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然
10年前,美籍華人馬振翼在美國加州創(chuàng)辦了一家教輔機構,為高中生升大學提供咨詢及考試培訓服務。2009年,這家機構進入中國,在北京、深圳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10年來,這家機構幫助數(shù)千華人學生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美國名校。
很多中國家長對此感到好奇,美國頂尖大學招生看重的是什么?他們錄取學生的標準與國內(nèi)大學的錄取標準有啥不同?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秘密。
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學錄取
馬振翼,出生在臺灣,小學就赴美留學,大學入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后在華爾街干過,當過老師,后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身材高大、壯碩,人很健談。
“咨詢就是聊天。跟內(nèi)地學生談話,最讓我頭痛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瘪R振翼說?!安畈欢唷薄斑€行吧”,這些孩子回答問題時就那么幾句,交談起來特別費勁。問他們?yōu)樯断肴ッ绹x書,回答基本上是:美國教育理念先進,科技發(fā)達,學成后報效祖國。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說得很表面化。
“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泵嬖?00個學生,有80多個學生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但是有一天,一個從銀川來的男孩讓馬振翼眼前一亮。
這個男孩姓楊,高中畢業(yè)時沒考上國內(nèi)心儀的大學。他的父親是個工程師,家庭收入中等。小楊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能進美國排名前30名的大學,就很滿意了??闪牧藳]多久,馬振翼就斷定,這是哈佛大學要的人才!
小楊長相普通,但是給人的印象健康陽光、善于表達,“他的經(jīng)歷讓人感覺很有趣、很興奮”。跟大多數(shù)天天備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楊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歡的事:做NGO(非政府組織)。他說自己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知道農(nóng)村孩子需要什么,也了解他們的心理?!跋裎鞑哭r(nóng)村的學生,不僅缺少物質(zhì)資源,更缺少精神資源。他們需要資助,我想幫助他們,哪怕是很小的幫助。”他曾與同伴募集到5萬本圖書、15臺電腦,分別送給18所農(nóng)村小學。他還跑到大學征招短期支教老師,去偏僻地區(qū)的小學教英語、電腦、音樂等。多的時候,他甚至召集到100多個志愿者。
“我看不慣地方上一些公益組織的腐敗做法,他們把公益當生意,掛羊頭賣狗肉,以慈善的名義撈錢,踐踏人們的愛心?!苯又?,他講了不少讓馬振翼大開眼界的事。
“你知道他讓我覺得可貴的地方在哪兒嗎?”馬振翼說,“可貴的是,他看不慣一些公益組織的行為,不只是發(fā)發(fā)牢騷,而是自己去做去改變,親手創(chuàng)辦一家NGO?!?/p>
在中國想注冊一家NGO不容易,何況注冊者還是個高中生?!癗GO,明明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為什么必須掛靠在某個政府部門下才給注冊?”這是小楊最感糾結的事。
他告訴馬振翼,這事開始特別不順,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許多人,都沒辦成。最后,當?shù)匾患颐襟w出面,幫他掛靠在一個縣級單位下,才算注冊上。
小楊辦的NGO是一家整合了當?shù)毓尜Y源的網(wǎng)站。比如,現(xiàn)在有20名愿意支教的志愿者,把他們的資料發(fā)布到網(wǎng)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聯(lián)系就可以了;再比如物資,電腦、書刊、過冬衣物等,都發(fā)布到網(wǎng)上,大家支配。這個網(wǎng)站,實際上就是NGO資源共享的平臺。小楊告訴馬振翼,網(wǎng)站已小有規(guī)模,有200多家NGO成為他的會員。眼下,他正在做遠程教學,想讓僻遠地區(qū)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享受到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
小楊的另一段經(jīng)歷也讓馬振翼很感興趣。高中畢業(yè)后,小楊一人去了西藏,在牧區(qū)與藏民生活了半年?!叭松拖衤眯校匾牟皇悄闳チ四睦?,而是你在旅行中遇到了什么人,他們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小楊這么認為。
“你怎么評價自己?”馬振翼問他。
“我是一個熱情的人,喜歡新的東西,喜歡挑戰(zhàn),喜歡自由。還有,我對認準的事很執(zhí)著,一定會去做?!?/p>
馬振翼問小楊,去美國上大學,想讀什么專業(yè)?他回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qū)受益最大,而西部幾億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依舊貧窮、落后?!拔页38械綗o力和困惑。如果能去美國讀大學,我想讀經(jīng)濟學。我希望能學到好的知識和理論,將來回到家鄉(xiāng),改變那里的面貌?!?/p>
這樣的問答讓馬振翼滿意?!翱傆腥藛栁?,美國一流大學有什么錄取標準?其實,美國一流大學錄取學生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如果非要說有的話,就是他們希望錄取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或者具有這種潛力的人。在小楊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潛力。他有想法,有激情,我不需要包裝他,他本身就是一顆寶石,我只需要把寶石上的雜質(zhì)去掉,讓它閃閃發(fā)光就行。試想,一個說自己有領袖才能的人,從來沒做過領導;一個自認為勇敢的人,從來沒冒過險;一個說自己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從來沒有嘗試去做自己想干的事,請問,人家怎么能相信你呢?”
“這個姓楊的小伙子就很棒。他看不慣環(huán)境,就自己去做一個NGO。雖然困難重重,但他沒有放棄,最后注冊成功,募集到了善款,這說明他有克難制勝的勇氣和能力。還有在牧區(qū)生活時,他去小學無償教書,幫助當?shù)氐母F人。這種服務社會的精神,正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所具備的品質(zhì)。小楊的考試成績不理想,SAT(相當于國內(nèi)的高考)分數(shù)滿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點兒,但是我有信心讓他入讀哈佛大學?!?/p>
哈佛大學對小楊的面試地點在北京。談話結束時,面試官笑著說:“假如被錄取的話,你將是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shù)最低的華人學生?!?/p>
最終,哈佛大學經(jīng)濟系錄取了小楊,并給了他全額獎學金。
內(nèi)地高考狀元被美國名校拒絕
一天,有對母子前來咨詢。媽媽興沖沖地對馬振翼說:“我兒子的SAT考了2370分,你一定要讓他進哈佛或者耶魯?!钡牵R振翼跟她兒子接觸后,感覺很無奈?!癗o,我做不到!”他說。
“為什么?”媽媽跳起來,“我兒子的分數(shù)接近滿分。他要進不去,簡直沒天理了!”
最后,這個男孩果真既沒去成哈佛,也沒進耶魯。得知北京這位高考理科狀元被11所美國名校拒錄的事后,馬振翼說他一點兒都不奇怪。
在美國,即使是全校排名第一、SAT滿分的學生,也照樣會被哈佛大學刷掉。有媒體報道說,普林斯頓大學拒絕了一半以上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其他頂尖的大學也有類似情況。據(jù)了解,哈佛的SAT平均錄取分數(shù)只有2250分;公立大學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大學,平均錄取分數(shù)線只有2050~2300分。
“排名越靠前的學校挑選人才時,往往越不看重學業(yè),而更看重素質(zhì)?!边@是馬振翼的經(jīng)驗之談。他解釋說,美國的大學錄取工作主要看考生三點: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
成績不僅看SAT,還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后,分數(shù)只能起30%的作用。你要想進美國一流大學,光成績好不行,分數(shù)達標的學生太多了。這些大學到底在找什么樣的人呢?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
可是那些前來咨詢、想報考美國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好多想法還是中國式的,還沒跳出中國高考模式。這些學生除了功課,往往沒做過什么有助于錄取的事。他們的爸媽卻要求他們?nèi)胱x常春藤盟校。這些學生即使有課外活動,也很單一,大多是學校組織或安排的,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做義工或者當運動會的志愿者,體現(xiàn)不出學生的個性,也看不出參與者的個人想法和熱情。
“我了解你做的課外活動后,仍不能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馬振翼常常無可奈何地對學生說,并教導他們,“年輕人最大的課題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要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就離你不遠了?!?/p>
盡管確立了這樣的原則,但對于國內(nèi)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
馬振翼反復提醒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課外活動是否能體現(xiàn)孩子的個性?孩子做的事情,是否影響或改變了他人和環(huán)境?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xiàn),會透露學生的人格特質(zhì)。正是這些特質(zhì),讓名校做出是否錄取他的考量——甚至在孩子學科成績并不突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錄取。
馬振翼強調(diào),大學考察學生的課外活動,實際考察的是學生的能力。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動,就是好活動。假如你參加了3個社團,都是普通團員,就不如只參加一個,但擔任了領導。因為后者代表你有組織和領導能力。參加體育活動也是,以有突出表現(xiàn)為好。參加社團不能說明什么,在社團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組織了哪些活動才是重要的。
美國一所大學錄取學生,要了解你是什么樣的人,有何與眾不同的地方,把你從本質(zhì)上與別人區(qū)別開來。你的喜怒哀樂,能表露你的內(nèi)心和性情。這么做的目的,就像扒開外皮露出瓤,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zhì)。
做真誠的申請者
萬一有人撒謊怎么辦?偽造自己的課外活動,沒做過的說做過了,有無可能被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馬振翼曾問過一個哈佛大學的面試官。
對方告訴他一個竅門:多問細節(jié)?!氨热纾粋€學生講他發(fā)明了某種東西,你就問他,他搞發(fā)明時都使用了什么工具、什么牌子的、性能如何等?!惫鸫髮W在北京面試一個學生的時間通常為40~100分鐘。如果根本沒做過的事,一個高中生是經(jīng)不住經(jīng)驗老到的面試官追問的,總會露出破綻。
在美國,到了申請大學的最后階段,學生能下功夫的就只有申請信了。其他的都木已成舟,只有這個可以努力寫得更好些。
像哈佛大學,每年的申請者有2~3萬人,被錄取的只有2000多人。面對眾多申請信,大學錄取官讀一封信的時間很有限,怎樣才能讓他的目光在你的信上多停留一分鐘,這關乎申請者的命運。
“關鍵要寫出個性來,要一下子吸引住錄取官,在不長的篇幅里,強烈地呈現(xiàn)出你的形象和人生理念?!瘪R振翼說,“你的故事不一定離奇,但一定要感人,要與眾不同。我的培訓班里有個華裔女孩,她的父母是開餐館的,沒什么文化,家族中沒人上過大學。她自己也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她的課余時間都在餐館里幫忙。她的大學申請信就寫她在餐館干活、在家照顧弟弟,寫得生動具體。結果,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打動了哈佛大學錄取官。”
有人問哈佛大學錄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復一年的錄取工作中,什么最令他難以忘懷?他毫不遲疑地回答:“閱讀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是那么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p>
“一個好家長、好老師一定要會激發(fā)孩子的潛力。”馬振翼說,“人在年輕時學到的課本知識可能很快會被忘掉,但師長、父母給予孩子的一個啟發(fā)、一個感動、一個夢想,則會影響孩子一輩子?!?/p>
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從自己讀書、教書的經(jīng)歷中,馬振翼悟到:教育的重點就是啟發(fā)人!
這些年,馬振翼在中美兩地接觸過很多學生,他覺得兩地學生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學生缺少夢想。他想告訴中國的孩子:不要把高考當成夢想,因為它除了分數(shù)外,關于你是誰,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都回答不了你。他也希望中國的父母,從小就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努力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自我,只要孩子想到、做到、充分努力了,那他就是成功者!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