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坦·弗洛美》是作者伊迪絲·華頓最著名的中篇小說,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以男主人公伊坦為中心的小說中,他的妻子細娜的形象卻耐人尋味,本文試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之一形象。
關鍵詞:伊迪絲·華頓 伊坦·弗洛美 女性形象
伊迪絲·華頓(1862-1937)是二十世紀早期美國的著名女作家。雖然身為一位“書寫的女性”,且生長于女權運動方興未艾之時,華頓卻不能說是一位女性主義者。不過在她的代表作品中,仍常以女性人物為主角,并對她們持有同情、關懷的態(tài)度?!兑撂埂じヂ迕馈罚?911年)是華頓成熟期的作品,也被作者認為是自己寫作技巧最完善的作品,它脫胎于作者一次度假時聽說的當?shù)匾粚δ信难城楣适?。小說的主體部分是男主人公伊坦與妻妹的殉情事件,但其中伊坦妻子細娜的形象卻很耐人尋味。
1 社會語境與作者觀念
女性主義的第一次浪潮大致發(fā)生于1830至1930年間。在此期間,女權主義斗爭的中心在于爭取女性的投票權、教育權和就業(yè)權。而19世紀后期美國的工業(yè)化飛速發(fā)展,也讓更多女性能有機會走出家庭,進入社會的公共領域工作。運動對美國的社會、文化等方面均帶去不小的影響。
當時社會對女性作者仍有相當?shù)钠?,認為她們不是藍襪子式的女學究,就是強悍的女人。華頓盡管對她的女作家身份也有顧慮,但她努力在其中尋找平衡,既堅持每日上午固定寫作,又維持客廳中女主人的社會形象。同時她在寫作時盡力避免“女性化”,力圖超越狹隘性別視角。她的矛盾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在作品中。她成名后的代表作品,多以自身生活的紐約上層社會為背景,她對那個社會,既有批判、嘲諷,又有眷戀。她筆下的主人公,也大多是既不愿完全遵循既定社會規(guī)范行事,想從生活中獲取更多一些東西,但又不能徹底反抗,不是積極行動的變革者,往往充滿矛盾、顧慮重重,最終常選擇妥協(xié)。
2 外人眼中的細娜
細娜最早出現(xiàn)在哈蒙對工程師的敘述中,在講到為什么能干的伊坦未能離開小鎮(zhèn)另謀出路時,解釋說,因為他家多災多難,得留在家服侍親人,他妻子細娜“自來就是個愛吃藥的”。細娜在鄉(xiāng)鄰眼中,首先是個拖累,他家災禍的一部分,她不幸未能履行社會預期的妻子的職責,非但沒能照顧家庭、支持丈夫,反而需要丈夫來服侍,還因此使丈夫失去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即便后來伊坦因事故成為殘疾后,兩位知情人哈蒙和郝爾太太仍然認為,始終是伊坦在服侍家里人??梢娝麄冄壑?,細娜始終是個不稱職的妻子。妻子的理想形象,傳統(tǒng)中都是溫馴賢惠,在家庭私領域中,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料理家務,照顧家人和小孩。而細娜與理想形象相比,處處在理想標準的反面,她脾氣壞,因為健康原因而無法承擔家事,反要丈夫照顧。另一個與妻子形象緊密相連的就是母親形象,女性作為生命力和生育力的象征,繁衍和哺育后代。細娜卻多病,沒有生兒育女,是旺盛生命力的反面。
3 丈夫眼中的細娜
可最初細娜在伊坦的眼中,卻是一個能干、爽朗、健康的人。那時伊坦的母親病重,細娜作為表親來幫忙,她“好像天生會管家”,“她的能干叫他羞愧也叫他欽佩”,伊坦對于她的到來非常感激。因為她給他家?guī)砹松鷼?,她的幫忙大大減輕了他的負擔。剛結婚時,伊坦對未來抱著十分積極的態(tài)度,他要做工程師去城市里生活,想著“憑他自己再加上細娜這么能干的一位‘賢內助,不上幾年他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打出一個位置”??梢娮畛酰撂乖敢馊⒓毮?,就是因為他認為她是一個賢內助,這也正是傳統(tǒng)上對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價值的定義。
可是婚后,細娜的形象就變了樣。先是她改變想法,不愿到城里去生活了。她原先曾明確對伊坦表示要離開閉塞的小鎮(zhèn),“隔離在山里的莊家生活不是她結婚時候的希望”。當時美國已轉入工業(yè)社會,新英格蘭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生活對生活其中的居民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細娜不甘人后,表示她像其他人一樣,對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但等需要實際行動的時候,她卻退卻了,因為她“不能住在一個瞧不起她的地方”。細娜非常在意她的存在感和身份感,需要他人的的了解和關注,她擔心“到了伊坦心向往之的那些大城市里頭她更加會像一滴水落在海洋里”。在新英格蘭的傳統(tǒng)小鎮(zhèn)上,居民們都互相熟識,對各家的情況和歷史都清楚。而在新興的城市里,人際關系相對疏離,個人在關系網(wǎng)中的重要性也相對降低。而細娜需要他人的關注和尊重。當時美國正處于鍍金時代,在高速發(fā)展之中,現(xiàn)代化的機器生產(chǎn)逐步取代原始勞力,也連帶創(chuàng)造了許多更需要智力和技術的崗位。婦女在體能上的相對弱勢所帶來的限制也相應減少,在受過一定的教育和培訓之后,同樣能參與公共領域的工作。就在可以爭取向往的生活時,細娜卻退守鄉(xiāng)村家庭主婦的位置??墒请m然她沒有努力爭取成為新女性,退回家庭后也沒有成為傳統(tǒng)意義上賢惠的妻子。她不甘于只作家庭中隱形的附屬,最終采用“生病”這一消極方式,以一種弱者、受害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試圖獲得關注。這個病不光影響她本人的勞動力,還使本就拮據(jù)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而伊坦認為每次在他手頭有些現(xiàn)錢時,細娜就借故花錢,似乎不把錢用完就不甘心。日子久了,伊坦對她由厭惡轉為憎恨,感到她剝奪了他的一切,葬送了他的青春。
4 敘述角度與現(xiàn)象闡釋
小說的主體內容是由工程師敘述,作者特地安排這樣一個見多識廣的外來者來幫助讀者聽到故事主角伊坦的心聲,看到伊坦眼中的世界,而這也造成了讀者對小說中女性角色缺少真正的了解。因為伊坦并不知道她們的所思所想,也鮮少溝通,致使他視角中的女性形象,與真實情況可能有相當?shù)钠睢H缂毮仍诮Y婚前后的巨大轉變,十分令人費解。伊坦不清楚她轉變的原因,也未去了解、溝通,而是直接把那定性為細娜的狹隘愚昧,并冷漠以對,而且日后漸漸把生活中的失敗和不幸都歸咎于妻子。而我們并沒有聽到細娜的聲音,她只是被言說的對象,沉默的聲音。這反映了當時社會中殘留的舊時傳統(tǒng),農(nóng)村婦女受到的禁錮和壓迫,無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根據(jù)浮夸的話語權力理論,話語即控制力,體現(xiàn)社會權力。女性的不能作為言說主體,反映了受忽視、壓迫的現(xiàn)狀。同時她們仍被要求遵從傳統(tǒng)社會性別角色規(guī)范,一旦行為與預期的不符,就會被妖魔化,并成為男性不幸生活的替罪羊。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以致不少女性也認同、接納了此觀點。而華頓在寫作時,隱身于小說中三位敘述者之后,通過不同敘述者所講述內容的事實差異,反映了當時新英格蘭鄉(xiāng)村中女性的外在形象和生存境況,也折射她對女性問題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李銀河.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
[2]呂叔湘.呂叔湘譯文三種[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5.
[3]Chamber,Dianne L.Feminist Readings of Edith Wharton[M].NY.Palgrave Macmillan,2009.12.
[4]辛斌.福柯的權力論與批評性語篇分析[J].外語學刊,2006(2):1-6.
作者簡介:劉麗娜(1982-),女,江蘇武進人,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