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
閱讀重興趣,在興趣的激發(fā)下,學生才有強烈的欲望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圍繞著激活學生閱讀的興趣的要求,我們從方法引領、注重積累以及有效反饋等方面,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學為例,談談這方面的實踐。
一、播下一顆種子——課內滲透
“在教學中,想要學生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因此,點燃學生閱讀興趣的火焰,依靠教師命令式的要求是達不到預期目標的,我們應當結合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滲透和啟蒙,以點帶面地引領學生逐步走進閱讀的廣闊天地。
如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五冊《哪吒鬧?!肥且黄裨?,寫了小哪吒大鬧東海的故事。小哪吒勇敢正義的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靈。為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帶著這份興趣走進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我和學生進行了對話。
師:小哪吒還有好幾位非常要好的小伙伴,他們也一樣神通廣大,你們知道是誰嗎?
生1:我知道,是雷震子,我從動畫片上看過。
生2:還有土行孫。
生3:還有楊戩,他有三只眼睛。
師:他們都是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如果你們愿意和他們交朋友,就去找一找哪些書上寫了他們的故事,然后好好讀一讀。(學生紛紛點頭)
師:到時候老師請同學們來講一講這些神話人物的故事,看誰講得最精彩,好嗎?
生:(齊)好!
二、借來一縷春風——方法點撥
在提倡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適當?shù)亟探o學生一些普遍適用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能夠更為高效和專注。在進行點撥時,教師要注意將集體指導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避免“一刀切”式的強制要求,以免扼殺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冊《水上飛機》一課后,我向學生推薦了幾本少兒科普讀物,如《世上沒有傻問題》、《問天尋夢》以及《舒適的代價》等優(yōu)秀作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不認識的生字,紛紛跑過來詢問。我并沒有機械地要求學生自己去查字典,因為這樣做會讓學生的閱讀斷斷續(xù)續(xù),破壞閱讀活動的整體體驗。我給學生出了以下幾個點子。
(1)跳:遇上不認識的字沒關系,如果不影響理解,可以先跳過去。
(2)猜: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猜一猜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3)問:如果覺得這些生字影響了自己的理解,可以問老師或者家長,也可以問周圍的小伙伴。
這些方法與查字典互為補充,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閱讀的順暢感和整體性。同時,針對性較強的指導策略,讓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當閱讀量和閱讀面越來越大時,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生字的困擾,增加閱讀積累。
三、揚起一片風帆——快速提升
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鼓勵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在精讀與略讀的交叉結合中增強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擺脫對閱讀內容支離破碎的解析,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恐龍》后,我組織學生廣泛收集和閱讀關于古代地球的知識短文,并跳出一文一品的桎梏,有意識地忽略“品味文本”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歸原始的閱讀狀態(tài),即以文中描繪的生態(tài)場景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閱讀。在這種追求速度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被充分激發(fā)了。在此基礎上,我再進行整體回顧,凸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性認知。
(1)說整體:說一說你眼中的古代地球是什么模樣的。
(2)說局部:古代地球上什么動物(或者植物)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3)說細節(jié):如果你來到古代地球,你會觀察什么動物(或者植物)?你會觀察到什么?
四、搭建一方平臺——成果展示
學生的閱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淀之后,在老師和小伙伴們面前展示自我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通過搭建成果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以符合他們興趣和能力的形式,將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悟和體驗表達出來,是激發(fā)他們深入閱讀的有效激勵手段。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一課后,學生對科普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閱讀了同類題材的課外補充閱讀材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和發(fā)酵,學生對科普童話中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積累了豐富的表象,教師可以水到渠成地安排童話劇比賽。
(1)排一排:找到和你合作的小伙伴,挑選適合的閱讀內容,然后進行編排和試演。
(2)演一演:在經(jīng)過布置的教室里,讓學生各顯神通,展現(xiàn)科普童話故事中的精彩內容。
(3)評一評:教師發(fā)動學生互評和自評,并作出以正面鼓勵為主的總結性評價,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演員頒獎。
教師要以閱讀興趣為先導,適時適當?shù)剡M行點撥和引導,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盡情展露他們通過閱讀所得到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到收獲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拓展他們的閱讀空間,使他們的閱讀之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深遠。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