笫之言不逾閾,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而且預(yù)言“伯有將為戮矣”。他的理由是:“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后亡?!闭压晁稳A定來魯國聘問,在宴會上魯人“為賦《蓼蕭》,弗知,又不答賦”。顯得既無知又沒有禮貌。昭子曰:“必亡。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將何以在?”事實證明,昭子和趙孟一樣,都是深知詩禮、所言不爽的偉大預(yù)言家。

      襄公四年穆叔如晉,晉侯享之?!敖鹱唷端料摹分?,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韓獻子派人問他為什么,穆叔回答說:“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段耐酢?,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堵锅Q》,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諮于周?!悸勚?‘訪問于善為咨,咨親為詢,咨禮為度,咨事為諏,咨難為謀?!极@五善,敢不重拜?”穆叔的意思是,《肆夏》的前三曲是天子用來宴享諸侯的樂曲自己不敢聽,《文王之什》的前三篇是兩國國君相見時所使用的樂歌自己也不敢聽,《鹿鳴之什》的前三篇中,《鹿鳴》是貴國君主用來稱贊我國君主的,《四牡》是國君慰勞使臣的,《皇皇者華》是君王用來教導使臣“必諮于周”的,所以自己一定要拜謝。由此侃侃而談可知穆叔并非不知詩,更并非無禮。此前的“不拜”只是穆叔以看似無禮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對晉悼公僭禮用樂的強烈不滿。早些時候的文公四年,衛(wèi)國寧武子來魯國行聘問之禮,魯文公在宴會上為其賦《湛露》及《彤弓》,寧武子既不辭謝也又不答賦,也是因為這兩首詩樂的運用屬于僭禮之舉?!安淮鹳x”不是不知禮,而恰恰是知禮的表現(xiàn)。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云:“《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由《詩》《書》《禮》《樂》領(lǐng)銜的經(jīng)典以具體的文字典籍形式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并包蘊著無比抽象的關(guān)乎人格養(yǎng)成的“義”與“德”。對春秋時代而言,無論是“造篇”之賦詩,還是諷誦他人舊作之賦詩,都是其時文質(zhì)彬彬社會風氣的重要體現(xiàn),是這一社會階段文化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由“詩”集合而成的《詩》還兼有無比神圣的政治地位和思想地位?!按呵飼r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6](P749)證明這種文化活動在春秋時期已成為絕響,《左傳》對賦詩活動的多處述錄很可能是出于左氏的神往與追懷。

      [注 釋]

      ①以同一場合為一次,統(tǒng)計如下:僖公之世1次、文公之世4次、成公之世1次、襄公之世16次、昭公之世9次、定公之世1次、哀公之世1次。

      ②與上文的統(tǒng)計歧異可能由于標準不同,錢穆有時以每人一賦為一次,得出結(jié)論曰:“見于《左傳》者,賦詩凡六十七次。始于僖公。僖一次,文九次,成二次。盛于襄、昭。襄二十九次,昭二十五次。而衰竭于定、哀。定一次,哀無。”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顧頡剛.詩經(jīng)在春秋戰(zhàn)國間的地位[M]//古史辨(第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朱自清.詩言志辨//經(jīng)典常談[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2011.

      [5]錢穆.國史大綱(修訂本):上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96.

      [6](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全校本)[M].黃汝成,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楊伯峻賦詩左傳
      《左傳》“其無晉乎”補證
      江海學刊(2024年1期)2024-03-14 09:09:58
      誰道本草不爛漫,賦詩填詞與君知
      新民周刊(2023年23期)2023-07-06 06:45:59
      又遇二月二
      青年文學家(2022年7期)2022-04-24 18:29:58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初雪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醉菊
      當代人(2018年10期)2018-12-22 05:34:40
      攘雞
      “客氣”詞義的源流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1:13
      搜索| 辽宁省| 南昌市| 涞源县| 蕲春县| 辉县市| 景泰县| 唐山市| 丰都县| 包头市| 邹城市| 蒲江县| 阿荣旗| 石台县| 汕头市| 昂仁县| 新田县| 金沙县| 屏边| 河东区| 黔西| 彰武县| 新宁县| 祁阳县| 温州市| 盐城市| 监利县| 淮滨县| 邛崃市| 东辽县| 内丘县| 都兰县| 宣威市| 洛隆县| 清涧县| 巧家县| 巴中市| 佛教| 贵港市| 新余市|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