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普翻譯,科技先行

      2014-09-17 09:52:14山東師范大學
      外文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術語譯者書籍

      山東師范大學 徐 彬

      一、導言

      普通讀者一般會認為科普讀物要用最簡單的話來把科學道理講明白。其實,科普也要分層次的,作者行文的時候,要根據(jù)目標讀者的定位,確定自己的文風。同時,科普文本又不同于科技文本,坊間常見的英語文體學書籍所指出的某些科技文本的文體特點,科普文本并不一定全都具備。對于這一點,王振平在“科普著作的文體與翻譯”一文中有相關的分析,他指出:“科普文體和普通英語文體并無多大差異,差別只在于科普文章說的是科學的內(nèi)容,科學技術詞匯更多一些而已”(王振平 2006: 37)。

      而像《第一推動叢書》這種層次的科普書籍,筆者認為應該定義為“嚴肅科普”,因為其讀者對象,并非一般科普那樣是“普通”的初級階段的讀者,而更多是針對成人,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此外,像筆者翻譯的《藝術宇宙》等書籍,與其說是科普,不如說是科學哲學類的思辨作品。此類科普書籍的嚴肅性,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話題嚴肅。舉凡宇宙的命運、科學發(fā)展的未來、復雜性科學等等,都是現(xiàn)代科學所探索的重大話題。

      2)行文嚴謹。單就筆者參與翻譯的《宇宙為家》、《藝術宇宙》等而言,原作者的文風體現(xiàn)出選詞嚴謹、邏輯縝密等特點,在探討復雜理論的時候,并不避諱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yè)術語,但這又絕不是像一些人文學科的論文那樣故作高深。

      可以想見,這樣的“嚴肅科普”,其中的科學原理、科學術語、科學文本的修辭等必定也會給譯者帶來多方面的挑戰(zhàn)。在《宇宙為家》的譯后記中,筆者曾談及翻譯中的感受:“(筆者)翻譯起來,才發(fā)現(xiàn)理論上所談的種種,又是‘信達雅’,又是‘形神兼?zhèn)洹豁斢?。我掙扎著想要做到的,就是把我讀到的、讀懂的那部分考夫曼,說與讀者諸君?!?徐彬 2003: 369)

      此后,在筆者譯其他科普書的過程中,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要是來個“事后追認”,也許可以看作這是一種“譯者主體地位”的覺醒,但本文要探討的,并不是這些理論,而是對筆者的科普翻譯影響巨大的技術方面的問題。

      二、科普文體的翻譯

      如前所述,和普通文體相比,科普文體的一個典型特點,是科學術語多??茖W原理的準確、術語的一致,可看作是評價科學文體翻譯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對于科學原理乃至文本篇章的理解,純粹屬于譯者能力修養(yǎng)問題,難以從技術層面予以解決,本文也不擬涉及此種譯者培養(yǎng)的“軟”話題。但是術語能否解決好,除了譯者的學識之外,更多還牽涉處理術語的方法。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在譯者水平等變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翻譯技術,改善嚴肅科普書籍的翻譯流程,提高翻譯質(zhì)量。

      傳統(tǒng)的翻譯流程,術語的控制完全靠“人治”。人腦對于文本中術語的駕馭能力有限,如果術語量不是太大,應對起來一般不成問題。但是對于篇幅超過10萬字的科普書,其中的術語一般也較多,且翻譯時間往往會持續(xù)幾個月,遺忘等因素,也會對術語的統(tǒng)一造成負面影響。對于這種字數(shù)多、術語多、時間跨度大的翻譯項目,要想做到術語的統(tǒng)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更何況有時候一部書還可能由兩三個人合作翻譯完成。

      其他的一些問題,當前翻譯教學、理論、實踐各方都普遍忽視,但是對于做大量文字翻譯的人,也不得不考慮:工作模式是否符合人體工學,會不會由于長期大量的案前工作造成過勞損傷?即使是假電腦文字處理之便,假如還要一邊看紙質(zhì)的原書,一邊盯住屏幕打字,不時還要低頭看看鍵盤選字,也極容易導致頸部的過度疲勞;另外使用鍵盤長時間打字也有可能造成RSI等手指手腕綜合征。這里列舉的問題都是不容回避的。

      上述種種問題都要求譯者拿出時間和精力,從方法論的角度,尋找并評估最佳解決方案。

      (一)譯前:文本處理及項目分析

      關于人體工學,硬件方面容易解決,只需購買更舒服的桌椅、符合人體工學的優(yōu)質(zhì)鍵盤和鼠標、更清晰更大的電腦顯示器。但軟件方面就會對許多譯者構成困難。最大的困難其實還不在于軟件的使用,而是一種知行能力,一種思維方式:判斷問題屬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軟件的能力。比如,紙質(zhì)的書稿固然閱讀方便,但是對于譯者來說,不斷在紙質(zhì)書稿和電腦屏幕之間移動視線,則會造成譯者頸椎的不適,不符合人體工學。如何解決呢?

      第一種辦法是借助掃描儀(或數(shù)碼相機)和光學字符識別(OCR)軟件,將紙質(zhì)文字高效率地轉化為電腦內(nèi)碼,然后就可結合大多數(shù)文字處理軟件所具有的“窗口拆分”功能,以兩個平行或并列窗口,分別顯示原文和譯文編輯區(qū),改善工作姿態(tài)??梢?,簡單的硬件和軟件的整合,就可大大改善譯者的勞動條件。

      欲獲得欲翻譯文字的原文電子版,萬維網(wǎng)資源也是可以倚重的,通過網(wǎng)絡搜索,往往可以獲得一些需要翻譯的書的全文電子版。另外,對于新書,由于版權保護嚴格,網(wǎng)上檢索可能一無所獲。此時可以直接聯(lián)系原作者或原出版社,看對方能否提供全書的電子文本。

      譯前客戶提供的還有可能是特別格式的電子文檔,這樣就需要進行適當轉換才便于翻譯中使用。一般為出版社譯稿,除了紙質(zhì)材料,最常見的還有Adobe PDF、InDesign等電子文檔格式。這些格式的文檔,有的需要轉換,有的則可直接被某些CAT系統(tǒng)接受。不管怎樣,熟悉并掌握常見的電子文檔格式的轉換,是對希望借助CAT技術提高翻譯效率、保證翻譯質(zhì)量的譯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有了書稿的電子版,就能迅速統(tǒng)計出全文的字數(shù),并根據(jù)經(jīng)驗估計出譯文的字數(shù)(一般而言,英文文本和漢語譯文的單詞數(shù)和漢字數(shù)比例是1∶1.7到1∶2左右)。以此為基礎,就能科學判斷、分配譯員工作量。而且,借助語料庫軟件或某些計算機輔助翻譯(CAT)軟件提供的語料分析功能,也能統(tǒng)計出詞頻,并以此為基礎判斷生成術語表并進行預處理。這樣做的益處,對于需要多人參與的翻譯項目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確定術語的譯法,可以避免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千人千面的術語處理問題,確保翻譯質(zhì)量。

      (二)譯中:IT技術的全面參與

      譯中是整個翻譯過程最重要的一環(huán)。要想優(yōu)化此過程,不僅CAT技術要參與進來,還要綜合使用電子詞典、電子百科全書、網(wǎng)絡搜索等等電子信息檢索手段,最大限度地為翻譯流程提供服務。

      1)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定義

      對于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定義,國際國內(nèi)學界各自都存有一些不明確的地方。有的將計算機的自動翻譯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混為一談,有的則認為計算機絕不可能取代人腦那樣的思維能力,進而將計算機自動翻譯也看作是人工輔助下的某種形式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將問題進一步復雜化。筆者傾向于機器翻譯和計算機輔助翻譯的二分法,并對機器翻譯的應用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二者的對比見下表:

      表1 機器翻譯和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區(qū)別

      目前商業(yè)化的MT軟件有多款,雖然不能提供可靠的翻譯,但能為完全不懂某種外語的人提供猜測文本內(nèi)容的線索,完成某種程度的翻譯目標。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由于MT的譯文質(zhì)量不高,一些研究者認為“MT+譯后編輯”的模式也不夠實用,主要原因是譯文錯誤太多,致使改不勝改,效率不升反降;此外,對于不夠熟練的譯員,MT翻譯的某些結果甚至有強烈的誤導作用。不過,近年來一些主流MT的翻譯質(zhì)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筆者和部分翻譯界同行的應用經(jīng)驗證明,“MT+譯后編輯”的模式,越來越有其應用價值。

      2)CAT系統(tǒng)的核心功能及其對科普翻譯的貢獻

      目前主流的CAT系統(tǒng)對翻譯幫助最大的,乃是以下幾個核心功能:

      A. 多語種互譯

      主流CAT軟件基本上都能支持操作系統(tǒng)所支持的所有語言之間的互譯。不僅如此,很多CAT軟件還可以在同一個項目文件內(nèi)支持從一種源語言到多個目標語言的翻譯??破瘴谋局谐3霈F(xiàn)一些物理量表達符號、公式、特殊字符等,使用傳統(tǒng)流程翻譯時,這些文本元素往往特別讓譯員頭疼。使用CAT則不然,因為這些內(nèi)容一般無需翻譯,屬于“非譯元素”,編輯的時候直接保留即可。

      B. 術語管理

      術語管理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在譯前自動進行語料分析,統(tǒng)計詞頻,剔除非術語條目,抽取術語;二是在翻譯過程中實時加入新的術語,并應用于此后的翻譯。

      圖1 Dèj Vu的操作界面。翻譯或校對時,都可方便地面對雙語文件工作

      作為科技文本的分支,科普文本同樣具有術語詞頻較高的特點。利用CAT抽取并管理術語庫,可以方便地保證術語的統(tǒng)一,這種預先處理術語的做法,尤其適合由多人翻譯一部書的情況。而且,一些CAT軟件還可以自動插入術語庫中的目標語譯文文字,這樣就免除了重復打字錄入之苦。譬如筆者在翻譯《愛因斯坦的宇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的名字雖不是專業(yè)術語,但是也反復出現(xiàn)。因為在譯前處理時就已經(jīng)在術語庫中定義了Einstein和中文譯音“愛因斯坦”的對應關系,翻譯過程中凡是遇到Einstein,都無需打字輸入。CAT的這一特性,加上本文后面將要提及的便于校對的優(yōu)點,使其不僅適用于術語復現(xiàn)率高的科技文本的翻譯,也使其適用于屬于“半創(chuàng)造性文本”的嚴肅科普書籍——基于這一認識,甚至是文學作品的翻譯,應用CAT技術也有顯而易見的益處,至少對于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的人物名字,只需輸入一次正確譯音,后面的便可由軟件為我們插入了。

      對于這一特性,有懷疑論者會提出,術語在預處理時,如果正確無誤,便一切都好,但若是錯了,豈不一錯俱錯?表面上看此擔心頗有道理,但實際上,只要是錯也錯得一樣,在校對階段修改起來也容易,畢竟現(xiàn)在的文字處理軟件都提供了對詞匯的批量查找替換功能。鑒于此,我們反過來可以說,倒是傳統(tǒng)翻譯流程可能導致對某些術語的翻譯正誤交疊,翻譯方法五花八門的情況,才真的是難以對付并值得譯者擔憂的。

      C. 翻譯記憶

      CAT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譯者的設定,將翻譯完成的單元,以句子為單位,采用雙語(或多語)匹配的形式保存入數(shù)據(jù)庫,并提供模糊檢索機制,按照指定的匹配度(較優(yōu)的匹配度為70%~80%)提示可供翻譯當前句子時參考的記憶庫中的譯例??破瘴谋局邢嗨凭渥拥某霈F(xiàn)頻率雖然不如其他科學文本高,但翻譯記憶仍有自身的意義:項目進行階段,記憶庫是翻譯內(nèi)容的備份;項目完成后,雙語對照的翻譯記憶庫將成為翻譯研究和教學的絕佳雙語平行語料庫。

      D. 自動化的質(zhì)量控制

      在翻譯過程中,或對翻譯完成的項目進行術語、拼寫、語法等方面的檢查,尤其是重點檢查術語是否一致,保證翻譯的質(zhì)量。此功能對于多人共譯同一部書意義尤其重大。

      E. 雙語對照

      傳統(tǒng)上依據(jù)紙版書籍翻譯,校對的時候必須不辭勞苦查找文本對應關系。而主流的CAT軟件,諸如Trados、雅信CAT、DéjVu等,都為校對提供了比較便捷的方式,譯者、譯審和編輯都可方便地依據(jù)同一屏幕顯示的雙語文件進行校對。一些CAT軟件還提供了輸出為Word文檔和HTML格式等外部格式的功能,供尚未掌握CAT的審校者校對使用。不論采用哪種校對形式,審校者閱讀的都是左右對應的雙語文件,校對起來極其便捷。

      F. 自動排版

      CAT軟件對于所支持的多種文件格式,都可在翻譯完成后生成和源語文件格式極其類似的目標語文件格式。

      (三)譯后

      在CAT中翻譯完成初稿后,最好仍在CAT系統(tǒng)中進行術語檢查和校對。完成后即可將翻譯完成的項目中的文件導出為指定格式的外部文件,CAT會為譯者保留原文件格式。對于翻譯科普書籍來說,這種特性特別有用。與純文學類的作品不同,科普書籍往往包含一些必不可少的公式、圖表、強調(diào)的句段等特殊排版元素。如果使用CAT,翻譯過程中,這些特殊格式的控制符一般是隱藏的,必要時則以標簽(Tag)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只需簡單處理,翻譯完成后導出的目標語文件,就能完整再現(xiàn)這些特殊排版形式,免除了二次排版所需的人力付出,也能避免錯誤和遺漏。

      除了導出目標語文件,譯者還需將最終校對結果重新導入翻譯記憶庫,并對該庫和術語庫整理存檔,作為將來科研、教學的資料,而且在遇到主題類似的翻譯項目時,繼續(xù)借助這兩種數(shù)據(jù)庫,為翻譯實踐服務。

      三、結語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普文本翻譯,如果能夠恰當利用科學技術,充分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的網(wǎng)絡技術、文字處理技術、CAT技術等,就能在保證翻譯質(zhì)量的基礎上,優(yōu)化翻譯流程,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自2000年以來,筆者已經(jīng)借助CAT技術,先后翻譯了數(shù)百萬字的嚴肅科普書籍,這些翻譯實踐,也在經(jīng)驗主義的層面上,反復證明了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以CAT技術為代表、以翻譯記憶(Translation Memory)為核心理念的現(xiàn)代翻譯技術,已然為譯者開辟了嶄新的天地,帶來了翻譯生產(chǎn)力的巨大提升。同時,這些實踐也印證了,CAT技術可以應用于嚴肅科普書籍以及科學哲學類書籍等創(chuàng)造性文本的翻譯,可以提高翻譯效率,改善翻譯質(zhì)量。

      《第一推動叢書》編委會. 2003. 總序[A]. 考夫曼. 宇宙為家[M]. 李紹明等譯. 長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369.

      王洪波. 2003. “新科普出版”走過10年[OL]. [06-08].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30917/200309170019.html.

      王振平. 2006. 科普著作的文體與翻譯[J]. 上海翻譯(2): 35-38.

      徐 彬. 2003. 《宇宙為家》譯后記[A]. 考夫曼. 宇宙為家[M]. 李紹明等譯. 長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367-369.

      張治中,俞可懷. 2002. “機器翻譯”還是“機器輔助翻譯”——對“機器翻譯”之管見[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 54-58.

      猜你喜歡
      術語譯者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有感于幾個術語的定名與應用
      從術語學基本模型的演變看術語學的發(fā)展趨勢
      從翻譯的不確定性看譯者主體性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
      东港市| 城口县| 德钦县| 旌德县| 富民县| 绥棱县| 吉隆县| 平武县| 漳平市| 新疆| 阳高县| 额敏县| 蕉岭县| 甘南县| 隆昌县| 锦州市| 石城县| 论坛| 孟州市| 民勤县| 常山县| 宜昌市| 延川县| 汾西县| 烟台市| 宜宾市| 鄂托克前旗| 台中县| 太仆寺旗| 四子王旗| 靖西县| 凤庆县| 达拉特旗| 上虞市| 正定县| 宁化县| 克什克腾旗| 来凤县| 安化县| 高尔夫|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