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暢
2013年9月,崔永元與方舟子就“轉基因”的問題在網上展開了長達六個月的論戰(zhàn)。期間,崔永元自己掏腰包,花費了近100萬元拍攝轉基因紀錄片。今年3月1日,三大門戶網站同步推出這個紀錄片。這一系列的動作激起了輿論的千層浪。
51歲的崔永元,遭遇到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名譽危機。但熟悉崔永元的人都知道,他從來就是這樣。
他的一位前同事說過:“崔永元是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喜歡就公眾利益發(fā)表評論,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言多必失?!?/p>
崔永元不在乎,他說:“我只要是在維護公眾利益,我只要覺得我是正確的,我的采訪調查是正確的,我永遠會堅持。就是剩我一個人我也會堅持?!?/p>
“有的人妥協(xié)了很舒服,我不!”
4月底,給崔永元打電話。他的聲音很沉,字正腔圓的播音腔在現(xiàn)實中并沒有那么凸顯,更多的是平和。不論是爽快的答應還是婉拒,都讓我感受到了另外一個崔永元。謙和、禮貌,遠沒有公眾中的那般犀利、高調。
而電話掛斷幾個小時后,他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段話:“你可以感動我,不要恐嚇我,我容易被感動,卻不怕恐嚇。換個人試試吧?!鞭D瞬間,強勢的樣子再一次在心中樹立起來。
曾經有記者問他,“能不能讓自己過得舒服一些?”他說:“舒服的方式是妥協(xié)。為什么我們老勸大家妥協(xié)呢?有的人妥協(xié)了很舒服,比如說被日本人占領了當漢奸就是妥協(xié),特舒服,汪精衛(wèi)特舒服,都混到頂上了;有的人就是死了都不想當漢奸。像梅蘭芳他們,就是今天所說的演藝圈的人,他們不但不當漢奸,都不給他們演戲。我們怎么看這些人呢?你說你給他演唄,你故意給他往壞里演,你含沙射影再諷刺一下日本人?妥協(xié)的渠道任何人都能找著,我覺得那是借口?!?/p>
從1985年進入媒體圈,崔永元的嘴巴一直沒停歇過。電影《手機》上映時,他“炮轟”馮小剛、《手機》、編劇劉震云,后來再提出“電視庸俗化”、“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等觀點,嗆聲某些央視主持人,就“限制私家車治理霧霾”提起過質疑,再到最近的轉基因。
崔永元也為自己解釋:“每個做媒介的人都應該有這種責任感。你的媒介會影響別人,你怎么能夠沒有責任感呢?我這些年發(fā)表的觀點老被人重視的原因,就是因為兩點:一是我確實說到了痛處;二是別人不愿意說的話,明擺著得罪人的話,我說出來了?!?/p>
崔永元說他這輩子沒有想過要做電視主持人,但陰差陽錯就進入了電視圈。對于這件事,崔永元在書里寫了一段:“也許我們見到真正的知識分子并不多,這使我們對知識分子一詞理解多少有些歧義。首先,知識分子的知識不是以讀書的數量來計算的,讀書破萬卷的一般人,多得很。知識分子該是用心讀書的那種(這里區(qū)別于用眼),讀出來的知識浸在骨子里。所以真正的知識分子該有一副傲骨,不善趨炎附勢。這使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顯得個性,總是鶴立雞群,混不進人堆里?!?/p>
崔永元在2008年接受采訪時說,他希望能做一個拍案而起的人?!拔乙恢毕胱鲆粋€拍案而起的人,但是那樣的人除了要有血性,還需要有知識。我認為我的血性足夠,我的知識不夠,我的知識儲備不夠,我說話不能那么雋永,不能那么深邃,但是起碼我能拍桌子。我不是有什么道德潔癖,我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我要求的只是道德底線。比如你是醫(yī)生,我給了你紅包,你做手術時就應該認真些,不能把紗布放在我的肚子里,但是現(xiàn)在不是,拿了錢還會不小心把紗布留下?!?/p>
“為了理想,可以去死,但要寧死不屈?!?/p>
敢言敢說,是崔永元從《實話實說》開始就給人們的印象。時至今日,更是讓人們看到褪去央視主持光芒的普通人崔永元。他愛管閑事,堅持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央視的紀錄片之父陳虻曾經說過,他覺得目前中國沒有一個主持人能超過崔永元。他是對于任何一個事物,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識別的方法,有自己表達的特性。
但這位幾十年里保持極高好評的主持人最終還是離開央視。問崔永元為什么離開,崔永元說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很多次了。于是他找到了一個最長的回答版本:“當意識到自己快五十的時候。我覺得年近半百,你還有什么事想干沒干過。你現(xiàn)在干的事是你最喜歡的事嗎?我這輩子從來沒計劃要做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在我腦中有計劃的是放電影,畫電影海報,這是很小的時候,七八歲就有這樣的想法。再大明白了我想當導演、編劇。后來主持節(jié)目莫名其妙地被大家都認識了,我想演電影、話劇。這些和臺里的規(guī)定和政策不符。臺里任務那么多,我們也沒有時間干這個事。所以我就想,我的后半生一定比前半生短,那么我一定要把我的夢都實現(xiàn)。一個是我已經開始做口述歷史,這個不能停,要一直做到死。還有非實現(xiàn)不可的夢想就是拍一部電影,拍一部電視劇,做一部舞臺劇。”
離開央視的一年里,崔永元一點兒都沒閑著,除了做轉基因的調查,他也曾經與助手開著車在北京轉了15個晚上,查看北京晚上車的情況。每天晚上在微博上發(fā)了好些拍的那些影響空氣質量的大卡車照片。
崔永元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巧遇上兩個人因為撞車的事故在小區(qū)里拿著鐵棍子要玩命。崔永元沖上去就把兩人攔住。問清楚細節(jié),發(fā)現(xiàn)是一方說要賠500元,另一方只愿賠100元。崔永元自己掏出錢包,拿出400元,讓一邊給100元,加起來500元一起給了另一方。這事情就算了結了。崔永元說:“這事跟我沒有什么關系?我說跟我沒關系,但是你用鐵棍子把他打死,這事可就大了。沒管可能就是沒看見,看到了就得管?!?/p>
“微博是短文,實話實說。用不著站隊,也用不著討誰喜歡。取消關注請便,封號請便?!边@是截稿前,崔永元發(fā)的最后一條原創(chuàng)微博。
崔永元就是崔永元,他堅持觀點,不愿妥協(xié)。就像二十二年前,他看電影《寧死不屈》后,為自己做下的決定——“為了理想,可以去死,但要寧死不屈?!?/p>
(摘自《資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