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川
《漢語大詞典》與“古代四大農書”
——兼論農業(yè)詞匯對漢語詞匯史的貢獻
□丁建川
《漢語大詞典》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最具權威的漢語語文辭典,詞目約37.5萬條,其中書證涉及《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古代四大農書”的詞目共有1506個。本文從詞目的音節(jié)、書證位次等方面對這些詞語作了統(tǒng)計與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以“四大農書”為代表的歷代農書詞匯對漢語詞匯史的影響及貢獻。另外,本文還簡單列舉了《漢語大詞典》中與“四大農書”有關的詞目釋義不足之處。
《漢語大詞典》;四大農書;《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詞匯;書證
“中國古代四大農書”,即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代王禎的《王禎農書》、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眾多農書的偉大代表,記錄了農學思想的演進、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等內容,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詞匯、書證也大量被《漢語大詞典》所收錄、引用?!稘h語大詞典》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最具權威的一部漢語語文辭典,全書12卷,詞目約37.5萬條,5000余萬字。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為編纂原則,義項分析精當齊全,釋義扼要準確,并輔以豐富飽滿的書證,全面反映語詞的歷史源流演變。本文基于《漢語大詞典》的編纂和研究成果,對《漢語大詞典》書證出自“四大農書”的詞語進行全面考察,嘗試將現(xiàn)代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與古代農學典籍相結合,以詞匯史成果助力農史研究。
《漢語大詞典》中,涉及引用《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書證的詞語,分別統(tǒng)計、舉例如下:
(一)《氾勝之書》(25個)
《漢語大詞典》中以《氾勝之書》語料作為書證共涉及25個詞語。氾書早佚,賈思勰《齊民要術》多所征引。其中17個詞目書證為《齊民要術》引
《氾勝之書》文(如下文“劚”),2個為《太平御覽》引文(如下文“榆莢雨”)。
25個詞語中,有9個單音節(jié)詞,如:
劚:以劚松土除草;鋤地。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芋》:“《氾勝之書》曰:‘芋生,根欲深,劚其旁,以緩其土?!雹?/p>
14個雙音節(jié)詞,如:
洞洞:1.混合貌。《氾勝之書·種谷》:“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令洞洞如稠粥?!雹?/p>
2個三音節(jié)詞,如:
榆莢雨:指春雨。《太平御覽》卷九五六引《氾勝之書》:“三月榆莢雨時,高地強土,可種禾?!薄?/p>
其中,18個詞語是以《氾勝之書》語料作為單義詞惟一義項或多義詞某一義項的首例書證出現(xiàn),如上文所引“劚”為單義詞,“傍”和“洞洞”都是多義詞。
9個詞語作為第2例書證出現(xiàn),如“九谷”:
九谷:1.古代九種主要農作物。九谷名目,相傳不一?!稓飫僦畷しN谷》:“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麥忌戌,大麥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種之不避其忌,則多傷敗。”……④
其中“藺”和“注雨”,第1、第2書證都出自《氾勝之書》:
藺:3.通“躪”?!稓飫僦畷じ铩罚骸巴踊?,復耕。耕輒藺之?!比f國鼎釋:“‘藺’即‘蹂躪’的‘躪’字,是踐踏鎮(zhèn)壓的意思。”《氾勝之書·麥》:“冬雨雪,止,以物輒藺麥上,掩其雪,勿令從風飛去。”⑤
注雨:猶大雨;暴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引《氾勝之書》:“到榆莢時,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鋤?!北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種芋》引《氾勝之書》:“二月注雨,可種芋。”⑥
(二)《齊民要術》(1062個)
《漢語大詞典》以《齊民要術》語料作詞目書證共涉及1062個詞語。
其中349個單音節(jié)詞,如:
醭:酒、醬、醋等因敗壞而生的白霉。亦泛指一切東西受潮而表面出現(xiàn)霉斑。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酢法》:“下釀……三日便發(fā);發(fā)時數(shù)攪,不攪則生白醭。”⑦
672個雙音節(jié)詞,如:
八米:1.指從谷得米達到八成。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谷》:“鋤得十遍,便得‘八米’也。”繆啟愉校釋:“八米,指出米率達到八成?!薄?/p>
36個三音節(jié)詞,如:
一腳耬:一只腳的耬。耬,一種播種用的農具。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耕田》:“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薄?/p>
6個四音節(jié)及以上的詞,如:
單夫只婦:謂僅有夫婦二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每旦當有小兒僮女十百為群,自來分摘,正須平量,中半分?。皇且詥畏蛑粙D,亦得多種?!雹?/p>
其中809個詞語以《齊民要術》語料作為單義詞惟一義項或多義詞某一義項的首例書證出現(xiàn),如上文所引“醭”、“八米”、“丁子香”、“單夫只婦”。
214個詞語以《齊民要術》語料作為第2書證,如:
剖裂:2.皴裂?!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序》:“民惰窳,少麄履,足多剖裂血出?!?/p>
45個詞語以《齊民要術》語料作為第3書證,如:
舍本逐末:舍棄本業(yè),追求末業(yè)。古以農業(yè)為本,視工商為末。語本《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薄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序》:“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録?!薄?/p>
5個詞語以《齊民要術》語料作為第4書證,如:
滂沛:1.水流廣大眾多貌?!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種麻》:“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薄?/p>
2個詞語以《齊民要術》語料作為第5書證,如:
脅:1.身軀兩側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羹臛法》:“用羊脅六斤,又肉四斤,水四斤,煮。出脅,切之?!薄?/p>
有13個詞語第1、第2書證都引自《齊民要術》,如:
酘:2.投放。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神麹并酒等》:“若作秫黍米酒:一斗曲,殺米二石一斗。第一酘,米三斗。”石聲漢注:“酘,將煮熟或蒸熟的飯顆,投入曲液中,作為發(fā)酵材料,稱為酘?!北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飱飯》:“因家常炊次,三四日,輒以新炊飯一椀酘之?!?/p>
(三)《王禎農書》(202個)
《漢語大詞典》以《王禎農書》語料作詞目書證共涉及202個詞語。
其中單音節(jié)詞語51個,如:
疄:田壟。元王禎《農書》卷二:“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熯之,以種二麥。其法起墢為疄,兩疄之間,自成一畎?!彪p音節(jié)詞139個,如:
連磨:舊時一種磨具。元王禎《農書》卷十六:“連磨,連轉磨也。其制:中置巨輪,輪軸上貫架木,下承鐏臼。復于輪之周圍,列遶八磨,輪輻適與各磨木齒相間。一牛拽轉,則八磨隨輪輻俱轉,用力少而見功多。”
6個三音節(jié)詞,如:
雁頭青:亦作“鴈頭青”。晚粟的別名。元王禎《農書》卷七:“粟之為名不一,或因姓氏,或因形似,隨義賦名,是故早則有高居黃、百日糧之類,晚則有鴟腳谷、鴈頭青之類,其余名字不可徧數(shù)?!?/p>
6個四音節(jié)詞,如:
負陰抱陽:1.……2.背陰朝陽。元王禎《農書》卷二十:“其民間蠶室,必選置蠶宅,負陰抱陽,地位平爽?!?/p>
其中,106個詞語以《王禎農書》語料作為單義詞惟一義項或多義詞某一義項的首例書證出現(xiàn),如上文“疄”、“連磨”、“雁頭青”等。
53個詞語以《王禎農書》語料作為第2書證,如:
木奴:3.……元王禎《農書》卷五:“古人云:‘木奴千,無兇年?!九?,一切樹木皆是也。自生自長,不費衣食,不憂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換諸物。若能多廣栽種,不惟無兇年之患,抑亦有久遠之利焉。”
26個詞語以《王禎農書》語料作為第3書證。如:
晨正:謂某星宿晨時正中于某一方位?!醯潯掇r書》卷一:“則每歲立春,斗柄建于寅方,日月會于營室,東井昏見于午,建星晨正于南?!?/p>
12個詞語以《王禎農書》語料作為第4書證。如:
晷度:在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shù)?!醯潯掇r書》卷一:“若夫遠近寒暖之漸殊,正閏常變之或異,又當推測晷度,斟酌先后?!?/p>
4個詞語以《王禎農書》語料作為第5書證。如:
麻纻:亦作“麻苧”。大麻與苧麻。泛指麻。莖皮可供紡織用?!醯潯掇r書》卷二二:“小紡車。此車之制,凡麻苧之鄉(xiāng),在在有之。”
有1個詞語第1、第2書證都引自《王禎農書》:
瀽穴:圩田所設進出水的涵洞。元王禎《農書》卷十一:“翻車能沃槁,瀽穴可抽泉。”元王禎《農書》卷十一:“旁置瀽穴供吐納,水旱不得為虧盈?!?/p>
(四)《農政全書》(217個)
《漢語大詞典》以《農政全書》語料作詞目書證共涉及217個詞語。
其中84個單音節(jié)詞,如:
剶:砍削樹枝。……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二:“剶桑十二月為上時,正月次之,二月為下?!?/p>
118個雙音節(jié)詞,如:
簨軸:農具中安裝的橫軸。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一:“﹝磟碡﹞其制長可三尺,大小不等,或木或石??纠ㄖ惺芎嬢S,以利旋轉?!?/p>
14個三音節(jié)詞,如“龍尾車”、“斑枝花”等:
龍尾車:農田水利排灌用的水車。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九:“龍尾車者,河濱挈水之器也。”……
1個四音節(jié)詞,如“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個人身體以外的東西,指名譽、地位、財產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八:“一冒荒名,幸脫征輸,視其田為身外之物,頻年莽莽,而弗之恤?!薄?/p>
其中,118個詞語以《農政全書》語料作為單義詞惟一義項或多義詞某一義項的首例書證出現(xiàn),如上引“簨軸”、“龍尾車”、“身外之物”等。
47個詞語以《農政全書》語料作為第2書證,如:
醂柿:亦作“醂柹”。指浸漬泡熟的柿子。……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九:“醂柿,水一甕,置柿其中,數(shù)日即熟,但性冷。又有鹽藏者,有毒?!?/p>
43個詞語以《農政全書》語料作為第3書證,如上引“剶”。
10個詞語以《農政全書》語料作為第4書證,如:
撓:3.攪動;拌和?!餍旃鈫ⅰ掇r政全書》卷六:“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令洞洞如稠粥?!?/p>
其中“水輪”一詞第1、第2書證都引自《農政全書》:
水輪:1.以水流為動力的舊式機械裝置,用以帶動石磨、風箱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八:“既引水注槽,激動水輪,則傍二磨隨輪俱轉?!泵餍旃鈫ⅰ掇r政全書》卷十八:“或遇天旱,旋于大輪一周,列置水筒,晝夜溉田數(shù)頃。此一水輪,可供數(shù)事,其利甚博。”
將以上統(tǒng)計列表如下:
古代四大農書《漢語大詞典》詞目《氾勝之書》(總25詞)《齊民要術》(總1062詞)《王禎農書》(總202詞)《農政全書》(總217詞)音節(jié)數(shù)節(jié)單音節(jié)936%34933%5125%8439%雙音節(jié)1456%67263%13969%11854%三音節(jié)28%363.4%63%146.5%多音節(jié)--60.6%63%10.5%語料作詞目書證第一書證1872%80976%10753%11854%第二書證936%21420%5427%4722%第三書證--454.2%2613%4320%第四書證--50.5%126%100.5%第五書證--20.2%42%--
注:表中書證總數(shù)多于詞目總數(shù),《氾勝之書》25詞,書證27現(xiàn),因2詞第1、第2義項皆引該書?!洱R民要術》1062詞,書證1075現(xiàn),因有13詞第1、第2義項皆引該書?!锻醯澽r書》202詞,書證203現(xiàn),因1詞第1、第2義項皆引該書?!掇r政全書》217詞,書證218現(xiàn),因1詞第1、第2義項皆引該書。
由上表可以看出:
1.從“四大農書”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引作書證詞語的數(shù)量看,共涉及詞語1506個,其中《齊民要術》最多,約占70%。這與《齊民要術》在農業(yè)史和漢語史中的地位密切相關?!稓飫僦畷诽幱谵r業(yè)發(fā)展史的早期,原書早佚,輯佚本字數(shù)較少,現(xiàn)存僅約3700字,涉及詞語在四大農書中比例約為1.7%?!锻醯澽r書》、《農政全書》時代相去不遠,比例大體相當,均為14%左右。
2.從各書雙音節(jié)詞所占比例看,雙音詞比例均為60%左右,也符合漢語詞匯的“雙音化”趨勢。上古漢語詞匯以單音節(jié)為主,中古以后,詞匯有了雙音化的趨勢,雙音詞在詞匯中取代單音詞占主要比例。
3.從《漢語大詞典》詞目所引書證看,《氾勝之書》、《齊民要術》中作單義詞或多義詞義項首例的比例分別為72%、76%,《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分別為53%、54%。這與農書的時代不無關系,也與該書在詞匯史上的地位有關?!稘h語大詞典》是當今國內最具權威的古今詞語兼收的大型語文性工具書,書證按年代早晚排列,注意體現(xiàn)歷史源流演變,宏觀上體現(xiàn)了一個漢語詞匯史的框架。第1書證所占比例大說明該書在詞匯史上的地位重要,首次出現(xiàn)的新詞新義在書中反映得多,同時也說明《漢語大詞典》在編纂中已注意到這些書的詞匯價值,在創(chuàng)立詞目、義項及引例時有意識地作了一些努力。
《漢語大詞典》編纂過程歷時十余載,作為一部當今國內最具權威的古今詞語兼收的大型語文性工具書,其成就之高不言而喻。但仍存在著一些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之處,在涉及“四大農書”的詞目上也有所體現(xiàn)。
(一)失收詞語
順耕 逆耕 繳耕
這3個詞在意義上是相關聯(lián)的。“順耕”、“逆耕”僅見于《齊民要術·種瓜篇》,“繳耕”初見于《王禎農書·墾耕篇》,《漢語大詞典》皆失收。經過研究和多方考察,我們認為,“順耕”、“逆耕”二詞反義對舉,即現(xiàn)代耕作學所謂的“內翻法”和“外翻法”。而“繳耕”字面意義為“繞耕”,有兩種基本方式:“向外繳耕”和“自外繳耕”,分別與《齊民要術·種瓜篇》記載的“順耕”和“逆耕”相對應。前者指耕地時從地塊的中間開始耕,像畫圈一樣由內至外順時針耕到兩邊,垡土方向相對,現(xiàn)代耕作學稱為“內翻法”;后者指耕地時從地塊的右側開始,像畫圓一樣由外至內逆時針耕到中間,垡土方向相背,現(xiàn)代耕作學稱為“外翻法”。元代針對北方土地平曠特點發(fā)明了一種“分繳內外套耕法”,一個大地塊為方便耕作被分為兩個、三個或四個作業(yè)小區(qū),內翻法與外翻法相結合,盡量減少開閉壟的次數(shù),使土地平整。王禎在《農書·墾耕篇》中首次總結了內翻和外翻相結合實行套耕以減少開閉壟的新經驗?!掇r書·墾耕篇》所說耕法,即現(xiàn)代所稱“三區(qū)內外翻交替耕法”——“地塊較大時,為減少轉彎時空行,可以分為三個作業(yè)小區(qū),用內翻法先耕第一區(qū)和第三區(qū),最后用外翻法耕第二區(qū)。此方法只留中間一條墑溝?!?/p>
另外,如“飄浸”、“廚?!薄ⅰ安プ唷?、“拋費”、“蘊崇”、“撮鋤”等詞都在《王禎農書》中有用例,但《漢語大詞典》皆未收。
(二)失收義項
《漢語大詞典》“舉”有49個義項,但未收“懸掛,掛起”義?!洱R民要術·造神麹并酒》:“三七日外出,日中曝令燥,麹成矣。任意舉、閣,亦不用甕盛。甕盛則麹烏腸——烏腸者,繞孔黑爛?!笨妴⒂湫a專骸芭e:掛起來。舉有‘藏’義,非此所指。此麹既怕濕不能入甕中,也應忌藏,而麹中穿孔,應是懸掛通風避濕。”繆釋甚是。
《齊民要術·種麻》:“截雨腳即種者,地濕,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汪維輝認為此句“截”義為“趁著;在……剛結束的時候”。《漢語大詞典》不收。
(三)引文有誤
“兒女子”一詞,《漢語大詞典》釋其第2義項為:孩童。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葵》“拔大者買之”自注:“兒女子七歲已上皆得充事也?!贝艘摹稘h語大詞典》引用有誤,查《齊民要術》原文,“拔大者買之”中不是“買”,而是“賣”。
“疄”,田壟。第2書證采用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六:“所耕地內,先并耕兩犂,墢皆內向,合為一壟,謂之浮疄。”實際上,這句話最早出自王禎《農書·農桑通訣·墾耕篇》,徐光啟在《農政全書·農事·營治上》中原文引用。
(四)首引書證滯后
勁直:1.剛強正直?!?.堅實挺直。張振金《五峰如指翠相連》:“身旁盡是參天的古樹,筆挺勁直,器宇軒昂?!?/p>
第2義項引現(xiàn)代例,其實早在《齊民要術》中就有,如《種榆、白楊》:“白札,性甚勁直,堪為屋材,終不曲撓?!?/p>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前的大型語文性詞典中,應體現(xiàn)出對各個時期詞匯史的研究成果,《漢語大詞典》存在的這些問題,正說明了在漢語研究中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薄弱,對中古漢語的語料還沒有充分挖掘利用。
(五)書證過少
“勃”的“粉末”義,《漢語大詞典》僅引《齊民要術·餅法》“干劑于腕上手挽作,勿著勃”1個書證及石聲漢所作注“勃,干粉末”,嫌少。郭沫若集?!豆茏印さ貑T》“壤土之次曰五浮”引林圃云:“浮字當讀若勃。勃為細碎之意,故花粉曰勃?!洱R民要術》言和面時所布之干面亦曰勃。今山東方言猶然,勃字讀如‘布’。今山東方言呼干之極細碎者亦曰‘布土’,蓋即浮土也?!贝俗⒃敿毲∏?,可資佐證。
我國有悠久的農業(yè)文明,保存下來了浩如煙海的農書典籍,這些典籍成書于不同時代,使用處于不同語言學發(fā)展階段的漢語作為記錄工具,所以研究農書詞匯可以為研究漢語詞匯史提供線索和佐證。
1.保留了大量的農業(yè)詞語,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業(yè)發(fā)展水平。專門詞語與行業(yè)發(fā)展總是保持著很強的一致性,從來都不會超越行業(yè)自身的發(fā)展,因而農業(yè)詞語體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時代特色。農業(yè)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此前沒有的農業(yè)現(xiàn)象、農具、耕作方法這時候出現(xiàn)了,自然會在詞匯系統(tǒng)中得以反映。在當時用詞語記錄下來就是“新詞”,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時段性。“四大農書”中出現(xiàn)了大量新詞,體現(xiàn)在《漢語大詞典》中作為單義詞的惟一書證或多義詞某義項的第1書證。如:《齊民要術》中的榜簇、雌黃、漫種、瞿麥、殺地等詞,《王禎農書》中的劖刈、鋤社、風竇、刮車、機碓、連磨等詞,《農政全書》中的架槽、喬扦、喬扦、瓦竇、水庫、水礱等詞。
2.除保留大量與農業(yè)生產直接相關的專門詞語外,農書中還記錄了大量當時的日常生活的通用詞,有些通用詞在當時是新詞語或新義項,是前代所沒有的。如《齊民要術》中甕子、辛辣、甜美、甘潤等是新詞,“灌”的“裝入”義是新義?!锻醯澽r書》中西紅柿、果瓜、冗細、表倡等新詞,《農政全書》中農居、身外之物是新詞,明爽的“明晰清楚”義是新義。
3.一些農業(yè)詞語出現(xiàn)泛化現(xiàn)象。此處“泛化”指農業(yè)詞語使用范圍擴大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大量的農業(yè)詞語在運用中遠遠超出了農業(yè)這一范圍的限制,被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這種擴大的運用還是十分普遍的,使用頻率也是相當高的。比如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耕耘”、“嫁接”、“茬口”,由專門的農業(yè)詞語進入了普通用詞的行列。
注釋:
①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2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759.
②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5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5.
③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4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8.
④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752.
⑤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9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625.
⑥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5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095.
⑦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9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442.
⑧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2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6.
⑨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76.
⑩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3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 419.
[1] 王毓瑚校.王禎農書,北京:農業(yè)出版社[M].1981.
[2] 徐中舒漢語大字典(縮印本)[Z].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
[3] 石聲漢.農政全書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2.
[5] 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6]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
[7] 汪維輝.齊民要術詞匯語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 陳原.社會語言學的興起、成長與發(fā)展前景[J].中國語文,1982,(5).
2014-07-28
泰安市哲社規(guī)劃項目(2014)“《王禎農書》詞匯研究及《王禎農書詞典》的編纂實踐”。
山東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山東泰安,271018
丁建川(1972- ),男,博士,山東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詞匯學和農書文獻學。
H164;S-09
A
1008-8091(2014)04-0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