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中物理習題常見易錯題解淺析

      2014-08-28 05:47:00
      物理之友 2014年9期
      關鍵詞:支持力木塊小球

      (江蘇省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100)

      習題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三來講,它幾乎占據(jù)整個物理教學的“半壁江山”.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在某些問題上出錯,往往不能一次更正,主要原因在于知識并沒有完全內化.筆者從高一開始就讓學生整理一本自己的錯題集,用于復習和鞏固易錯問題,現(xiàn)依托學生的錯題集,對學生錯題集上部分力學習題進行歸類分析,以期對高三物理教學有所啟發(fā).

      1 概念理解較模糊,感性思維難過渡

      經(jīng)過一輪學習,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整體認識,但由于高一、高二時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加上時間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遺忘,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很清晰,甚至有偏差,易出現(xiàn)錯誤.

      例1 兩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使物體運動一段位移后,力F1對物體做功4J,力F2對物體做功3J,則合力對物體做功為:( ).

      A.7J B.1J C.5J D.3.5J

      學生思路:看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力,馬上想到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而后面的數(shù)值3和4又使我迅速想到了勾3股4弦5,便毫不猶豫地選了C.

      教師點撥:功是標量,而力是矢量,它們遵循著不同的運算法則,即矢量和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而標量和只需求代數(shù)和,故選A.

      2 規(guī)律應用不完整,條件范圍欠思考

      高中物理中規(guī)律相對來說較抽象,而且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學生對規(guī)律的理解不夠深刻、全面,這也是學生易錯的重要原因.

      A.m乙=m甲B.m乙=2m甲

      C.m乙=4m甲D.m乙=6m甲

      3 題意理解不透徹,關鍵字句少琢磨

      學生大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不少物理模型,不少習題也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較深的印象,這就極易形成思維定勢,對學生的解題產生負面影響.

      例3 一根輕質彈簧懸掛在橫梁上,在豎直方向上呈自然狀態(tài),現(xiàn)將一個質量為0.2kg的小球輕輕地掛在彈簧下端,在彈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小球做振幅為0.1m的簡諧運動,設振動的平衡位置處為重力勢能的零勢面,則在整個振動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多少?系統(tǒng)的總機械能為多少?

      學生思路:彈簧伸長量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即在最低點時彈簧有最大彈性勢能,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pm=2mgA=0.4J.彈簧和小球在振動的過程中總機械能等于最大彈性勢能,所以E=EPm=0.4J.

      教師點撥:對于水平方向的彈簧振子,最大彈性勢能等于總機械能,但該問題是在豎直方向,還涉及到重力勢能,不能隨便套用.小球在初始位置時的機械能為E=mgA=0.2J.

      4 對象選取欠靈活,思考角度常單一

      在多體問題中,研究對象的合理選取往往決定了解題的繁易,甚至直接影響到結果的得出.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不注意研究對象的轉換,從而造成錯誤.

      圖1

      例4 如圖1所示,物體A靜止在臺秤的秤盤B上,A的質量mA=10.5kg,B的質量mB=1.5kg,彈簧的質量忽略不計,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800N/m,現(xiàn)給A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使它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力F在t=0.2s內是變力,在0.2s后是恒力,求F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學生思路:分析A、B的運動情況可知:在t=0.2s時,A、B間的作用力為零,此時彈簧的作用力為F1,F(xiàn)1=kx1,F(xiàn)1-mBg=mBa.

      A、B向上運動的過程中,B對A的作用力越來越小,因此在在t=0.2s時,F(xiàn)最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x-mAg=mAa,解得Fmax=168N.開始時F最小,同理可得Fmin=mAa,F(xiàn)min=63N.

      教師點撥:學生的解題思路基本清楚,但在最后求最小拉力Fmin時出現(xiàn)錯誤,當加上力F的瞬時,B對A的支持力發(fā)生了變化,不再等于A的重力.此時可把研究對象轉換為A、B整體,因為彈簧的彈力不能產生瞬時變化,所以有:Fmin=(mA+mA)a=(10.5+1.5)×6N=72N.在分析問題時應注意研究對象的轉換,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5 參考系選取不當,相對運動出混亂

      中學物理研究的通常是在慣性系中的問題,物理規(guī)律的應用應相對于同一參考系,不能混淆.參考系的合理選取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有時還能使問題得以簡化.相反選取不當,也極易造成運動關系混亂.

      例5 如圖2所示,以速度v勻速行駛的列車車廂內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處有一個水球沿圖中虛線從A運動到B,則由此可判斷列車( ).

      圖2

      A.減速行駛,向北轉彎

      B.減速行駛,向南轉彎

      C.加速行駛,向南轉彎

      D.加速行駛,向北轉彎

      學生思路: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小球向北偏,則車向南轉彎,小球向前運動,是因為小車向前加速行駛,故選C.

      教師點撥:我們看到的小球桌面的軌跡是小球相對于桌面的運動情況.而車廂的運動是相對于地面,它們的參考系不同,不能看成是同一個參考系.小球由于慣性向前運動,在忽略阻力作用時可近似看成是勻速直線運動,故車廂的相對于小球的運動可看成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所以車廂的加速度向后,且向南偏轉,即減速行駛、向南轉彎.

      6 受力分析多忽視,錯誤經(jīng)驗易干擾

      受力分析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雖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在受力分析這一關上吃的虧仍不少,主要問題是基本功不扎實和缺少受力分析的意識.

      例6 如圖3所示,三角形斜劈B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斜劈的頂端輕置一個物塊A,A物滑到三角形斜劈的底端,已知mA

      圖3

      C.斜劈對A的支持力做了負功

      D.斜劈B的斜面愈光滑,分離時B的速度愈大,位移也愈大

      學生思路:由水平方向的動量守恒和人、船模型,易得A、D錯誤,B正確.由于斜劈對A的支持力不做功,故C錯誤.

      教師點撥:分析C選項時,學生受到了錯誤經(jīng)驗的干擾,即“支持力不做功”.從力的角度去考慮(如圖4),可以看出力FN和位移s的夾角大于90°,顯然支持力做負功;從能量角度看,若支持力不做功,則A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A的動能,而題中有一部分能量轉化為B的動能,對A必有其他力做負功,此力顯然為支持力.

      圖4

      7 過程分析不到位,轉換位置易出錯

      物理過程的分析是解題的核心,不少同學不注重過程的分析,往往根據(jù)經(jīng)驗,或套用公式導致錯誤,這在綜合題的求解中較為常見.

      圖5

      例7 如圖5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A用托板托著,抽走托板后,它將通過繞過定滑輪的繩牽引質量為m的物體B上升,已知m

      8 解題思路不嚴密,所用方法欠妥當

      高中物理解題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數(shù)學方法、極限分析法、比較法、近似處理法、圖示法等,學生在運用這些方法時往往缺少對題意的進一步揣摩和分析,所用方法不恰當,從而造成錯誤.

      圖6

      例8 如圖6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通過細線AO、BO懸于O點,OB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30°,物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OB繩方向不變,使OA繩在豎直平面內緩慢轉到豎直方向,OA、OB在水平和豎直位置繩中的張力為多少?此過程中OA、OB繩中的張力如何變化?

      學生思路:水平位置時OA繩中張力FA=mgtan30°,OB繩中張力FB=mg/cos30°;而在豎直位置時FA=mg,F(xiàn)B=0.故在OA繩轉動過程中,F(xiàn)A逐漸變大,F(xiàn)B逐漸變小.

      圖7

      教師點撥:學生在判斷繩中張力變化時運用了極限思維方法,但沒有注意到繩OA中的張力不是簡單地單調遞增,從而出現(xiàn)了錯誤.該處可用作圖法(如圖7),可較直觀地判斷出FA先減小后增大.

      圖8

      例9 如圖8所示,有面積很大的水池,水深為H,水面上浮著一個正方體木塊,木塊邊長為a,密度為水的密度的一半,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開始時木塊靜止,現(xiàn)用力F將木塊緩緩地壓到池底,不計摩擦.求:

      (1)從木塊剛好完全沒入到停在池底,池水勢能的改變量.

      (2)木塊從開始下降到剛好完全沒入的過程中,力F做的功.

      學生思路:(1)水面很大,木塊沒入到池底的過程中水位差可忽略,故ΔEp=0.

      教師點撥:第(1)問是“從木塊沒入”到“停在池底的過程”,這一過程池水的整體水位高度并沒有變化,但局部水位發(fā)生了變化,即木塊和池底等體積的水位置互換,故ΔEp=m水g(H-a)=ρ水ga3(H-a).這里一定要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用等效法處理,而不能不加分析地根據(jù)“水面很大”就用近似處理法.

      第(2)問中合理地運用了近似處理法,計算出木塊的位移.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運用圖象法、等效法算出力F的功.

      9 解題習慣有欠缺,規(guī)范訓練須加強

      在考試中因解題欠規(guī)范而失分的不在少數(shù),因此良好的解題習慣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些同學認為只要考試時認真一點,就不會有問題,這種想法極不正確,因為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常見的問題有列式不規(guī)范、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無文字說明等.

      筆者建議對錯題分析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要整理,教師更要歸類和分析.高三如此,基礎年級也應從點滴做起,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有的放矢,提高習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劉世軍. 通過習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直感思維能力的探討 .物理之友,2014,30(1).

      邵友娣.關于習題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物理之友,2014,30(6).

      猜你喜歡
      支持力木塊小球
      聯(lián)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小球進洞了
      小球別跑
      小球別跑
      家教世界(2020年10期)2020-06-01 11:49:26
      怎樣數(shù)出小木塊的個數(shù)
      小鴨數(shù)正方體木塊
      淺談氣息與聲音的關系
      藝術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2:25:48
      對下滑物塊的給力分析
      人的內力做功問題的分析與探討
      物理通報(2013年6期)2013-01-11 03:38:40
      2010年高考海南卷物理第5題答案的商榷
      物理通報(2012年4期)2012-01-23 00:51:20
      女性| 改则县| 色达县| 灌阳县| 三台县| 兴海县| 涞源县| 金昌市| 珠海市| 瑞金市| 昭通市| 龙陵县| 米泉市| 民县| 香格里拉县| 和平县| 丰都县| 郎溪县| 河池市| 体育| 千阳县| 紫云| 怀仁县| 黄平县| 普洱| 朝阳区| 巴里| 延吉市| 柯坪县| 余姚市| 泽州县| 黄陵县| 得荣县| 盐山县| 武穴市| 桦川县| 庐江县| 宁阳县| 老河口市| 霍州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