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菠菜入華考

      2014-09-30 03:22:04石潤宏
      閱江學(xué)刊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菠菜

      石潤宏

      (南京師范大學(xué),南京210097)

      菠菜入華考

      石潤宏

      (南京師范大學(xué),南京210097)

      菠菜原產(chǎn)伊朗即古波斯,大約于唐貞觀年間經(jīng)由尼泊爾人傳入我國,現(xiàn)在是中國廚房的一種常見蔬菜。菠菜初名菠薐或波稜,這是一個西域國名頗陵的音譯。菠菜在唐代栽培不廣,文學(xué)作品沒有表現(xiàn),只在農(nóng)書和本草類書籍中有記載。唐詩之所以沒有提到菠菜,是因為菠菜在唐代始終是一種小眾的菜蔬,食用者只是本草學(xué)家、煉丹服丹者、苦于面毒的人以及一些境況不佳的農(nóng)民。宋代以后,隨著菠菜的廣泛栽培,地方志開始著錄它,菠菜也開始出現(xiàn)在文人詩歌中,并被賦予了凌霜耐寒的堅忍品質(zhì),再加上蘇軾、蘇過父子等名家的題詠,就使得菠菜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占據(jù)了一方小小的天地。

      菠菜;波斯;傳播;中國;唐代;宋代;飲食文化

      菠菜作為當(dāng)今中國的常見蔬菜,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性。首先菠菜是自外國傳入的,《中國植物志》說它“原產(chǎn)伊朗,我國普遍栽培,為極常見的蔬菜之一”[1],因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它別名“波斯草”[2]。還有比較特殊的一點是,菠菜是一種味道很有爭議的蔬菜。我們知道,經(jīng)霜經(jīng)雪的菠菜發(fā)甜,口感好,而其它季節(jié)的菠菜比較澀口,李時珍說:“波棱八月、九月種者,可備冬食;正月、二月種者,可備春蔬?!辈げ藢儆诙杭竟?jié)的“打霜菜”,無論炒燴燉煮皆佳。正因為菠菜有甜澀兩種口感,所以,愛吃的人極喜,而不愛吃的人視若凡品。南唐人鐘謨就是菠菜的擁躉,宋代陶谷的《清異錄》記載道:“鐘謨嗜菠薐菜,文其名曰‘雨花菜’,又以蔞蒿、萊菔、菠薐為‘三無比’?!保?]明人王世懋在筆記《蔬疏》中說:“菠菜,北名‘赤根’。菜之凡品,然可與豆腐并烹,故園中不廢。”[4]可見,王世懋對菠菜有一種輕視的態(tài)度。

      菠菜是由外國傳入的,口味又比較特殊,然而,愛寫詩的唐人卻沒有提到過這種新奇的蔬菜。杜甫困頓時常食菜蔬,連山野間的雜草苦荬都寫進(jìn)詩里了①“苦荬……又有野者,今鄉(xiāng)土有之,僧道菴寺尤多種,可頻采食,耐久……杜工部所謂‘春盤生菜細(xì)’者是也?!?見宋代談鑰《吳興志》卷二十,民國吳興叢書本;杜甫詩“春盤生菜細(xì)”出于其《立春》“春日春盤細(xì)生菜,忽憶兩京梅發(fā)時”,見《全唐詩》卷二二九),卻沒有注意到菠菜,這是很有疑問的一個現(xiàn)象。因此,本文將該問題放在菠菜傳入中國后的播散這一歷史進(jìn)程之中討論一下。

      一、菠菜入華的時間及其來華后的境況

      菠菜是在貞觀二十一年(647)由尼泊爾人帶到長安的。史書記載道:“(貞觀)二十一年,遣使獻(xiàn)波稜菜?!?《唐會要》“泥婆羅國”條[5])“二十一年,遣使入獻(xiàn)波稜、酢菜、渾提蔥?!?《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上·泥婆羅傳》[6])《冊府元龜》也記載了這一史事:“太宗貞觀……二十一年……三月……泥缽羅獻(xiàn)波稜菜,類紅藍(lán),實如蒺梨,火熟之能益食味。”[7]

      泥婆羅和泥缽羅都是外國國名的音譯,就是今天的尼泊爾(Nepal)。該國向來與中華親善,李斌城主編的《唐代文化》總結(jié)了一張“外國進(jìn)獻(xiàn)植物表”[8](見表一)??梢姡岵礌柺欠瞰I(xiàn)物品最多的,好多并非其國原產(chǎn)的植物,他們也搜羅來獻(xiàn)給大唐。菠菜就不是尼泊爾的原產(chǎn),而是來自其它國家?!斑@種新輸入的蔬菜的漢文名稱,似乎是記錄了某種類似‘palinga’(波稜)的外國語的名稱?!保?]美國的勞費爾博士(Berthold Laufer)在他的著作《中國伊朗編》里花了數(shù)千字的篇幅來論述菠菜的原產(chǎn)地,他引述了上文《冊府元龜》中的記載,并推測說:“它證明在當(dāng)時菠菜不僅對于中國人是新奇的東西,而且對于尼泊爾人恐怕也是新奇的,否則他們就不會把這東西拿來當(dāng)作禮物送給中國,他們獻(xiàn)禮是應(yīng)太宗皇帝的要求:凡是屬國都要把他們所出產(chǎn)最精選的菜蔬進(jìn)貢?!保?0]唐人亦是知道菠菜的原產(chǎn)國的,《太平廣記》引中唐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曰:“菜之菠薐者,本西國中有僧,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蒲萄,因張騫而至也。菠薐本是頗陵國將來,語訛耳,多不知也?!保?1]

      對此,宋人孫奕引嚴(yán)有翼撰《藝苑雌黃》云:“蔬品有‘頗陵’者,昔人有頗陵國將其子來,因以為名。今俗乃從‘艸’而為菠薐。嗚呼,字書之不講久矣?!保?2]勞費爾也從語源上作了一番考證,他說:“漢語的‘菠薐’肯定是代表某種印度方言的譯音。在印度斯坦語里菠菜叫做palak,糖蘿卜叫做palan或palak,在普什圖語為pālak,顯然是從梵語pālanka,palakyū,pālakyā演變而來的。我們字典給這字所下的定義是:‘一種菜蔬,一種甜菜,Beta bengalensis;’在孟加拉語為palun。為了要使這名字和漢語更符合,我們還可以找到梵語的Pālakka或Pālaka,那是一個國名,這名字使得佛教僧侶產(chǎn)生了‘菠菜出產(chǎn)于頗棱國’的說法。尼泊爾人因此把一個本地植物的名字用在新移植來的菠菜上,然后把這名字連同這產(chǎn)品一塊傳到中國。”[13]最終得出結(jié)論:“我們在適當(dāng)?shù)乜紤]了植物學(xué)上和歷史上所有事實以后,不得不承認(rèn)菠菜是從伊朗某地傳到尼泊爾,從尼泊爾又于公元647年移植到中國的?!保?4]

      表1 外國進(jìn)獻(xiàn)植物表

      續(xù)表1:

      紀(jì)年 貢獻(xiàn)國家 貢獻(xiàn)物品 資料來源 備注貞觀二一 647 伽畢失 泥樓婆羅 冊府/970/11400即印度青蓮貞觀二一 647 健達(dá) 佛土葉 冊府/970/11400新書作佛土菜貞觀二一 647 泥婆羅 波稜菜、酢菜、胡芹、渾提蔥、桂椒 冊府/970/11400天寶五 746 陀拔斯單 千年棗 冊府/970/11412

      我們有必要再來仔細(xì)閱讀一下《冊府元龜》的記載。唐人看到的菠菜“類紅藍(lán),實如蒺梨”,說明菠菜的植株和種子他們都見到了?!拜鹄妗本褪禽疝?,菠菜籽和蒺藜的種子相似,形狀都是圓體帶尖錐,有些像武術(shù)中使用的流星。“紅藍(lán)”是指某種藍(lán)屬植物,就是成語“青出于藍(lán)”中的藍(lán)草。藍(lán)有木藍(lán)、菘藍(lán)、蓼藍(lán)、板藍(lán)等,菠菜的葉子與菘藍(lán)更為相似。尼泊爾與長安相隔萬里,他們進(jìn)獻(xiàn)菜蔬,一路走來是如何保鮮的呢?即便是現(xiàn)在,要把尼泊爾的菠菜運到西安,還能使西安人從菠菜沒有干癟的葉子上看出它“類紅藍(lán)”,除了空運似乎也別無他法。那么,回到千余年前的唐代,我們只能作這樣一番猜測:尼泊爾的使節(jié)團(tuán)帶著他們國王交好大唐的使命,帶著他們搜羅來的奇珍異品,不遠(yuǎn)萬里來到長安,并沒有立刻入朝,而是先居住在長安的某處庭院,將他們預(yù)備進(jìn)貢的植物播種繁殖。這樣做很有必要,因為如果他們帶來的植物無法在關(guān)中平原生長,或者能夠生長但出現(xiàn)了橘變?yōu)殍椎那闆r,那么就會開罪大唐。伊朗緯度低于長安,南部大片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當(dāng)?shù)氐闹参锸欠襁m合在北溫帶的長安生長是尼泊爾人首先需要確認(rèn)的問題。因此,只有等到尼泊爾使臣們確定了帶來的植物可以在中國生長,才會向朝廷通告朝貢。于是,唐人就看到了綠葉紅根、青翠欲滴的新鮮菠菜了。使臣還提供了種子,方便中國人繁殖,這樣,他們就順利地完成了外交使命。尼泊爾人是在貞觀二十一年的三月進(jìn)獻(xiàn)菠菜及其種子的,那么,算上他們繁殖一茬菠菜的時間,菠菜實際初次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應(yīng)該在貞觀二十年(646)。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菠菜的來源(包括地源及語源),也知道了它初到中國的時間,那么,它傳入中國之后,唐人給予它何種關(guān)注呢?事實上,菠菜來華的消息傳出不久,有人就注意到了這種植物,他就是研究草藥的醫(yī)學(xué)家孟詵。孟詵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其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食療專著。原書本佚,幸賴敦煌石室殘卷得以復(fù)見,孟詵在該書中就論述了菠菜的藥性。其“菠薐”條[15]曰:

      冷,微毒。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魚鱉水米,即冷。不可多食,冷大小腸。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發(fā)腰痛。不與蛆魚同食,發(fā)霍亂吐瀉。

      這是菠菜見于典籍的最早記載,大抵與其入華同時,相差不過一二十年。須得一提的是,成書于顯慶四年(659)的《大唐新修本草》并未記錄菠菜,可能編者蘇敬沒有注意到這一新來植物,也可能菠菜算不得藥草因而沒有著錄。孟詵的著作偏重“食療”,對蔬菜給予了較多的關(guān)注,菠菜剛在長安傳播他就注意研究它的食療功效,經(jīng)十幾年的觀察、驗證,才總結(jié)出菠菜的藥性,也符合做研究工作的一般時限。接著出現(xiàn)菠菜的典籍是郭橐駝的《種樹書》和上文引用過的《嘉話錄》(記劉禹錫(772—842)事)。勞費爾博士以為“就農(nóng)業(yè)方面的文獻(xiàn)來說,菠菜第一次出現(xiàn)在八世紀(jì)末期的《種樹書》”[16],這可能是因為在作者撰寫《中國伊朗編》的時候,即20世紀(jì)初期,敦煌文獻(xiàn)還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整理,所以,勞費爾沒有見到《食療本草》的殘卷。

      柳宗元(773—819)有《種樹郭橐駝傳》,是文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可知,郭橐駝大約生活于8世紀(jì)末至9世紀(jì)初。郭橐駝在書中說:“菠薐過月朔乃生,今月初二、三間種與二十七、八間種者,皆過來月初一乃生。驗之,信然。蓋頗棱國菜。”[17]他指出,菠菜的生長習(xí)性是有些特殊的,這個月播下種,必得等到來月才生①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大規(guī)模栽培菠菜都采用浸種催芽法,將種子浸12小時后,放在4℃低溫的冰箱中處理24小時,然后在15-25℃條件下催芽數(shù)日,待大部分發(fā)芽后再撒播??梢娮匀粭l件下的菠菜籽確實不易發(fā)芽。,經(jīng)過檢驗后確實是這樣,說明郭橐駝不是道聽途說的,而是自己有種菠菜的實踐。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wù)?,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dāng)。”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18]

      將以上材料聯(lián)系起來我們可以知道,8世紀(jì)末時,菠菜的栽培已推廣至長安西部的農(nóng)村。因此,我們推斷菠菜在唐代京都長安的傳播是有一段宮苑栽培期的。唐朝的高層官員初見菠菜以為稀奇,歸于禁中,之后逐漸視之為尋常菜蔬,才允許其流波于民間。孟詵在中書省任職,屬于高級官員,他得到番邦進(jìn)貢的菠菜應(yīng)該不難,當(dāng)然這也與菠菜本身的普通有關(guān),類似“金桃”②謝弗說:“金桃那金燦燦的顏色,使唐朝朝廷樂于將它栽種在皇家的果園。唐朝的花園和果園從外國引進(jìn)了大大小小許多植物品種,其中有些植物長久地留傳了下來,而有些則只存在了很短的時期。作為這些外來植物的代表和象征,金桃確實是很合適的。目前還沒有記載表明,這種金桃曾經(jīng)傳播到長安御苑之外的地方,甚至就是在御苑中,七世紀(jì)之后也沒有金桃的存在?!?見《唐代的外來文明》,第263頁)那樣的仙品就只能是皇帝的專屬物。郭橐駝雖然是農(nóng)民,但他種出來的作物博得了長安豪富人家的青睞,他可能從豪富手中得到了菠菜。菠菜的生物學(xué)特性使得它易種易活,也沒有蟲害,但是,它卻不能救荒,常食還“令人腳弱不能行”,因而,菠菜沒有官方推廣的可能,不可能享受到類似明代傳入的玉米的待遇,它的播散只能是靠鐘謨那樣的愛吃者,或者因經(jīng)濟(jì)匱乏而種來聊以添菜的農(nóng)民。

      自郭氏而后,唐代典籍中就沒有關(guān)于菠菜的記錄了,菠菜也沒有出現(xiàn)在唐代的任何文學(xué)作品中。這樣,我們可以總結(jié)一下菠菜在唐朝的境況。菠菜來華以后先在長安小范圍種植,之后逐漸向郊區(qū)農(nóng)村擴(kuò)散,以農(nóng)家的散點種植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隨著人口漸漸向全國各地播散流動,到了唐朝末年,已經(jīng)傳播到了江蘇、浙江、福建(鐘謨的活動范圍)等地。由于菠菜栽培不廣,且并非富貴菜,食用多了還有副作用,因此,文人墨客沒有注意到它,注意到它的是一些本草學(xué)家、煉丹術(shù)士和農(nóng)民。

      二、宋代以后菠菜的流播

      到了宋代,菠菜在典籍中的記載就多了起來。這一方面是由于宋人喜著述,另一方面是由于菠菜的廣泛栽培?!吨袊鈦碇参铩贰安げ恕睏l稱它“至宋元方廣為種植,成為冬春季節(jié)常見蔬菜”[19],依據(jù)的也是菠菜在宋代文獻(xiàn)記錄中的突然增加。檢閱方志我們發(fā)現(xiàn),大約在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以后,著錄菠菜的地方志數(shù)量就急速增長,可知菠菜的廣布應(yīng)在南宋以后。我們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來了解方志(主要是其中的食貨志)記載菠菜的大概狀況,亦可窺見菠菜傳播的大致情況(見表二)。

      表2 方志對菠菜的記載

      續(xù)表2:

      這一表格說明了菠菜在南宋以后確實遍及中華大地,且產(chǎn)量甚豐,因為方志記載的多為當(dāng)?shù)馗划a(chǎn)的物種。這也與文學(xué)中菠菜的地位變化相吻合。宋孝宗時期的詩人員興宗有一首《菜食》詩寫道:

      員子一寒世無有,愛簇生盤如愛酒。菠薐鐵甲幾戟唇,老莧緋裳公染口。駢頭攢玉春試筍,掐指探金暮翻韭。達(dá)官堂饌化溝坑,我誦菜君人解否。(《全宋詩》[20]第36冊,第22546頁)

      員興宗在詩前小序中寫道:“東坡謂竹為君,魯直謂棕栮為君,仆以菜為君,蓋不欽其味欽其德也。食之者無后悔,不謂之君可乎?”將菠薐等蔬菜與竹君并提,賦予了蔬菜人文的內(nèi)涵。蘇東坡與黃庭堅在對待植物的審美上都有將植物人格化的傾向,員興宗在他們的基礎(chǔ)上又將此前文人不太看重的蔬菜稱為君子,員氏推重的文人“欽其德”這種精神層面的拔高在菠菜“中國化”的進(jìn)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宋人論述菠菜多引用孟詵和韋絢的說辭,如《證類本草》、《嘉祐本草》、《全芳備祖》等。也有些新語,比如張君房輯《云笈七簽》所載:“敢問今數(shù)面腫,何也?答:其面腫者只為飲食侵肺,痰水上沖,氣壅不行,所以如此。其食中尤忌葫荽、蕓苔、韭薤、菠薐、蔥蒜,此物皆木之精,能損脾亂氣,必不可食?!保?1]又如謝維新《事類備要》引《格物總論》云:“菠薐,外國種,莖微紫,葉圓而長,綠色。性冷,食之利五臟,通腸胃,與蛆魚同食佳?!保?2]

      《云笈七簽》成書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格物總論》撰者及成書年代均不可考,然《事類備要》成書于宋理宗寶祐(1253——1258)年間,則《格物總論》當(dāng)約成書于南宋初。這兩書所述的菠菜功效均與前人相悖,其原因可能是引書有誤,《格物總論》的說法與《食療本草》差近,然一是一否,當(dāng)以孟詵為確。也可能是不同人對菠菜的適應(yīng)性不同,有人吃了通腸胃,有人吃了卻損脾亂氣,中醫(yī)本就是人學(xué),人有不同的感受因而醫(yī)書也有不同的記載,這是可以理解的。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研究表明,菠菜對人體是很有益處的,是一種健康蔬菜,受到人們的歡迎。金代張從正的《儒門事親》記錄了一位老翁食用菠菜延年益壽的故事:

      有老人年八十歲,臟腑澀滯,數(shù)日不便,每事后時目前星飛,頭目昏眩,鼻塞腰痛,積漸食減,縱得大便,結(jié)燥如彈。一日友人命食血藏葵羹油渫菠薐菜,遂頓食之,日日不乏,前后皆利,食進(jìn)神清,年九十歲無疾而終。[23]

      菠菜的這些好處博得了一些老饕的青睞,蘇東坡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春菜》詩說:

      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蕨。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細(xì)履幽畦掇芳辣。茵陳甘菊不負(fù)渠,鲙縷堆盤纖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稜如鐵甲。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久拋松菊猶細(xì)事,苦筍江豚那忍說。明年投劾徑須歸,莫待齒搖并發(fā)脫。(《全宋詩》第14冊,第9248頁)

      蘇東坡晚于張君房數(shù)十年,他的這首詩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北宋初年,菠菜已經(jīng)傳入蘇東坡的家鄉(xiāng)四川;第二,蘇東坡十分懂得菠菜采食的最佳時機(jī),即經(jīng)雪凍過之后會“更茁”更香甜。

      《全宋詩》中寫到菠菜的詩共計8首①作者分別為蘇軾、張耒、蘇過、劉一止、劉子翚、員興宗、姚申之和邵桂子。,有些詩提到了菠菜的一些吃法,比如菠菜粥和菠菜餅:

      朔風(fēng)吹雪填廬屋,一味饑寒尋范叔。綈袍安敢望故人,藜莧從來誑空腹。近聞陶令并無儲,不獨魯公新食粥。波稜登俎稱八珍,公子未應(yīng)譏世祿。山僧一食不過午,忍饑學(xué)道忘辛苦。書生事業(yè)乃爾勤,夜然膏火窮今古。要將五鼎同釜鐺,簞瓢未可輕原生。肉食紛紛固多鄙,吾寧且啜小人羹。(蘇過《和吳子駿食波稜粥》,《全宋詩》第23冊,第15474頁)

      餅炊菠薐,鲊釀苞蘆。(邵桂子《疏屋詩為曹云西作》,《全宋詩》第69冊,第43461頁)

      結(jié)合另外一些詩我們發(fā)現(xiàn),菠菜在僧侶中很受歡迎,出家人似乎是菠菜的主要消費者,劉一止《寄云門長老持公一首》云:

      夢境清游記昔曾,而今雙鬢已鬅鬙。此生有分尋云水,到處逢人說葛藤。紫芋波稜真在眼,青鞋布襪未輸僧。會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詩情罷不能。(《全宋詩》第25冊,第16700頁)

      明代馮夢龍的笑話書《古今譚概》里也記載了一則與菠菜和僧人有關(guān)的故事:

      松陽(今浙江麗水)詩人程渠南,滑稽士也,與僧覺隱同齋食蕈。覺隱請渠南賦蕈詩,應(yīng)聲作四句云:“頭子光光腳似丁,只宜豆腐與菠薐。釋迦見了呵呵笑,煮殺許多行腳僧?!甭?wù)呓^倒。[24]

      “蕈”就是蘑菇之類的食用菌,它頭圓腳長,外形像和尚,與豆腐、菠菜同煮,是寺院里的一道齋食。聯(lián)系上文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菠菜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大約在整個唐代至宋初,都流行于僧侶、方士等少數(shù)階層,而詩人多數(shù)是仕宦之人,生活水平較高,很少吃到菠菜,可能也不屑吃這種普通的蔬菜,有些士人因為生病或葷腥吃膩了才考慮進(jìn)食菠菜,趙長卿有一首《如夢令·寄蔡堅老》詞云:

      居士年來病酒,肉食百不宜口。蒲合與波薐,更著同蒿蔥韭。親手,親手,分送臥龍詩友。[25]

      這可能是唐宋富人階層與菠菜發(fā)生聯(lián)系的一般情景,也是唐宋文學(xué)都很少提到菠菜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菠菜的食療功效

      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張耒有一首專寫菠菜的詩,詩曰:

      誰從西域移佳蔬,遍植中原葵莧俱。清霜嚴(yán)雪凍不死,寒氣愈盛方芳敷。貫金銳箭脫秋竹,剪羅巧帶飄華裾。中含金氣抱勁利,穿滌炎熱清煩紆。老人食貧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飯炊香白煮餅滑,一飽盡缽無贏余。空廚蕭條煙火冷,可但食客歌無魚。男兒五鼎食固美,當(dāng)念就鑊還愁吁。(《全宋詩》第20冊,第13151頁)

      這首詩開頭兩句交待了菠菜的來歷,之后兩句賦予了菠菜凌霜不凋的堅貞品格,整體上寫得頗有閑趣。詩的題目道出了菠菜的來歷及其食療功效,即“波稜乃自波陵國來,蓋西域蔬也。甚能解面毒,予頗嗜之,因考本草,為作此篇?!睆堮缯f明了自己喜愛吃菠菜的原因,因為菠菜很能釋解“面毒”?!懊妗本褪切←溔テず竽コ傻拿娣郏侗静菥V目》“小麥”條引甄權(quán)曰:“(小麥)平,有小毒”,李時珍還指出小麥面“(氣味)甘,溫,有微毒”,又引孟詵言“面有熱毒者,多是陳黝之色,又為磨中石末在內(nèi)故也。但杵食之,即良”[26],孟詵說,古時候小麥多用石磨磨成面粉食用,因而石頭中的一些粉末也進(jìn)入到了面里,人吃了就會發(fā)熱毒,如果食用木制的杵具就沒有問題了??梢姡?dāng)時制作的面粉不甚精良,保存技術(shù)也不過關(guān),放置久了有些泛灰的就有毒素。但古人不能像我們今天這樣,食品略有變質(zhì)就丟棄,他們還是得吃,于是就會中毒。值得一提的是,中醫(yī)所謂的“毒”范圍十分寬泛,但凡對人體不利的皆可稱之為“毒”。所謂“面毒”,并不一定會使人出現(xiàn)致命的癥狀,大抵是一種不太好的成分。

      小麥及其制品面粉都有微毒,處理不好對人不利,古人很早就知道。小麥也是外來植物,《永樂大典》引方仁聲①方仁聲,即方勺,自號泊宅村翁,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哲宗元符(1098—1100)末前后在世?!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浧渲小恫凑帯肥?。的《泊宅編》云:

      小麥種來自西國寒溫之地,中華人食之,率致風(fēng)壅。小說載“天麥毒”,乃此也。昔達(dá)磨游震旦,見食面者,驚曰:“安得此殺人之物?”后見萊菔,曰:“賴有此耳。”蓋萊菔解面毒也。世人食面已,往往繼進(jìn)面湯,云能解面毒,此大誤。東平董汲嘗著論戒人,煮面須設(shè)二鍋湯,煮及半,則易鍋煮,令過熟,乃能去毒。則毒在湯明矣。[27]

      董汲的祛毒法頗為費事,但似乎很有效。通過沸水烹煮可以消毒,可見,面毒不是面粉變質(zhì)易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方仁聲說,面毒就是小說中記載的“天麥毒”,這一小說應(yīng)是指的宋人錢希白的《洞微志》。葉廷珪《海錄碎事》“天麥毒”條說:

      顯德(954—959)中,齊有人病狂,每歌曰:“踏陽春,人間二月雨和塵。陽春踏盡秋風(fēng)起,腸斷人間白發(fā)人?!庇指柙?“五云華蓋曉玲瓏,天府由來汝腹中。惆悵此情言不盡,一丸蘿卜火吾宮?!焙笥鲆坏朗孔鞣ㄖ沃?,云每夢中,見一紅衣少女引入,宮殿皆紅,多不知名小姑令歌。道士曰:“此正犯天麥毒,女即心神,小姑即脾神也。按《醫(yī)經(jīng)》:蘿卜治面毒,故曰火吾宮?!奔匆运幖嫣}卜食,其疾遂愈。出《洞微志》。[28]

      《說郛》引《洞微志》的文字略有差別:

      《洞微志》載齊州人有《病狂歌》曰:“五靈葉蓋晚玲瓏,天府由來汝府中。惆悵此情言不盡,一丸蘿菔火吾宮?!焙笥龅朗孔鞣ㄖ沃?,云:“此犯天麥毒,按《醫(yī)經(jīng)》蘆菔治面毒。”即以藥并蘿菔食之,遂愈,以其能解面毒故耳。[29]

      萊菔、蘆菔、蘿菔、蘆萉、蘿蔔等,都是蘿卜的別名(見《本草綱目》“萊菔”釋名),它的主要藥效是“利關(guān)節(jié),理顏色,練五臟惡氣,制面毒,行風(fēng)氣,去邪熱氣。(蕭炳)利五臟,輕身,令人白凈肌細(xì)。(孟詵)”[30]。蘿卜可以消解面毒,利于五臟,菠菜也有這個功效,元人胡古愚的《樹藝篇》引《興化府志》稱:“菠薐:《閩中記》謂葉如波紋有稜道,未知何據(jù)。北人呼赤根菜,莆人呼面菜,謂宜面也?!保?1]

      對于菠菜宜于和面同食,張耒已有實踐,且效果頗佳,否則也不會寫詩專詠其事。上文所引《泊宅編》提到的“風(fēng)壅”之癥,其實就是風(fēng)熱壅盛導(dǎo)致的一種頭痛癥,對于該病癥的論述,可見明方廣(約之)所編的《丹溪心法附余·風(fēng)熱門》。而據(jù)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研究,菠菜富含尼克酸(又稱煙酸),尼克酸有較強(qiáng)的擴(kuò)張血管的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頭痛、偏頭痛、耳鳴、內(nèi)耳眩暈等癥。可見,服食菠菜對于風(fēng)壅的治愈也是很有幫助的。

      四、結(jié) 語

      通過上文論述可知,菠菜原產(chǎn)伊朗即古波斯,大約于唐貞觀年間經(jīng)由尼泊爾人傳入我國,現(xiàn)在是中國廚房的一種常見蔬菜。菠菜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既可作為菜食又可作為藥草。唐詩之所以沒有提到菠菜,是因為菠菜在唐代始終是一種小眾的菜蔬,食用者只是本草學(xué)家、煉丹服丹者、苦于面毒的人以及一些境況不佳的農(nóng)民。到了宋元以后,隨著菠菜種植的遍布全國,地方志開始著錄它,文人也開始品題菠菜,并賦予菠菜一些耐寒植物的“凌寒獨自開”的品質(zhì),加之蘇軾、蘇過父子等名家的題詠,這一切就使得菠菜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占據(jù)了一方小小的天地。

      [1]中國科學(xué)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5(2)卷[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79:46.

      [2][26][30]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697,620,685.

      [3]陶谷.清異錄[M].民國景明寶顏堂秘籍本:卷二.

      [4]王世懋.學(xué)圃雜疏·蔬疏[A].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81冊[Z].濟(jì)南:齊魯書社,1995:647.

      [5]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1789.

      [6]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6214.

      [7]王欽若,等.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60:11400.

      [8]李斌城.唐代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2:1881.

      [9][美]謝弗(Edward H.Schafer).唐代的外來文明[M].吳玉貴,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5:316.

      [10][13][14][16][美]勞費爾.中國伊朗編:中國對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貢獻(xiàn),著重于栽培植物及產(chǎn)品之歷史[M].林筠因,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64:218,222,223,217.

      [11]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3344.

      [12]孫奕.履齋示兒編[M].元劉氏學(xué)禮堂刻本:卷二二.

      [15]孟詵.食療本草[A].范鳳源,李啟賢.敦煌石室古本草[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146.

      [17]郭橐駝.種樹書[M].明夷門廣牘本:卷下.

      [18]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473.

      [19]何家慶.中國外來植物[M].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2.

      [20]傅璇琮,等.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1998.

      [21]張君房.云笈七簽[M].四部叢刊景明正統(tǒng)道藏本:卷六二.

      [22]謝維新.事類備要別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六0.

      [23]張從正.儒門事親[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二.

      [24]馮夢龍.古今譚概[M].明刻本:卷二七.

      [25]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1818.

      [27]解縉,等.永樂大典:卷二二一八一[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9.

      [28]葉廷珪.海錄碎事[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十七.

      [29]陶宗儀.說郛:第十冊[M].北京:中國書店,1988:417.

      [31]胡古愚.樹藝篇[M].明純白齋鈔本:卷二.

      〔責(zé)任編輯:渠紅巖〕

      A Textual Research on Spinach,an Alien Plant

      SHIRun-ho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Spinach,an alien plantwhich came from Persia,the ancient Iran,is now a common vegetable in Chinese people's kitchen.Itwas brought into China by Nepal envoys in Zhenguan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At that time,spinach was called Boleng,the name was a transliteration of a western country Poling.Spinach wasn'twidely cultivated in the Tang Dynasty,so there was no literary works involved it,only the herbals and agricultural books had some records.After the Song Dynasty,with the propagation of spinach,local history books began to record it,and it began to appear in literary poetry,from then it has been given the character like hard and perseverance.Spinach is also a therapeutic herb,ZHANG Lei,a poet in Song Dynasty had consumed it to detoxicate Miandu.Miandu,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flour,is a kind of composition bad for human health.Spinach has its plac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written in poems by SU Shi,SU Guo and other poets.

      Spinach;Persia;dissemination;China;Tang Dynasty;Song Dynasty;dietary culture

      G122;I206.2

      A 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4)01-0139-10

      2013-10-20

      石潤宏,男,江蘇丹陽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及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菠菜
      菠菜用肥料要謹(jǐn)慎
      冬鮮菠菜
      買菠菜
      麻油拌菠菜治療便秘
      菠菜紅酒防痔瘡
      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7-17 15:29:08
      菠菜花生米
      菠菜含鐵
      吸鐵的菠菜
      菠菜的營養(yǎng)與搭配
      大眾健康(2017年3期)2017-04-13 23:16:54
      菠菜的保存方法
      飲食保健(2016年8期)2016-04-12 19:03:31
      杭州市| 阳曲县| 阿拉尔市| 盘山县| 广宁县| 闽清县| 库尔勒市| 水富县| 周至县| 百色市| 任丘市| 金川县| 大洼县| 苍山县| 德昌县| 曲阜市| 民县| 仙游县| 晋宁县| 北安市| 安龙县| 安庆市| 石棉县| 梅河口市| 吴旗县| 台中县| 瓦房店市| 修武县| 平舆县| 上思县| 白水县| 泽州县| 南澳县| 清新县| 繁昌县| 额济纳旗| 临夏市| 孟连| 霍邱县| 贵定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