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guān)于我的閱讀視域里的張中行

      2014-09-30 20:54陳宗德
      文學(xué)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張中行定位

      陳宗德

      內(nèi)容摘要:如何給張中行的身份做個準確的定位,歷來學(xué)者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雜家,有人以學(xué)者稱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語文教育家,是文章大家。有推崇者言其為國學(xué)大師、哲學(xué)家、當(dāng)代大儒,似乎張氏自己也未必頷首,筆者更傾向于同意他的自我定位——思想家。

      關(guān)鍵詞:閱讀視域 張中行 定位

      張中行曾經(jīng)很火,大紅大紫,擁躉蕓蕓。張著一度極為流行,鋪天蓋地,雅俗共賞。當(dāng)2006年的春風(fēng)拂煦而起、柳芽蠢蠢欲綻的時候,這位葛衣布履的飽學(xué)之士,在歷經(jīng)乖舛接續(xù)卻仍始終淡然處之的九十八度花開花落以后,安詳?shù)赜诒本┙夥跑?05醫(yī)院駕鶴西去了。

      人事的興替恰如汩汩東向的江潮,無論你當(dāng)初曾是如何的洶涌澎湃,勢若排山,也總是要被后面興起的驚濤巨瀾推擠沖壓,變成平靜的水流,漸漸遠逝的。曾經(jīng)緊緊圍繞著張中行的眾聲喧嘩近年自然也慢慢地平息下去了,這個時候我再來打撈一些閱讀張氏著作后仍還活在記憶里的碎片,或許不會招來追逐時髦的譏嘲了吧?

      第一次看到張中行這個名字,是那本《文言津逮》的小冊子上。張氏這本由呂叔湘先生作序的講述文言知識的薄本本留給我的印象是質(zhì)樸和扎實,至于更多的感受,倒真的是沒有什么記憶了。

      大約是1996年深秋的某個星期天,我在書店里邂逅了由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三卷《張中行作品集》。由于前述的緣故,便毫無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抽暇翻覽,從出版說明中得知這套集子共有八卷:第一卷——《文言和白話》《文言津逮》;第二卷——《詩詞讀寫叢話》《作文雜談》;第三卷——《禪外說禪》《佛教與中國文學(xué)》;第四卷——《順生論》《說夢樓談屑》;第五卷——《負暄瑣話》《負暄續(xù)話》《負暄三話》;第六卷——《橫議集》《月旦集》《說書集》;第七卷——《流年碎影》;第八卷——《散簡集存》。八卷并非一次推出,除了舊作需要進行校訂以外,有些著作尚在撰著之中。我所購得的三卷是第一次推出的,將其湊成完璧則一直延至2007年。

      起初零星揀讀了些張氏的文章,覺得太過拉雜和復(fù)沓,興致難得飽滿;真正的集中閱讀和意趣勃發(fā)則始于2005年以后?,F(xiàn)在回味起個中緣由,當(dāng)與人生的歷練與情感的沉浮有關(guān):有些書的確是“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的,陶淵明詩是,韋應(yīng)物的詩是,苦雨齋的文是,張中行的文也是。這樣的詩文是該等到上了些歲數(shù)后才能夠品得出個中三昧的。

      如何給張中行的身份做個準確的定位呢?雜家?學(xué)者?有點輕慢先生了。語文教育家?文章大家?那只是他的兩個身份。國學(xué)大師?他小學(xué)方面的造詣似還欠火候。哲學(xué)家?當(dāng)代大儒?料張氏自己也未必頷首。我倒是部分同意他的自我定位——思想家。只是前面要加上些無法再加凝練的定語——充滿人文情懷、眷戀塵世生活、順天性合人道。

      張中行的作品按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五類:語文教育,人物憶舊,評論雜感,文學(xué),哲學(xué)(含宗教)。正是在反復(fù)而又仔細地觀賞了這些色塊各異的不同要素以后,我的腦海中才鮮活起了一個上面所說的張中行來。

      張氏1935年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畢業(yè)以后,8月便至天津南開中學(xué)開始了語文教學(xué)生涯,此后輾轉(zhuǎn)于河北、北京等地中學(xué)弦誦不斷,1949年后才調(diào)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直至走完漫漫的人生征途,終身都與語文為伴,語文教育就很自然地首先進入了他的研究視野。我讀張中行語文教育方面的文章,感覺其持論平正,立足實際,體驗真切,觀念先進。其觀點,即使放置當(dāng)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張中行關(guān)于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述以《文言和白話》、《文言津逮》、《作文雜談》較為系統(tǒng),較多理論色彩;而其它卷中有些憶舊的篇什也偶有涉及,只是那些文字顯得頗富感性情趣。兩相對讀,能給人以立體之感。對張氏語文教學(xué)的建樹作出全面的評析,并非本文要旨所在,在此僅結(jié)合時下仍然聚訟紛紜的某些問題,談?wù)勎宜斫獾膹堉行姓Z文教育觀。

      譬如語文教育的立人問題,張氏受其懷疑哲學(xué)思想的支配及北大自由精神之洗禮,就極力主張要培養(yǎng)“具有科學(xué)方法,其精神也可以說是懷疑主義”(《流年碎影·尊師重道》)的人,而對學(xué)校教育中“總是慣于用多種框框拘束學(xué)生,而不容許自由發(fā)展”(同上)深感悲哀,更是鄙視“只是因為信之后萬歲聲喊得響亮,就換來位、名、利的實惠,可以招搖過市”(同上)的人。這樣的見識,很容易使我們聯(lián)想起后來錢理群先生的大聲鏜鞳之論:“我們的一些大學(xué),包括北京大學(xué),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quán)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眱晌幌壬暮艉安欢既缈展茸阋簦瑥涀阏滟F,給人振聾發(fā)聵之感嗎?

      譬如對教師業(yè)績的評價問題,張中行感慨于自己在南開中學(xué)執(zhí)教時,因?qū)W生成績不佳而被迫“下崗”:“照本講解之外,也說些私見。這樣教好不好,我是直到現(xiàn)在也說不清?!瓟鄶嗬m(xù)續(xù)教了十幾年,就使我常常想到飯碗之不易,或放大言之,人生之不易。”(《流年碎影·天津一年》)我相信張氏這樣發(fā)自肺腑的感慨并未成為絕響,今天的一線教師,尤其是畢業(yè)班的教師,讀后當(dāng)會產(chǎn)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譬如作文教學(xué)問題,那本成書于1984年的《作文雜談》就迥異時風(fēng),別開生面,力主言為心聲,辭達而已。當(dāng)我們返觀被應(yīng)試教育催生出來的高考作文評分標(biāo)準的繁文縟節(jié)、僵硬死板,是否該為張氏作文觀獻上點掌聲呢?

      縱觀張中行的語文教育觀念和語文教育實踐,是能夠梳理出一條較為清晰的思想線索的。他力求能夠通過熏染化育培養(yǎng)出有著獨立思想、懷疑精神的人來;教學(xué)的基本路數(shù)是讓學(xué)生多加閱讀,多所歷練;教學(xué)的氛圍是民主和開放,他曾不止一次地深情懷念其師錢玄同先生從不批閱考卷的做法,以為那才是培養(yǎng)人才的正途。我覺得張氏的觀念和實踐都走在了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前面,里面涌動著對個體精神尊敬的情思,洋溢著民主的波瀾,至今仍有鏡鑒意義。

      張中行著作中分量較大的是關(guān)于故舊親人的回憶文字,主要集中在《負暄》三話、《月旦集》和《流年碎影》之中。這些文字充分展示了張氏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表達了他對美好品德的高度贊美、對民主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等真摯情感。endprint

      張中行的故鄉(xiāng)是河北香河的農(nóng)村,他后來考取通縣師范,繼而又負笈北大,做過中學(xué)教員,任過人教社的編輯。這樣的經(jīng)歷限定了他接觸的人物一類為底層人民,一類為中高級知識分子,這也注定了他筆下的人物多為良善之輩。他內(nèi)心的人文溫情也便以這些人為載體,平靜舒緩而又汩汩滔滔地不斷流淌著。

      他的悲憫首先傾注給了多災(zāi)多難的社會底層小人物,這種悲憫沒有居高臨下的賜予,所多的是身臨其境深入感受的真切。比如他寫祖父張倫的勤儉與懦弱(《負暄續(xù)話·祖父張倫》),寫母親的和善與明理(《流年碎影·族屬》),寫劉舅爺?shù)臉愫衽c赤誠(《負暄瑣話·劉舅爺》),……這些小民們終年勞作卻難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反而被生活的重壓碾得腰彎背駝、甚至被剝奪去卑微的生命。在《故園人影》中于敘述過長海舅舅的不幸之后,他曾直抒胸臆,悲憫之情恣肆流淌:“想到命運、機遇、苦樂、榮辱之類,……也就不能不感嘆,人生,長也罷,短也罷,幸也罷,不幸也罷,總的說,終歸是太難了?!彼某缇匆彩紫确瞰I給了勤勞善良的社會底層小人物,不帶絲毫的油滑和敷衍。比如他寫汪大娘的勤勉與樸實、正直與善良(《月旦集·汪大娘》),寫李太太的善良與兼愛、堅執(zhí)與勇氣(《負暄瑣話·王門汲碎》)。比如他寫凌大嫂的孝敬和慈愛,吃苦和隱忍(《月旦集·凌大嫂》),字里行間都洋溢著贊美之情,文章末尾更是將其美德提煉升華:“我聽了不禁愕然,想不到世間竟有這樣的人,堅守傳統(tǒng)的禮,剛一面就準備為人舍生。她真就先死了,留下什么呢?只有罕見的德,……至于未來,再找這樣的人恐怕就太難了?!?/p>

      他的悲憫也獻給了命運多舛的各式各樣的知識分子,這里有中學(xué)教員,也有名滿天下的大學(xué)者。這種悲憫里則較多地含有理性的思辨,他在嚴肅地拷問著時代和社會、制度和良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些本性善良、博學(xué)多才、教苑耕耘的知識分子的痛苦、掙扎、不滿、扭曲……小知識分子的代表寫得最為典型的當(dāng)屬他在通縣師范時期的校友劉佛諦,張氏對劉是一寫再寫,寫他的聰慧多才,寫他的重禮尚友,寫他的樂觀開朗(劉氏亦多缺點,文中并未諱言)??删褪沁@樣的一位小知識分子,解放前顛沛流離,艱于生存;文革中則因出身問題而驚恐自殺。張中行為此深沉地慨嘆:“對于佛諦兄的弱,即殺己而不殺人,每次想到,總是既悲傷又欽仰的?!痹趯Υ笾R分子如俞平伯、朱光潛、梁漱溟等先生的追憶文章中,這種悲憫的情懷也不時流露而出。他的崇敬更多地獻給了那些賜予他知識和思想的北大等高校教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張氏幾乎為我們繪制了一幅上世紀三十年代京城教授的群芳譜。黃晦聞、熊十力、梁漱溟、馬敘倫、劉叔雅、朱自清、顧季羨、劉半農(nóng)、錢玄同、周作人、……這些學(xué)界群英,直至今日,仍然輝耀著學(xué)術(shù)的星空,令無數(shù)后學(xué)引頸仰望。他們治學(xué)的嚴謹,學(xué)識的高妙,精神的自由,待人的誠摯,在張氏的筆下,栩栩如生,可觸可摸。

      這里不能不將兩個人物特別拈出來加以介紹,從張中行對他們的回憶中可以窺見張氏處事待物的情感態(tài)度,在面臨是非正誤問題時的原則觀念,也是我們研讀張氏其人的重要視角。

      一個是他的老師周作人。張對周的敬仰之情毫無疑義,即使是周氏被定為漢奸、建國后住在八道灣,張氏都時常不避嫌疑地前往早已門可羅雀的苦雨齋去拜謁周氏。這樣的原因,張氏曾自作供狀:“其一,對于學(xué)識和文章的景仰,終于不能因人的跌了一跤而放棄;其二,推想心情必是悔恨加寂寞,對于這樣一位師輩,敬而遠之,實在過意不去?!保ā对碌┘ぴ僬効嘤挲S并序》)從中可以分明感知到張氏對學(xué)問的追求之誠與待人接物之仁厚。但他又是清醒的,對老師曾經(jīng)的附逆,不是遮掩諱飾,而是直斥其“大事糊涂”(同上)。張氏在事關(guān)民族大義的事情上,是比其老師高明得多的。

      另一個人物則是他的前妻、曾創(chuàng)作出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著名作家楊沫。張楊恩怨的公案不是什么秘密,報章上多有介紹,是此非彼,莫衷一是。當(dāng)事人也各執(zhí)一詞,互難認同。但就連楊沫也曾致信張中行,感謝他對自己的仁厚。那是在文革之中,當(dāng)審查楊沫的專案組向張氏提出要其提供關(guān)于楊沫的罪證時,他卻說:“她直爽,熱情,有濟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實現(xiàn)的魄力?!睆埵洗藭r亦在改造之列,不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反倒如此仗義執(zhí)言,其品格是值得肯定的。

      張中行著作中評論雜感性文字也不算少,這些文字多由現(xiàn)實問題引發(fā),縱論開去,或由讀史觸興,層層抒懷,大多收集在《說夢樓談屑》、《橫議集》中。從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得到這位世紀老人絕非只會負暄籬邊,追懷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憤人心之不古。張氏早年充分承受的自由民主之思想、一生不斷吸納的現(xiàn)代文明價值觀念、對現(xiàn)實社會文明建設(shè)的憂思,都在其中波瀾卷舒,縱情流淌。概而言之,這些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鮮明的民本意識。如《月是異邦明》一文,以如何保障小民的權(quán)利、使其能夠幸福生活為主線,遠溯往古,橫視中西,評騭王道,怒斥霸道,辯論清官,剖析鬼神,最后呼喚從制度建設(shè)入手,以充分確保小民的人權(quán)。文章寫得沉痛真摯,令人動容。

      其二,是強烈的反封建意識。這方面的文章連篇累牘,可見張氏于此的思考之全面,它涉及封建的忠君意識問題,如《讀<漢書·蘇武傳>》、《吃皇糧與頌皇權(quán)》;涉及封建禮教殺人的問題,如《難矣哉如釋重負》;涉及封建迷信的問題,如《何須蜀道問君平》……張氏在深刻揭示封建觀念的腐朽與殘暴時,其立論的出發(fā)點是著眼于如何保障人民的權(quán)利上的。如《讀<漢書·蘇武傳>》一文,在談到陸秀夫殉帝、陳子龍聞皇上兇耗而絕世后,張氏揭露了忠君的實質(zhì):“那還不是宮中一瞪眼,率土之濱都顫抖嗎?這樣的極端專制,生成并能延續(xù),正是以忠君的思想感情為條件的?!笨芍^擘肌分理,入木三分。

      其三,是強烈的民主法治意識。如《易地則皆然》一文,由報刊上的兩篇揭露暴政的文章作為由頭,談到實現(xiàn)社會治平的途徑,在分析了德治的局限性時,大聲疾呼:“與德相比,至少在比較保險方面,法就有了優(yōu)越性?!瓕嶋H是任何社會,只要有了組織,就都有法?!倍坝嘘P(guān)法的問題不少,其中最大的是能不能公道,或說有沒有保證人人都能夠得到合理待遇的實效”(《易地則皆然》)。那么如何解決公道問題呢?張氏的思考是,“只有分權(quán)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月是異邦明》),可謂通透之論。endprint

      其四,是對社會風(fēng)氣的深深杞憂。這類文章多由社會新聞引起議論,直面現(xiàn)實,一針見血。如《看數(shù)字一驚》,痛斥公款消費之腐??;如《錢與德的你死我活》,直擊權(quán)錢交易的無恥;如《禮與其奢也寧儉》,抨擊社會上消費追求奢靡的風(fēng)氣……都反映出張氏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憂患意識。

      張中行關(guān)于文學(xué)的著述有以下幾種,一本講述舊體詩詞讀寫知識的《詩詞讀寫叢話》,一本跨越宗教與文學(xué)兩界的《佛教與中國文學(xué)》,一本書評集《說書集》。其它的集子里偶一涉及,鳳毛麟角,如《橫議集》中的《錦瑟無端》、《紅學(xué)獻疑》等篇。有人曾譏諷《詩詞讀寫叢話》是老嫗向香山居士說詩,淺俗得要命。我不止一次讀過此著,覺得它雖為初學(xué)說法,是平實了些,但金針細度,都是甘苦之言。上述說法太過輕薄,有失公允?!对娫~讀寫叢話》一書后附有他的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說夢草》,數(shù)量也不算多。但張氏舊學(xué)的底子擺在那兒,襟懷識見也應(yīng)屬上乘;盡管詩詞界迄今鮮有提及,我自認為是小覷不得的。

      張中行曾戲言自己要是寫了小說,肯定會超過《青春之歌》,而又有人更以《圍城》那樣的巨著期之。假設(shè)的事是無法驗證的,但是,張氏的詩詞作品,的確值得一說。如作于1975年的《鄉(xiāng)居》其二:“青燈白發(fā)記年華,旅枕孤衾夢舊家。點檢箱籠無鳳紙,欲書花葉寄天涯?!逼鋾r張氏正獨自被下放故鄉(xiāng),老境頹唐,夫妻異地,音信難通,凄情奈何,這些情感是表現(xiàn)得蘊藉耐讀的。如作于1984年的《<負暄瑣話>完稿自題》:“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夕陽籬下語如絲。阿誰會得西來意,燭冷香銷掩淚時?!蹦欠N晚景凄寂、往事如煙的感覺是富有畫面的質(zhì)感的,解人難得,神契誰何的悵惘也彌漫而出。讀過《說夢草》,能夠感覺得出在遣詞造語上,張氏是得了五柳先生的平淡的;在情致韻味上,又具備了玉溪生之幽婉沉邈,在當(dāng)代舊詩創(chuàng)作領(lǐng)域該占有一席之地。

      張中行的哲學(xué)(含宗教)著作有兩部,一部是《順生論》,一部是《禪外說禪》(與宗教有關(guān)的還有前面提及的《佛教與中國文學(xué)》)?!俄樕摗窌从凇抖Y記·中庸》開頭的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睆埵蠈⑵湓忈尀椋骸叭擞辛松捅仨氾嬍衬信@是定命,到身上成為性,只能接受,順著來,順著就是對”。(《順生論》代前言《我與讀書》)然而,矛盾也會隨之產(chǎn)生:“但人人順著也難免有沖突,比如僧多粥少就不免于爭,所以還要靠德、禮、法等來調(diào)節(jié)?!保ㄍ希埵系脑拰⑵鋭?chuàng)作《順生論》一書的動機交待得清清楚楚,是源于對人生種種的困惑。但要想明了如何解決這些困惑則費盡心血:“幾乎都讀真洋鬼子寫的。由近及遠,先是心理學(xué),常態(tài)的,變態(tài)的,犯罪的,兩性的,因而也藹理斯,特別欣賞弗羅伊德學(xué)派的,……再推,讀生物學(xué)著作,……讀天文學(xué)著作,……”(同上)讀書是用來明理的,國學(xué)的修養(yǎng)加上西人的思考,使張氏把人生梳理為天心、社會、己身三個方面六十個問題,古今溝通,中外比較,條分縷析,推本溯源,以散文化的筆法娓娓道來,將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歷史與現(xiàn)實溝通,終于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我讀《順生論》,覺得絕無哲論的晦澀與玄奧,所多的正是平易和切實。其中的很多道理在《流年碎影》等集子里也都有所表述,你若將前者中的《婚姻》一文與后者中的《婚事》一文對讀,是能夠看出見解的一致來的。他的婚姻變化也證實了他是實踐了自己的“婚姻四境界”(筆者姑為名之,即可意、可過、可忍、不可忍。見《流年碎影·婚事》)這一婚姻哲學(xué)的。

      張中行的佛教知識修養(yǎng)是精湛的,早在1947年他就曾主編過佛學(xué)刊物《世間解》(《流年碎影·世間解》),并親自撰寫過文章。因而,《禪外說禪》的分量自不待言。為何要寫這部著作呢?張氏說:“寫它,那就最好把它當(dāng)作文化史的一個分支來對待?!保ā抖U外說禪·弁言》)張氏的指歸是在論述禪在人生哲學(xué)方面的價值和缺欠,以及禪宗對中土哲學(xué)思想、詩詞的影響等等,是可以將其歸入張氏人生哲學(xué)的一部分的。

      張中行的著作曾經(jīng)形成中國文化界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這固然與他那浩無涯際的學(xué)問有關(guān);但也與張氏那特有的“娓語體”(林賢治《五十年:散文與自由的一種觀察》)表述方式密不可分。對于這種體式,林賢治曾有過詳細地論述:“他在行文中,常常喜歡加些枝節(jié),以添趣味,有時失之繁縟,……他只是絮絮地說著,偶爾插入一兩個幽默的句子,如樂曲中的切分音,增加了敘述的節(jié)奏和美感?!保ㄍ希┒軡尚蹖埵蟿t表示出明顯的憤怒:“此老素以出租司機繞遠道式的開頭著稱……他習(xí)慣于將命筆前的思考,將謀篇布局的本末次第,簡而言之,將那些本來屬于冰山下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給讀者過目?!非笠环N針腳綿密的語言風(fēng)格,視任何跳躍為行文大忌,為此不惜讓每個句子都能左右逢源、上下鉤連,換言之,所謂行文的起承轉(zhuǎn)合,在張老先生那里甚至被貫徹到句與句之間。”(周澤雄《散文在憤怒》)就我的閱讀感受而言,林氏的說法還是較為中肯和公允的,而周氏的立論顯然帶有某種偏激的情緒。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讀張是要有些人生的閱歷的,也需要保持一種相對沉潛的心態(tài)方可。我推想熱愛張著者,應(yīng)多為各類知識分子,且大都閱過了些人世滄桑,對底層生活的深切體驗、對偽崇高的警懼不屑、對順生哲學(xué)的認可贊同、尤其是對真善美的固執(zhí)追求和對文化昆侖式人物的衷心敬仰,使得他們很容易成為張氏的俘虜。張著中所描繪的鄉(xiāng)間市井人物的卑微良善、黌宮學(xué)府內(nèi)教授們的博雅多趣,所展現(xiàn)出來的各類知識的煙波浩渺、敘事說理的具象可感與抽象玄思的有機融合,所流露的出來的態(tài)度的平易和藹,使得他的讀者能夠自然地進入張氏的精神世界,與之情感共鳴,閱讀時的欲罷不能之感是會時時萌生的,嫌其絮叨饒舌的體驗該是不多的。如若不信,不妨去讀讀《負暄瑣話》中的“紅樓點滴”系列,看看會生出何種感覺。

      張中行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孫郁先生于《張中行別傳》中曾透露一些老干部將張氏的角色定位為“落后文人”,并憤而指斥媒體:“為什么要宣傳這樣落后的文人?只會順生的人,不愿和惡勢力斗爭是卑怯的吧?”作為為共和國的建立而不懼犧牲的戰(zhàn)士,他們這樣的指責(zé)當(dāng)然無可非議。在國患連連的日子里,張氏的確是忍于偷生,甘做小民的。問題是張氏向來就沒有自認崇高,但也從未做過害國害人的事,在大節(jié)大義上應(yīng)該說是問心無愧的。這樣的知識分子在當(dāng)今社會的價值何在?這也是我觀張氏其人其書時常??M繞心懷、揮之難去的問題。張氏在《說夢樓談屑》的《自序》中曾自釋“說夢”命意:“說夢的意義正是‘癡人說夢。……夢有偏于情的,如總名為《說夢草》的……夢更多是偏于理的,表現(xiàn)為有所見,有所聞,喜歡分辨高下、好壞、是非、對錯,并希望下升為高,壞改為好,非變?yōu)槭?,錯化為對,這顯然也是夢。明知夢而仍想、仍說、仍寫,所以是不折不扣的癡人?!蔽艺J為都是發(fā)自肺腑的真情。張氏既已蓋棺,當(dāng)可定論。他一生求知若渴,博覽群書,勤于職守,淡泊名利,待人仁厚,胸中有是非,心里有夢想。他眷戀紅塵而不縱恣于物欲,所愛無非是一瓶二鍋頭,三五知心友,籬邊案前,把盞對談,憶舊論學(xué),連案頭清供也只限一個玉米,一個南瓜。他勤于創(chuàng)造,多所貢獻,編寫教材,著書立說,度人金針,勸人向善。可以說,他在我們民族文化的斑斕圖案上填加了很是厚重也特別奇異的一抹色彩。他固然有著較高的生存智慧,一如季羨林般“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有時也會像啟功那樣同人虛與委蛇,有些圓滑;但一生從不落井下石,借別人肩膀,升自己高位。他注定不是偉人、圣人,但的確是一個好人,真人。對于張氏,真的有必要那么苛求嗎?

      (作者單位:江蘇東海中學(xué))endprint

      猜你喜歡
      張中行定位
      緊繞目標(biāo)定位 開發(fā)研學(xué)課程
      難與易
      巧用“余數(shù)定位”,突破周期函數(shù)的計算問題
      張中行的兩次自責(zé)
      張中行的悔:只知她的寒素,忽視了她的狷介
      張中行的兩次自責(zé)
      反面人物的原型
      門外有長者車轍
      門外有長者車轍
      理想的定位
      金川县| 洪洞县| 绥棱县| 桦川县| 水富县| 衡阳市| 宽甸| 布拖县| 阆中市| 海阳市| 汽车| 防城港市| 凌源市| 石棉县| 柯坪县| 佳木斯市| 永仁县| 固安县| 邹城市| 萨迦县| 南投市| 四平市| 溧阳市| 唐河县| 兴仁县| 罗城| 阜康市| 若羌县| 轮台县| 天等县| 舞阳县| 漯河市| 安新县| 石楼县| 海口市| 阳原县| 清水县| 上林县| 锡林郭勒盟| 乌审旗|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