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激情滿懷,壯志昂揚;也可以樸實無華,潤物無聲。但無論做怎樣的教育,或怎樣做教育,都必須遵循規(guī)律、以人為本、真實有效,或者說,教育之行為必須要守常識、講常情、呈常態(tài)。
大連開發(fā)區(qū)九中(以下簡稱“九中”)的教育遵循“六大”原則:教育之“三?!痹瓌t,教育之“三指導”原則,學校管理之“四面體”原則,領導班子作風建設之“六個三”原則,教師隊伍建設之“四點一線”原則,組織文化建設之“創(chuàng)美”原則。我校始終認為,過一種有原則的教育生活,才是有生命的事業(yè)、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回歸教育的原點
我校教育之“三常”原則,即將教育的共識統(tǒng)一在教育的“常識”下,讓師生的精神情感相通在人之“常情”下,讓求真務實成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種“常態(tài)”。
一個“美”字,貼切的概括了教育的本質(zhì)使命、核心價值。從“美”出發(fā),我校以“崇尚美、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為辦學理念,以“人文美、人性美、人格美、人生美”辦學目標,明確了“學校之美”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美、課程美、管理美、教師美、學生美”五個方面的標準,構建起了以“美在九中”為主題的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作為學校目前以及將來較長時間師生思想與行動的綱領。從學校建設的頂層設計上一旦形成“共識”,就有了教育“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可能。
新校長剛到一個學校,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認識并喜歡?一年前,我交流到九中任校長,早間站在校門口迎校、晚間站在一樓大廳送校而已,僅用了兩天時間和幾千聲的主動問好與微笑,便無意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九中每個教師都能娓娓道來許多真實又充滿人之常情的教育故事。上一期的班主任工作論壇的主題是:用“數(shù)字電影”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感人的師生故事讓我校明白一個道理:師生精神情感相通了,便有了平等、融洽、互助、相長的師生關系,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施教才有打動人心、沁人心脾的力量!
我?!吧鷳B(tài)人文科學”的“1+9”校本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呈現(xiàn)了“美在九中”的核心競爭力之美—課程美,成就“學生美”的同時,自然促成了“教師美”的實現(xiàn)。比如,本學期,我校把下午的大課間操整合成了兩節(jié)體活課,每節(jié)體活課安排同年級四個班全校五個體育老師一起上,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徑五個項目由學生自主選項。這樣就徹底改變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窘態(tài),使學生的體質(zhì)體能、興趣愛好、特長技能、健身習慣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這樣的做法深受學生喜歡。
我校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的求真務實的做法,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
科學引導是關鍵
我校教育之“三指導”原則是指引導學生過一種審美豐富的生活;引導學生在諸如“如何對待自己的教育問題、交友問題、如何跟父母溝通、如何與異性交往、如何對待不良嗜好、發(fā)現(xiàn)精彩自我做好人生規(guī)劃”等人生重大問題上做出明智選擇;引導學生在看待自己與世界時既有一份人性溫暖的情懷,又有一種哲學思辯的眼光。
在九中,節(jié)慶儀式及文體類活動課程成為豐富學生審美生活的有效途徑。大型活動按季節(jié)分別有:以“美在九中”為主題的文化科技藝術節(jié)、中西結合的極具儀式感的畢業(yè)典禮、“民歌故鄉(xiāng)、名人故鄉(xiāng)、民俗故鄉(xiāng)”運動會、年末總結表彰會暨元旦文藝匯演,活動日成為了同學們喜歡的盛大節(jié)日,同學們既是節(jié)日的盛裝演出者,又是全校同慶的審美觀眾。另外還有貫穿全年的春季乒乓球賽、夏季籃球賽、秋季運動會與排球賽、冬季足球與長跑賽,還有征文演講賽,升旗儀式、春秋游、學軍學農(nóng)、修學旅行、社團活動、班會、體活以及校本課等成系統(tǒng)和常態(tài)的活動類課程,不僅使學生過一種審美豐富的生活,而且實現(xiàn)學生全面而又有個性地發(fā)展。
如何對待自己的教育問題、交友問題、如何跟父母溝通、如何與異性交往、如何對待不良嗜好、發(fā)現(xiàn)精彩自我做好人生規(guī)劃,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繞不開的人生六大課題。引導得好,學生成長順利,引導不好,學生會走彎路甚至錯路。為此,我校在初一年級開展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之“三觀三力”(三觀:和諧共生的世界觀、積極美好的人生觀、立美創(chuàng)美的價值觀。三力:決定力、自主力、審美力)培養(yǎng)的課程,現(xiàn)已初見成效。
這兩年來,我校受到各方面民間及官方“最美人物”評選與宣傳活動的啟發(fā),對“美”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思考。其一,“最美人物”都不是純視覺“美人”、更不是“達官貴人”,讀書時可能也不是高分學生,但他們純美的心靈、高貴的靈魂照亮了世人的心空;其二,在普世價值觀嚴重缺失、人格日益扭曲、人性呼喚溫暖的當下,人們高高擎起“美”的價值觀,是警示、是引領、更是教育;其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美麗中國”和“中國夢”的全新概念,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引導學生在看待自己與世界時既有一份人性溫暖的情懷、又有一種哲學思辯的眼光”,既符合學校辦學理念及初中生思維發(fā)展特點,也符合當代社會潮流與普適價值觀。
管理也出生產(chǎn)力
我校管理之“四面體”原則即制度管理有章可循、人文管理打動人心、作風管理領導先行、自我管理學生能行。
文化和制度是學校有效管理的兩大支柱。文化建設給人方向和共同的價值觀念;而制度是要約束人們。因此,九中的管理既要做到制度管理有章可循,又要做到人文管理深入人心。
學校管理“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則是作風問題”,領導班子建設對學校管理至關重要。九中領導班子成員嚴格遵循“六個三”原則:
三能,即能吃苦、能受累、能受委屈。
三講,即講正氣、講團結、講學習。
三作用,即榜樣作用、服務作用、領導作用。
三事,即謀事有思想、干事有激情、成事有影響。
每日三問,即我想問題了嗎?我想到辦法了嗎?我做了并堅持了嗎?
三務實,即分管工作執(zhí)行與創(chuàng)新務實、值日校長工作務實、每周五班子行政辦公例會務實。
“其身正,不令則行”,這樣的領導班子,既是表率人,又是引領者。
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校引導學生在七方面自我管理好—管理好態(tài)度:改“要我學”為“我要學”;管理好安全:時刻讓危險遠離;管理好心情:與不良情緒說“拜拜”;管理好欲望:敢對不良誘惑說“不”;管理好語言:學會三思而后言;管理好行為:學做行為的“巨人”;管理好人際關系:越能讀懂人性,越能贏得人心。在學生的自我管理方面我校始終堅持并相信“學生能行”!
最好的管理一定是最合適的,無疑也是校本化的。學校有了好的管理,才會有好的發(fā)展。
在“創(chuàng)美”中共美
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才有一流的教育質(zhì)量。教師不美,難有“學校之美”與“學生之美”。為此,我校制定教師隊伍建設“四點一線”原則,即尊重教師、相信教師、依靠教師、成就教師。循著這樣的原則,于是有了愛之美、真之美、善之美、教之美、工作生活幸福美“五美”標準下“最美教師”的層出不窮。
此外,我校還制定了組織文化建設之“創(chuàng)美”原則,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盡善盡美。班級、年級、校級月度“最美學生”的評選是同學們非常在乎的活動,那些把美笑在臉上、把愛種在心里的“最美學生”是令人羨慕的。年度最美教師的評選有些讓人糾結,不是選不出,而是“各美其美”的人很多。正如校歌中唱到:
九中師生最愛美,張揚個性,各美其美;九中師生最愛美,助人為樂,美人之美。崇尚美,發(fā)現(xiàn)美……止于至善,盡善盡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九中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我校的智慧里,美在我校的汗水里。識別美丑,明辨是非,瞄準大美,奮起直追,九中前程無限美!
九中以美立校,以美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決定力、自主力與審美力;尊重人格、尊重差異、尊重情感,讓師生精神相通;求教育規(guī)律之真、務教育效果之實,認真、堅持,就成了“常態(tài)”,有了這樣的“常態(tài)”,就有了教育的從容與自信!就有了教育的自覺與幸福!
這便是過上了一種有原則的教育生活,因此,事業(yè)也便有了生命、人生也便有了意義。
【陳貽龍,遼寧省大連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九中學校長】