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聚華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生活、知識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習慣和方法”,“要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逼鋵崳叨瓤隙ê椭匾暸囵B(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早已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的觀點更精辟:“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泵绹逃也剪敯涂酥赋觯骸白罹康慕虒W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問題意識在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師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探索與體會。
一、營造良好氛圍,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敢提問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許多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存在惰性心理,不想在課堂上開動腦筋、主動提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即使他們的問題幼稚可笑,甚至荒誕,也要加以鼓勵表揚。對問題提得多、提得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鼓勵,對提了問題的學生,也要給予肯定。只要教師能充分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天長日久,學生慢慢地就會產(chǎn)生提問題的興趣,就會漸漸地養(yǎng)成敢于發(fā)問、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二、提供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講授過多的課堂,一般老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聽到哪里,沒有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即使有的時候教師有讓學生提問題,也總是缺乏耐心,沒有留足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提問題變成走過場、走形式。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裕覀冊诮虒W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學《平均數(shù)》的練習課中,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在為見義勇為青年捐款活動中,五年級一班58人,平均每人捐款3.6元,五年二班56人,平均每人捐款4.2元,五年三班60人平均每人捐款5.6元。課堂上,我留下了較大的時間的空間,讓學生根據(jù)這一問題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學生提出了:“三個班一共捐款多少錢?”“哪個班捐款的錢最多?”“三個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提問,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和主人,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在自主選擇解決的問題的同時感受到學生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崇敬和擁護。
然而,自主并不等于自覺,也不等于不要教師的引導。當學生不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啟發(fā)學生提問的角度和方法,使學生不僅好問,而且掌握提問的方法,逐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學生質疑能力的發(fā)展及培養(yǎng),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且有依賴于問題情境的設置。因此,老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新奇別致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質疑興趣,以趣生疑,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愉快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教師要把引導學生質疑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保證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質疑。無論學生提出什么問題,教師都要積極鼓勵、引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使學生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單位“l(fā)”的理解,讓學生拿出自備的線繩,折出它的1/3來。折好后,讓同桌比較長短。當學生比出長短后,我問:“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這時,有的學生問:“大家折出來的都是線繩的1/3,為什么長短不一樣呢?”我表揚這位同學問得好,讓學生把各自的線繩拉直再進行比較,得出:各人自備的線繩長短不一,單位“1”不相等,其1/3也不相等。這樣,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樂于提問題。
四、教給提問方法,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缺乏提問的技巧,想提問題卻不知道該怎么問;提出的問題往往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密切,不是關鍵性的問題。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可以提供“問”的示范,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提問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提問題,還要做好提問的言傳身教——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問,為學生提出問題做示范。相信長此以往,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提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面化、膚淺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深刻領會古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道理,講究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明確學生探求數(shù)學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所以,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切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