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
為什么那么多人補刀芮成鋼?
他剛出事時,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半以上的人在轉(zhuǎn)發(fā)各種“芮成鋼”的文章,大多是落井下石的嘲笑和唯恐自己不是終極致命那一砍的“神補刀”。
對于拿電視機當顯示器用的我來說,自從知道芙蓉姐姐后,便對各路知名人士有了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雖然對“故宮星巴克”事件和“質(zhì)問駱家輝經(jīng)濟艙”事件有所耳聞,也并未因此關(guān)注過芮成鋼先生,只是隱隱覺得作為CCTV的知名主持,這樣做不僅格局太小,而且明確政治不正確——雖然CCTV平臺的影響力不如往昔,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到底是為了出名,還是為了別的?
當然,你我都懂,他出事不是因為他說了這么多出格的話,而是另有其因。但他那些出格言行的反應(yīng),到底還是在他被帶走后以排山倒海之勢爆發(fā)了。走在他前面的、職位比他高得多的郭振璽、甚至李東生也沒在社交媒體上掀起那么高的波瀾。
如果輿論真的能左右判決,那他因為言語觀點給別人帶來的不愉悅,如今大概要數(shù)倍地報應(yīng)在他自己身上了。
我突然想起一部叫《人生在線》的紀錄片系列在2000年拍攝的關(guān)于馮小剛的紀錄片。片中馮小剛說:“出于生存的需要,你首先得清楚,你是從哪兒來的,要到哪兒去。我從一個小市民的家庭里頭出來,我最后要走上一條成功之路,也就決定了我的很多的接人待物的方式。一方面我們內(nèi)心非常主動,我們不斷地要從內(nèi)心的根本愿望出發(fā),我們要出擊。一方面,我們又很被動,我們其實更多地還是取決于你取悅別人的程度。這點呢,和干部子弟就不一樣,和那些世家的孩子也不一樣?!习傩盏暮⒆尤鲋e,說瞎話,為什么?因為他承擔不起他表達了真實看法之后,所產(chǎn)生的那種惡果。所以我們就注定了我們是謹小慎微地做人、做事,處處容易換位思考,容易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這樣一個事兒出來了,你高興了,別人高興不高興?別人不痛快了,他能讓你有多不痛快?!?/p>
這樣的道理,被貼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標簽的芮成鋼不會不知道。不要說名氣地位如芮成鋼的人知道,連普通的中產(chǎn)階層都很知道。
有個名牌小學(xué)的家長告訴我,只要班主任在微信圈里發(fā)個“雞湯”帖子,頓時會引來各種贊嘆聲,付得起高昂學(xué)費的家長們多是活得滋潤的中產(chǎn)階級,也早已把微信圈的名字改成“孩子名字+爸爸或媽媽”。高呼萬歲的次數(shù)越多,自家孩子名字閃現(xiàn)的機會就越多。就算沒討著好,老師至少不會對這個孩子反感吧。
不管芮成鋼的言語立場是否出自真心,也不用去管他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寬容一點看,話說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回答。與其責怪芮成鋼投機取巧,不如更多地去責怪鼓勵和容忍他的背后平臺。他不過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渴望取得成功的青年而已。
至于北大錢理群教授提到“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回想這些年來我碰到的中西方成功人士,幾乎無一不是。他們的區(qū)別在于:有的人真性情些,有的人客套一些;有的人參與慈善,有的人不參與;有的人成功以后回饋社會,更高尚些,有的人把錢財留給孩子,更實惠些。如果擔心“這種人一旦掌握權(quán)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那應(yīng)該趕快修繕權(quán)力運行的機制,而不是指責“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們的道德修養(yǎng)。
如果“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一種道德批判,那這道德標準相對于當下的中國社會有點太高了。在扶起老太太都要先擔心一下是否會被訛詐的當下,一味去斥責“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有些過于苛刻了。畢竟,很多時候,這個國家的道德底線比法律底線還要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