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嫻 隴問菊 王培玉 張海英 陳玉珍
貴州省六枝特區(qū)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貴州六枝 553400
我院于2012年起對部分患者開展了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查的5項指標檢測,旨在探討本地區(qū)產(chǎn)毒的Hp抗體檢測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意義。Warren和Marsha11自1984年從人胃黏膜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e1icobacterpy1ori,HP)后,多年的科學醫(y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誘發(fā)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1],主要誘發(fā)消化性潰瘍的因素,是誘發(fā)胃癌的重要因素,其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H.py1ori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我國的H.py1ori現(xiàn)癥感染率范圍42%~64%,平均55%[2]。我院對800例患者采用免疫印跡技術(shù)進行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取得較滿意效果,并對其治療方式進行了一定程度深入的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我院自2013年1月1日—年7月31收治的上胃腸疾病患者及許多胃腸外疾病,如(腦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肺Ca﹑肝硬化)等各類患者800例,年齡14~85歲,平均年齡為42.34歲。男性394例,女性416例。
對我院自2013年1月1日—7月31收治的上胃腸疾病患者及許多胃腸外疾病,如(腦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肺Ca﹑肝硬化)等各類患者800例,采用免疫印跡技術(shù)檢測上述800例患者的幽門螺桿菌IgG抗體分型,對其中Hp抗體I型志愿患者采取無痛胃鏡檢查以及病理檢查,對患者所患疾病進行確診。并對確診患者進行長時間的隨訪,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分析胃腸道疾病患者以及胃腸外疾病患者的患病概率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guān)系。采用二聯(lián)抗生素法進行Hp根除治療。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抽取待檢者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按說明書操作。將提取的Hp全菌體抗原(含有CagA、vacA和尿素酶A、B亞單位等)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按分子量大小不同依次分開,電轉(zhuǎn)至印跡膜上,與待檢者血清反應(yīng),如果被檢血清中含有Hp抗體,會與印跡膜上相應(yīng)Hp抗原結(jié)合,加入酶聯(lián)第二抗體和顯色劑,Hp抗原位置即出現(xiàn)顯色帶,與Hp抗體標準區(qū)帶比較,即可判斷出何種Hp感染。檢測操作中重點需要注意:①濃縮洗滌液第一次使用時需整瓶稀釋,否則瓶中有結(jié)晶會影響稀釋濃度。②顯色劑使用前先輕搖混勻。③不同批號的標準帶不能混用。④檢測時反應(yīng)槽盡量在搖床上進行,其反應(yīng)效果更佳[3]。
HpI型:免疫印跡技術(shù)顯示CagA和/或VacA抗體陽性;HP II型:免疫印跡技術(shù)顯示僅尿素酶抗體陽性,CagA和VacA抗體陰性;Hp陰性:CagA、VacA和尿素酶抗體均陰性[4]。
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中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經(jīng)挑選后,涵蓋I型、II型Hp感染患者120例,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顯著區(qū)別。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膠囊1g,Bid;克拉霉素分散片0.5,Bid治療。研究組采用氨芐青霉素(阿洛西林)+替硝唑或奧硝唑靜滴治療。治療停藥一個月后,對患者進行14C-尿素呼氣檢查 (14C-UBT),以患者CO2呼氣含量低于100dpm/mmo1為閾值判定患者是否Hp根除。
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423例,陰性377例,陽性率為52.88%;其中I型 220例,占52.01%;II型 203例,占47.99%。
自220例I型Hp感染患者中,經(jīng)評估后及患者意愿,挑選140例行無痛胃鏡檢查及病理檢查,其中:慢性胃炎70例,胃潰瘍37例,十二指腸潰瘍30例,胃癌3例;病理檢查:慢性炎癥90例,腸化30例,輕度不典型增生27例,胃癌3例。
經(jīng)治療后,對照組患者14C-UBT值為(90.2±64.8)dpm/mmo1 CO2;研究組患者 14C-UBT 值為(68.9±45.6) dpm/mmo1CO2,治療組的14C-UBT值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結(jié)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Hp根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結(jié)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表1所示。
研究表明,許多消化道疾病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guān)系,已經(jīng)得出確切的相關(guān)性的疾病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慢性胃炎、潰瘍性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癌;除此之外,和幽門螺桿菌顯示出了較高的相關(guān)性的疾病還包括肺癌、糖尿病、肝膽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跡技術(shù)檢測幽門螺桿菌,免疫印跡檢測能非常清楚的反映人體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免疫學體液反應(yīng)全部變化,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可以排除很多非特異抗原對檢測的干擾。免疫印跡檢測需要的血清量很少,且檢測快速,僅需要1OμL血清,1~2 h后就可以得到結(jié)果,因此,其可以很好應(yīng)用于Hp的臨床檢測。研究表明,人的機體難以對Hp感染產(chǎn)生具有保護性質(zhì)的抗體,導(dǎo)致Hp的疫苗無法達到很好的預(yù)防以及治療效果,且無法避免Hp二次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抗體一般是針對Hp分泌的毒素或蛋白抗體,具有一定的“減毒”作用。該免疫學機制表現(xiàn)為臨床早期Hp感染難以發(fā)現(xiàn)明顯癥狀,但分子水平的免疫印跡結(jié)果則可以顯示出顯著異常,該異常表現(xiàn)為Hp抗體增多且滴度升高,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時間較長的患者由于長時間的抗原刺激從而出現(xiàn)免疫耐受,“減毒”抗體的滴度逐漸下降從而引起潰瘍、糜爛、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
表1 治療后兩組Hp根除情況比較
本研究對照組采用了阿莫西林膠囊1g,Bid;克拉霉素分散片0.5,Bid治療方式,研究組采用了氨芐青霉素(阿洛西林)+替硝唑或奧硝唑靜滴治療方式。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藥效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這可能是由于研究組采用的給藥方式為靜滴,這樣對患者的病情的穩(wěn)定以及Hp的根除都有較好的療效,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采取口服的方式給藥,生物利用度遠遠低于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但口服給藥,患者依從性強,適合長期用藥。但是由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口服給藥時對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吸收速度并無很高要求,口服藥物也可以快速達到治療靶標部位,且口服藥物給藥方便,患者依從性強,因此,靜脈給藥方式并非最優(yōu)選擇方案,僅針對于重癥患者需要大劑量快速給藥或不方便口服給藥的病人,一般可以根據(jù)病情輕重緩急,臨床選擇適當?shù)慕o藥方式[5]。
采用免疫印跡手段可以一次性、快速檢測到Hp抗體譜,同時對不同的抗體分型的檢測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有利于臨床上對于胃腸道外疾病以及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有利于預(yù)防早期胃Ca的發(fā)生,增強Hp感染認識,降低Hp感染率,使“胃”更健康。
[1]郝泉,秦玉君,劉彥平.碳 13尿素呼氣試驗在診斷幽門螺桿感染中的應(yīng)用[J].醫(yī)學信息,2012,25(3).
[2]Aydemir S,Ozdemir BH,Gur G,et a1.Effect of He1icobacter py1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1ia1 ce11kinetics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rena1 fai1-ure[J].Wor1d JGastroentero1,2005,11(45):7183-7187.
[3]尹曙明,項平,肖立,等.三聯(lián)療法結(jié)合服藥后體位改變根除殘胃幽門螺桿菌的療效研究[J].胃腸病學,2013,18(2):86-90.
[4]隋昕珂,吳本儼,李園.老年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患者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前后的病理學研究 [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11(5):341-344.
[5]朱人敏,秦蘇堤,金鑫鑫,等.幽門螺桿菌分型與上消化道疾病的關(guān)系[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5,18(10):91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