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實施幼兒素質(zhì)教育的先驅(qū),在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做了科學探索,他積極倡導以幼兒生活為中心,對教育事業(yè)熱愛與執(zhí)著,教育思想深邃。
關鍵詞: 異常行為 陶行知生活教育 幼兒教育
關于環(huán)境和遺傳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中的探究和討論持續(xù)至今,我們時常從文字中探尋、研究相差不大的學齡或者學齡前兒童,他們在行為上擁有如此大的差異。在幼兒園,每個班上都有比較聰明乖巧的孩子,他們深得父母、老師的喜愛,也有那些令人放心又不突出的孩子,即所謂中規(guī)中矩的孩子,更有部分非常調(diào)皮的孩子,而往往調(diào)皮搗蛋、性情古怪的孩子最能牽動老師的心。陶行知先生注重健康教育,我秉承思想與理念培養(yǎng)具有異常行為幼兒的健康心理,研究“幼兒異常行為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一、幼兒的異常行為表現(xiàn)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容易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自制力差的孩子還會發(fā)出怪聲;有的孩子集體意識淡薄,對電視、生活中的“暴力”游戲比較感興趣,他們在生活中時有攻擊性行為;有的孩子孤僻、自閉,不愿意跟老師和小朋友交流;有的孩子不合群,不關心別人。
二、導致幼兒異常行為的原因
通過和幼兒的長期接觸,我們發(fā)現(xiàn)導致幼兒異常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如下:
(一)希望獲得關注。
有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希望通過異常行為獲得父母、老師同伴的關注。大班有位叫銘銘的小女孩,家里有姐姐和妹妹。每天早晨入園時從不與老師和阿姨打招呼,但在早操和戶外拍球活動中卻表現(xiàn)得特別活躍,還經(jīng)常跑到我面前展示敏捷又標準的下肢胯下拍球,銘銘的表現(xiàn)確實吸引了我的關注,園里開展跨下拍球比賽時,我挑選銘銘參加,她為班里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銘銘有了老師的關注,部分彌補了父母關愛的缺失。
(二)特殊家庭環(huán)境。
現(xiàn)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視他們?yōu)檎粕厦髦?,滿足他們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一些孩子形成了任性、自私,不順意時就隨意發(fā)脾氣的性格,并且在幼兒園把這種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帶到了與老師、同伴的交往中。另外還有一些原因,如家庭主要成員變動,父母離異、再婚等;家庭關系緊張,如父母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不和諧,家庭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是造成兒童攻擊性行為、多動不安、違紀等行為及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
(三)家園缺乏有效溝通。
家長沒有及時反饋孩子的在家表現(xiàn)。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離異,將子女托給親戚長輩照料,導致有的孩子個性孤僻,學習受到挫折就自暴自棄。浩浩的爸爸媽媽常年工作在外,他們將浩浩托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只能照顧他的日常起居,很少與浩浩進行思想交流,也沒有辦法督促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學期,園里都會組織“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家長委員會”等活動,每到這個時候,浩浩總是很羨慕地看著其他孩子和爸爸媽媽牽著手一起游戲,我們對浩浩的評估與建議不能得到及時反饋。
三、應對幼兒異常行為的策略
(一)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陶行知先生強調(diào)“轉(zhuǎn)變教學中心”,即孩子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成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啟發(fā)幼兒動口動腦動手,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懂得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并且引導孩子懂得如何滿足老師的需要,師幼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接納的關系,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發(fā)展的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fā)展。
1.教師應成為幼兒心靈的“傾聽者”。教師要微笑和耐心地傾聽幼兒的需要和想法,并及時給予相應的反饋。
2.教師要觀察、分析幼兒的異常行為。教師要悉心觀察并思考幼兒的言行,了解分析其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3.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健康、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營造自由、愉快、寬松的精神氛圍。
4.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空間和機會,引導和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自由、平等地交往。
(二)榜樣示范,師幼共同鼓勵
陶行知先生曾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因為榜樣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幼兒具有較強的觀察、模仿能力,當幼兒看到他人的言行時,會模仿和學習。為此,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教師、家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行動,幫助幼兒選擇學習榜樣。幼兒生活經(jīng)驗少,常常好壞不分,容易模仿壞形象。教師和家長要注意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的、對幼兒成長具有教育意義的榜樣,尤其要關注幼兒讀物、動畫片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最后要求幼兒學榜樣見行動。幼兒學榜樣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家長需要積極引導。
(三)定期的家園聯(lián)系。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原則,即生活教育。孩子的教育應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生活教育成為家園共育的核心。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關注與教育。要培養(yǎng)幼兒優(yōu)秀的性格,解決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至關重要。每月我們都會及時完成孩子的家園聯(lián)系單,并創(chuàng)建班級博客,及時更新孩子的教學活動和一日生活等圖像文字,使家長有更多渠道與我們?nèi)〉贸浞致?lián)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會即學?!?,主張動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幼兒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是幼兒園、家庭、社會,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成長起著尤為重要的影響作用。教育孩子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家庭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教師和家長有效溝通才能為幼兒成長提供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消失,如果一時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因此,對待有異常行為的孩子,我們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要耐心等待,積極引導,真正愛護幼兒,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的未來就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