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建民
任弼時是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16歲投身革命,去世時只有46歲,在我國革命斗爭和創(chuàng)建新中國偉大事業(yè)中立下了不朽功勛。他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蓖瑫r,他還贏得三個綽號:“駱駝”“ 被子”“黨內(nèi)的媽媽”。
不論“三怕”還是“三個綽號”,皆體現(xiàn)了任弼時一生“忠實于黨,忠實于人民”的高風亮節(jié)與偉大情懷。
任弼時身患嚴重高血壓,長期抱病堅持繁重工作。他從蘇聯(lián)治病回國后,醫(yī)生規(guī)定他每天工作不能超過4小時,實際上他經(jīng)常超出8小時。他說:“我們都是共產(chǎn)黨員,肩負著革命的重任,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葉劍英曾寫道:“他是我們黨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蓖緜円舶阉谋憩F(xiàn)喻為“駱駝精神”。
任弼時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是“五位常委”之一,但他為人厚道,公正熱情,不講“牌子”,不擺“架子”,對待干部就像“冬天蓋了一床棉被,讓大家感到十分舒服、暖和”。翻譯家?guī)熣茉谔K聯(lián)時因“肅反”而失去了工作,任弼時不僅為他找到了“飯碗”,還為他找到失散多年的妻女。任弼時曾與周恩來住同一個窯洞的東西兩間,每天早晨他出去時,怕開門聲“吵醒”周恩來,便躡手躡腳地從窯洞的窗戶跳出去。他在工作中堅持親力親為,對自己慎獨慎微,對同志則如避寒保暖的“被子”,嚴己寬人、親愛同志,形象體現(xiàn)了他難能可貴的“被子精神”。
任弼時艱苦樸素,珍惜革命的每一個“銅板”。對同志卻像“媽媽”一樣給予關(guān)愛。面對行政部門分給自己的小轎車,他不讓去領,堅稱舊車還可以坐;他住房臨街不安靜,但拒絕搬遷或整修,直到逝世還住在原房;他穿著老圍巾改織的舊毛衣,蓋著30年代所用的舊毯子,理所當然地認為“在國家大業(yè)初創(chuàng)、人民生活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一分錢也不應多花。當干部的一絲一毫也不能特殊?!辈⒍啻胃嬲]工作人員說:“你們不要以為現(xiàn)在進城了,應該闊氣一些了,這樣想就不對了,不能忘記目前我們國家和人民還有困難?!比绻f每個家中的“媽媽”都是對自己克勤克儉,而對親人卻“溺愛”“偏愛”的話,那么任弼時怕自己用錢多而對同志悉心關(guān)愛的“媽媽”綽號,當是真切地反映了他的可貴節(jié)操。
人生在世,有敬畏才能大無畏。敬畏的應該是人性、品德和規(guī)矩,不畏的大體是困難、挫折和邪惡。共產(chǎn)黨人更應明白這個道理,來自百姓不可忘記百姓和脫離百姓,執(zhí)政了,當官了,有權(quán)了,更要保持一點兒“害怕”心理,時刻警惕別把自己寫得太大了、說得太大了、畫得太大了、吹得太大了、看得太大了。不然,就會脫離群眾、天怒人怨。
慎終追遠,修身明志。凡人記下怕和愛,當能超凡入圣;共產(chǎn)黨人記下任弼時的“三怕”這筆留給后來者的精神財富,也會為繼往開來、實現(xiàn)美好愿景提供巨大的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