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新
【內容摘要】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必須突出實驗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確立好學生的主體地位,精選實驗、課堂中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用好媒體資源、聯(lián)系生活、積極展開評價,以實現化學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革新途徑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及深化,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實踐性教學開展日益深入?;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過程中可以引發(fā)、拓展學生思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知識,領悟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因此,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要全面實現化學教學目標,就必須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立足實際,選擇實驗
高中化學所含知識點、實驗內容較多,受教學條件、實驗場地、課時限制等因素影響,無法逐一展開,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材重難點,選擇代表性實驗,并結合所能使用的教學資源進行實驗,展開重點學習與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化學反應、現象及相關知識。
如在講解“金屬及其化合物”章節(jié)中,涉及到金屬與非金屬反應、與水的反應、金屬離子焰色反應及氫氧化物制取等多項試驗,教師在參考、整合教參、教材后,重點選擇金屬Na,先后做Na在空氣中的變化實驗、Na的加熱實驗及Na在水中的變化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通過系列性實驗學生會發(fā)現在常溫空氣中,Na表面呈現變黑——變潮濕——變干、呈晶狀物——變成白色粉末現象,Na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黃色火焰,Na與水反應實驗中會發(fā)生銀白色金屬急速旋轉、發(fā)出嘶聲——融化成銀白色小球,且光色閃亮——與水劇烈反應,放出氫氣——小球縮小至消失。當學生看到這些不同的現象后,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此時,教師結合實驗現象,向學生解說反應原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效果甚好。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參與
教學活動中,學生永遠是第一位的,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課堂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化學實驗,讓學生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師生互動、探究合作的雙邊關系,以提升教學實效。
其一,借助多彩的實驗效果,提升學生興趣。如教師運用噴泉實驗、鋁熱反應等實驗,讓學生感受反應物的光彩、多變,引導學生對多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思考,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將學生吸引到課堂學習中,營造一個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其二,采用多種教法,提升學生參與力。實驗教學關鍵實施主體在于學生,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實驗之中,讓學生感受實驗之妙的同時,產生自我試驗的欲望。老師適度放權,在講解、演示完實驗后,采用小組競賽——個人表演方式,從每一組中選擇一位學生代表上臺操作實驗,并對操作進行評分,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表現欲,且能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行為,讓學生把握最基本、細節(jié)性的操作程序;如充分利用實驗課,讓學生按照所學理論進行自我試驗,教師對學生操作行為進行實時指導,這就直接將學生引入實驗情境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
三、運用媒體,提升效果
多媒體資源將圖文聲形凝聚于一體,能夠以畫面、動畫、視頻等形式將實驗內容、實驗情境及實驗現象呈現出來,這不但提升了實驗的生動性、形象性,且利于展現一些難度高、所需支持材料多、操作程序復雜、危險系數高的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更新學生的知識結構。
如在金屬離子焰色反應實驗中,所涉及的金屬離子眾多,課堂中不能一一演示,因此,講述時借助多媒體,邊播放金屬離子反應視頻,邊介紹各種反應現象,為學生感受多彩多姿的化學世界提供一個可觀、可感的媒體世界;如在講解分子、原子運動時,可借助多媒體模擬運動,讓學生直觀認識微妙的微觀世界,觀看粒子運動軌跡,這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且能刺激學生進一步鉆研化學世界,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研精神。
四、聯(lián)系生活,擴展實踐
知識來自于生活,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實驗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現象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應充分利用化學理論解說生活中的現象,實現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識應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活中的材料、現象均是實驗教學可用的材料,教學中應積極將多種生活材料搬進課堂。如鐵的有關實驗中,教師可讓學生自帶少量鐵絲,在課堂上集體做鐵絲燃燒試驗,鐵的氫氧化物制取實驗前,讓學生籌集實驗儀器,或是讓學生利用廢棄物自制儀器用品等。這不但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且利于刺激學生在課外、生活中發(fā)現化學,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精神。另一方面,將化學理論運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眾多現象可反映高中化學相關理論,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如在學習氯水的漂白作用原理后,學生可利用此知識解說生活中的漂白現象,在觀看氨氣噴泉實驗后,學生可聯(lián)想生活中的噴泉現象等。這利于學生實現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力、實踐力。
五、及時評價,全面整合
及時有效地評價是指導學生學習、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結束時,教師都應展開評價。
一方面,展開過程性評價,此時關注學生表現力、操作行為的指導,對學生易出現、多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行為,及時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以減少操作失誤、提升學生實驗情趣。另一方面,進行總結性評價,并進行知識整合;在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內容、呈現現象、學生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價,并以問答方式,將所學知識、實驗內容貫穿起來,讓學生全面回顧已學知識,穩(wěn)固學生認知。
實驗是學生全面了解化學、感受化學魅力的重要途徑?;瘜W實驗教學中,教師只有結合教材、面向學生,采用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等方式,向學生呈現多彩的化學世界,才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力,也才能實現化學實踐性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海霞.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實驗意識[J]. 化學教學,2010(09).
[2] 歐明銘、彭玉琳.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J]. 新課程學習(中),2011(07).
[3] 劉學云.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 新課程(下),2011(06).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