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顏+李東才
摘 要 2013年是教育改革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國家從戰(zhàn)略高度明確了今后教育改革的任務和目標,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近年來的發(fā)展特點是,學校數量、生師比、高考人數逐年下降,辦學規(guī)模、錄取率、師資水平和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總體呈現出普及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發(fā)展趨勢。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熱點是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采取“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tǒng)一高考”的招生考試制度,邁出了普通高中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借鑒經驗,創(chuàng)新普通高中辦學模式,聯系實際,完成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任務。
關鍵詞 普通高中發(fā)展趨勢改革熱點
普通高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關鍵一環(huán),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直接影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優(yōu)劣。我國的高中階段教育已經具有普及發(fā)展的特征。2013年初,教育部將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的工作重點定位在普通高中考試招生改革等方面,并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探索。
一、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趨勢回顧
近年來,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呈現出普及化程度和教育質量逐步提高,日益引起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傮w而言,普通高中在學校數量、辦學規(guī)模、高考人數、高考錄取率、生師比、師資水平、辦學條件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發(fā)展趨勢和特征。
1.學校數量下降,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
普通高中學校數量從2007年到2012年不斷減少,雖然每年減少數量不同,但總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見圖1)。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普通高中15681所,而2012年全國普通高中13509所,6年內普通高中學校減少了2172所,平均每年減少362所。雖然普通高中的數量在減少,但辦學規(guī)模卻在擴大,2010年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積39821.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00.52萬平方米;2011年40827.2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05.46萬平方米;2012年42246.6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19.36萬平方米。近兩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數和畢業(yè)生數也有所增加。2011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數2454.82萬人,比上年增加27.49萬人,增長1.13%;2012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數2467.17萬人,比上年增加12.35萬人,增長0.50%,畢業(yè)生人數791.50萬人,比上年增加3.76萬人,增長0.48%??偟陌l(fā)展趨勢是,普通高中學校數量逐年下降,但是辦學規(guī)模、在校生數和畢業(yè)生數反而有所增加。這也反映了普通高中教育普及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圖1資料來源:2007-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2.高考人數下降,高考錄取率逐年上升
全國歷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從2005年到2008還基本延續(xù)每年增加的發(fā)展趨勢,2008年成為轉折點,之后逐年減少,減幅明顯。但是每年高考的錄取人數和錄取率呈現增加態(tài)勢,逐年增長(見圖2)。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05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為877萬人,以后幾年連續(xù)增長,到2008年參加高考人數達到1050萬人,4年增加173萬人,平均每年增加43.25萬人,增幅明顯。但是,如圖所示,2008年以后,參加高考人數開始下降,從2008年的1050萬人減少到2013年的912萬人,減少138萬人,6年內平均每年減少23萬人。但是錄取人數和錄取率每年攀升,錄取人數從2005年的504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685萬人,增加18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5.86萬人;錄取率從2005年的57%增加到2012年的74.86%,平均每年增長2.55個百分點。
圖2資料來源:全國歷年參加高考人數和錄取人數統(tǒng)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3.生師比逐年下降,師資水平不斷提高
教師是教育三要素之一,一般而言,教育質量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水平的高低。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自2007年起,普通高中專任教師數量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144.31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159.50萬人;生師比逐年下降,從2007年的17.48∶1下降到2012年15.47:1。在師資水平提高方面,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逐年提高,從2007年的89.30%,提高到2012年的96.44%,增幅明顯,將近全部合格(見表1)。由此可見,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這是今后教育質量提高的根本保證。
表1普通高中專任教師數、學歷合格率和生師比
(2007-2012年)
表1資料來源:2007-2012年教育統(tǒng)計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4.普及程度提高,辦學條件逐步改善
普通高中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不僅表現在近兩年普通高中招生數量和在校生數量的小幅增加上,而且普通高中的毛入學率從2007年至2012年一直呈現出上升態(tài)勢(見圖3)。2013年8月16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統(tǒng)計顯示,我國高中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了85.0%,正在逐步接近2020年高中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90%的目標[1]。高中毛入學率2007年到2012年逐年提高,2007年高中的毛入學率僅有66%,2012年達到85.0%,增幅明顯,平均每年增加3.16個百分點。毛入學率的提升直接反映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
圖3資料來源:2007-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不僅如此,普通高中在不斷普及的同時,辦學條件也在不斷改善,具體表現在普通高中設施設備配備達標學校的比例逐年提高(見表2)。如表所示,從2007年到2012年普通高中設施設備配備達標學校的比例,除了2011年有所下降外,基本上逐年上升。普通高中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例83.01%,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83.39%,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音樂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80.6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美術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81.8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理科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85.81%,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80.29%,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表2普通高中設施設備配備達標學校的比例(2007-2012年)
表2資料來源:2007-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二、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熱點問題透析
近年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課程設置、異地高考、高考錄取指標分配、文理分科與否、擇校等問題不斷被提出。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的熱點問題,涉及到普通高中考試招生改革、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中外合作辦學等方面。2013年將會成為普通高中教育考試改革繼往開來的一年。
1.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提出與深化
2013年1月23,教育部發(fā)布2013年工作要點,提出“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開展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點及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2]等改革目標。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為2013年的高考改革制定了明確目標。2013年2月2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在2013年工作要點中進一步強調“完善政策措施,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多次強調要進行“深化普通高中考試招生改革”。明確提出2013年的重點工作是“組織深入調研,提出推進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目標和政策措施。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制定《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指導意見》?!盵3]2013年7月2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從招生規(guī)模、統(tǒng)籌管理、服務面向、生源渠道和“陽光工程”等方面對高中教育招生工作做出明確要求。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做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tǒng)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4]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進一步明確了今后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預計2014年上半年國家發(fā)布總體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實施意見,并開始試點,到2017年開始實施,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我國科學完整的現代招生體系。
2.“學業(yè)水平+綜合素質+高考”的招考制度
我國1978年恢復高考,30多年來高考在做出貢獻的同時,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多年來招生考試一直存在“評價標準相對單一、選拔方式相對單一、入學通道相對單一”的問題,影響了正常的人才選拔工作。高考一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部分考生才能進入高等學校。此次改革的核心特征是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圍繞高考轉,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個性發(fā)展,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逐步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高考將采取“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tǒng)一高考”的招生考試制度。其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基礎,綜合素質評價重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目的是考察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
此次改革的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yè)完成情況,分“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這樣就會避免以往的“分分計較”。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學習考試,學一門清一門。劉利民指出,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可以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將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地設置考試科目。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5]走在高考改革前列的當屬北京,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兩項改革方案,對高考進行了多項“實質性變革”。英語考試改革是這次改革的重點,引起廣泛關注。北京市的高考改革“可視為吹響了未來教育體制重大改革的集結號,表現出了我國對教育改革所持有的堅定決心”[6]。
3.多樣化改革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也是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的熱點問題。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加強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建設”的改革發(fā)展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已經引起了地方政府以及學校的高度重視,各地依據自身特點和區(qū)域優(yōu)勢努力探索多樣化發(fā)展之路,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但是各地的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存在功利化和盲目發(fā)展的問題,只注重在單一特色上下功夫,缺乏創(chuàng)新。
2003年《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指引了我國十年來的中外合作辦學。普通高中的國際班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收費、證書頒發(fā)等環(huán)節(jié)一度非?;靵y,嚴重影響其正常發(fā)展。《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完善市場選擇和淘汰機制,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支持辦好一批高起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據悉,目前教育部門已擬定《高中階段國際項目暫行管理辦法》,對高中國際班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可能2014年1月正式出臺。屆時將對各種形式的國際部、出國班、出國中介機構等項目進行規(guī)范治理。
三、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建議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推進國家和社會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管理等各方面都開展了改革實踐。普通高中教育的發(fā)展就是在這一大趨勢下進行的改革探索,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改革潮流,努力辦出讓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高中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各類人才。
1.以國家政策為指導,明確改革方向
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僅需要學習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各種政策文件、規(guī)章制度、改革措施,還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發(fā)展規(guī)劃,也要了解與教育有關的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前沿問題,為教育領域的改革服務。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實質、內涵以及外延,進行深入思考,明確改革方向,在實踐中以此為指導,努力做好普通高中教育的各項改革。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是指導我們進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行動指南,應該認真學習。
2.借鑒經驗,結合實際完成教改任務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國家統(tǒng)一部署下逐步開展。如果說2013年是改革開端的話,那么2014年到2017年將是其重要的過渡時期,2017年到2020年將是其實踐與總結時期。到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完成之際,我國將會建立起科學完整的現代招生考試體系。各種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北京已經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試圖“通過試卷結構調整和試卷分值的變化,以及招生方式的更加合理化,給全社會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7],為其他地區(qū)2014年的初步試點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我們要學習北京普通高中改革的各項措施,總結他們的經驗教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自己的改革措施,出色完成本地區(q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任務。
3.加大經費投入,創(chuàng)新普高辦學模式
由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國家和政府投入其中的經費遠比普通高中要多,導致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今后政府要加大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力度,尤其是教育基礎薄弱縣區(qū)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為普通高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樣化發(fā)展、特色發(fā)展,以及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等工作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普通高中的各項改革順利實施。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僅僅強調突出特色是不夠的,要在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與改革呈現出普及化趨勢,毛入學率逐年提高,教育設施配備達標學校不斷增多,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日益提高。高考參加人數逐年下降,學生錄取人數和錄取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2013年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關鍵一年,黨和國家從戰(zhàn)略高度提出教育改革目標,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網站,2010-07-29.
[2]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1-2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2-21.
[4]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新華每日電訊2版,2013-11-16.
[5] 吳晶,劉奕湛.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將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EB/OL].新華網,2013-12-05.
[6] 董城,杜弋鵬,張景華.10月21日,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面世——北京:教育改革打出組合拳.光明日報,2013-10-22.
[7] 趙婀娜.改變考試結構、優(yōu)化招生方式.北京高考英語減了50分.人民日報,2013-10-22.
[作者:王永顏(1976-),男,河北邢臺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博士,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李東才(1983-),男,河北邢臺人,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王穎】
*該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全球化視域下中外學生留學趨勢及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啟示”(課題批準號:DGA120222)的研究成果之一
2.“學業(yè)水平+綜合素質+高考”的招考制度
我國1978年恢復高考,30多年來高考在做出貢獻的同時,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多年來招生考試一直存在“評價標準相對單一、選拔方式相對單一、入學通道相對單一”的問題,影響了正常的人才選拔工作。高考一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部分考生才能進入高等學校。此次改革的核心特征是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圍繞高考轉,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個性發(fā)展,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逐步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高考將采取“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tǒng)一高考”的招生考試制度。其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基礎,綜合素質評價重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目的是考察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
此次改革的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yè)完成情況,分“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這樣就會避免以往的“分分計較”。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學習考試,學一門清一門。劉利民指出,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可以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將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地設置考試科目。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5]走在高考改革前列的當屬北京,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兩項改革方案,對高考進行了多項“實質性變革”。英語考試改革是這次改革的重點,引起廣泛關注。北京市的高考改革“可視為吹響了未來教育體制重大改革的集結號,表現出了我國對教育改革所持有的堅定決心”[6]。
3.多樣化改革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也是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的熱點問題。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加強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建設”的改革發(fā)展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已經引起了地方政府以及學校的高度重視,各地依據自身特點和區(qū)域優(yōu)勢努力探索多樣化發(fā)展之路,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但是各地的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存在功利化和盲目發(fā)展的問題,只注重在單一特色上下功夫,缺乏創(chuàng)新。
2003年《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指引了我國十年來的中外合作辦學。普通高中的國際班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收費、證書頒發(fā)等環(huán)節(jié)一度非?;靵y,嚴重影響其正常發(fā)展?!?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完善市場選擇和淘汰機制,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支持辦好一批高起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據悉,目前教育部門已擬定《高中階段國際項目暫行管理辦法》,對高中國際班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可能2014年1月正式出臺。屆時將對各種形式的國際部、出國班、出國中介機構等項目進行規(guī)范治理。
三、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建議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推進國家和社會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管理等各方面都開展了改革實踐。普通高中教育的發(fā)展就是在這一大趨勢下進行的改革探索,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改革潮流,努力辦出讓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高中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各類人才。
1.以國家政策為指導,明確改革方向
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僅需要學習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各種政策文件、規(guī)章制度、改革措施,還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發(fā)展規(guī)劃,也要了解與教育有關的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前沿問題,為教育領域的改革服務。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實質、內涵以及外延,進行深入思考,明確改革方向,在實踐中以此為指導,努力做好普通高中教育的各項改革。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是指導我們進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行動指南,應該認真學習。
2.借鑒經驗,結合實際完成教改任務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國家統(tǒng)一部署下逐步開展。如果說2013年是改革開端的話,那么2014年到2017年將是其重要的過渡時期,2017年到2020年將是其實踐與總結時期。到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完成之際,我國將會建立起科學完整的現代招生考試體系。各種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北京已經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試圖“通過試卷結構調整和試卷分值的變化,以及招生方式的更加合理化,給全社會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7],為其他地區(qū)2014年的初步試點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我們要學習北京普通高中改革的各項措施,總結他們的經驗教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自己的改革措施,出色完成本地區(q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任務。
3.加大經費投入,創(chuàng)新普高辦學模式
由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國家和政府投入其中的經費遠比普通高中要多,導致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今后政府要加大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力度,尤其是教育基礎薄弱縣區(qū)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為普通高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樣化發(fā)展、特色發(fā)展,以及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等工作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普通高中的各項改革順利實施。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僅僅強調突出特色是不夠的,要在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與改革呈現出普及化趨勢,毛入學率逐年提高,教育設施配備達標學校不斷增多,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日益提高。高考參加人數逐年下降,學生錄取人數和錄取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2013年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關鍵一年,黨和國家從戰(zhàn)略高度提出教育改革目標,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網站,2010-07-29.
[2]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1-2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2-21.
[4]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新華每日電訊2版,2013-11-16.
[5] 吳晶,劉奕湛.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將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EB/OL].新華網,2013-12-05.
[6] 董城,杜弋鵬,張景華.10月21日,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面世——北京:教育改革打出組合拳.光明日報,2013-10-22.
[7] 趙婀娜.改變考試結構、優(yōu)化招生方式.北京高考英語減了50分.人民日報,2013-10-22.
[作者:王永顏(1976-),男,河北邢臺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博士,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李東才(1983-),男,河北邢臺人,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王穎】
*該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全球化視域下中外學生留學趨勢及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啟示”(課題批準號:DGA120222)的研究成果之一
2.“學業(yè)水平+綜合素質+高考”的招考制度
我國1978年恢復高考,30多年來高考在做出貢獻的同時,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多年來招生考試一直存在“評價標準相對單一、選拔方式相對單一、入學通道相對單一”的問題,影響了正常的人才選拔工作。高考一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部分考生才能進入高等學校。此次改革的核心特征是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圍繞高考轉,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個性發(fā)展,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逐步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高考將采取“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tǒng)一高考”的招生考試制度。其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基礎,綜合素質評價重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目的是考察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
此次改革的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yè)完成情況,分“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這樣就會避免以往的“分分計較”。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學習考試,學一門清一門。劉利民指出,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可以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將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地設置考試科目。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5]走在高考改革前列的當屬北京,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兩項改革方案,對高考進行了多項“實質性變革”。英語考試改革是這次改革的重點,引起廣泛關注。北京市的高考改革“可視為吹響了未來教育體制重大改革的集結號,表現出了我國對教育改革所持有的堅定決心”[6]。
3.多樣化改革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和中外合作辦學問題也是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的熱點問題。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加強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建設”的改革發(fā)展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已經引起了地方政府以及學校的高度重視,各地依據自身特點和區(qū)域優(yōu)勢努力探索多樣化發(fā)展之路,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但是各地的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存在功利化和盲目發(fā)展的問題,只注重在單一特色上下功夫,缺乏創(chuàng)新。
2003年《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指引了我國十年來的中外合作辦學。普通高中的國際班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收費、證書頒發(fā)等環(huán)節(jié)一度非?;靵y,嚴重影響其正常發(fā)展。《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完善市場選擇和淘汰機制,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支持辦好一批高起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據悉,目前教育部門已擬定《高中階段國際項目暫行管理辦法》,對高中國際班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可能2014年1月正式出臺。屆時將對各種形式的國際部、出國班、出國中介機構等項目進行規(guī)范治理。
三、2013年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建議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推進國家和社會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管理等各方面都開展了改革實踐。普通高中教育的發(fā)展就是在這一大趨勢下進行的改革探索,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改革潮流,努力辦出讓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高中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各類人才。
1.以國家政策為指導,明確改革方向
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僅需要學習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各種政策文件、規(guī)章制度、改革措施,還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發(fā)展規(guī)劃,也要了解與教育有關的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前沿問題,為教育領域的改革服務。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實質、內涵以及外延,進行深入思考,明確改革方向,在實踐中以此為指導,努力做好普通高中教育的各項改革。教育部門頒發(fā)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是指導我們進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行動指南,應該認真學習。
2.借鑒經驗,結合實際完成教改任務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國家統(tǒng)一部署下逐步開展。如果說2013年是改革開端的話,那么2014年到2017年將是其重要的過渡時期,2017年到2020年將是其實踐與總結時期。到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完成之際,我國將會建立起科學完整的現代招生考試體系。各種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北京已經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試圖“通過試卷結構調整和試卷分值的變化,以及招生方式的更加合理化,給全社會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7],為其他地區(qū)2014年的初步試點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我們要學習北京普通高中改革的各項措施,總結他們的經驗教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自己的改革措施,出色完成本地區(q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任務。
3.加大經費投入,創(chuàng)新普高辦學模式
由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國家和政府投入其中的經費遠比普通高中要多,導致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今后政府要加大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力度,尤其是教育基礎薄弱縣區(qū)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為普通高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樣化發(fā)展、特色發(fā)展,以及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等工作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普通高中的各項改革順利實施。普通高中的發(fā)展,僅僅強調突出特色是不夠的,要在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與改革呈現出普及化趨勢,毛入學率逐年提高,教育設施配備達標學校不斷增多,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日益提高。高考參加人數逐年下降,學生錄取人數和錄取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2013年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關鍵一年,黨和國家從戰(zhàn)略高度提出教育改革目標,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網站,2010-07-29.
[2]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1-2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2013年工作要點[EB/OL].教育部網站,2013-02-21.
[4]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新華每日電訊2版,2013-11-16.
[5] 吳晶,劉奕湛.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將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EB/OL].新華網,2013-12-05.
[6] 董城,杜弋鵬,張景華.10月21日,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面世——北京:教育改革打出組合拳.光明日報,2013-10-22.
[7] 趙婀娜.改變考試結構、優(yōu)化招生方式.北京高考英語減了50分.人民日報,2013-10-22.
[作者:王永顏(1976-),男,河北邢臺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博士,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李東才(1983-),男,河北邢臺人,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王穎】
*該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全球化視域下中外學生留學趨勢及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啟示”(課題批準號:DGA12022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