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敘新
[摘 要]后進生是每個教師教育生涯中一定會遇到的,教師要在關注學生技能、情感、價值觀發(fā)展時,給后進生足夠的關愛;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關系,將個案研究方法引入課堂教學實踐,為轉化后進生提供方法;對犯錯誤的后進生,教師要巧妙地進行批評,適度地為他們提供有效的課外輔導。
[關鍵詞]轉化;后進生
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課程,為一線教師所喜歡。因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設施,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能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能在小組合作中使合作意識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中,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強烈,但目前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明顯,好學生更好,落后的學生更落后,從考試成績看,后進生比例有增加的趨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如何在關注學生技能、情感、價值觀發(fā)展的同時,給后進生以足夠的關愛,為他們多提供一些適應其發(fā)展的空間?
一、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應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場所。但這樣的對話,應立足相應的知識基礎,任何拋開知識空談能力的做法都應該是教師力求避免的。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畫面上的樹木、花草、小溪等認識春天,發(fā)現春天,再小組討論:難道只能從自然景物中發(fā)現春天嗎?如何從人們的穿著、服裝的變化和時令蔬菜、水果的變化等方面去認識春天,發(fā)現春天呢?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自然界的變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從這節(jié)課的檢查反饋看,還有15%的學生不能說出相關答案。這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完全處于從屬地位,他們只是在配合小組的其他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其他學生沉浸在探究學習的樂趣中時,他們的思維顯然陷入困頓狀態(tài),當其他學生的智慧在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激發(fā)時,這些學生連基本的知識點也沒能掌握。這種游離于知識層面外的所謂的快樂學習,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快樂。
二、將個案研究的方法積極引入課堂教學實踐
后進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fā)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yǎng)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作為教師,有必要作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兒童心理學等知識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案研究,并找出切實有效的改善兒童學習行為的辦法來。這樣的個案研究,就是對后進生的終生發(fā)展負責,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三、教師對后進生的批評要講究技巧
批評是教育學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后進生有了過失,犯了錯誤,教師總會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要使批評取得成效,學生理解教師的好意,接受教師的批評,真心實意改正過失,教師要講究一定技巧。
后進生有了過失,教師對其進行批評時態(tài)度要親切,語氣要舒緩,話語要飽含關心愛護之情,說理要做到透徹形象,讓后進生理解,心服口服。這樣會讓后進生覺得教師是在真心實意教育他,從而接受教師的規(guī)勸。例如一個后進生因為粗心,做題時把教師布置的五道句子練習題漏掉了一道,使本來可能及格的變?yōu)椴患案瘛_@時老師不能瞪著眼睛呵斥:“真是個馬大哈!將來要是讓你進銀行準會算錯賬。”而應該一邊撫摸學生的頭,一邊親切地說:“要是不粗心,不就可以及格了嗎?多可惜啊!”這樣既親切又講道理的批評,學生怎么會不接受呢?
有些老師喜歡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甚至將后進生帶到辦公室訓斥,這種不分場合隨意批評后進生的做法實在不可取。因為有眾多學生和老師在跟前,受批評后進生的面子會不知往哪兒擱,其自尊心必受到傷害。這樣做的后果要么是老師越批評,后進生越不服氣,錯誤的思想或行為依然如故,要么是使后進生成了逆來順受的小羊羔,膽小怕事,喪失個性,干什么都畏首畏尾。在后進生受挫時最好別隨意批評后進生。比如考試失利,后進生本就懊惱不已,正需要人安慰,有的教師卻反其道而行之,橫加指責,只會使后進生惱中添惱。長此以往,受批評后進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會下降。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后進生沒能掌握課堂上應掌握的知識要點時,如果教師在課外再不能給以重點的關注,假以時日,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會越來越差。新課程不排斥必要的輔導,新課程呼喚具有現代色彩的課外輔導。當然,這樣的“開小灶”不是一味地加班加點,不是強行灌輸,而應是后進生在教師的愛心感召下,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生的勇氣得以激勵,落下的知識得以重溫。這樣的“開小灶”也不應是教師的專利,而應成為小組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