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色彩,是令很多印刷同行都備感頭痛的問題:屏幕軟打樣不理想;所見即所得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印刷品怎么都追不上數碼樣,或者效果時好時壞……在此,筆者結合本單位的印刷色彩管理實踐,總結出基本的色彩管理流程和注意事項,與諸位同行分享。
色彩管理流程
色彩管理是個系統(tǒng)工程,其貫穿于整個印刷系統(tǒng),在印刷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做色彩管理,就是要管住顏色,使其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損失最小化,即讓相同的色彩信息在色域和呈色方式不同的各種設備之間傳遞時損失和變化最小,最終讓客戶對印品上呈現(xiàn)的色彩滿意。
現(xiàn)代的色彩管理流程,通常采用“軟硬結合”的方式,通過3C步驟來完成。所謂3C, 即Calibration(校準設備)、Characterisation(建立設備的特性文件)及Conversion(色彩空間轉換)。第一步校準設備,即讓設備處于“標準”狀態(tài)下;第二步建立設備的特性文件,即描述清楚每個設備的顏色特性;最后,色彩空間轉換即找到各色空間的對應關系,完成最終的色域匹配。無論選擇哪個品牌的色彩管理系統(tǒng),都必須順序地經過這3個步驟。
具體來說,色彩管理的基本流程如下:①印刷設備標準化。使印刷設備處于標準狀態(tài)。②CTP設備的標準化。根據印刷條件制作印刷標準測試文件,并讓標準化的印刷設備在最常用的幾種紙張(銅版紙、膠版紙、純質紙)上進行印刷,測量相關數據,并將數據返回給CTP進行印刷補償,即實現(xiàn)印前追印刷。③數碼打樣設備的標準化。根據數碼打樣設備印刷出的標準測試文件(IT8色表),做好數碼打樣的色彩管理(色域匹配),實現(xiàn)數碼打樣與印刷的色彩一致。④顯示器的校準。實現(xiàn)從印前設備到印刷設備的“所見即所得”,完成色彩管理框架的基本構建。⑤建立標準數據,每天使用專業(yè)設備進行檢測,按照標準進行調整,保持色彩管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印刷設備標準化
印刷設備標準化,既是色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印刷設備的調整參數較多,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較大,必須不厭其煩地調整好各個參數,并在每天的工作中進行跟蹤檢測,才能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礎。表1為印刷設備標準參數調整表。
調整好印刷設備基本參數后,需要通過以下3個步驟對印刷設備進行水墨平衡測試,以完成印刷設備的標準化:①印刷如圖1所示的水墨平衡測試樣張;②測量、計算給水量;③調整靠版水輥壓力,使每個墨區(qū)的實地密度基本保持一致。
CTP設備標準化
完成印刷設備的標準化工作后,需要對CTP出版曲線進行線性化調整,使CTP設備實現(xiàn)標準化。這一過程也分3個步驟:①出梯尺版,測量網點及密度;②與標準網點面積率和密度進行比較;③生成網點補償曲線。使用我公司自行制作的標準測試樣張(如圖2)制版(分辨率為200dpi),并分別使用常用的157g/ m2太空梭光銅版紙、80g/m2亞太膠版紙、115g/m2純質紙進行印刷測試,分別測量四色實地的密度值以及網點面積率為50%處的網點增大率,因為這些數據最能體現(xiàn)色彩還原質量和設備狀況。
將測試出的數據與ISO標準數據進行比對,在樣張四色密度值達標的情況下將測試數據返回到印前CTP流程軟件反復計算、調整,對印刷設備進行線性補償,并調整油墨預置曲線,直到50%網點增大率達到ISO標準。調整前后的數據分別見表2~3。從測量結果上看,經過印刷補償,在實地密度達標的前提下網點增大率已符合ISO標準,完成了CTP設備的標準化。
數碼打樣設備標準化
首先需完成數碼打樣設備的線性化,其次需完成數碼打樣設備與印刷設備之間的色域匹配。
數碼打樣設備的線性化過程,是首先用數碼打樣設備打印如圖2所示的標準測試文件,測量其中CQM的60個色塊(如圖3)數值,如與印刷設備的測量數據偏差不大,即表示數碼打樣設備已處于標準化狀態(tài),不必進行線性化和與印刷設備的色域匹配,反之則需繼續(xù)執(zhí)行下面的步驟。
(1)用Color Proof Pro軟件打印印刷基礎線性化色條,測量其顏色值并生成EPL文件。
(2)打印IT8色表,測量其顏色值并生成ICC文件,將ICC文件與EPL文件生成打包文件,替換原來的文件。
(3)打印色域空間圖并保存。
數碼打樣設備與印刷設備之間的色域匹配具體步驟如下:①參照數碼打樣設備線性化流程,得到其ICC文件;②根據印刷設備印刷出的IT8色表,用專業(yè)軟件制作印刷設備的ICC文件;③通過Print Open軟件將以上兩個ICC文件進行匹配,生成新的適用于本公司印刷特性的數碼打樣ICC文件控制本廠數碼打樣設備;④用新生成的ICC文件打印數碼樣張,與印刷樣張進行比對,如有色差,可以利用Print Open軟件對新生成的ICC文件進行微調,使打樣與印刷效果基本一致。
經過數碼打樣與印刷的匹配,現(xiàn)在我廠的印刷機臺已經可以輕松地完成追樣,只需通過印刷機臺的微調,就可使印刷效果與數碼打樣效果十分接近了。
顯示器校準
我公司使用的顯示器是藝卓CG241w,通過愛色麗Monaco optix XR屏幕校正儀,在5000K或6500K的標準光源環(huán)境下校準顯示器。校準過程較為簡單,其步驟大體如下:①對顯示屏進行白平衡校正,使其達到標準白場;②對顯示屏中的IT8色塊進行校正,使其與印刷出的IT8色表進行適配;③修正Monaco profile曲線并保存。
圖4為經印刷色彩管理后各設備的色域情況。經過校準和色域匹配后的顯示器所呈現(xiàn)出的色彩,與數碼樣張及印刷樣張的色彩達到了基本一致,可實現(xiàn)軟打樣。
以上就是本公司色彩管理實踐的基本情況,其實色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原理并不難,但實踐過程卻比較繁瑣,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而色彩管理是每家印刷企業(yè)都應該去做的事情。印刷企業(yè)首先要行動起來,做好設備的標準化工作,讓所有的設備都處于“標準”狀態(tài);然后利用專業(yè)的軟硬件按照標準的色彩管理流程去實現(xiàn)色彩在不同設備間的一致性傳遞;在建立自身的標準后還需定期進行跟蹤、檢測、調整。色彩管理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色彩管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只有不斷的調整,才能維持標準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