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芳
內(nèi)容摘要:學生背誦的古詩詞在增多,解答的古詩詞鑒賞題在增多,作文中引用古詩詞名句也在增多……但無可回避師生對古詩詞的熱情并不高,很多學生或望而生畏,或瞎猜亂想……教學中老師抱怨于難教,學生苦惱于難懂?!短圃娝卧~選讀》的出現(xiàn)適逢其會,無論從語言技法還是情感意蘊,都是中國古代詩詞的典范。筆者以《唐詩宋詞選讀》為例,從三個方面來探尋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guān)鍵詞:古詩詞 有效教學 策略
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詞往往被切割成字、詞、句、篇的語言知識,進行答題技巧的分析和指導,嚴重影響《唐詩宋詞選讀》教學的整體效應的發(fā)揮。筆者從誦讀吟詠、巧妙切入、個性解讀三個方面尋求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策略一:誦讀吟詠,有效入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加強詩歌誦讀,是《唐詩宋詞選讀》教學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策略。
如李白的《將進酒》,在初讀的基礎上感悟詩篇情感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zhuǎn)喜、轉(zhuǎn)激憤、再轉(zhuǎn)狂放,最后歸結(jié)于萬古愁。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再次誦讀,“悲”部分有慷慨生悲的韻味,“天上來、不復回、悲、盡歡、空對月”重讀。“喜”部分,“天生”句擲地有聲,“會須”句要讀出豪氣?!皩?、莫停、傾耳聽”重讀?!凹崱辈糠帧安蛔阗F”“不復醒”用極強音讀?!瓣愅酢眱删渲匾袈湓凇绊g謔”上。“狂放”部分“五花馬”三句快讀,“與爾同銷”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一字一頓,語調(diào)夸張。
策略二:巧妙切入,有效理解
《唐詩宋詞選讀》中所選的都是唐宋時期比較經(jīng)典的詩詞作品,是一個凝練而內(nèi)涵豐富的整體。然而這又給學生的理解帶來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打開一扇窗,就要選擇一個恰當?shù)那腥肟冢源藶樽ナ?,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優(yōu)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1、扣住題目切入
我們知道詩歌的標題是“眼睛”,所以我們扣住題目中提供的某一點切入,就能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詩中,形成由淺入深的教學步驟,引領學生感悟。比如,在教學杜甫的《旅夜書懷》時,筆者抓住詩題,設計了一組問題。(1)詩的標題是《旅夜書懷》,從全詩看,“旅夜”體現(xiàn)在何處。(2)“旅夜”與“書懷”有何關(guān)聯(lián)?這樣我們就對詩歌的內(nèi)容、詩歌的主旨、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
2、抓住關(guān)鍵句切入
很多詩詞都會有畫龍點睛之句。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句子,設置問題,激起學生的疑惑,讓他們?nèi)ヌ骄?,層層挖掘,從而深刻地理解詩歌。比如,筆者在教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這首宋詩時,就抓住關(guān)鍵句“客行悲故鄉(xiāng)”來設置問題:為何客行悲故鄉(xiāng)?詩人一方面是由于早行。其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中的景色形成對比,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抓住了這句話設置問題,便能讓學生對詩人的情感由淺入深地感悟。
3、結(jié)合詩論切入
古代大家對詩人及其詩歌所作的評論往往外最能夠抓住詩歌及詩人創(chuàng)作特色、要旨。如教韓愈的《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筆者結(jié)合清人紀昀評價“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設計問題:(1)詩中有哪些體現(xiàn)“語極凄切”?學生自然就會找出“朝奏夕貶”,“路八千”,“衰朽殘年”,“家何在”,“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邊”,都是極為凄切的。(2)詩中哪些體現(xiàn)“不衰颯”,為什么?學生便能找出“云橫雪擁”,境界雄闊,氣勢磅礴,原因是詩中融入了詩人慷慨激昂、剛直不阿的情感。
策略三:個性解讀,有效探究
新課標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 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北热绻P者在教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時,對“獨自莫憑闌”中“莫”字的理解是“不要”。 一學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莫”同“暮”。 理由是:第一,這首詞從時間順序來看是由黎明寫到黃昏,作“暮”字比較自然。第二,這里先說憑闌有所見,而眼前的“無限江山”并不屬于自己所有,曾為自己擁有的“無限江山”卻又無從見到,這才引起下文“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嘆。這位學生所作的富有個性色彩的解讀,讓師生都感到耳目一新。
伊瑟爾說:“作品的意義只有在閱讀過程中才能產(chǎn)生,它是作品和讀者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而不是隱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闡釋學去發(fā)現(xiàn)的神秘之物。”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理解的空間,營造保護學生獨立思維的寬松、民主的氛圍,鼓勵和尊重學生在探究基礎上的個性化解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