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玲
學校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主要陣地,教師的素質(zhì)水平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條件,是決定學校素質(zhì)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各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進展,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個別教師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思想、知識結(jié)構(gòu)、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等方面還很陳舊落后,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無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一、教師素質(zhì)的基本結(jié)構(gòu)
相關的知識素質(zhì)。知識是形成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基礎,也是一個教師工作的先決條件。特別是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知識,而且還要有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比如,美術與語文、自然、社會和生活勞動等課程活動的結(jié)合就非常緊密。結(jié)合語文教學,讓學生為課文配插圖,為日記、作文配畫;結(jié)合自然、社會、生活勞動等課程內(nèi)容進行描繪或手工制作,布置美術園地等。
能力素質(zhì)。能力是人的素質(zhì)的主要標志,一般來講,在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方面,教師不僅要有穩(wěn)定的、成熟的、富有個性特點的素質(zhì),而且還要有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習慣,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處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品德素質(zhì)。人的品德素質(zhì)具有方向性、動力性特征,在基本素質(zhì)中常把思想品質(zhì)放在其他素質(zhì)的前面,成為第一位。教師是學生的典范,教師的品德素質(zhì)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zhì)養(yǎng)成。
身體心理素質(zhì)。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包括廣泛的興趣愛好,遠大的理想,謙虛、穩(wěn)重、認真的生活工作態(tài)度等。再就是健康的身體,這對于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素質(zhì)。如今知識呈現(xiàn)爆炸增長的趨勢,變化神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學習、思考的方法,學會使用各種幫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工具,給學生開辟一個新的獲得知識的天地。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已成為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教師素質(zhì)與學生素質(zhì)的關系
1.心胸豁達是師生相互理解的橋梁
前兩年,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位女中學生在學習、品德、文娛等方面都表現(xiàn)不錯,在班上是教師的得意學生,在家中是父母的好孩子。有一次,一位教師讓部分學生到他那里補習,也叫上了她。她認為自己的成績還不錯,就沒有參加。從此,這位教師便對她“另眼相看”了。只要她哪些地方稍有不好,就會引來一頓責罵。一天,她因故到校晚了,教師不但罵了她,甚至還動手打了她。她含淚將作業(yè)寫完,然后從教學樓的頂樓上跳了下去,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雖然,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是一種很消極的做法,但如果不是因為那位教師的自私、心胸狹隘,這場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時,可以聽到學生在背后這樣說:“這件事不能告訴老師?!薄案嬖V老師有什么用?”“他總是不喜歡我們。”……諸如此類的話反映出來一個問題,即在這些學生心目中,教師已經(jīng)失信于他們。原因很簡單,這樣的教師沒有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們對周圍世界的了解,對別人的看法和感情,總是同他考察這一世界、考察別人的參照系有關。他的參照系越是固定不可改變,就越不能對參照系之外的事物有所體驗;如果他能改變自己的參照系,以適應外界的需要和標準,那么他就能理解并適應與自己通常的參照系并非完全適合的種種變化。這段話精辟地闡明了教師對待周圍事物應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如果教師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看法和見解,處事大度、民主,切實做到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學生就會對他推心置腹,師生之間就易于溝通。學生也會逐漸養(yǎng)成善解人意、心地敞亮的性格,總是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學習起來也會更加投入。
2.真誠平等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真誠,是決定交往有效的首要乃至根本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做到了這一點,對學生以心換心,學生也會把不愿意跟家長說的話向老師訴說。然而在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因為有些教師總是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擺到了學生的對立面,尤其是訓斥學生時,不是義正詞嚴,就是引經(jīng)據(jù)典,沒有學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語言,不結(jié)合學生實際,讓學生聽起來有隔世之感。長此下去,師生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學生也會將他視為陌路人,不會敞開自己的心扉,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平等,也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成年人走在路上,看見一個小姑娘正專心致志地把頭貼在花朵上,于是覺得奇怪,便問她在干什么。小姑娘回答,她在聽花兒說話。成年人笑起來,花怎么會說話?小姑娘認真地說,你蹲下來就能聽見了。如果一位教師總是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學生肯定會懼而遠之,根本談不上與學生交心,當然也聽不到學生心中想說的話了。教師只有蹲下身子來,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同等的高度,這時候?qū)吹揭粋€從來沒有見過的世界——孩子的世界。
3.教師的為人師表是學生的榜樣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想把學生塑造成一種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這樣的人。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特別是中小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仿效的榜樣。因此,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帶頭做到最好,成為學生的表率。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一次,因缺乏冷靜,沒調(diào)查清楚就將一個沒有犯錯的學生叫到辦公室訓了一頓。那個學生是班上最倔的孩子,平時在家也經(jīng)常跟父母對著干。當時,他一聲不吭地斜著眼從辦公室走了出去,我被他的態(tài)度氣得好久不能平靜。事后,班上另一個學生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告訴了我,我才知道冤枉了他。當時,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算了吧,不妥當;道歉吧,又拉不下面子。最后左思右想,我還是決定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向他道歉。后來有幾次,班上學生相互發(fā)生矛盾僵持不下時,我先讓他們回去自己想想,然后再給我答復,結(jié)果總能令人滿意。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次作為教師的我主動認錯了。試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師在每天與學生的交往中對所出現(xiàn)的過失持客觀態(tài)度,及時地告知學生:“對不起,老師來晚了?!薄皩Σ黄?,這是老師的錯”……一句簡單坦誠的自省,往往會勝過批評學生的千言萬語,而且還使教師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當學生犯了錯誤后,也會自覺地向老師坦白認錯,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也有利于教師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提高教師素質(zhì)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師隊伍素質(zhì)結(jié)構(gòu),對實施學生素質(zhì)教育關系極大,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百年大計。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為實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宏偉目標而努力。
(責任編輯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