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茜
我從小就喜歡戲曲,最初是從看山東呂劇開始的。我的家鄉(xiāng)有種風俗,每逢有人去世,為了表示緬懷悼念,在埋葬當天,家里都要專門請“吹打班”唱戲,唱的多為山東呂劇。當?shù)氐睦习傩諘劼曏s來,在吊唁完后聽上幾段。當然,這里表演的內(nèi)容大多以兒女孝道、禮儀德行為主,主要有《墻頭記》《轅門斬子》等。那時候我雖聽不懂戲文,但還是認識了戲曲,驚艷于戲曲服飾之絢麗、多彩、迷人,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穿戴身上。
長大后我喜歡上了書法,偶爾畫點花鳥畫,當然,也一直沒有割舍對戲曲的熱愛。令人驚訝的是,我發(fā)現(xiàn)戲曲舞臺上的生、旦、凈、末、丑,唱、念、坐、打竟然在我心中構(gòu)成了一幅幅流動著的詩一樣的水墨畫軸,尤其是女子的水袖表演更體現(xiàn)著書法中線條的活脫靈動之美,展現(xiàn)了女子的嫵媚、柔美,讓人如醉如癡。藝術(shù)是相通的,是交融的,在欣賞戲曲的同時可以感悟到戲曲之外的厚重的藝術(shù)價值,我常常沉醉其中,受益匪淺,練習書法也得心應手了許多。
我還喜愛戲曲中的女妝,這體現(xiàn)了古代人民對女性的一種審美標準。丹鳳眼、紅粉腮、鵝蛋臉、鬢頭釵,櫻桃小口一點點,長長眉線垂下來,這就是古代人對美女的界定。你看那《鎖麟囊》中新娘出嫁時那一身嬌艷的紅色行頭,真是富麗華貴,美麗絕倫。加上這位富家小姐有一顆善于體察人情世故、溫柔大方、傾囊濟貧的美好心靈,更使其顯得美好動人,把戲曲中紅色服飾的表現(xiàn)推到了極致。還有白娘子純白扮相的簡約、高雅,蘇三以黑色為主的扮相的肅然、冷靜、平實,這又是一種極致,是一種單色調(diào)的視覺享受。還有刀馬旦穆桂英、百花公主等,又體現(xiàn)了女性的颯爽英姿,裝扮干凈利落,俊俏伶俐,讓人賞心悅目。
在生、旦、凈、末、丑這些角色中,旦角如同一枝蘭花悄然綻放。沒有旦角,戲就不會那么生動多彩。這不單單是因為女性唱腔優(yōu)美,唱功之外的頭飾、臉譜、服裝也是戲曲好看迷人的重要因素。旦角的服裝,精美獨到,用不同的色彩、紋飾、風格等元素,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氣質(zhì)的女子形象。她們那異樣的風采,總是能給我以不同于現(xiàn)代美的享受。
假如我穿上那美麗的服裝,會是什么樣呢?有時,在節(jié)日廟會上看見搭臺唱戲的,我總是逗留很長時間,心里總有一股沖動想對人家說:“也給我畫個臉譜吧?!?/p>
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有幸走入戲曲百花園里,圓我多年的夢想。
(指導老師 吳培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