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我從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會毫不思索地告訴他們:“必須擁有一顆愛心?!?/p>
關鍵詞:教育;學生;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150-02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會毫不思索地告訴他們:“必須擁有一顆愛心。”因為,愛心具有教育效應,學生年齡小,可以從愛中獲得愉悅和自信;另一方面,是由教師的勞動特點所決定的。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問題上,觀念在日益民主化、崇尚主體價值的今天,需要我們轉(zhuǎn)變思想。過去大家認為:“教師應該是‘紅燭、‘人梯?!边@作為一種教育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卻不值得稱道。本人認為,有愛心的教育更應如此。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生就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有家長說,現(xiàn)代社會條件好了,我們家的孩子智力發(fā)展和健康狀況都不錯,孩子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乏愛心。他們不會關心別人,不懂得怎樣去尊敬、疼愛自己的父母、祖輩,作為家長不知道怎樣教才好。
現(xiàn)在,一家一根“獨苗”,孩子成了家長的命根子。人們常常議論:獨生子女往往把自己當成中心,他們只想接受愛,卻不懂得愛別人。缺少愛人之心,確實是當前很多獨生子女的“通病”。
一、愛心缺乏何為過
獨生子女為什么缺乏愛心呢?我認為這不單單是一個嚴重的家庭問題,這也是一種不可抹滅的社會現(xiàn)象,社會問題。有的書上還把獨生子女稱為“問題兒”。對于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從小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長在一個由好幾個大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組織好的無任何傷害的“真空”中,家里有好吃的總是他優(yōu)先,好穿好戴,好用好玩,大人包辦了他所需要的一切。長此下去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幾乎成了他的天性。他只知道自己是中心人物,“人人愛我,人人為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內(nèi)心深處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這也就形成了我們家長所說的“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二、愛心全靠培育
怎樣才能使孩子有愛心?關鍵在于從小教育培養(yǎng)。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呢?愛是感情的東西,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我們不能光靠說。例如:“你應該愛媽媽,你應該愛爸爸,你應該關心小伙伴”之類的話。單憑這類話語,對培養(yǎng)孩子愛心是不夠的,收效甚微。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說教更是他們難以接受的。我們的愛心教育應主要依靠什么呢?主要依靠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用自身的言行做出榜樣。例如:在孩子面前,要孝敬老人,用實際行動給孩子作示范;關心親朋、鄰里;富有同情心。平時不能太嬌慣孩子,針對事情講道理,以理服人;就像平日電視中廣而告知上所說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要用親情、真情去感染孩子,培養(yǎng)孩子關心和愛護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愛心培養(yǎng)實例
一位家長介紹經(jīng)驗說,他朋友送來一籃橘子,孩子特別愛吃。大家坐在一起商定,每次吃橘子,家里的父、母、兒子三人每人都分一個。吃到最后只剩一個的時候,孩子以為爸爸媽媽會讓給他一個人吃。媽媽看見孩子嘴饞的樣子,很想把把這個橘子分給孩子??墒?,她又想,這對教育孩子不利,應該堅持已經(jīng)商定的原則,還是三個人各分一份為好。于是,她懷著既心酸又復雜的心情,硬是將最后的那個橘子分成三份,把分給自己的那幾瓣橘子咽了下去。從表面上看來,這位媽媽好似無情,其實,這樣的實際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的好習慣,使孩子把分享看作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孩子就會受益終身。給孩子時間,先自私后分享,只有先自己擁有,才能談到分享。私人擁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個人如果對他所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是難以真正做到去跟別的人分享的。例如可以讓他多做“輪流”和“暫時交換”的游戲,像交換玩具,輪流拍球,慢慢學會和他人分享,讓他明白到最后自己的玩具還會是屬于他的,讓孩子從中既體會到分享的意義,又不影響他安全感的建立。
四、抓住良好教育良機,多表揚多鼓勵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培養(yǎng)學生愛心的機會,千萬不要坐失良機。例如:在低年級的班級里,可以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如看到有人摔倒了,要過去將他扶起來。經(jīng)過適時適地的實際教育,使學生學會主動的幫助別人,富有愛心和同情心。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享,關心別人,喜歡幫助別人,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方面。只要大人對孩子的一切愛心表現(xiàn)出及時地肯定、鼓勵,讓他喜悅的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行為可以讓媽媽如此快樂,這樣他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時會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應,也會漸漸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養(yǎng)成關心他人的好習慣。而且,孩子在幫助別人、作了好事之后,心里會高興,感到精神上的滿足,這也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萌芽。
五、關愛孩子,要用同等的愛
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乖巧、懂禮貌,活潑可愛,招人喜歡;有的沉默寡言,性格倔強,具有攻擊行為,惹事生非。教師應該明白“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沒有不好的孩子?!睂W生家長信任地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應該把愛獻給每一個孩子。由此,我認為教師在關注每一個孩子時,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努力尋求孩子發(fā)展的突破口,并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期待。
六、關愛孩子,要平等友好
十多年里,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個幼師,必須明確一個觀念,即要把孩子看成是具有自覺的主觀意識和獨立人格的主體。盡管幼兒年齡尚小,但他們同樣也有強烈的自尊心。因此,要求教師與孩子交往時,要把自己與孩子擺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家長式的作風,一味地挑剔、指責孩子,那樣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喪失自信心。
七、關愛孩子,要控制教師言行
教師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沉著冷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幼兒,與幼兒建立起和諧的師生感情,使教育教學任務得以圓滿完成,學生才能得以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