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設計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導語設計: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縵紗,咀嚼古往今來的愁情悲懷,三千年古代歷史長河中,把愁情寫得曲盡其妙的當屬獨步詞壇、光耀千秋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了。其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春愁,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離愁,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濃愁,更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無法言說的悲愁。
二、初讀悟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詞,讀準字音,讀通詩詞,把握此詞的感情基調,并想想詩詞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感情基調:深沉凝重、悲涼愁苦。
主要內容:詞人通過描寫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huán)境氣氛及其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三、再讀品情:請幾位同學朗讀詩詞,同學交流朗讀體會,并共同鑒賞詩詞是如何來表現(xiàn)詩人難以排遣的深重的愁緒的。
(一)抓住詞中的疊詞來品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點點滴滴
(二)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
(三)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四、知人論世:“一切景語皆情語”,而一切情語都與詞人的身世遭際息息相關。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詞人在詞中所表達的重重疊疊的濃愁,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看看作者的人生歷程。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是著名的經(jīng)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吟詩作對,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避難奔走,所有收藏喪失殆盡。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孤寂而死。
晚年的李清照飽嘗了喪夫之痛、顛沛之苦、孀居之哀、亡國之恨,她孤苦伶仃,在漫漫的孤寂中掙扎,在傷痛與離愁的交織中,把一生的悲愴都濃縮在《聲聲慢》這首千古絕唱中。
五、比較閱讀李清照早期詩詞《如夢令》(一):
1.這兩首詞表達的情感以及作品風格有什么不同?
如夢令(一)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抒寫了李清照經(jīng)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境界優(yōu)美怡人,風格清新明快,表現(xiàn)了她早期生活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聲聲慢》通過描寫殘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2. 導致詩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夢令》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優(yōu)裕與無慮,少女的那種率真與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聲聲慢》抒寫她晚年遭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之時的那種孤苦無依、哀婉凄絕的處境與悲愁。
《聲聲慢》教學設計評析
通過“形象描述”的導語設計來充分展現(xiàn)李清照富有才情又愁腸百結的凄美嫵媚形象,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調動起來,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從而走進詩詞,走近詞人。
初讀階段入情,側重于整體感知,在自讀的基礎上,學生個人充分感知語言,尊重自己的閱讀感受,進入詩詞蘊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圍中。
再讀階段品情,側重于對詩詞語言的揣摩品味,通過學生示范朗讀、交流朗讀體會來共同鑒賞、品味詞人抒寫的難以排遣的愁緒。通過對本詞極富特色的疊詞運用和意象選擇的賞析,體味詞人內心欲說還休、欲休還說的愁情。最后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水到渠成,神妙有嚼勁,展現(xiàn)了詞人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的哀愁。
知人論世階段,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詞所寄寓的情感,找到詩詞情感的依托而設計的。魯迅先生曾說:“我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近于說夢的?!睂钋逭丈硎涝怆H的描述讓學生“心有戚戚焉”,從而更深地體悟了李清照的《聲聲慢》,更好地貼近了詞作和李清照本人。
比較閱讀的設計則讓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詞人境遇不同,詩情有別”、“ 時代不同,精神迥異”的特點,引導學生再次通過對李清照不同時期作品的品味、鑒賞,尋找詞人的心路歷程。這樣的閱讀比較與積累,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也更深切地理解了作品情感抒發(fā)的真切感人。
重視學生的詩詞美讀,重視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揣摩品味,重視古詩詞的比較閱讀與積累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方法。美讀詩詞,不僅要走進詩詞文本,也要走近詩人詞家,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從而更好地領悟、品味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心緒,更好地融入詩情,發(fā)現(xiàn)、理解詩人;同時,也許也能發(fā)現(xiàn)新的自我。對李清照《聲聲慢》的美讀鑒賞以及對《如夢令》(一)的比較閱讀、積累,讓學生看到了李清照多災多難的人生,看到了她清新脫俗的早期形象,也看到了她孤老無依、高雅凄美的老年形象,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屠麗萍 浙江省嵊州市馬寅初中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