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芳
一、開放性教學的特征
1.人本性。人本性指的就是以人為本。尤其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本,教師主要是在旁邊指導,具有指導的作用。開放性教學的核心是人本性,人本性同時也是開放性教學的精神實質,人本性要求面向所有的學生教學且還要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互動性。在開放性教學的模式下,師生之間逐漸形成了生生、師生的立體互動。雖然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活動的設計者,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引領的作用,但教師還應該放下身段,允許質疑、接受差異等,從而不斷地從學生反饋的內容中得到新的信息,讓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起來,進而做到教學相長。學生則可以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和交流,相互補充、啟發(fā)等,對于互相取長補短。
3.探究性。由于開放性教學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可以多一點生活實際,少一點假象或者是預設,而且要重視不同學生的不同思路和觀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求知的欲望,讓他們從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而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積累語言知識。因此,開放性教學應該有開放的教學氛圍,而且應該多給學生留一些探究的空間和時間。
4.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想挖掘學生的潛力,使開放性教學的學習氛圍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敢做敢想的學習品質。將新舊知識在開放性教學模式下聯(lián)系起來,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而且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二、課堂觀察的特點
1.目的明確。要事先對觀察的事物,或者是事件,甚至是對對象、內容、方法、記錄方式等做一個完整的計劃。
2.針對性強。有針對性地觀察某一個教學現(xiàn)象或者是教學問題。
3.指向清晰。觀察的角度、記錄的信息、選取的片段等都有清晰的指向性,這是因為觀察有特定的目的。
4.記錄科學。課堂觀察包括了對現(xiàn)場的分析和描述等,而且還借助了特定的觀察工具,所以,通常都是對真實的、精確的場景的記錄,分析結果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三、實施開放性教學
1.開放的教學內容
(1)適當?shù)匮a充和刪減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知識或是求知的需要,在不影響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適當補充和刪減教材內容。
(2)擴展教學內容。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以某一點作為突破點來拓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并通過開發(fā)教學資源,拓寬學習的渠道等多種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替換教學活動和內容。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用其他的活動或者是語言來代替,當然,這也需要根據語言交際和教學的需要而定。
(4)調整教學順序。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增加可以吸引學生興趣的內容。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加一點貼近實際生活的內容,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當然這一切,都要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及學生認知特點的前提下進行的。
2.開放的教學評價
評價不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xù)的過程。它在輔助教育的同時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適應新課改理念的評價思想,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并通過學生的自評、教師的評價、家長評價、整體性評價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認識自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放的評價不能只關心學生學習結果,還應該關注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的過程。同時,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不同的年級的學生要用不同的評價方法。目前,小學英語教師面臨著學生人數(shù)多、執(zhí)教班級多等問題,導致教師沒有辦法單獨給每個學生做出恰當?shù)脑u價。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評價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評價有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這兩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欣賞別人優(yōu)點的方法是同學互評方式,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調動學生的評判、表述、認知等潛能則是學生自評方式。當然了,不管是學生自評還是同學互評的評價方式都需要教師做正確的引導。只有經過慢慢積累,學生才可以形成正確的評價能力。
3.開放的教學情境
教學課堂中的教學空間、師生關系等都是構成教學情境的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固定的教學空間等都隔斷了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的發(fā)展。所以,可以將開放的教學情境作為學生和老師對話及學生生活延伸的平臺。語言來自生活,同樣也實踐于生活,英語教學則就是語言教學,因此,我們創(chuàng)設的開放性的語言環(huán)境,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且符合學生思維的。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新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