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芳
贈序文是序體文的一個重要類別,展現(xiàn)了古代著述的深刻和精專,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文體提供了可靠的歷史資料。贈序文所具有的獨特的文體特征,對后世文體特別是壽序的發(fā)展演變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古代文人相互送別之際,經(jīng)常贈以詩文,結集作序,稱為贈序。后來只要是臨別贈言的文章,即使沒有結集作序的也都叫贈序。正因為贈序文具有實用性,帶有明確的致贈特點,所以贈序文的題目都帶有贈、送字樣,而且大多明確地點明贈送對象。如《贈張童子序》、《送董邵南序》、《送廖道士序》、《送李參軍序》、《送竇秀才序》。很多贈序文的文題還具體到贈送場合,如《送李郎中赴京序》《送薛九遠游序》。進一步補充說明贈送的對象是專指的。贈序文的文末申述作者的創(chuàng)作緣由和創(chuàng)作動機。如應亨《贈四王冠詩序》“永平四年,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竝冠。故貽之詩?!雹倩势譁洝端屯跄z序》“今侍郎韓公,余之舊知,將薦膠而未具,于西行,敘以先之?!雹陧n愈《送陳秀才彤序》“未見舉進士有如陳生而不如志者,姑以是贈?!雹鄯d《送崔副使歸洪州幕府序》“別如之何……古人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并難,今實并之??趾髸分患?。故小生敢于敘述。冠于章首,不知慚怍之無從也?!雹軇?chuàng)作的緣由和動機具體不同,但在末尾一般用“故、以、所以”等領起說明。值得注意的是贈序文也是一種實用文體,具有舉薦的社會功能,如白居易《送侯權秀才序》“欲謁東諸侯,恐不知我者多,請以一言以寵別。”⑤這種被動的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者一般也會具體說明。文末申說為文緣由是判別這種文體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jù)。
贈序文的結構可以概括為三部式。先對所行之人表示贊揚,接著交代分別的緣由,最后惜別和勸勉。初唐、盛唐時期,這種結構的程式化尤其明顯。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王勃《別盧主簿序》和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王勃《別盧主簿序》先贊“林慮主簿,清靈士也。”敘述作者和他的深厚情誼。接著道分別“然變動之不居,乃聚散之恒理。琴樽暫離,山川有別。”最后是“陳雅志,敘幽懷”。⑥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贊揚董生“懷抱利器”,點出“董生舉進士……郁郁適茲土。”最后勸勉和鼓勵“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雹?/p>
可以見出這兩篇文章雖然在具體的內容上不同,但在結構上如出一轍。
贈序文的接受對象是特定的,包括朋友、同僚、門生、親屬……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贈送的場合也是各種各樣。趕考、落第、遠游、赴任、從軍等等。情況不一,所以贈序文的內容非常廣泛。早期的贈序文內容很簡單,一般述交游,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有的時候說些勸勉的話語。比較套式。韓愈賦予了贈序文更加深厚的內容,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大抵序事之文,以次第其語,善敘事理為上。近世應用,惟贈送為盛。當須取法,昌黎韓子諸作,庶為有得古人贈言之,而無妄己徇人之失也。⑧韓愈的贈序文除了抒離情,也發(fā)議論,表達理想識見。進一步豐富了這一文體的表現(xiàn)力,對后世的贈序文有很深的影響。
內容的豐富性也決定了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性。隨著贈序文自身的發(fā)展演變,早期贈序文一般以記敘、抒情為主,到了中唐時期,抒情和議論又成為了贈序創(chuàng)作的主體。
綜上所述,贈序文作為序文的一種,主要用在文人相互送別之際時惜別、勸勉的題贈之文。
贈序文的內涵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贈序文的接受對象是特定的,文末申說為文緣由。
第二,贈序文的結構是固定的。贊行者、道分別和抒離情。
第三,贈序文的內容一般以抒發(fā)離情為主,表現(xiàn)手法可敘述、抒情也可議論。
贈序文的創(chuàng)作有不同的背景,我們據(jù)此劃分為兩大類:設宴送人序和單獨送人序:
這類贈序一般在題目中有“餞送”字樣。如陳子昂《金門餞東平序》、宋之問《三月三日于灞水曲餞豫州杜長史別昆季序》、陶翰《餞崔朔司功入計序》等。當然也有題目中未提及,但在文中有所說明的。如宋之問《送懷州皇甫使君序》“川陸分途,我輩以贈言為貴。況筵開灞岸,路指太行?!雹嵛覀內匀话阉鼊澐值皆O宴送人序。送別和飲餞的淵源比較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对姟ご笱拧?“申伯信邁,王餞于郿”。⑩《說文解字段注》:“毛傳曰,祖而含。飲酒于其側曰餞?!保?1)餞送也就是設宴送別之意《風俗通義》:共工之子曰修,好遠游,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故祀以為祖神。祖者,徂也?!保?2)由此可知,人們在分別之際宴飲,是為了表達對行者的一種美好的祝愿。
在序體文分類中,有一類游宴序。那么游宴序的宴會場面和餞送序宴會場面有什么不同呢。我們試比較下面兩篇文章。
駱賓王《秋日餞鞠錄事使西州序》:
鞠錄事務切皇華,指輪臺而鳳舉;群公等情敦素賞,臨別館而鳧分。促樽酒而邀歡,望山川而起恨。于時露團龍限,云斂雁天。落葉響而庭樹寒,殘花疏而蘭皋。晚聞秋聲之亂水,已倫分溝;對零雨之飄風,倍傷岐路。五日之趣,未淹蘭藉之娛;二星之輝,行照蔥河之境。清飄朗月,我則相思;隴水秦川,君方嗚咽。行歌不駐,速驚班馬之嘶;贈言可申,聊振飛魚之藻。人探一字,一韻一篇。(12)
獨孤及《建丑十五日虎邱山夜宴序》:
會之日,和氣滿谷,陽春逼人,嚴煙掃除,肅若有待。余與夫不亂行于鷗鳥者,銜流霞之杯,而群嬉乎其中。笑向碧石,與松石道舊。兕觥既發(fā),賓主醉止,狂歌送酒,坐者皆和,吳趨數(shù)奏。云去日沒,梵天月白,萬里如練,松陰依依,狀若留客。于斯時也,撫云山為我輩,視竹帛如草芥,頹然樂極,眾慮皆遣,于是奮髯屢舞,而嘆今夕何夕。(13)
《秋日餞鞠錄事使西州序》的宴會場面是傷感的?!按匍拙贫麣g,望山川而起恨?!痹蒲恪⒙淙~、殘花、秋聲、零雨等等都作為離別的見證者,充滿了悲涼的意味。而《建丑十五日虎邱山夜宴序》卻是一片歡樂的情景。“群嬉乎其中”,“頹然樂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二者的本質區(qū)別:設宴送人序的宴會場面只是送別的形式。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難舍的離情,以悲為主。游宴序宴會場面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除了眾人宴餞的場合外,也有很多時候是三兩好友相送或是一對一的單獨送人。這些規(guī)模較小的送別對象一般是文人或普通百姓,因而宴餞可能性也不大。我們把沒有提及宴餞情況的贈序文稱為單獨送人序。雖無宴飲,但這類贈序文的情感力量絲毫也不遜色。送別之際,周圍景物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情思。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時林風吹霜。散下秋草,海燕嘶月。孤鶴翔云,驚魂動骨,戛瑟落涕,抗手緬邁?!保?4)王維《送李補闕充河西支度營田判官序》“黃河混沌而東注,胡風動地,朔雁成行”(15)于邵《送康兵曹入蜀序》“郊垌之南,于以送遠。楊柳雖綠,我意悲春。喬梓有方,君心是慶?!保?6)
贈序文是序體文中文學價值極高的一類,獨特的文體特征成為區(qū)別其他文體的一個重要標識。贈序文講究布局、字斟句酌、內容豐富、情感真摯。因此,后世的壽序才有了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①嚴可均《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663頁。
②④⑤⑥⑦⑨(12)(13)(14)(15)(16)董誥等 《全唐文》,中華書局 1983年版,第 5617、6897、7070、1846、5616、2438、2947、3931、3538、5833、4358頁。
③屈守元《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8頁。
⑧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太平書局1965年版。
⑩袁梅《詩經(jīng)譯注》,齊魯書社,1982年版,第481頁。
(1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