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愈哀祭文研究

      2014-08-19 03:03:48田婷婷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關鍵詞:祭文生死觀韓愈

      高 晨 田婷婷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韓愈哀祭文研究

      高 晨 田婷婷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哀祭文作為我國古老的一種實用文體,在祭祀的基礎上產生,不僅和我國古代的祭祀制度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受到禮制的嚴格約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不僅繼承了前代哀祭文的傳統體制,還勇于創(chuàng)新,摒棄眾多陳規(guī)舊制,不愧于“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贊譽。本文對在對唐代之前哀祭類文體的演變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概括了韓愈哀祭文的可貴之處,并簡要闡述其哀祭文中體現的生死觀。

      哀祭文;溯源;拓變;生死觀

      一、韓愈哀祭文溯源及前代發(fā)展

      《說文解字注》中說:“哀,閔也。閔,吊者在門外也。引申之凡哀者皆曰閔。”;“祭,祭祀也”??梢?,哀祭類文體記述內容與哀吊、祭祀等活動有關。中國古代非常重視有關喪事的禮儀典制。《周禮·春秋·大宗伯》說:“以喪禮哀死亡。”《禮記·曲禮下》:“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笨追f達疏:“喪禮,謂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殯宮,及葬等禮也?!?/p>

      哀祭文作為一種文體體裁,真正以散文形式出現最早見于《尚書》中的《周書·金滕》:

      惟爾主孫某,遺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圣子之責干天,以旦代某之身。

      寫周武王病篤,周公旦禱于三王,請以身代,史官納其祝冊于金滕之匾中。雖仍屬于祭天祈禱之辭,但畢竟懸念生死、骨肉情深,可視為哀祭散文的萌芽之作。據《禮記》所載,哀祭文最早的形式——“誄”?!墩f文解字注》曰:“誄,謚也。當云所以為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累也。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我們可以概括誄這種文體的兩個特點:一是敘功德,二是定謚。據《檀弓》所載,最早的誄為魯莊公之誄縣賁父、卜國,認為“士之有誄,自此始也”,但有事無辭?,F存最早的誄辭是《左傳·哀公十六年》所載的魯哀公《孔子誄》:

      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全文僅用三十余字達到了詞哀情切的效果,體現了徐師《文體明辨》所述“祭奠之楷,宜恭且哀”的抒情特征。其文末“嗚呼哀哉”的形式,成為了誄文敘哀的一種標志。

      經過及至漢代的發(fā)展,誄文表現出敘累功德和表達傷痛的特點,因而形成了誄文前半敘德、后半敘哀的基本定式。例如楊雄《元后誄》、杜篤《大司馬吳公誄》、張衡《司空陳公誄》、蔡邕《濟北相崔君夫人誄》等誄辭先后出現,盛極一時。這種寫作模式,開啟了哀祭文韻散結合的先聲。與此同時,由辭賦派開始的哀辭、吊文,由頌神式祝辭衍生的哀悼性散體祭文,也相繼出現。《文心雕龍·哀吊》論哀悼性文類的寫作規(guī)范曰:“原夫哀辭大體,情主于痛傷,而辭窮乎愛惜。幼未成德,故譽止于察惠;弱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隱心而結文則事愜,觀文而屬心則體奢。奢體為辭,則雖麗不哀;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薄>褪惆l(fā)傷悼之情而言,哀辭與吊文大同小異。明人徐師曾云:“按哀辭者,哀死之文也,故或稱文。夫哀之為言依也,悲依于心,故日哀;以辭遣哀,故謂之哀辭也”。任昉《文章緣起》以賈誼《吊屈原文》為秦漢以來最早以吊文命篇的作品,《文心雕龍·哀吊》也以這篇為吊文的“首出之作”,這類吊文為作者所發(fā)思古之幽情。

      在古代,人們產生萬物皆有靈觀念的同時,也就出現了祭祀“當時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禱性的文字,稱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辯序說》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饗而已”,其文并無哀傷之意,可算是祭文源頭之一。任昉《文章緣起》中認為,秦漢以來,最早稱為祭文的是后漢車騎郎杜篤的《祭延鐘文》,可惜該文已佚。晉代以后,祭文大量出現,其使用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主要用于祭奠親故亡友以及前代賢達,記其言行,表達作者的哀傷之情,如潘岳《祭庾新婦文》、陶淵明《祭程氏妺》、梁徐敬業(yè)妻子劉令嫻《祭夫文》等。

      綜上所述,哀祭文就是指用于祭奠與悼念死者的相關文體,有誄碑文、哀辭、吊文、祭文等,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書寫規(guī)范,唐人不僅繼承了前代哀祭文的優(yōu)良傳統體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尤以韓愈為典范。

      二、韓愈哀祭文的拓變

      陳寅恪論韓愈認為:“退之者,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后轉舊為新關捩點之人物也?!表n愈一生共作文345篇,其中哀祭類文體有108篇,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見哀祭文在其散文中的重要地位非同一般。在哀祭類文學領域,韓愈在其倡導的散文文體文風改革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僅繼承前代哀祭類文學諸如“不茍毀譽于人”的優(yōu)良傳統,還勇于創(chuàng)新,賦予碑志、祭文以文學性和藝術性;不僅重視文章的辭采語言和技巧,而且在字里行間以情感取勝,化“銘誄尚實”卻為感情充沛,依靠自身高超的文學涵養(yǎng)和文藝技巧變祭文之刻板為生動。其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不拘泥于前代哀祭文體制,在布局謀篇中求新求變

      桐城派鼻祖劉大櫆說:“祭文退之獨擅?!彼^“獨擅”,指韓愈能把古代止于祭祀天地、山川、宗廟、社翟等神抵時所誦讀的文體,擴展到同時用于祭奠親贅故舊;從四言韻體、驕儷體等典雅莊重形式,推廣到同時用散體自由抒寫,能根據內容的需要,不拘常格,選擇與之相應的表現形式。簡言之,即他的哀祭文不因循守舊,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

      韓愈注重根據墓主身份個性差異來布局謀篇,這就打破了碑志先敘述墓主世系、仕歷,最后才作銘頌的固有模式。如《施先生墓銘》,為了說明施先生乃是深受學經者崇敬的經學家這一身份,韓愈就先用“辭”作了贊頌,再敘述其世系和仕歷,這就一反碑志先敘祖德、世蔭,再寫墓主仕、生平,最后夸贊德行的固有格式。正如清人林云銘所評:“此自首至尾,步步倒寫文字也。讀來卻是一氣呵成,不可以常格論?!痹鴩舱f:“或先敘世系而后銘功德,或先表其能而后及世系,或有志無詩,或有詩無志。皆韓公創(chuàng)法?!边@就是說,韓愈在創(chuàng)作碑志文的時候,顛倒了常規(guī)順序,乃是超常之體,故不能不謂之“奇”。

      (二)“詞必己出”、“文從字順”的審美追求

      韓愈創(chuàng)作的新體散文承載儒家道統,不因襲前人成言,而是自鑄偉辭,呈現出一片新氣象。經過革新后的新體散文具有充實的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不但形成了與駢文相抗衡的局面,而且也廣為時人所接受?!拔┕庞谠~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后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覺屬,神徂圣伏道絕塞,既極乃通發(fā)紹述,文從字順各識職。”這就是韓愈在《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中提出的“詞必己出”和“文從字順”的理論主張。

      《故幽州節(jié)度判官贈給事中清河張君墓志銘》是韓愈為忠于唐王朝的義士張徹所作的墓志文,韓愈先簡要介紹了張徹的名諱和官職,然后記述了張徹在長慶元年被兵亂所困的情景。為了突出張徹忠毅耿直的形象,韓愈用了一段“奇語”將張徹“罵賊而死”的整個過程重現:

      居月余,聞有中貴人自京師至,君謂其帥:“公無負此土人。上使至,可因請見自辨,幸得脫免歸。”即推求出。守者以告其魁,魁與其徒皆駭曰:“必張御史。張御史忠義,必為其帥,告此余人,不如遷之別館?!奔磁c眾出君。君出門罵眾曰:“汝何敢反!前日吳元濟斬東市,昨日李師道斬于軍中,同惡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鴟鴉。汝何敢反!汝何敢反!”行且罵。眾畏惡其言,不忍聞,且虞生變,即擊君以死。君抵死口不絕罵。眾皆曰:“義士!義士!”或收瘞之以俟。

      語句短促有力,對話簡潔明快,節(jié)奏鏗鏘,擲地有聲,再現了張徹的高風亮節(jié)。“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鴟鴉”一語,語奇意亦奇,表達了對犯上作亂人的痛恨,以及對張徹的敬佩稱頌之情。

      三、從哀祭文看韓愈的生死觀

      從理性的觀點看來,死生是人生之必然,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往往也會反映在哀祭文的創(chuàng)作中。

      韓愈在《歐陽生哀辭》中說道:“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笨芍械氖恰笆滤廊缡律?,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原則。在面對親友的死亡,韓愈有時認為死亡的發(fā)生是一種“過錯”,而造成這個“過錯”的是“天”。如《獨孤申叔哀辭》中,他一方面說:“眾萬之生,誰非天邪?”肯定“天”的崇高性,另一方面卻又說:“胡喜厚其所可薄,而恒不足于賢耶?將下民之好惡,與彼蒼懸耶?”懷疑老天的好惡判斷是與人不同的。可是有時韓愈在面對親有的死亡時,又表現得一腔茫然,如《祭十二郎文》中說:“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面對老成之死,韓愈表現他對天理、命運之事,試圖探究,但是終究不明其理的困惑。這些例子,均顯示韓愈在面對親友死亡時,不知所措、不明所以的態(tài)度。此外,《祭柳子厚文》中表現的“人生一夢,樂悲自然”的生死觀,頗有莊子出世的意味。但就韓愈在生命過程中入世進取的作為看來,他并非能做到如此豁然。因此,筆者認為,他文中所謂的“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意在透過肯定死亡的必然性來舒緩自己內心的悲痛,而以“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利害,竟亦何校!”來告慰生命際遇屢受苦難的柳宗元之靈。

      綜上說述,不難看出韓愈面對他人生死現象的態(tài)度與看法,充斥著不確定性。李壯鷹先生認為,韓愈的思想本質是文學家,其所擅長的是形象思維與經驗思考,對于抽象的概念與思辨,傾向從感覺出發(fā),或者采用以表象為主的文學語言來解釋,所以他的言論中所涉及的哲學思考,就難免顯得零碎而無系統性,這可能也是中國古代多數作家共同的盲點。但“生死議題”作為人類不可避免的永恒話題,韓愈對此不可能置若罔聞。韓愈融死生議題于文學審美性上,并沒有上升到哲學系統性的思考上來。

      韓愈在我國古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對哀祭文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其作品的很多體制成為后世文學家競相模仿的范式。本文僅從其溯源、藝術特色及生死觀等方面做了簡要分析和考證,對韓愈哀祭文的研究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希望本文對了解、研討韓愈哀祭文有一定的幫助。

      [1]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徐師曾,羅根澤.文體明辯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M].上海:三聯書店,2001.

      [4]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社,1987.

      [5]李壯鷹.儒學的轉型和文學的解構——論韓愈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J].學術月刊,2005.

      I206

      A

      1005-5312(2014)17-0003-02

      猜你喜歡
      祭文生死觀韓愈
      晚春
      Dancing for theDead
      話語雜糅中的生死觀建構——“生前契約”語類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速讀·下旬(2021年2期)2021-07-23 02:43:37
      晚春
      兒童繪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祭拜戲祖唐明皇之祭文簡釋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16
      聰明的韓愈
      我國醫(yī)學院校生死觀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喚醒祭文的抒情氣質
      山丹县| 长治市| 织金县| 桐乡市| 固原市| 上栗县| 海南省| 兴隆县| 汕尾市| 五河县| 双桥区| 眉山市| 和平区| 昆山市| 陆河县| 三台县| 噶尔县| 巴马| 旅游| 阳曲县| 桐乡市| 岢岚县| 寻乌县| 江津市| 揭阳市| 云林县| 喀什市| 山阴县| 邢台县| 阳原县| 信阳市| 成都市| 海盐县| 吉首市| 登封市| 泰兴市| 洛扎县| 兴化市| 浠水县| 泗阳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