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交往行動理論視角下的中式菜肴英譯策略

      2014-08-18 02:57劉峽
      文教資料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英譯策略

      劉峽

      摘 要: 中式菜肴英譯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菜肴的英譯名都存在問題,有些翻譯得不夠準(zhǔn)確,甚至錯誤百出。本文分析中式菜肴命名方法,并在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的指導(dǎo)下探討英譯策略。

      關(guān)鍵詞: 中式菜肴 交往行動理論 英譯策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中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一方面,許多國人走出國門,在學(xué)習(xí)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帶去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餐館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美食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觀光旅游,有的還會長駐中國學(xué)習(xí)、工作。為方便外國友人點餐,很多飯店和餐館都提供英語或漢英對照的菜單。然而,許多菜單的英譯名都存在問題,有些翻譯不夠準(zhǔn)確,有些錯誤百出,鬧出不少笑話。例如,“童子雞”譯為“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還沒有性生活的雞)”;“醉蝦”譯為“Drunk Shrimp(喝醉了的蝦)”;“木須肉”譯為“Wood Mustache Meat(木頭胡須肉)”;“夫妻肺片”譯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口水雞”譯為“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雞)”。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不僅不能為外國友人點餐時提供幫助,反而可能引發(fā)誤解,嚴(yán)重的還會將客人嚇走。

      中式菜肴英譯不規(guī)范、混亂的現(xiàn)狀引起不少譯者的關(guān)注,他們開始討論菜名翻譯的原則和策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聯(lián)合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辦公室編寫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對規(guī)范、統(tǒng)一中華美食的英譯名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這本書局限于對翻譯策略的探討,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dǎo),因此,某些菜名的譯法還值得商榷。筆者將在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的指導(dǎo)下討論中式菜肴英譯策略。

      一、交往行動理論及其對翻譯研究的影響

      翻譯研究大致經(jīng)歷了重建作者原意的作者中心論范式、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xué)的文本中心論范式和讀者接受反應(yīng)的譯者中心論范式(陳大亮,2005:4)。然而,無論是作者中心,還是文本中心、譯者中心,反映的都是狹隘的個體主體性,忽視人作為主體的社會性一面,因而不是主體間本真自由的存在方式(同上:7)。

      當(dāng)代德國著名的哲學(xué)家、法蘭克福學(xué)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貝馬斯提出交往行動理論,主張通過主體間的交往、溝通而解決主體性的困境(楊春時,2004:382-383)。哈貝馬斯指出,交往行動就是指參與者能毫無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見一致的基礎(chǔ)上,使個人行動計劃合作化的一切內(nèi)在活動(1993:386)。他認為,交往的雙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體,在交往中應(yīng)建立以相互尊重、相互接受為基礎(chǔ)的交往理性,通過對話和溝通達到理解與和諧。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突破了主體性哲學(xué)研究中主客體的二元對立,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研究路徑。許多翻譯學(xué)者開始將交往理性的概念引入翻譯研究中。他們認為,翻譯活動的各主體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主體間性關(guān)系。翻譯活動不再被看做是一種孤立的語言轉(zhuǎn)換活動,而是一種主體間的對話(許鈞,2003(7):290)。譯者一方面要和原文作者溝通、交流,準(zhǔn)確理解作者意圖和文本意義,另一方面要與目的語讀者進行對話、協(xié)商,讓譯文符合讀者的期待。

      二、中式菜肴命名分析

      中式菜肴品種繁多,根據(jù)陳金標(biāo)的研究,其命名方式可分為寫實命名法、虛實命名法和藝術(shù)命名法(2001(3):16)。

      (一)寫實命名法

      寫實命名法指菜肴名稱開門見山,直接如實介紹菜的基本信息,這種方法讓人一看菜名就大概知道菜肴的內(nèi)容和特色,如反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冬蟲夏草煲乳鴿、茄汁菠蘿魚;傳遞盛器和主料信息的砂鍋豆腐、竹筒臘肉;說明原料和味道的怪味牛腱、糟香排骨;傳達創(chuàng)始人或發(fā)源地信息的杭州風(fēng)鵝、成都鐘水餃等。

      (二)虛實命名法

      虛實命名法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進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稱由實指詞匯和虛指詞匯組合構(gòu)成。其特點是:實中有虛,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時還有幾分雅趣。其中,美化菜肴色彩的有翡翠、白玉、珊瑚、芙蓉等;美化菜肴形狀的有鳳尾、虎皮、蝴蝶、松鼠等(同上:15)。例如,“干貝水晶雞”中“水晶”表示湯的顏色明如水晶,這是對色彩的美化;“油拌佛手海蜇皮”中“佛手”則是對海蜇皮被切后形狀的一種美化。

      (三)藝術(shù)命名法

      藝術(shù)命名法不直接反映菜肴的特征,但高雅的名稱能增強菜肴的藝術(shù)感染力,引起人們的興趣,增進食欲(同上)。例如,“荷塘月色”來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火燒赤壁”則出自《三國演義》,炸成金黃的黃魚和鋪在魚下被澆上白酒點燃的韭菜會讓人想起當(dāng)年赤壁大戰(zhàn)時的壯麗景觀。

      三、交往行動理論視野下的中式菜肴英譯策略

      在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觀照下的中式菜肴英譯活動中,譯者首先要與菜肴命名者進行對話溝通。然而,不同于一般文體翻譯的是,絕大多數(shù)菜肴名稱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原作者,因此譯者與原作者的交流就是要弄清菜名的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首先,他要判斷菜肴是如何命名的,對于寫實性命名的菜肴名稱,直接照實譯出即可。對于虛實結(jié)合命名的菜肴,在如實翻譯實指詞匯的同時要弄清虛指詞匯的真實含義并用英語表達出來。對于藝術(shù)性命名的菜肴,則應(yīng)盡量忠實地傳達菜名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

      其次,譯者要與菜肴英譯名讀者,即外國客人進行交流、協(xié)商,了解他們的期待、飲食習(xí)慣及對某些食物的禁忌,妥善處理中西飲食文化差異,避免誤解和文化沖突。例如,中國菜的原料十分豐富,蛇、青蛙、甲魚、牛羊內(nèi)臟甚至生殖器都可以作為食材,然而這些東西對絕大多數(shù)外國人來說都是不可食用的。筆者曾經(jīng)在一次婚宴上看到一群外國友人盛贊剛喝下的湯,可當(dāng)他們看見湯盆里露出的甲魚腦袋時都大驚失色,懊悔不已。因此,譯者在翻譯菜名時應(yīng)譯出菜的原料、配料等真實信息,為外國客人選擇菜肴提供可靠的依據(jù)。endprint

      (一)音譯

      包子、油條等中國獨有的特色小吃曾被譯為“Stuffed Steamed Bun”和“Fried Bread Stick”。這種歸化式的翻譯忽略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造成了部分文化信息的丟失。既然西方的食物能以音譯方式成功進入中國,為什么獨具特色的中國食品不能以音譯的方式進入英語國家呢?花卷、餛飩、炒面、燒賣的音譯名“Huajuan”,“Wonton”,“Choumein”和“Shaomai”,不僅可以保留中國的飲食文化特征,還可以豐富英語的詞匯及表達方式。

      (二)直譯

      寫實性命名法如實介紹菜肴用料、色澤、刀法、口感、做法等信息,翻譯時直接傳達出字面信息即可?!睹朗匙g苑》上總結(jié)了一些翻譯時可以套用的公式(趙會民,2011:1-3)。

      1.如果菜名介紹的是菜肴的主配料,就可用“主料(名稱/形狀)+with +配料”翻譯,如“海參鍋巴”譯為“Sauteed Sea Cucumber with Crispy Rice”;如果菜名中包含菜肴的主料和配汁,則用“主料+with/in+湯汁(sauce)”,如“紅油魚肚”譯成“Fish Maw in Chili Oil”。

      2.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和主配料,就可以用“做法(動詞過去分詞)+主料(名稱/形狀)+ 配料”翻譯,如“蛤蜊蒸蛋”譯成“Steamed Egg with Clams”;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主料和湯汁,則用“做法+主料+with/in +湯汁”,如“豆瓣燒大黃魚”譯為“Braised Yellow Croaker in Bean Sauce”。

      3.如果菜名中介紹菜肴的做法、形狀或口感及主配料,則用“做法+形狀/口感+主料+配料”英譯,如“酥炸雞胸”可譯為“Deep-Fried Crispy Chicken Breast”。

      4.如果菜名介紹的是菜肴的創(chuàng)始人(發(fā)源地)、主配料和做法,則用“做法+主配料+人名(地名)+Style”,如“蘇州熏魚”可譯為“Deep-fried Salmon, Suzhou Style”。

      (三)增譯

      1.音譯+注釋

      當(dāng)音譯名不能滿足外國食客對中國美食的了解需求時,譯者可以用加注的方式對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味道、形狀等加以形象的補充說明,幫助他們更完整地了解這道飲食。例如,“鍋貼”、“窩頭”和“咕嚕肉”可分別增譯為“Guotie, Pan-Fried Meat Dumplings”,“Wotou, 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Gulaorou, Sweet and Sour Pork”。

      2.直譯+注釋

      用藝術(shù)命名法取名的菜肴和某些虛實命名法中的虛指詞匯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翻譯,就能造成外國顧客對菜肴的理解困難,因此譯者可以用加注的方法傳達更多關(guān)于菜肴的基本信息,為他們選擇菜肴提供依據(jù)。例如,“全家?!比绻苯臃g為“Happy Family”,外國友人看后肯定就會迷惑不解,完全不知菜肴由何種食材制作而成,因此可在其后添加注釋,“Combination of Chicken, Ham, Squid, Shrimps and Winter Bamboo Shoots with Brown Sauce”,幫助客人了解這道菜。

      (四)轉(zhuǎn)譯

      當(dāng)直譯菜肴名稱不能完整傳遞信息或者可能引起外國顧客誤解時,譯者可運用轉(zhuǎn)譯的方法,對一些細節(jié)作出適當(dāng)調(diào)整。

      1.數(shù)詞的轉(zhuǎn)譯

      有些中國菜名里使用了數(shù)詞或“雙”等表達數(shù)字含義的縮略詞,如“燒二冬”、 “拌三絲”、“五柳脆皮魚”、“八寶粥”和“爆炒雙脆”等。這些詞可能實指主配料、調(diào)料或味道的種類數(shù)量,如“二冬”指冬筍和冬菇,因此可將其轉(zhuǎn)譯成“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此外,數(shù)詞可能是虛指詞匯,如“七彩”的本意是為了突出菜肴豐富的顏色,因此將其轉(zhuǎn)譯為“colorful”即可。

      2.祝福吉祥語的轉(zhuǎn)譯

      部分中餐菜名會使用表達祝?;蛳笳骷橄矐c的詞語,如“龍鳳呈祥”表達了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福;“步步高升”則寓意考生能夠金榜題名、一舉得中。這些菜名如果直譯,就會讓外國消費者茫然不解,因此可以采用轉(zhuǎn)譯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例如,“龍鳳呈祥”可譯為“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當(dāng)然,轉(zhuǎn)譯有時會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文化信息的丟失。

      3.比喻的轉(zhuǎn)譯

      用虛實命名法和藝術(shù)命名法取名的菜肴中很多都使用比喻手法,如“干拌順風(fēng)”中的“順風(fēng)”喻指“豬耳朵”;“芙蓉魚片”中的“芙蓉”喻指蛋清,而“清蒸白玉”中的“白玉”則是指“豆腐”。這些菜名如果直譯就會讓外國客人無法理解,甚至?xí)蛑形黠嬍澄幕町愐l(fā)不必要的沖突,因此翻譯時應(yīng)從他們的理解程度和反應(yīng)出發(fā),將其還原為真實的原料。以上菜肴可分別譯為“Pig Ear in Chili Sauce”,“Fish Slices with Egg White”和“Steamed Toufu”。

      四、結(jié)語

      作為世界認識、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式菜肴名稱的英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巨大的橋梁作用。在中式菜名英譯活動中,譯者既要與原文作者,即菜肴命名者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又要與譯文讀者,即外國進餐者進行協(xié)商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中華美食文化在世界的推廣和弘揚。

      參考文獻:

      [1]陳大亮.翻譯研究: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zhuǎn)向[J].中國翻譯,2005(2):4-7.

      [2]楊春時.從客體性到主體性到主體間性——西方美學(xué)體系的歷史演變[J].煙臺大學(xué)學(xué)報,2004(4):382-383.

      [3]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M].洪佩郁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386.

      [4]許鈞.翻譯的主體間性與視界融合[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3(7):290.

      [5]陳金標(biāo).中國菜肴命名研究[J].揚州大學(xué)烹飪學(xué)報,2001(3):15-16.

      [6]趙會民等編.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1-3.

      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課題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歡
      英譯策略
      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的衡水園博會景點英譯策略
      飲食文化之陜西面食名稱的英譯研究
      試論漢語新詞的英譯策略
      中國文化特色詞誤譯及其英譯策略探析
      漢語新詞英譯探析
      长春市| 汝南县| 巴东县| 富顺县| 柳江县| 沙坪坝区| 浏阳市| 五指山市| 舞钢市| 新化县| 阳信县| 兰溪市| 侯马市| 昌都县| 孟津县| 老河口市| 康定县| 涟水县| 长阳| 岐山县| 新干县| 策勒县| 远安县| 榆社县| 浪卡子县| 石城县| 镇原县| 芦溪县| 施秉县| 广平县| 广东省| 华容县| 汾西县| 合阳县| 沙河市| 临高县| 清涧县| 永嘉县| 开化县| 高唐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