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坤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國企思想政治工作,我們不但要遵循它的客觀規(guī)律,而且還需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藝術,講究情感教育藝術,這對于做好國企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是至關重要的。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隨著經濟基礎、社會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等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也正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zhàn)。要深刻分析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對人的思想活動發(fā)生作用的客觀環(huán)境及其基本特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戰(zhàn),除了要進一步充實、更新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等外,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必須有更大的改進和提高。
(二)情感教育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和本質決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具有復雜情感的人,得到愛與尊重、進行正當?shù)那楦薪涣魇侨祟愄赜械钠鸫a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是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扶正祛邪”的教育人、凝聚人,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必須講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藝術的內容之一,因此,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講究情感教育。
(三)情感教育的藝術性,是由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它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和先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因素。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人的行為是受理智、感情雙重支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既是思想交流的過程,也是感情交流的過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后者,就會導致片面性、簡單化。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為工作對象,情在理先,寓理于真情之中,易于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第二,情感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關心人、了解人、凝聚人的有效要素。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這一優(yōu)勢,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真心實意地關心、了解群眾,做群眾的知心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引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動地接近群眾,與群眾坦誠相見,能夠贏得群眾的信任和尊重,群眾也就愿意掏心窩話。在準確把握群眾思想脈搏的基礎上,真誠熱情地幫助群眾釋疑解惑、解決困難,有利于凝聚人心,這種凝聚力可以化為催人奮進的動力。
第三,情感是打開心扉的鑰匙和溝通心靈的橋梁。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它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當外部事物符合個體需要時,就會產生積極態(tài)度,引起滿意、高興喜愛的體驗;反之,就會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引起失望、悲痛、厭惡的體驗。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因此,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基礎和內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與自己工作對象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調整、縮短甚至消除與工作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工作對象的信任感和彼此尊重,這樣正確的要求和思想觀點就容易被接受。相反,如果教育工作者冷酷無情,缺乏對工作對象的理解、關心,必然會加深他們的心理排斥力,使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第四,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胡錦濤同志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全局出發(fā)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焙椭C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礎,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則是以人的積極情感為基礎的。我國在古代就極為重視“人和”的巨大作用。但是過去在錯誤思想影響下,誤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政治運動,誤把思想教育等同于思想斗爭,誤把工作對象等同于改造對象或斗爭對象,這就使得工作對象對思想工作者抱有一定的戒備心理,這種情況既壓抑了人們的熱情和智慧,也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開和深入。情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一條重要紐帶。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覺地以其深情厚愛尊重工作對象的民主權利、正當?shù)奈镔|精神需求和人格尊嚴,不僅易于消除其心理上的冷漠和戒備,使雙方的意見和誤解得到及時的溝通和消除,而且易于與工作對象建立起密切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滲透力實效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情感藝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之一,它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fā)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xiàn)。要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增強針對性,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對癥下藥。
(二)情感交融原則。情感是在認識過程中發(fā)生發(fā)展的。濃厚的感情是以深刻認識為基礎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動之以情是以理解人的前提;以理服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把干部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實現(xiàn)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動之以情的目的。情與理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既不可冷酷無情、也不可以情代理、用感情代替政策。遵循情理交融原則,將有助于教育對象受教性的最大限度發(fā)揮。
(三)情真意切原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帶著真情實意去做工作。黨的三代領導人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鄧小平同志曾經反復強調:“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江澤民同志一再要求黨員領導干部“下高樓、出深院”,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特別是到艱苦的地區(qū)和困難的單位去,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給群眾辦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情真意切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扎實的基礎,能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發(fā)揮暖人心、得人心、穩(wěn)人心的重要作用。
(四)以身作則原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它不但要提高工作對象的思想認識,還要使他們具有正確的行為。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重視自身的表率作用。凡是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眾不能做的,自己帶頭不做。思想政治工作者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走群眾路線,既要“立言”又要“立行”、時時、處處、事事用自己的模范行為給群眾做出樣子,將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才會形成無形的然而卻又是有巨大的說服力、感染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的,以振奮人心,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endprint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其方法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其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人。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都不愿遭到別人的訓斥、譏諷、奚落和蔑視。自尊是人不斷進取的內在動力。例如,要充分發(fā)揮職工的“主體”作用,就必須做到尊重職工;黨員領導干部充分聽取職工對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把職工普遍關心,經常思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融入到工作中:倘若黨員領導干部偶一出錯,請職工批評指正,并真誠地感謝他們給予自己的幫助。另外,黨員領導干部對職工的尊重并非僅局限于工作時間,工作之余與職工平等坦誠的交流,職工完成工作后禮貌地對他(她)說聲“謝謝”,職工們提問題時用心傾聽這等些看似不足掛齒的“小事”,恰恰也能體現(xiàn)出黨員領導干部對職工們的尊重。唯有尊重,才能信服于職工,這有助于引導、幫助職工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
(二)關心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內心深處在需要物質利益的同時,更渴望得到真誠、友善、溫暖和關心。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關心群眾比關心個人重要,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重要。”另外,由于任何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和人生歷程中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日常小事做起,以熾熱的真情、濃濃的善意關心工作對象。以干群關系為例:當群眾在心理上產生障礙時,黨員領導干部及時給予科學排解;當群眾身體上出現(xiàn)不適時,黨員領導干部幫助尋醫(yī)問藥;當群眾工作上碰到難題時,黨員領導干部適時地講解、指導……點點滴滴的關心如汩汩清泉流入群眾的心田,這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展開。思想政治工作者懂得“關心如日”、并且身體力行,經常給予工作對象物質上、精神上的“雪中送炭”,能夠使其與工作對象的感情更為融洽,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三)信任人。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信任之情善待每一個工作對象,可以激發(fā)其表現(xiàn)自己才能的熱情,努力發(fā)掘自己沉睡的潛動力,并且有助于正確地引導工作對象把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與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結合起來。對于職工,既要看到不同職工的共性,又要正視每位職工與眾不同的特長和不足;既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又充分地信任他們,因人施教:激勵優(yōu)秀職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于那些暫時業(yè)績不太理想的職工,要善于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愛護和更細心的指導,即便是他們取得點滴進步,黨員領導干部也要不斷鼓勵他們、相信他們經過努力會比現(xiàn)在更出色。這種“讓每位職工都抬起頭來做人”的觀念和做法,會在干部和群眾之間搭起一座信任之橋,引導職工“為國企之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四)激勵人。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薄懊绹鸫髮W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對職工的激勵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職工的能力發(fā)揮20%至30%,而受到充分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fā)揮80%至90%,相當于激勵前的3至4倍。針對有的職工工作進取心不強、浪費時間的狀況,給職工講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把一只青蛙投進盛滿沸水的鐵鍋里,結果那只青蛙一觸水就拼命地跳了出來,免于一死:而把那只青蛙放在盛滿常溫水的鍋里,然后慢慢加熱,結果那只青蛙卻在游來游去中被燙死。通過這個事例激勵職工: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必須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進取意識,刻苦學習專業(yè)知識、基礎知識并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力爭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四有”新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